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理学》复习思考题
一、写出下列各小题的中文名称或英文缩写符号
1、PKA 酸度系数 2、CaM 钙调素
3、PSII 短波红光光系统 4、NAA 萘乙酸 5、呼吸商 RQ 6、衬质势 Ψm 7、铁氧还蛋白 FD 8、日中性植物 DNP 9、PKC 激活蛋白酶
10、CAM 景天酸代谢途径
11、RUBPC 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 12、EC 能荷 13、脱落酸 ABA 14、CAT 过氧化氢酶 15、水通道蛋白AQP1 16、硝酸还原酶 NR 17、细胞分裂素 CTK
18、Rubisco 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 19、PEP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20、CTK 细胞分裂素 21、HR过敏反应
22、LSDP长—短日植物
23、远红光吸收型光敏素Pfr 24、OAA草酰乙酸
25、PSI;长波红光光系统 26、LDP;长日植物
27、PEPC 磷酸烯醇丙酮酸羧化酶 28、磷酸戊糖途径;PPP 29、赤霉素 GA
30、PS 磷脂酰丝氨酸 31、AFP 抗冻蛋白
二、名词解释
1、 植物细胞全能性:指植物的每个细胞都包含着该物种的全部遗传信息,从而具备发育成完整植株的遗传能力。
2、细胞信号转导:指细胞外因子通过与受体(膜受体或核受体)结合,引发细胞内的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以及蛋白间相互作用,直至细胞生理反应所需基因开始表达、各种生物学效应形成的过程.
3、乙醇酸氧化途径:是水稻根系特有的糖酵解途径,部分CoA不进入TCA循环,而是形成乙酸在多种酶的催化下形成乙醇酸,乙醛酸,草酸等同时产生H2O2再经过过氧化氢酶分解
放氧。氧可以氧化各种还原物质起到保护根的作用。
4、生长大周期:指植物的细胞、器官和整体,在其生长的开始期,生长速度慢,以后加快,当接近最大大小时,生长速度随之下降,最后生长停止的全过程。
5、Mehler反应:指水光解放出的电子经SPI和SPII,最终传给O2的电子传递途径。 6、代谢源与代谢库 代谢源:能够制造或输出有机物质的组织、器官或部位。 代谢库:指消耗或储存同化物的组织、器官或部位。
7、光合性能:指植物光合系统的生产性能或生产能力。光合生产性能与作物产量的关系是:光合产量的多少取决于光合面积、光合性能与光合时间三项因素。
8、氧化磷酸化:是指生物氧化中电子从NADH或FADH2脱下经电子传递给分子氧形成水,并偶联 ADP和Pi生成ATP的过程。
9、质子泵:存在于生物膜,是一种逆着膜两侧H的电化势差而主动地运输H的蛋白。 10、水分临界期:作物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即水分过多或缺乏对产量影响最大的时期。 11、呼吸跃变:指某些肉质果实从生长停止到开始进入衰老之间的时期,其呼吸速率突然升高。
12、种子活力与生活力:种子活力:种子在田间条件下萌发的速度,整齐度以及幼苗健壮生长的潜在能力,它包括种子萌发成苗和对不良环境的忍受力两个方面。 种子生活力:是指种子的发芽潜在能力和种胚所具有的生命力,通常是指一批种子中具有生命力(即活的)种子数占种子总数的百分率
13、光饱和点:在一定光范围内,植物的光和强度随光照强度的上升而增加,当光强度的上升到某一数值后,光和强度不再继续提高时的光照强度。 14、同化力:指ATP和NADPH
15、极性运输:指物质只能从植物形态学的上端向下端运输,而不能倒转过来运输。
16、生理酸性盐:由于在吸收环境中阳离子的同时,根细胞必定有相同电荷的与之交换。所以环境中氢离子浓度的增加,pH值降低。这种盐称为生理酸性盐。
