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我是一名小学生(完整版)

来源:品趣旅游知识分享网
《我是一名小学生》

山东人民版小学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 第一单元:我上学了 第三课 我是一名小学生 课时建议:两课时

授课时间:2012年9月25号星期二第三节课

单元概述

本单元立足学生生活实际,从九月一号刚入校至今,孩子们已经有了一段时间的学校生活体验,对同学、老师也日渐熟悉,刚入校时的新鲜感、紧张感慢慢消失了,学习、活动内容越来越多。学校生活使学生既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又品尝过失败的滋味。怎样让学生在成为小学生的开始就热爱学校,拥有自豪感和使命感是本单元的主旨。在离开松散的幼儿园环境,来到各方面比较严格的学校环境,怎样让学生适应并喜欢学校生活,喜欢老师,积极和同学交往,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别人的认可和表扬,发现别人的优点,并能向“小榜样”们学习成为本单元学习的重点内容。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作为一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它是传递希望的圣火,是让学生拥有幸福快乐的小学生活的基石。

《我是一名小学生》

课 题 我是一名小学生 年级 一 教材版本 山东人民出版社 课程内容 我是一名小学生:“天天上学不迟到”、“我来上学真高兴”、“做游戏讲规则,在学校,守规则”“平平安安回家去” 1.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体验做一名小学生的自豪与快乐,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并享受愉快的学校生活。 2. 使学生初步认识学校规则、纪律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与纪律观念。 3. 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安全意识。 学生已经有了一段时间的学校生活体验,对同学、老师也日渐熟悉,刚入学时的新鲜感、紧张感慢慢消失了,学习、活动的内容越来越多。几个月的学校生活使学生既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又品尝过失败的滋味,要培养学生正确的评价自己,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引导学生积极乐观地面对学校生活,同时要求学生必须初步认识规则、纪律的作用,遵守学校的纪律,在各项活动中要懂得与他人合作。“天天不迟到”主要依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起床、离家、上学路上等情景,让学生结合生活体验,感悟怎样做才能保证天天不迟到。“上学真高兴”旨在引导学生关注、发现自己的优点,正确的认识、评价自己,树立乐观、积极地学习、生活态度,更加主动地参与学校生活。三幅集体活动图片,使学生体会到学校生活的丰富多彩,并认识到规则的重要性。“平平安安回家去”除引导学生明确放学路上应注意的问题以及该如何处理,如放学后应立即回家,不让家长担心;正确的避雨方式以及同学之间互相帮助结伴回家等。 教师准备: 1. 设计发放课前调查表和联谊卡 2. 准备相应的图片、视频资料制作成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 完成课前调查表,询问爸爸妈妈对自己在上学路上、学校、放学路上的要求。 从上幼儿园到小学,对于儿童来说,是他们生活中一个重大转折。他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和活动环境都将发生巨大的变化。小学新生对于小学新生活都充满期盼和憧憬,但同时也伴随着对小学新生活变化的心理不适应。虽然表面上看,孩子们都背着新书包,兴致勃勃地在家长的陪同下进入学校了,然而,孩子们的心态未必完全相同;又兴奋,也有不安;有激动,也有羞怯。更重要的是,有些孩子是迫于家长的压力而勉强来到学校的。 以我们学校为例,由于是寄宿制学校,刚开始入学时,孩子们对周围的一切是充满好奇和兴奋的,也很听老师的话。对于餐厅的饭菜和宿舍休息都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哭泣的孩子比较少,教学目标 教材分析 教学准备 学生分析 但过后两天,孩子们的脸上就挂上了“忧虑”和“不安”哭泣成为“家常便饭”甚至严重影响教育教学的正常进行…… 除此之外,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他们的思维方式还是具体形象思维,在心理活动上也表现出极大的不随意性。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 本课的学习活动倾向于师生交流,教师要做好组织和引导工作。首先,“情景再现”让孩子们回想自己成为一名小学生的心情。通过《儿歌》的学唱,让孩子们在音乐中认识到要做“天天不迟到”“爱学习”“守秩序”“懂礼貌”的好学生。从“天天不迟到”进入课堂,课前调查表和孩子们的回答先让孩子么知道怎样才能不迟到,包括起床、离家、在上学路上应注意的问题,教师加以引导并明确要求。让学生结合生活体验,感悟怎样才能天天不迟到。突出呈现离家时要有礼貌地与家长告别。“上学真高兴”是在学生来到学校后发生的事例,先让孩子们自己来说自己高兴的事,结合教材中的图片事例,引导学生关注、发现自己的优点,树立自信、积极地学习、生活态度,更加主动地参与学校生活。“我爱做游戏”,让学生和老师互动,亲身感受到规则对游戏的重要性,引申到认识学校规则,并要自觉遵守学校规则。在学校完成学习后,怎样才能平平安安回家?把这个问题放给学生,让孩子们自己说一说,和同学交流。通过“演一演”,让学生说一说自己丢了心爱的玩具之后的心情,对照父母找不到自己的心情,让学生能够换位思考,体谅父母,进而明白按时、平安回家的重要性。教师在这个活动过程中,渗透一些生活常识。可以提前让孩子们询问父母,搜集到生活资料,完成家校联谊卡。 1、要天天不迟到,在家、上学路上应该怎么做,让学生结合生活体验,感悟怎样才能天天不迟到。 2、让孩子们诉说自己在学校里感到高兴的事,能够看到自己的优点,发现别人的优点,能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并享受学校生活。 3、在做游戏时,懂得遵守游戏规则,在学校时,自觉遵守学校规则。 4、让孩子牢记放学后要立即回家,学会保护自己的安全。 由不迟到到天天不迟到,培养学生的毅力,在学校生活里,认识到规则在学校各方面生活中的作用,要自觉遵守规则。 教学设计 思想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本课的学习倾向于孩子们自己回想和口头表达,教师要做好教学策略与方法 组织和引导工作,要给与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以及更多的回答机会。提出问题,怎样解决问题是本课的重点,提倡学生开动脑筋,学会和他人交流、合作和讨论。 让学生留意自己上学路上、放学路上的情景,在家长的帮助课程资源开发 下完成调查表和家校联谊卡,形成第一手书面资料。 教师搜集相关内容的图片、视频、文字资料做成PPT 1、走读的孩子比较容易完成资料卡,对于每天上学、放学路上的事情有话说,感受比较深刻。 教学条件说明 2、住校的孩子由于住校的原因,要倾向于“在学校里”怎么样的问题,结合以往的生活经历来说说上学路上、放学路上的故事。 本二级主题大约需要两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通过情景再现,师生交流讨论完成“天天不迟到”“上学真高兴”两节的学习。 教学进度建议 第二课时主要完成“游戏 、学校自觉遵守规则”以及“平平安安回家”两节的学习。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儿歌引趣:导入新课 1.在上课铃响之前,让所有孩子都背上书包排队站在校园里,播放《上学歌》带领孩子们回到教室里坐好…… 2.师生互相问好

