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肥沃的土壤教案及反思

来源:品趣旅游知识分享网
6《肥沃的土壤》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研究土壤》的第三课内容,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中“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和“生命科学领域”的中年段要求,了解腐殖质及其产生的原因。本课的活动由“观察土壤的表层和下层”引入到“土壤的表层土有腐殖质”。教材由四个活动构成:一、探究土壤肥沃的原因;二、了解土壤动物的作用及其重要性;三、说一说土壤贫瘠的原因和常用的改良土壤肥力的方法;四、做一个肥料袋,了解腐殖质的形成过程。本着“以活动为载体,以探究为核心,以学生为根本”的理念,让孩子多看一看——发现问题:土壤的上层和下层为什么颜色不同;让孩子多想一想——讨论猜测:土壤上层变黑和周围环境有什么关系;让孩子多说一说——学以至用:土壤贫瘠的原因,谈谈怎样改良土壤;让孩子多做一做——实验验证:制作一个肥料袋并坚持观察。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通过两年的科学课学习,已经能比较熟练地运用观察、记录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也有了一定的动手实验的能力,在学习这一课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土壤的常见成分,知道了土壤里能生长植物,土壤里有一些其他杂物,蚯蚓生长在土壤里等等,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知识储备。但是对于小学生(特别是生活在城市中小学生)来说,种植绿肥覆盖农田、多施农家肥等改良土壤的方法显得比较“遥远”,并且三年级的学生耐心不够,很难持续观察制作的肥料袋五周,这是本节课的难点,但这又是我们科学教学有价值的地方。 【教学目标】

1. 知道什么是腐殖质,知道腐殖质的多少影响土壤的肥力。 2. 知道一些小动物在成肥过程中的作用。

3. 知道土壤贫瘠的原因和常用的改良土壤肥力的方法。 4.能够在做肥料袋的过程中,了解腐殖质的形成过程 【教学重点】

了解土壤中的腐殖质的形成过程以及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教学难点】

连续五个星期观察腐殖质的形成过程。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每组小铲子1把、报纸1张、抹布1块,学生准备肥料袋材料(土壤、果皮、菜叶、水、塑料袋)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看这两幅图片,这两块土地中的麦子有什么不一样? (学生回答:一块田地中的麦子长势很好茁壮,另一块很瘦弱。) 2.师:为什么长势有这么大的差距,可能跟什么有关系呢? (学生思考、回答)

3.师总结:麦苗的长势跟土壤有很大关系,土壤肥沃麦苗就能长得好,绿油油的,土壤贫瘠麦苗的长势就不好了,今天我们就继续研究土壤。

(板书课题:肥沃的土壤) 二、实验探究,解决问题 活动一:肥沃的秘密

过渡:在生活中我们往往看到的只是土壤的表层,那么土壤的表层下面还藏着什么呢?让我们进入活动一。

1.出示活动一,师:哪位同学来读一下活动要求? (学生阅读活动要求。)

2.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活动一的要求进行活动,先找找有什么不同。(出示土壤分层图及落叶下土壤图片)

(学生观察、思考、交流)

3.师:哪位同学来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不同?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差异? 活动一:肥沃的秘密 观察土层图片 1.观察土壤的表层土和下层土,找出它们的不同点。 2.思考:为什么表层土和下层土会有着如此大的差异。 (学生回答)

4.师:同学们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那是不是这样呢?我们读一读课本第17页就知道了?

(学生阅读课本第17页,关于腐殖质的介绍。) 5.师:哪位同学来交流一下阅读后的收获?

(学生交流,师小结板书:腐烂的动植物遗体——腐殖质,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

活动二:变贫瘠为肥沃

过渡:肥沃的土壤离不开植物和动物的帮助,可是有些土壤变得贫瘠,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又该如何改良贫瘠的土壤呢?让我们一起进入活动三,一起了解一下。

1.出示活动二,师:哪位同学来读一下活动要求? (学生阅读活动二要求。)

2.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活动二的要求进行活动。 (学生独立阅读课本18页。)

3.师:哪位同学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学习的收获?

