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考试复习题
一、 填空
1. 指标按其数值的表现形式不同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三种。
2. 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和综合指标法。
3. 同质性是构成总体的必要条件,变异性是统计研究的主要内容。
4. 全面调查包括普查和全面统计报表;非全面调查包括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
5. 对全国工业设备进行普查,调查对象是所有工业设备,调查单位是每一台工业设备。
6. 变量数列有单项式变量数列和组距式变量数列两种,组距数列又可分为等距数列和不等距数列。
7. 人口按性别、民族、文化程度分组,属于按品质标志分组,而人口按年龄、工资分组,则是按数量标志分组。
8. 总量指标是最基本的指标,它是计算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的基础。
9. 在加权算术平均数中,平均数的大小,不仅决定于总体各单位的标志值,同时也决定于各标志值的次数(频数)。
10. 平均发展速度是对各期环比发展速度求平均的结果,它也是一种序时平均数。
11. 已知某产品产量2007年与2006年相比增长了5%,2008年与2006年相比增长了12%,则2008年与2007年相比增长了6.7% 。 (1.12-1.05)∕1.05=0.067
12. 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二十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这就是说国民生产总值20年只能更加3倍。
13. 指数按其研究对象的范围不同,分为个体指数和总指数;按其表明现象的性质不同,分为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14. 在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时,一般把作为同度量因素的质量指标固定在基期,在编制质量指标综合指数时,一般把作为同度量因素的数量指标固定在报告期。 15. 平均指数是从个体指数出发编制的用平均数形式表现的总指数。
16. 从总体中,随机抽取几个单位构成样本,则抽取的方法有重复抽样和不重复抽样。
17. 在抽样推断中,用样本指标去推算总体指标是否可行,关键在于抽样误差的大小。
18. 在简单随机抽样中,抽样平均误差与总体的标准差成正比变化,而和样本单位数的平方根成反比变化。
19. 以一个样本指标去估计总指标有点估计和区间估计。
二、 单项选择题
1.若用“产品等级”来衡量某产品的质量好坏,则“产品等级”是(B)。
A数量标志 B品质标志 C数量指标 D质量指标
2.对某市工业企业生产设备进行普查时,总体单位是(A)。
A工业企业的每一台生产设备 B工业企业的所有生产设备
C每一个工业企业的生产设备 D每一个工业企业
3.工业企业的设备台数、产品数量是(D)。
A连续型变量 B离散型变量 C前者是连续型变量,后者是离散型变量
D前者是离散型变量,后者是连续型变量
4.若研究50个工厂职工的工资情况,则统计总体是(B)。
A 50个工厂 B 50个工厂的全部职工 C 50个工厂职工的工资总额
D 50个工厂职工的工资
5.三名学生的年龄分别为18岁、19岁、20岁。这里的“年龄”是(C)。
A数量标志表现 B数量指标 C变量 D品质标志
6.调查项目(A)。
A是依附于调查单位的基本标志 B是依附于调查对象的基本指标
C与调查单位是一致的 D与填报单位是一致的
7.某商场对年末商品库存进行调查,要求在1月1日至1月3日调查完毕,则这一时
间是(B)。
A调查时间 B调查时限 C标准时间 D登记期限
8.重点调查中的重点单位是指(C)。
A这些单位在全局中举足轻重
B这些单位的数量占总体全部单位总量的比重很大
C这些单位的标志总量占总体标志总量的比重很大
D这些单位是工作重点
9.某城市对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进行普查,总体单位是(B)。
A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 B工业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
C每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 D每一个工业企业
10.统计整理的资料(C)。
A只包括原始资料 B只包括次级资料
C既包括原始资料,又包括次级资料 D是统计分析的结果
11.次数分配数列由(A)要素组成。
A频数和频率 B组距和组中值 C组数和组限 D频数和次数
12.在组距数列中,上限就是(D)。
A全距中最小值 B全距中最大值 C每组最小值 D每组最大值
13.企业按职工工资分组和按职工学历分组,这两个统计分组(C)。
A都是按数量标志分组 B都是按品质标志分组
C前者按数量标志分组,后者按品质标志分组
D前者按品质标志分组,后者数量标志分组
14.在全距一定的情况下,组数和组距之间的关系(B)。
A成正比 B成反比 C有时成正比,有时成反比 D无关系
15.下列统计指标中属于时期指标的有(B)。
A机器台数 B产品销售收入 C企业数 D耕地面积
16.两个数值对比,分子数值比分母数值大时,常用的相对数表示形式是(C)。
A系数 B百分数 C倍数 D成数
17.下列属于结构相对数的是(C)。
A人均粮食产量 B积累与消费的比例 C产品合格率 D职工平均工资
18.假定把标志值所对应的次数都缩小1∕2,在算术平均数(C)。