17、植物激素:植物激素是植物体内合成的,能移动的,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显著作用的几类微量有机物质。
18、乙烯的“三重效应” :1、茎生长生长受抑制 2、下胚轴直径膨大 3、茎的负向重力性消失,发生横向生长
19、水通道蛋白 :水通道蛋白是一种具有选择性,高效转运水分的跨膜通道蛋白。 20、光周期现象:植物对白天和黑夜相对长度的反应成为光周期现象。
21、长日植物:是指在昼夜周期中日照长度大于某一临界值时才能开花的植物
22、渗透调节:指植物生长在渗透胁迫条件下,其细胞在渗透上有活性和无毒害的作用的主动净增长过程。 23、生理干旱:由于土壤水分中盐分浓度过高,土壤透气性差或土壤温度过低等因素的影响,使植株无法吸收到所需水分而导致缺水的现象称为生理干旱
24、原初反应:指光和色素分子对光能的吸收、传递与转换过程。
25.必需元素:指在植物中具有不可缺少性、不可替代性和直接相关性的元素。
31、荧光现象:是指叶绿素在透射光下为绿色,而在反射光下为红色的现象,这红光就是叶绿素受光激发后发射的荧光。
32、小孔律 :将气体通过多孔表面的扩散速率不与小孔面积成正比,而与小孔的周长成正比的这一规律成为小孔律。
33.单盐毒害:将植物培养在单一溶液中,不久植物就会呈现不正常状态,最终死亡的现象称为单盐毒害
34.顶端优势: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抑制的现象。
35.生理休眠:因为植物本身内部的原因而造成的休眠称为生理休眠。 三、选择题
1. 在筛管内运输的有机物质中,(B )的含量最高。 A、葡萄糖 B、蔗糖 C、苹果酸 D、磷酸丙糖
2. 如果细胞的水势为-15MPa,压力势为5MPa,其渗透势是(A): A、-20MPa B、-10MPa C、-15MPa D、-30MPa 3. 由于外界不利条件引起的休眠称为( A ):
A 强迫休眠 B 生理休眠 C 自发休眠 D 深休眠 4. 引起气孔关闭的物质是( C ):
A、GA B、ETH C、ABA D、CTK
5. 植物干旱时,体内的游离氨基酸积累最多的是( C )。 A 精氨酸 B 蛋氨酸 C 脯氨酸 D 天冬氨酸 6.光敏色素有两个组成部分,它们是:( C ) A 酚和蛋白质 B 脂和糖
C 生色团和多肽链 D 吲哚和蛋白质
7. 在植物组织培养中,当CTK/IAA比值高时,诱导愈伤组织形成(D )。 A 木质部 B 韧皮部 C 根 D 芽
8. 当缺乏( C )时,缺素症状首先表现在植物的幼嫩部位。 A、N B、P C、Ca D、K 9. 在光合作用中最先形成的三碳糖是( C ): A、磷酸甘油 B、磷酸甘油醛 C、磷酸甘油酸 D、磷酸丙酮酸 10. 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源于:( A )
A、H2O B、CO2 C、NADP D、RuBP
11. 用不同波长的光来间断暗期的实验表明,最有效的光是( D ): A 黄光 B 蓝光 C 绿光 D 红光 12. 光系统Ⅱ的反应中心色素分子是( A ):
A、叶绿素a680 B、叶绿素a700 C、叶绿素b D、类胡萝卜素 13. 能够调节气孔开闭的矿质元素是( B ): A、P B、K C、Ca D、Mg
14. 下列物质中( C )不是光合电子传递链的成员 A、PQ B、PC C、CoQ D、Cytf 15. 线粒体的末端氧化酶是(D ): A、抗坏血酸氧化酶 B、酚氧化酶
C、乙醇酸氧化酶 D、细胞色素氧化酶
16、在植物正常生长条件下,细胞中葡萄糖降解主要是通过 ( D )。 A、PPP B、EMP C、EMP—TCAC D、TCAC
17、当植物感病或受伤时,通常PPP途径会( A ) A、加强 B、减弱 C、不变 D、不一定