【设计意图:先把孩子们带出教室,背上书包,引起他们的好奇心,模拟学生上学的情境,让他们回忆起每天早上上学的情景和心情,方便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2.欣赏学校美丽的风景照片,激发学生们热爱学校的心情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我们的学校。(课件展示:学校里的一些美丽的图片资料,同时配上儿歌音乐)

通过欣赏这些图片,你的心情怎样?想说点什么呢?-----学校如此美丽。 生:说说自己对学校的印象,是否喜欢自己的学校 3、说说你上学的心情

孩子们畅所欲言

【设计意图:学生在观看学校的美丽照片时能激发他们对学校的喜爱之情,并激发他们能够成为一名小学生的自豪感。】

(板题----我是一名小学生) 二、互动交流,体验探究: 1、学唱《上学歌》

教师课件出示:《上学歌》视频 全班跟唱

从上面的视频中,看到、听到了些什么?你们有什么感想呢? 2、学生谈感想:我要做个天天不迟到,爱学习、爱劳动的好孩子 教师引导:同学们说的真好啊!从同学们的表情和回答中,我们看出了同学们要成为还孩子的信心。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天天不迟到呢”?

(板书:——天天不迟到) 让孩子们自由发言

【设计意图:学生一住校生为主,每个班里的“走读生”很少。学生回答主要根据以往在幼儿园、学前班的经历为主。】

学生回答:早晨起床不赖床 遵守时间 不磨蹭…… 教师表扬积极回答问题的同学并引导

根据课本插图,从“自己起床”、“洗簌”、“离家”、“上学路上”开始引申

3、PPT图片展示: 自己按时起床VS睡懒觉 干净整洁 VS懒得洗簌 抓紧时间 VS 磨磨蹭蹭 与家长告别 VS 不理睬父母

教师提问:以上四幅图片中,那个小朋友做的好啊?我们应该向谁学习啊?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早上去上学的生活片段,让孩子们明确正确与错误的做法,加深印象,从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引申设计:今天你离开家上学时有没有向你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说再见啊?