A缩小1∕2 B 扩大1∕2 C不变 D扩大1∕2
19.根据时期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应采用(C)。
A几何平均法 B加权算术平均数 C简单算术平均法 D首末折半法
20 间隔相等的时点数刘计算序时平均数应采用(D)。
A几何平均法 B加权算术平均数 C简单算术平均法 D首末折半法
21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的关系是(A)。
A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商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
B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差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
C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和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
D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积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
22下列数列中哪一个属于动态数列(D)。
A学生按学习成绩分组形成的数列
B工业企业按地区分组形成的数列
C职工按工资水平高低排列形成的数列
D出口额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形成的数列
23逐日登记资料的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应采用(C)。
A几何平均法 B加权算术平均法 C简单算术平均法 D首末折半法
24若用同样多的人民币却少购商品12%,则物价(A)。
A上升14% B上升12% C下降14% D下降12%
25总指数有两种计算形式,即(D)。
A个体指数和综合指数 B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标指数
C算术平均指数和调和平均指数 D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
26根据价格个体指数和报告期销售额计算的价格总指数是(B)。
A加权算术平均指数 B加权调和平均指数
C平均指标指数 D综合指数
27(C)属于质量指标指数。
A产量指数 B销售量 C单位成本 D职工人数
28抽样调查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B)。
A准确性原则 B随机性原则 C可靠性原则 D灵活性原则
29反映抽样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抽样误差的可能范围的指标是(C)。
A抽样平均误差 B概率差 C抽样极限误差 D概率
30抽样误差是指(C)。
A调查中产生的登记误差 B调查中产生的系统性误差
C随机抽样中产生的代表性误差 D计算过程中产生的误差
31当成数等于(C)时,成数的方差最大。
A 1 B 0 C 0.5 D -1
三、 判断题。
1. 数量指标的表现形式是绝对数,质量指标的表现形式是相对数。(×)
2. 标志表现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3. 重点调查中的重点单位是标志值较大的单位。(×)
4. 连续调查就是调查时期现象,而不连续调查就是调查时点现象。(√)
5. 对有限总体进行调查只能采用全面调查。(×)
6. 调查时间就是进行调查工作做需要的时间。(×)
7. 调查方案的首要问题是确定调查对象。(×)
8. 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确定组限和组距。(×)
9. 在确定组限时,最小组的下限应小于最小变量值。(√)
10. 按数量标志分组的目的,就是要区别各组在数量上的差别。(×)
11. 国民收入中积累与消费额之比是比较相对数。(×)
12. 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各个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所以定基增长速度也等于相应各个环比增长速度积。(×)
13. 若环比增长速度每年相等,则其逐期增长量也是年年相等。(×)
14. 平均增长速度不是根据各个增长速度直接来求得,而是根据平均发展速度计算的。(√)
15. 编制产量综合指数应将作为同度量因素的价格固定在报告期。(×)
16. 总指数的计算形式有:综合指数、平均指数和平均指标指数。(×)
17. 平均指数的基本形式有算术平均指数和调和平均指数。(√)
18. 若商品销售价格上升2%,销售量增长5%,则销售额提高7.1%。(√)
19. 平均指数是综合指数的变形。(√)
20. 样本单位数的多少与总体单位标志值的变异程度成反比,与抽样极限误差范围的大小成反比。(×)
21.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提高抽样估计的可靠程度,可以提高抽样估计的精确
度。(×)
22. 抽样误差即代表误差和登记性误差,这两种误差都是不可避免的。(×)
23. 抽样估计的置信度就是表明抽样指标和总体指标的误差不超过一定范围的概率保证程度。(√)
24. 优良估计的无偏性是指所有可能的样本平均数等于总体平均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