(全班交流学习结果,教师板书:改良土壤:种植绿肥、施农家肥、收集落叶沤肥)

4.展示处理落叶方法的图片,师:通过刚刚的学习,下列哪种处理落叶的方法更合理?

(学生回答) 活动三:制作肥料袋

过渡:无公害的农产品很受人们追崇,那是因为无公害农产品无农药残留,生长时用的是农民伯伯自己做的堆肥,其实我们也可以模仿农民伯伯制作绿色的

活动二:变贫瘠为肥沃 独立阅读教材18页相关内容,小组交流讨论并完成下列问题。 1.山体的土壤为什么贫瘠? 2.人们如何改良贫瘠的土壤? 肥料,让我们一起进入活动三,动手来做肥料袋。

活动三:制作肥料袋

1.阅读课本第19页,了解制作肥料袋的实验步骤。

2.小组为单位制作肥料袋。 3.坚持每周观察肥料袋中发生的变化,进行记录。

1.出示活动三,师:哪位同学来读一下活动要求? (学生阅读活动四要求。)

2.师: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了解制作步骤。

(学生阅读课本19页制作肥料袋步骤及注意事项,可以给学生们提供多种材料供他们选择,小组动手合作制作肥料袋,师巡视,适当指导)

3.师:哪个同学来说说制作步骤和注意点?

(学生说步骤和注意点,师追问:放蚯蚓的作用是什么?)

4.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肥料袋的制作,各组一定要坚持每周观察一次肥料袋中发生的变化,并把你的发现填写在活动单第4页上,每周老师都会在课上抽几分钟,全班交流一下肥料袋的变化。

三、课堂总结,拓展交流

师:通过这一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说学习的收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进行《肥沃的土壤》这一课的学习之前,学生在上一课《了解土壤》的学习中,已经通过实验,研究和了解了土壤的基本成分,知道了土壤的三种类型的分类。

本节课让学生通过实验和学习,进一步了解土壤肥沃的原因是由土壤中腐殖质含量的多少决定的。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他们已经知道土壤里能够长出各种各样的植物,而植物则给人类和动物提供了基本的生存条件。通过观察和引导,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腐殖质是由死亡的动植物的遗体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变成的,最终成了土壤的一部分。而土壤里腐殖质含量少就贫瘠,为了使贫瘠的土壤变肥沃,人们通过种植绿肥,收集落叶。粪便沤肥和修筑梯田的办法达到增强土壤肥力的目的。通过对比的图片和植株,学生会发现贫瘠土壤里长出的植物细弱,柔软且枯黄,而肥沃土壤中长出的植物,茁壮且呈绿色。

在学生具体的学习过程中,我根据学生以往的生活经验和实际情况,本着以实验活动为载体,以探究为核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的理念,以锻炼孩子的观察和动手能力为目标: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比一比,观察现象,发现问题,从而解放孩子的眼睛;通过让他们做一个肥料袋,解放孩子的双手;让学生讨论交流,汇报实验观察结果,说一说实验结论,解放孩子的嘴巴,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科学探索的兴趣。

通过让学生制作肥料袋的实验过程,让他们进一步观察植物(香蕉皮等)变成腐殖质的过程。在肥料袋中放入蚯蚓,让学生看到蚯蚓对土壤的改良作用,从而明白人们为什么把蚯蚓称作“土壤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通过观察蚯蚓在土壤中的活动和习性,学生知道蚯蚓在肥料袋中变化的作用,确立土壤和生命密切相关的意识。学生在制作和观察肥料袋,并做好记录土壤变化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耐心和毅力。让学生知道在科学探索的过程中,既要自己动手操作,还要长期观察,坚持不懈的记录,不断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才能有始有终的完成实验,收获科学结论和成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