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固体》(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晋中高师附校 李永慧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中的第一课《认识固体》第一课时,这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液体的性质的基础上建构的。
本节课要让学生能够根据物体的形态来判断哪些物体是固体、让学生认识还有一些如牙膏介于固体和液体之间的固液混合物,最后让学生用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来探究固体的性质。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固体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液体的基础上学生能说出固体有一定的形状,不易流动,但对于固体有一定的体积学生还不能够认识到这一点,这节课就将与学生一起研究固体的其它性质如:有一定的体积,颜色,软硬度,透明度等。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常见固体的性质特征。
2、知道不同的固体有不同的特征。
3、知道不同固体在颜色、形状、软硬、透明、轻重等方面的差异。
1
4、能够 按物体的形态对周围常见物体进行分类。
过程与方法:
1、 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借助工具观察固体。
2、 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将混合的固体分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小组合作的乐趣,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想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知道固体的性质。
难点:通过辨析物体的形态来认识固体。
四、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文具盒、石块、面粉、奶、水、木块、螺帽、玻璃片、牙膏、杯子、等。
五、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师:(出示一瓶可乐),问:看老师手上拿的是什么?(可乐)
2
2、师: 你知道可乐属于物体中的哪一类吗?(液体)继续追问:液体有什么特点?(易流动,没有固定形状)
3、师总结:象可乐这样易流动、无固定形状的叫液体,那么像文具盒这样的又叫什么呢?(固体)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固体,板书:认识固体。
(一)分辨固体和液体
1、师:老师课前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些常见的物品,谁来介绍一下这些物品
2、学生介绍
3、师:你能把这些物品按固体和液体进行分类吗?
4、学生活动
5、学生汇报分类结果
6、师小结:有的同学认为牙膏是固体,有的同学认为牙膏是液体,你认为液体和固体有什么不同?
7、学生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研究牙膏
1、(出示面粉)师:这是面粉,面粉属于哪一类?
2、学生辩论,(面粉是固体)
3
3、(出示烧杯)我现在把面粉放进烧杯里,再加点水,并搅拌,问:现在烧杯里的物体还是固体吗?(不是)那就是液体了?(也不是)继续追问:那是什么?
4、师:是固体和液体的混合,所以面团是固体和液体的混合。
5、师:我们再来看看牙膏是怎样做成的?(课件出示)
提问:你认为牙膏应该属于哪一类?
6、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与牙膏类似?
7、学生交流
(三)探究固体的性质
1、师谈话:现在我们把不是固体的放进抽屉里?想不想进一步研究固体的性质?
2、师提问:你准备用什么方法研究?
(学生交流:看、闻、尝、摸)教师相机板书
3、师:看能看到固体的什么?(颜色、形状)
闻能闻出固体的什么?(气味)
尝能尝味道
4
摸能摸到粗糙程度
捏能捏到软硬
4、师:(大家刚才的想法都很棒)我们不仅要学会观察,还要把观察的结果记录下来,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张实验记录单应该怎样填写(课件出示记录单)为了方便大家记录,我们可以用关键词和画图的方式来记录
5、师:一起来看活动要求(请一名学生读)
6、学生小组活动
7、汇报(用投影)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刚才研究的都很认真)哪个小组愿意把你的结果与大家分享一下
8、总结固体的共同性质: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和汇报来思考一下,固体究竟有哪些共同的性质?可以再和小组讨论一下
师生总结:固体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有一定的颜色,有一定的软硬度,除少数固体如玻璃外,大多数固体都是不透明的、、、
9、找一找教室里有哪些固体?你还知道哪些固体?
(四)自我检测
5
师:此时此刻我们对物体又有了更多的了解,想检测一下自己掌握的情况怎么样吗?
课件出示检测题(抽生回答)
(五)、总结
1、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关于固体,你还想知道什么?
师:同学们提了这么多的问题,有些问题,同学们通过动手研究是可以解决的,希望同学们课后继续研究。
六、板书设计
认识固体
颜色 固体
形状 混合体
固体的性质
6
硬度 液体
透明
七:教学反思:
我设计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能够根据物体的形态来判断是不是固体以及认识常见固体的性质,主要设计了四个大环节,第一环节,给周围常见的物体按固体和液体分类。我准备了文具盒、石块、面粉、醋、水、布、木块、螺帽、玻璃片、牙膏、杯子这11种常见的物品,通过分类活动一方面了解学生对固体、液体的已有认识,另一方面让学生对牙膏产生争议,从而让学生知道还有一种物体是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这个活动效果还长算理想,一些爱思考的学生果然对牙膏有疑问,我先让有疑问的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的回答不能说服其它学生,这时候我就带领学生做和面的活动,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在做的过程中就很顺利的把牙膏的问题解决了。第二个环节是让学生动手去探究固体的颜色、形状、软硬、透明度等性质,通过探究总结出固体的性质,并培养了学生在探究中随时收集证据的良好习惯。第三个环节是让学生找教室里的固体并从颜色、形状、软硬、透明度等方面去描述。第四个环节是检测,进一步巩固这节课的知。
不足之处有:1、当学生回答问题后没有激励性的评价语;2、每个环节之间不紧凑。 3、对课堂的预设不够。今后在这些方面还要更加努力。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