【设计意图:培养孩子尊敬长辈,懂礼貌的好习惯】 4.走在上学的路上

教师:现在考考大家的记忆力,从你家到学校的路上你都看到了什么? 同位之间互相说给对方听一听 PPT展示多幅上学路上可能遇到的情景 遇到同学…… 过马路……

走过公园看到有精彩演出…… 来到学校见到老师…… 这时你该怎么办呢? 学生思考后,同位交流 遇到同学时,大家排队结伴走

过马路时,要走人行横道,要遵守交通规则 路上不贪玩,抓紧时间去上学 见到老师要主动问好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情景,让孩子们说一说自己的做法,知道在上学路上要注意安全,抓紧时间,不贪玩,才能够不迟到。还要做个懂礼貌的好孩子。】 5.爸爸妈妈更辛苦

教师引导:同学们每天来上学,是谁保证了我们“天天不迟到”? 你每天早上按时起床,咱们的爸爸妈妈要起得比我们更早,他

们要为我们做可口的饭菜,无论刮风下雨都要接送我们上学,关心我们的身体健康和学业……大家说,爸爸妈妈辛不辛苦啊?

【设计意图:由于家离学校比较远,走读生都有父母每天接送,相信孩子

们也把父母的辛苦看在眼里。感受父母对子女的关心和爱护。要孩子们不要辜负他们对我们的期望,在学校里要好好学习,快乐成长。】

活动探究二.上学真高兴

1、教师引导:来到学校后,同学们高不高兴?你为什么觉得上学高兴啊?

你有什么高兴的事情要和大家分享一下吗?(板书---上学真高兴)

2、学生畅所欲言,说说高兴的的事

“认识新朋友”、“学习知识”、“喜欢上数学课”、“老师表扬我”、“当上了班长”、“我的名字和照片上了光荣榜”、“成为少先队员”等等

教师适时鼓励:“你很棒”

【设计意图:通过孩子们的回答,引导学生关注、发现自己的优点,正确

的认识、评价自己,树立乐观、积极的学习生活态度,更加主动的参与学校生活。】

4、看看课本上的小朋友为什么觉得“上学真高兴” 5、学校生活真精彩

PPT图片展示(加背景音乐)

各式各样的课程、全面发展的创新活动课、“小喇叭”广播站、“周一升旗”集会、“校园电视台”、“趣味运动会”、“庆六一晚会”等等 【设计意图:通过照片展示让学生感受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虽然有很多活动一年级学生还没参与,但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希望自己能尽早成为“图片”中的一员。从而更加喜欢学校……尤其是讨厌寄宿制学校生活的孩子,让他们从心底对学校的态度共发生改观,充满好奇心是第一步。】

6、一二三四五六七,大家一起做游戏

教师:课本上的小朋友在玩什么啊?你会玩吗?你喜欢玩什么游戏啊? 学生小组里讨论,说说自己喜欢的游戏。 7、师生互动做游戏

学生和老师一起玩“贴鼻子游戏”老师故意偷看,引起学生“不满”

【设计意图:师生互动,即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在一起做游戏中,学生认为老师“偷看”,是“耍赖皮”的表现,要求重玩。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懂得游戏要讲规则才有趣。让学生亲身感受到规则的重要性。】(板书----讲规则)

讨论:大家喜欢玩的游戏,都有那些规则? 问题引导:不遵守规则会怎么样呢?

教师小结:<<儿歌>>里的守秩序就是指遵守学校规则,找同学们说一说学校规则都有哪些?

学生思考,同位互相说给对方听。 大家一起做一做 一二三四 做好姿势 小嘴巴 不讲话 小眼睛 看黑板

【设计意图:通过做游戏要讲规则引导学生认识到规则在学校各方面生活的作用,大家一起做一做,让规则渗透到行动中,使学生自然而然的自觉遵守规则。】

课堂小结:要成为好孩子,好学生,就要遵守学校规则。 三、每课一个小故事 《聪聪的故事》

【设计意图:迎合孩子们爱听故事的特点,让学生自己判断“聪聪”是不是一个“好学生”,提倡大家向聪聪学习。】

四、课堂总结,提升感知:畅谈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应该怎么做?我相信我们班的所有小朋友都会成为让家长放心,让老师喜欢,让同学们都喜欢的好孩子。

【设计意图:寻找身边的小榜样,让孩子们对以后的学校生活充满信心和乐趣】 板书设计: 我是一名小学生

天天不迟到 上学真高兴 讲规则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板书体现了一节课的主题内容,表明了一节课的重点,突出了成为小学生应该怎样做。使教学目标集中凝炼,一目了然。】

第二课时 一.说一说

1、教师引导:在学校里,同学们是遵守纪律的好孩子,我们除了“天天 不迟到”,还要“平平安安回家去”。谁能说一说你们每天放学路上发生的事情吗?