18、植物分生组织细胞或干种子对水分的吸收主要依靠( C ) A、代谢作用; B、渗透作用; C吸胀作用; D、扩散作用; 19、IAA生物合成的主要前体物质是( B )
A、赖氨酸 B、色氨酸 C、蛋氨酸 D、谷氨酸 20、光系统I的光反应主要特征是( D )。
A、ATP的形成; B、水的光解; C、氧的释放; D、形成NADPH 21、在C4途径中固定CO2后的最初产物是( D )
A、磷酸甘油酸 B、果糖 C、葡萄糖 D、草酰乙酸 22、植物感受光周期刺激的部位是( B )。
A、茎尖生长点 B、成熟叶片 C、萌发种子 D、干种子 23、在高等植物碳素同化的途径中,能形成淀粉的是( A )。 A、C3 B、C4 C、CAM D、TCAC
24、高等植物的衰老叶片首先出现缺绿症状,可能是由于( A )元素的缺乏。 A、N B、Mn C、S D、Fe 26、维持原生质胶体稳定性的因素是( D )。 A、疏水基团 B、双电层 C、糖类 D、水化膜
27、植物信号转导中不属于胞间物理信号的是( D )。 A、光 B、电波 C、水力学信号 D、声
28、在植物体内的多种氧化酶中,以金属离子作为辅因子成分的酶有( B )。 A、酚氧化酶 B、细胞色素氧化酶 C、抗坏血酸氧化酶 D、黄素氧化酶 29、植物细胞对矿质元素主动吸收的特点是( D )。
A、消耗代谢能量 B、逆浓度吸收 C、无选择性 D 、需转运蛋白参与 30、CTK主要的生理作用是( AD )。
A、延缓叶片衰老 B、诱导生根 C、促进脱落 D、促进细胞分裂 31.当植物细胞溶质势与压力势绝对值相等时,这时细胞在纯水中:( C ) 。 A.吸水加快 B.吸水减慢 C.不再吸水 D.开始失水
32.植物缺锌时,下列( D )的合成能力下降,进而引起吲哚乙酸合成减少。 A.丙氨酸 B.谷氨酸 C.赖氨酸 D.色氨酸 33.与能量转换密切有关的细胞器是( D ) 。
A.高尔基体与中心体 B.中心体与叶绿体 C.内质网和线粒体 D.线粒体和叶绿体 34.以葡萄糖作为呼吸底物,其呼吸商( A ) 。 A.RQ=1 B.RQ>1 C.RQ<1 D.RQ=0
35.在维持或消除植物的顶端优势方面,下面哪两种激素起关键性作用( C )。 A.IAA和ABA B.CTK和ABA C.IAA和CTK D.IAA和GA A.叶片 B.叶鞘 C.茎尖生长点 D.根系
36.植物体感受光周期诱导的光受体是( BC ) 。
A.叶绿素 B.蓝光受体 C.光敏色素 D.紫外光B受体
37. 光呼吸乙醇酸代谢途径的底物主要来源于( B )的作用.
A、RuBP羧化酶 B、RuBP加氧酶 C、乙醇酸氧化酶 D、PEP羧化酶 38.当环境中CO2浓度低到一定程度时,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CO2与呼吸释放的CO2相等,此时环境的CO2浓度称为( C )。
A、CO2饱和点;B、光补偿点;C、CO2补偿点; D、水合补偿点; 39、维持植物正常生长所需的最低日光强度是( B )
A.等于光补偿点 B. 大于光补偿点 C.小于光补偿点 D.同光补偿点无关 四、填空
1. 促进器官衰老脱落的激素是( ABA )和( ETH );具有极性运输的植物激素是 ( IAA )。
2. 光敏色素有两种类型,即( Pr )和( Pfr ),其中( Pfr )是生理活跃型。
3. CAM植物的气孔夜间( 开放 ),白天( 关闭 ),夜间通过( PEPC )羧化CO2 生成大量的(OAA ),运往( 液泡 )贮藏,黎明后又转入细胞质,氧化脱羧。 4. 植物感受低温春化的主要部位是( 茎尖生长点 ),感受光周期刺激的部位是(叶片 )。
5. 短日植物南种北移,生育期( 变长 ),故应选( 早熟 )品种。
6. 吸胀吸水,ψw=(ψm);干燥种子吸水,ψw=(ψm);渗透吸水,ψw=(ψp+ψ∏);一个典型细胞水势组分,ψw=(ψp+ψ∏+ψm)。
