2006年4月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Apr.2006 第22卷第2期 Journal of Simao Teachers’Colle V01.22 No.2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段世敏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音乐系,云南 思茅665000) 【摘 要】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它 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智能、情感、身心健康等素质的形成,有 ̄rY,-它学科不可替代的t-t-作用。重视音乐教育, 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培养高质量、高水平的跨世纪合格建设人才的切实有效措施。 【关键词】 音乐教学;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1008—8059(2006)02一o0r77—02 素质教育是人类以自身的身心素质为对象的 学与常规训练。组织教学是维护课堂教学的一种 再生产和再创造,是人类运用自身创造的物质文 手段。并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 明和精神文明的历史成果去开发、塑造和完善年 兴趣是好学与爱学的前提,根据音乐学科的特点, 轻一代身心结构与功能的社会实践方式。其目的 采用灵活有趣,富于美感的形式,尽可能用音乐来 是开发受教育者身心潜能,完善和全面提高新一 驾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代合格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其实质是强调对 (三)细心引导学生去理解作品,体味作品 学生进行能力的培养。 我们的音乐教学模式是:音乐的体验——音 一、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体现素质教育 乐的研究——音乐的再体验。根据这个模式教师 素质是指人的生物性与社会性的辨证统一的 采取多种方式让学生来表现或表达音乐的感觉, 集合体,是能够较稳定地长期地作用于人的行为 从而达到对学生心灵的升华。 发展的,充满社会意识和个人意识的人格的总特 音乐是一门听觉的艺术,在唱歌、器乐、欣赏、 征。素质教育的本质就是使人格的这一点特征获 创作等一切教学领域中都要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 得全面的、自由的、和谐的发展。音乐教育是通过 心。教师自己对音乐的深刻理解和真情流露能够 人的情感领域,使人的个性意识在得到充分、自由 感染和带动学生。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感受音 发展的同时,与社会意识保持和谐的发展,但它的 乐语言,理解音乐的内涵。在教学中,力求教师通 主要功能是使人的个性意识获得自由发展。 过风趣的教学语言,歌曲美好意境的创设和歌曲 上课前要注意创造一种美好的音乐氛围,使 的范唱表演等形式,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为成功 学生自然而然,潜移默化的接受音乐美、感受音乐 的课堂打下基础。 美,从而理解美的音乐。这种氛围是多方位的,可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不管是运用知识的活动, 听、可看、可想、可动,它对学生的身心起到一种熏 还是运用理解表演,所采取的音乐研究形式都是 陶、浸染的作用。 师生双边活动:听音、提问对答、节奏练习、书面作 (二)认真抓好课堂组织教学、强化常规训练 业、歌曲表演等,如果学生主动地以富有感情的演 在创造美的氛围下,学生的行为自然地感受 唱、演奏或身体的动作、形态、表情等来表现对音 到音乐气息的熏陶。接下来的就是课堂的组织教 乐的感受,这不仅能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还 【收稿日期l2005—03—28 【作者简介l段世敏。女。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音乐东教师。 77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能深化他们对音乐美的理解和感受。 唱歌不是表现音程、音阶,而是唱出音乐的内 在涵义——思想感情。贝多芬说过:“音乐不在谱 子上,而在谱子之间。”因此,教学中,不能让学生 被束缚在音符上,而是让他们展开自己的想象力, 表现并发挥作曲家的创作意图。采用从分析旋 律、分析歌词人手,以完整地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和音乐形象为基础。 (四)学生是主体,以主体成长发展的需要和 现有的水平去实施教学计划 音乐教学是离不开实践活动的,吹拉弹唱是 音乐实践活动的表现方式,只有通过实践表现活 动,学生才能掌握知识技能,在实践表现地过程 中,通过对不同表现的比较、分析、归纳、推理才能 提高音乐的思维能力,才能达到对音乐内涵的理 解。创作活动也是提高音乐智能的教学方法。创 作就是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运用,不同的学习层 次有不同的创作方法。创作活动是提高认知水 平、提高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 思维能力、理解能力为目的。在多角色的活动中 学生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情景之中,教育目标才 能达到。 (五)以新、奇、特的教学形式引起学生的学习 兴趣 新、奇、特的教学形式指的是利用学习过程本 身,达到使学生内化知识,增进自我意识,培养正 确价值观的可操作性方法。对新鲜的事物,特别 与众不同的事物总是首先引起儿童、青少年的关 注,这是由他们的心理发展特征所决定的,充分利 用这一认知心理特点,把新知识、新技能用新、奇、 特的形式进行包装,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挑拨起学 生的求知欲望,这是教学的第一步要做的。但仅 仅是第一步,其价值是短暂的、不稳定的。要把这 一成果推向深化,内化成一种较稳定的、能够长期 作用于学生学习行为的、有效的措施,还依赖于学 习成功时学生内心所产生的愉悦感。这种愉悦感 经过一定的量化,可以形成心理活动(情感的)定 式,即对学习终极目标的强烈追求。这正是教育 所期待的,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它是由学生个性意 识内部的深层所进发出的驱动力,这种内在的驱 动力的价值是稳定的。这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特别注意培养的学生所应具有的心理素质。这 种素质的确定,来自教师科学的教育观和教学中 极大的耐力。 二、在素质教育中。发挥音乐教育在提高学生 素质中的独特作用 (一)素质教育为音乐教学改革提供了良好的 机遇 78 众所周知,音乐教育作为学校审美教育的重 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科学、 心理及身体素质等方面均起着重要的辅助促进作 用。尤其是对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审美、艺术 素质起着直接的促进作用。然而在应试教育条件 下,不仅音乐教育的应有地位受到许多学校、家长 和学生不同程度的忽视,而且严重影响了音乐教 育上述功能的发挥。当前一个以素质教育为导向 的教育改革热潮正在全国兴起。素质教育观的确 立和实施,为确立音乐教育应有地位奠定了基础, 也为音乐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二)素质教育为音乐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鉴于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独特作用,在 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音乐教育的位置将逐步得 到提高,音乐教育的功能将得到更好的发挥。然 而由于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在音乐教学中往往 不同程度地打上了应试教育的烙印,甚至背离了 素质教育的方向。例如:重视一节音乐公开课的 质量,忽视平时的教学质量;重视音乐尖子人才的 培养,忽视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重视艺术比赛成 绩,忽视艺术活动本身的育人目的;重视音乐专业 知识、技能训练,忽视审美能力和艺术素质的培 养,忽视了音乐教育对德、智、体等各育的重要辅 助、促进作用。甚至在教学公开课、示范课的“骨 干”教师中,存在着抓少数“重点”的问题等,以上 的这些做法是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的。尽管在应 试条件下,也对音乐教学进行过各种各样的改革 试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应该说,只有在 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才真正给音乐教学改革指 明方向,并为改革的成功创造条件。 三、在音乐教学中实施索质教育 1、面向全体学生,突出音乐教学的育人功能 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关键是 要把着眼点转向重视对“人”的培养,体现对“人” 的教育上来。应试教育把学生看作是一种学习的 工具,而素质教育则是把学生看作是有生命意识 的人,看成是学习的主人。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 中,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在音乐教学实 践中,促进学生主体意识,也就是人的性、创 造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发展o 2、提高审美素质,突出音乐教学的美育功能 在音乐教学的诸多功能中,它的美育功能是 提高学生审美素质的最为直接和重要的功能。因 此,在教学中,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重点突出 音乐教学的审美教育功能。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和 教学方法、手段,来培养学生的综合审美素质。 【责任编辑:段群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pqdy.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