(学生说说放学后的做法,主要从放学路上以及家里等) 2、继续询问:爸爸妈妈对你们有什么要求吗? 学生谈谈爸爸妈妈对自己的要求

(如:放学后赶紧回家,不要在外逗留,不要随便乱跑,过马路要看清,记清作业,不要随便和陌生人走开,不要乱吃路边摊……)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回忆“父母的要求”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护,不要烦“唠叨”要把它们时刻记在心上】 3、上交“问卷调查表”

放学后是否立即回家 是 否

选择什么交通工具 步行 父母接送 坐公交车 从学校到家需要多长时间

步行回家 独自 和朋友结伴 过不过马路 过 不过

4、教师引导:根据课前的调查,大家说说你发现那些同学做法是对的,那些同学的做法是不好的 5、PPT图片展示

放学之后结伴回家的同学VS放学之后成群逗留的同学 排队回家的同学 VS 追逐打闹的同学 不乱买零食的同学 VS 随便吃路边摊的同学 遵守交通规则的同学 VS 不遵守交通规则的同学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对比展示,让孩子们更加明确放学路上我们应该怎样做,在孩子们的心里留下深刻印象。由于是寄宿制学校,班级里大多数孩子放学后需要上晚自习,在学校里统一休息。问卷调查主要针对“走读生”及其家长。】 二、大家一起走迷宫

1、教师:老师这里有一幅画,请同学们试一试怎样才能安全到家?(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合作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2、说说你这样走的理由

【设计意图:通过一个走迷宫的小游戏,提示学生要按时、平安回家以及在放学路上应注意的问题。】

3、教师引导:你认为在放学路上还应注意什么?

学生思考 全班汇报交流(教师要及时给予回应并表扬积极回答问题的孩子) 4、演一演

模拟情景:如果你最喜欢的玩具丢了,你会怎么做? 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教师指导巡视。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丢东西的心情,做一做当时的动作

教师引导:如果你不按时回家,父母找不到你,他们会怎样呢? 引发学生思考,全班交流。

观看视频片段《贪玩的孩子 焦急的父母》

【设计意图:通过丢东西的经历让孩子们体会焦虑和难过的心情,让学生进行换位思考深刻体会家长找不到孩子们的心里感受。】

观察课本P22教师提问:放学时遇到雨雪天气,我们应该怎么办? 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指名回答,教师点评。

(例如在学校附近耐心等候父母、不要冒雨回家、不要在大树下避雨等等)

【设计意图:放学碰到雨雪天气是常见的事情,这时应该怎么办,把问题放给孩子,让孩子们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办法,可以提前带好雨具,可以等父母来接,可以和父母约定好地方碰头等,为孩子们以后的学校生活做好准备。】 5、发放“家校联谊卡” 教师:请同学们把卡片带回家请爸爸妈妈帮忙把个人信息填好并每天做好记录。咱们看看哪位同学是“天天不迟到”“按时回家”的好孩子。 ×××××××××小学家校联谊卡 照片 学生姓名 所在班级 周一 天气 起床时间 到校时间 放学时间 到家时间 回家晚的时候说明原因 【设计意图:为了让孩子从一年级就养成良好的习惯,不迟到,按时回家,家校联谊卡起到监督的作用,鼓励孩子天天如此,以一周为单位,上交联谊卡,家长签名,对于表现好的孩子提出表扬和奖励】 三、每课一个小故事 教师讲诉《下雨的时候》 【设计意图:通过听故事,让孩子们以“芳芳”为榜样,立志成为遵时守纪,爱学习的好孩子。】 四、全课总结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今天这节课大家学的都非常认真,尤其是某某同学坐的姿势最端正,某某同学回答问题很积极,某某同学回答问题很响亮……这些同学都是我们身边的“小榜样”大家以后在上课的时候要向他们学习。