7. 植物的必需微量元素包括(铁,锰,硼,锌,铜,镍,氯 )7种。 8. C4途径中的CO2原初受体是(磷酸烯醇 或丙酮酸PEP ),初产物是(草酰乙酸 OAA )。
9. 常绿植物移植时往往要剪去一些枝叶,主要是为了( 降低呼吸消耗和水分的蒸发 )。 10. 土壤中水分缺乏时,使根/冠比值( 增加 )。 11. 花粉与柱头相互识别的基础物质是( 蛋白质 )。
12. 近年来大量研究证明( ABA )可作为干旱信号由地上部向地下部传递。 13. 目前已发现的植物体内光受体有( 光敏色素 )、( 隐花色素 )和(紫外光B受体 )等。
14. 环割试验证明有机物主要是通过( 韧皮部的筛管 )运输的。 15. 抗寒性强的植物,其生物膜中( 不饱和 )脂肪酸含量高。 17、成熟时能发生呼吸跃变的果实有(香蕉 、哈密瓜 ),无呼吸跃变的果实有(柑橘 、橙 )。 18、当以有机酸为呼吸底物时,其RQ值为( 大于1 ),而以脂肪为呼吸底物时RQ值( 小于1 )。
19、典型植物细胞的水势由(渗透压 )、( 压力势 )和( 衬质势 )三部分所组成。
20、C4植物是在( 叶内 )细胞中固定CO2,在( 微管末鞘 )细胞中将CO2还原为碳水化合物的。
21、植物体内有机物质的分配主要受到(供应能力)、(竞争能力)和(运输能力) 等三个因素影响。
22、在质膜表面存在有三种类型的信号受体,即(C1蛋白质偶联受体 )、(酶联受体 ),( 离子通道偶联受体 )。
27、伤流和吐水现象可证明植物存在着(主动) 吸水过程,其主要动力是(根压)。
23、植物细胞内的水分主要有(自由水)和(束缚水)两种存在状态,前者的含量与(植物代谢 )相关,后者的含量与( 抗逆性)相关。
24、在生产中一般不直接使用IAA,其原因是由于它容易被(酶)和( 光)分解破坏。 25、证明矿质离子主动吸收有载体存在的实验依据有(饱和效应)和(离子竞争性抑制)。 31、植物内源激素各有其特定的生理效应,促进瓜类多开雌花的是( IAA,ETH),同ABA有明显拮抗效应的是(GA ) 后者的含量与( 日照长度)相关。 32、植物细胞的内膜系统主要包括( 内质网 )、( 高尔基体 )和(核膜)。 33、C4途径与CAM途径基本相同,二者的差别在于C4植物的两次羧化反应是在( 空间 )上分开的,而CAM植物则是在( 时间 )上分开的。 34、植物体内有机物质的分配主要受到(供应能力)、(竞争能力)和( 运输能力)等三个因素的影响。
35、常将光合作用中水的光解、电子传递及同化力的形成过程称为(光反应),它是在(叶绿体基质 )中进行的;而将C02的固定、还原及糖类的形成过程称为(暗反应),它是在( 叶
绿体基质)中进行的。
36、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吸收O2并释放C02的过程称为(光呼吸),它是在(叶绿体)、(线粒体)和( 过氧化体)三种细胞器中进行的,其底物是(乙醇酸)。
37、PEP+CO2+H2O----------------(OAA)+Pi,将此类植物称为(C4)植物,如(甘蔗 、玉米)。 38、某种植物每制造1克干物质需消耗水分500克,其蒸腾系数是(500),蒸腾效率是( 2 )。 39、写出下列吸水过程中的水势组分:(1)、渗透吸水 ==( ) (2)、干种子吸水 ==( ) (3)、一个典型的植物细胞水势==( )
40、在下列实际问题中,应该选用那种(类)植物生长物质处理? (1)、促进插枝生根(生长素物质IAA ) (2)、促黄瓜等瓜类多开雌花(生长素物质IAA,ETH) (3)、打破休眠,促进萌发(GA,赤霉素 )
41、离子的跨膜转移是由膜两侧的(电化学势)梯度和(溶质浓度)梯度共同决定的。 42、若短日植物如(大豆、菊花)南种北引,则生育期会( 变长),故应引种(早熟)品种较好。
43.必需元素在植物体内的生理作用可以概括为三方面:(1) 细胞结构 物质的组成成分,(2) 酶 活动的调节者,(3)起 电化学 作用,(4) 起 作用。
