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树立校园文化育人理念 引导大学生崇尚民族文化

来源:品趣旅游知识分享网
201 3 NO 02 Ohin8 Eduostion Innovation Herela 师生思想建设 树立校园文化育人理念 引导大学生崇尚民族文化 宋明 何远祯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系计划财务处 四川汶川 6 23002) 摘要: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树立校园文化育人理念,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和手段,引导大学生崇尚民族文 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引导 大学生 崇尚 中图分类号:G 6 4I 民族 文化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 5(20I3)01(b)一0250—01 中共中央 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 文化传承和弘扬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感认识 离开优秀的民族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就失 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 不到位、意识不够强所造成的。 去了“本”而没有了生机和活力。 (3)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园文 题的决定》指出:“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 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 2引导大学生崇尚民族文化的主要措 化是弘扬和培育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 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 施 要载体。把民族文化的内容融于形象生动 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 引导大学生崇尚民族文化是一项系统 的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等多种校园文化 重要支撑。”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民族的 工程。弘扬和崇尚民族文化需要遵循一定 形式之中,利用好校园报纸、广播、电视、网 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的原则,即把它纳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纳 络等舆论媒体的宣传功能,大力宣传民族  文化振兴的伟大目标,推介新时代的典型 和接班人。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一个有远 入校园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坚持教师主导、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 学生主体、师生互动、内外结合、点滴作起、 人物和事例,营造弘扬和崇尚民族文化的 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 寓教于乐的引导原则,通过课堂教学、课外 浓郁氛围。通过寓教干乐的丰富形式,激发 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因此,树 实践的引导方式,遵循人的思想受“综合影 大学生的自觉意识,以达到春风化雨、润物 立校园文化育人理念,引导大学生崇尚民 响”与“渐次发展”的规律,把引导工作渗透 无声、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对大学生精神 族文化是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应尽的义 到教学、管理、服务中去,结合大学生日常 务和责任,大学生崇尚民族文化也是大学 生活去开展,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形成党、 生能力和素质提高、立志成才的必要条件 政、工、团齐抓共管的立体化网络体系,营 和精神强调知行统一、言行一致。社会实践 和自身需要。 造引导大学生崇尚民族文化的校园氛围。 是弘扬与崇尚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对于 (1)提高对引导大学生崇尚民族文化重 大学生了解国情、磨练意志、锻炼品格、增 产生多层次、多形式、多方面的影响。 (4)积极弘扬民族文化。中华民族文化 1为什么要引导大学生崇尚民族文化 要性的认识。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弘扬 强社会责任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  要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重要作 1.1大学生对民族文化与自身能力和素质 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关系认识不足 中共中央 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 用,把教育基地作为民族文化教育的第二 部分大学生特别是理工科的由于思想 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 课堂。其次,要组织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 认识的原因,主观上认为:只要学好专业知 决定》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 主题教育活动,比如文化活动:读书活动、 精神家园。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 征文比赛、知识竞赛、朗诵会、报刊、展板、  对民族文化与自身能力和素质的关系认识 和作用更加凸现。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 橱窗、黑板报展示等。不足,结果造成了大学生知识结构、能力素 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作为肩负 为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目标提供人才保 3引导大学生崇尚民族文化所要达到 质的缺陷,不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人。 识,就可以了,不需要掌握民族文化。由于 1.2大学生对民族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有抵 障和智力支撑重任的高等院校,应当紧紧 制情绪 的效果 树立校园文化育人理念,采取各种有 围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当代大学生由于生理和心理还处在成 输送优秀人才,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办 效措施和手段,引导大学生崇尚民族文化 长发育期,乐于接受新鲜的、现代的东西, 学目标来确立教育内容,提高对大学生进 以期达到如下的效果:一是大学生对民族 对民族的、传统的东西在一定程度上天生 行民族文化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在大学生 文化的认识发生了实质性变化,由“不感 冒”到“感冒”再到“喜欢”;二是大学生对民 具有排斥心理,部分大学生以为接受了这 中坚持弘扬和崇尚民族文化。 些东西就会表明自己不够现代,故在思想 和行动上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抵制情绪。 (2)将民族文化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 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归属感”增强 育之中。中华民族是一个有五千年悠久历 了;三是大学生对民族文化具有一定的依 1.3大学生对民族文化学习的自觉性不高 史和灿烂文化的伟大民族,可贵的民族精 赖性、入脑入心;四是大学生对自身肩负的 正因为大学生对民族文化与自身能力 神已深深根植于优秀的民族文化之中。从 民族文化传承和弘扬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感  和素质的关系认识不足,存在一定程度的 先秦儒家提出的“修齐冶平、德治、仁政”, 增强了。抵制情绪,所以大学生对民族文化学习的 到宋人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 自觉性不高。 乐而乐”,再到近代仁人志士呐喊“天下兴 参考文献 】朱为鸿,苏文兰.大学文ft创新与和谐 1.4大学生对自身担负民族文化责任的意 亡,匹夫有责”,爱国、报国、兴国,一直被视 [1文化建设[J】.荆f1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识不强 为人生的第一要义,早已成为了中华民族 部分大学生在民族文化方面存在的思 坚强的精神脊梁,千百年来一直影响着我 想认识问题以及反映出来的种种现象,说 们整个民族的文化和精神走向,故应该将  到底是由干部分大学生对自身肩负的民族 民族文化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2007(10):29—33. 作者简介:宋明(1964,6一),男,汉族,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人,中共党员,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系党总支部书记、副 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宣传思想政治教育。 何远祯(1972,12一),女,汉族,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人,阿坝师专计划财务处处长、高级会计师,研究方向为财会经济。 250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