孩子们,我们虽然成为小学生才短短一个月的时间,但是,我们已经长大了,不再是幼儿园里的小朋友了。让我们在家里做个好孩子,在学校里做个好学生,你们就是做棒的!老师相信你们!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验做一名小学生的自豪与快乐,让学生更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并开始享受 愉快的学校生活。表扬身边的“榜样”,激发学生做得更好,有利于良好班风、学风的培养,同时也让孩子们获得成长。】

板书设计:

平平安安回家去

按时回家:路上不贪玩 不在外逗留 安全回家:不追逐打闹 结伴回家 遵守交通规则

我们下雨天怎样做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板书体现了一节课的主题内容,表明了一节课的重点,突出了“平平安安回家去”这一主题,目标集中凝炼,一目了然。】 教学反思:

一、本教案的亮点:

1、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所以抛掉品生课老师讲,学生读的传统模式,让孩子一开始就喜欢品生课,说说他们知道的事,讲讲自己的想法,和学生一起做游戏,讲故事,不仅激发了学习兴趣,而且能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学习、讨论,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2、上课之前先让孩子们背上书包来到教室外,重温“开学第一天”的情景,这会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对本节课产生兴趣。对比第一天上学,又有了新的情感体验。

3、通过“师生互动”小游戏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让学生明白了讲规则的游戏才好玩,不讲规则游戏就进行不下去了,进而懂得在学校要遵守学校规则,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探究学习,促进他们主动发现,形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走迷宫”活动探究,既提示学生要按时平安回家应注意的问题,也让孩子们学会“合作”,积极讨论,提高认识。

5、在“演一演”中,先让学生回忆丢失了最喜欢的玩具是怎样的心情引深到你走丢了父母的心情,让学生换位思考,学会体谅他人,观看视频后,在心理上加深印象,时刻记得要按时回家。

6、《课前调查表》为课前开展社会实践调查研究活动,打好基础。《家校联谊卡》有利于家长和学校联系,为孩子每天的行动打分,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存在的不足:

1、由于是寄宿制学校,百分之九十以吃在学校、住在学校,基本上可以做到“天天不迟到”“平平安安回家”每周父母接送一次或两次。在上学路上和放学路上遇到的问题不是很多。对待老师的问题主要依据的是以往的生活体验,如上幼儿园、学前班的上学、放学经历为主。在小组讨论交流时效果不好,学生获得的情感体验也就不够深入。

2、班级里的走读生比较少,因为孩子年龄比较小,也没有孩子步行回家。《课前调查表》主要是由家长的帮助下获得信息。在课前调查收集信息时不够有代表性。

3、一年级学生在课堂上表现活跃,经常会出现“七嘴八舌”的情况,各自说各自的答案,认为“交流”就是玩,不会讨论,也不懂得合作。这需要老师在以后的课程中加以引导和强调。

4、在教学设计上有一些问题设计的不是很合理,走读生回答问题比较活跃,住校的孩子则兴致缺缺,甚至有想家的难过心情。

5、“调查表”“联谊卡”的适用范围比较少,这主要需要家长代写,应该在内容上更为丰富一些,真正起到作用。

三、重点解决的问题: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体验做一名小学生的自豪与快乐,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并享受愉快的学校生活。让学生从现在开始拥有成为“好孩子”“好学生”的美好愿望。

1、怎样才能“天天不迟到”,结合学生以往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懂得一天不迟到容易,但难得是天天不迟到,坚持的重要性。

2、会判断在上学路上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体会父母的辛苦和对我们的爱,教育孩子在家里要听爸爸妈妈的话,做个好孩子。

3、在“讲规则”学习中,让孩子们懂得做游戏要讲规则,在学校要遵守学校规则。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与纪律观念。

4、明白“平平安安回家”“按时回家”的重要性,还渗透一些生活常识,例如不在大树下避雨,下雨在合适的地方等家长等。

四、使用建议:

本课教学适用于走读生比较多的班级,孩子们比较有话说,调查表和联谊卡的作用会凸显出来。先培养孩子们的积极性,喜欢学校,拥有成为一名小学生的自豪感,低年级孩子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尤其是老师、同学的认同,在教学中要及时鼓励孩子们。在选择图片、视频片段时,要选择简单易懂、视觉冲击力强有辨别力的资料,方便孩子们判断。在资料卡和联谊卡的内容上应该根据学生实际适当增添内容,例如:今天我学到了什么?作业完成情况、我今天得到的表扬、我今天帮助了别人……让学生的成长得到记录,方便学校和家庭之间的联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