44.类囊体膜上主要含有四类蛋白复合体,即 PSI 、 PSII蛋白质复合体 、 细胞色素复合体 、和 ATP酶复合体 。由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是在类囊体膜上进行的,所以也称类囊体膜为 光合 膜。
45.光合链中的电子传递体按氧化还原电位高低,电子传递链呈侧写的 Z 形。在光合链中,电子的最终供体是 水 ,电子最终受体是 NADP+ 。
46.线粒体中呼吸链从NADH开始至氧化成水,可形成 3 分子的ATP,即P/O比是 3 。如从琥珀酸脱氢生成的FADH2通过泛醌进入呼吸链,则形成 2 分子的ATP,即P/O比是 2 。
47.同化物分配的总规律是由 源 到 库 ,并具有以下主要特点:(1)优先供应 生长中心 ,(2) 就近供应 ,(3) 同侧运输 。
48.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的合成前体分别是 色氨酸 、 甲瓦龙酸 、 甲羟戊酸 、 和 甲硫氨酸 。 五、是非题 1、(×)果实的呼吸跃变是由于其内部ABA积累所致。 2、(× )对同一种植物而言,其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一般高于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 3、(× )胞饮作用是植物细胞选择性吸收物质的过程。 4、( × )卡尔文循环中的PEP羧化酶对CO2的亲和力比RuBP羧化酶高。 5、(× )种子的吸胀吸水和蒸腾作用都是需呼吸代谢直接供能的生理过程。 6、( × )卡尔文循环每固定1molCO2需要2molATP。 7、(×)PSⅡ的反应中心色素分子是P700。 8、( × )水势为零,即表示没有水势。 9、( ×)乙烯诱导黄瓜雄花的形成。
10、( × )细胞逆着浓度梯度累积离子的过程叫离子的主动吸收。 11、( × )植物生长物质都是植物激素。 12、(× )与光合放氧有关的必需元素是Zn。 13、(√ )干旱胁迫时,细胞内往往会累积大量的脯氨酸。 14、(× )PSI光化学反应的主要特征是水的光解和氧的释放。 15、(× )与植物光合作用密切相关的矿质元素是Ca、K、Na等。
16、(× )在较短的日照条件下能够开花的植物叫做“短日植物”。 17、(× )果实的呼吸跃变是由于其内部ETH积累所致。 19(√)细胞间水分流动的方向取决于它们的水势差。 20、( × )植物的光形态建成中,植物激素可能是最重要的调节因子。 六、简述题
1. 用酸生长学说简述生长素促进植物细胞生长的作用机理。
答:生长素促进质子泵活化,将质子(H+)泵到细胞壁使之酸化,壁物质瓦解,细胞壁可塑性增加而导致细胞伸长。 质子泵活化的两种情况:
①生长素直接活化质膜上已存在的ATP酶-H+泵,速度较快; ②生长素通过受体(细胞内)和信号转导使细胞内合成有活性的ATP酶-H+泵到达质膜,速度较慢。
2. 植物的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 答:(1)是植物对水分吸收和运输的主要动力,(2)促进植物矿物质和有机物的吸收及其在植物体内的转运(3)能够降低叶片的温度,以免灼伤。(4)正常进行时,气孔是开放的,有利于二氧化碳的吸收和同化。
3、一般可将光合作用分为哪三大阶段?并简述各阶段中的能量转换过程及相互间的关系。 答:三大阶段:(1)原初反应; (2)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 (3)碳同化过程——暗反应。 关系:(1)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换成电能,主要由原初反应完成; (2)电能转变为活跃化学能,由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完成; (3)活跃的化学能转变为稳定的化学能,由碳同化完成。 4、简述在胞内信号转导中CaM的作用方式。
答: CaM的作用方式有俩种:一是CaM直接与靶酶结合,诱导靶酶的活性构象改变而调节它们的活性,如NAD激酶、Ca+-ATP酶等;二是通过活化依赖Ca+-CaM的蛋白酶,将靶酶磷酸化,影响其活性,如磷酸化酶、H+-ATPase等,这种方式在钙信号传递中起着重要作用。
5、支持矿质元素主动吸收的载体学说有哪些实验证据?并解释之。 答:(1)选择吸收。不同的离子载体具有各自特殊的空间结构,只有满足其空间要求的离子才能被运载过膜。由于不同的离子其电荷量和水合半径可能不等,从而表现出选择性吸收。例如,细胞在K+和Na+浓度相等的一溶液中时,即使二离子的电荷相等,但它们的水合半径不等,因而细胞对K+的吸收远大于对Na+的吸收。
(2)竞争抑制。Na+的存在不影响细胞对的K+吸收,但同样是第一主族的+1价离子Rb+的存在,却能降低细胞对K+的吸收。这是因为不仅Rb+所携带的电荷与K+相等,而且其水合半径也与K+的几乎相等,从而使得Rb+可满足运载K+的载体对空间和电荷的要求,结果表现出竞争抑制。
(3)饱和效应。由于膜上载体的数目有限,因而具有饱和效应。
6.植物缺素病症有的出现在顶端幼嫩枝叶上,有的出现在下部老叶上,为什么?举例加以说明
答:植物体内的矿质元素,根据它在植株体内能否移动和再利用可分为俩类:一类是非重复
利用元素;如钙、硫、铁、铜等;一类是可重复利用的元素,如氮、磷、钾、镁等,在植株旺盛生长时,如果缺少非重复利用元素,缺素病症就首先出现在顶端幼嫩叶上,例如,大白菜缺钙时心叶呈褐色。如果缺少重复利用元素,缺素病症就会出现在下部老叶上,例如,缺氮时叶片由下而上褪绿发黄。
7、简述同化物分配的一般规律。
答:决定同化物分配的因素:供应能力,竞争能力,运输能力 (1)供应能力,源制造的同化物越多,外运的潜力越大。
(2)竞争能力 生长速度快、代谢旺盛的部位,对养分竞争能力强,得到的同化物则多 (3)运输能力 源、库之间联系直接、通畅,且距离又近,则库得到的同化物就越多 8、光周期理论在生产实践中有哪些应用? (一)加速世代繁育,缩短育种进程 (1)利用光周期特性,南繁北育 (二)指导引种
SDP,南种北引,生育期延迟,宜引早熟种;北种南引则相反。
LDP,南种北引,生育期缩短,应引迟熟种;北种南引则相反。 (三)控制开花
(1)人工控制光周期,促进或延迟开花 (2)抑制开花,促进营养生长,提高产量
9、简述植物细胞把环境刺激信号转导为胞内反应的途径。 答:(1)信号,被细胞各受体接受,转换为细胞的特定信息,转导至细胞内不同的效应子。 (2)胞外(胞间)刺激信号传递至胞膜,跨膜信号转换,胞内信号转导(胞内信号传递、蛋白质可逆磷酸化),细胞反应。
10、简述植物的呼吸作用与水分和矿质吸收的相互关系。
答:水分是保证植物正常呼吸的必备条件之一,干燥的种子呼吸作用是很微弱的,植物的呼吸速率一般是随着植物组织含水量的增加而升高,除此之外矿质元素也对呼吸作用有重要影响作用,相反,呼吸作用对植物水分和矿质元素的吸收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根系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太多,大多属于主动吸收,需要消耗能量,因此,只有根系增强呼吸作用和能量的供应,才能促进矿质元素的吸收,进而使细胞内水势降低,促进水分的吸收。另外根细胞也存在主动吸水过程,需要呼吸作用提供能量,由此可见,植物呼吸作用与水分、矿质元素的吸收密切相关。
11、简述碳四植物比碳三植物光呼吸低的原因。 答:C4植物比C3植物光合速率高的原因: ①光合生理差异
PEPC对CO2的亲和能力高于C3植物的RuBPC ②叶片解剖结构差异 C4鞘细胞大
C4鞘细胞与叶肉细胞排列紧密 C4鞘细胞与叶肉细胞富含胞间连丝
C4鞘细胞中有叶绿体,其光合作用在空间上分隔,有积累CO2的作用。
12、简述植物体内有机物分配的基本特点。
答:(1)优先供应生长中心。生长快,代谢旺盛的部位或器官
(2)就近供应,同侧运输。首先供应给距离近的生长中心,且以同侧分配为主,很少横向运输。
(3)功能叶之间无同化物供应关系。
(4)同化物和营养元素的再分配与再利用。叶片衰老时分解产生的小分子物质或无机离子可被再分配,再利用。
13、简述植物必需矿质元素在体内的生理作用。 答:(1)是细胞结构物质的组成部分。(2)是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者,参与酶的活动。(3)起电化学作用,即离子浓度的平衡、胶体的稳定和电荷中和等。有些大量元素同时具备上述二、三个作用,大多数微量元素只具有酶促功能。
14、用TTC和红墨水染色法测定植物种子生活力的原理及方法
答:TTC法:有生活力的种子能够进行呼吸代谢,在呼吸代谢中底物经脱氢酶催化所释放的氢可以将无色的2,3,5-三苯基氯化氮唑还原为红色的三苯甲腙,而使种胚染为红色。种子的比活力越强,代谢越旺盛,种胚被染成红色的程度就越深;死亡的种子由于没有呼吸作用,TTC不能被还原成三苯甲腙,种胚不被染成红色。 红墨水染色法是原生质的着色能力来快速鉴定种子生活力。
15、简述植物地上与地下、主茎与侧枝生长的相关性,并举例说明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答:(一)地上与地下相关性:地下部的根负责从土壤中吸收水分。矿物质、有机质以及合成少量有机物、细胞分裂素等供地上部所用,但根生长所需要的糖类、维生素等却需要由上部供给。
农业生产中,通过对果树、花卉等的修剪或整枝去掉部分枝叶,促进地上部分的生长,深中耕会引起植物部分断根,限制地上部分的生长,促进根系生长,使根冠比增加,最终达到高产的目的。
主茎与侧枝生长的相关性:植物顶端在生长上占有优势并抑制侧枝或侧根生长的现象,称为顶端优势。但去除主茎后,则会促进侧枝的生长。一般认为是IAA在茎尖产生后极性运输至侧芽,引起侧芽生长受抑。侧芽对lAA比主茎顶芽敏感,另外也与主茎维管系统发育好于侧枝,营养物质运输通畅有关。而CTK则促进侧芽生长。生产上往往可以根据需要,维持和控制顶端优势。如为用材林,就可以人为去掉侧芽,促进主茎茎干高直。若为经济树种如茶树、桑树及农作物大豆、棉花则要去尖、打顶,以促进分枝,增加产量。因根系生长也存在顶端优势现象,在育苗中,通过断根和移栽,切断主根,促进侧根萌发,提高苗木质量。
16、农谚讲“旱长根,水长苗”是什么意思﹖请简述其生理原因。
答:在通气好时,有氧呼吸促进根的分化,细胞分裂,根系发育好,而缺氧时,胚芽鞘伸长,根不下扎,直至芽鞘露出水面.所以半旱育秧或旱育秧可培育水稻壮苗.原因:根和地上部的生长都需要水分,但由于根生活在土壤中容易水分,而地上部的水分是要靠根来供应,所以缺水时地上部会缺水,这时地上部的生长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根的相对质量增加,而地上部的相对质量减少,根冠比增加。
17、试比较生长抑制剂和生长延缓剂抑制植物生长的作用方式和特点。
答:生长抑制剂是抑制顶端分生组织生长,丧失顶端优势,使植株矮化,分枝增加,外施GA不能逆转抑制效应。而生长延缓剂是抑制茎部近顶端分生组织的细胞伸长,使节间缩短,
节数不变,植株紧凑矮小,外施GA可逆转其抑制效应。
19、何谓顶端优势?产生的原因何在?生产实践中怎样根据生产目的进行调控? 答:顶端优势:植物的顶芽生长占优势而抑制侧芽生长的现象 调控:利用顶端优势可以根据生产需要调节植株的株型 农业生产上,常用消除或维持顶端优势的方法控制作物、果树和花木的生长,以达到增产和控制花木株型的目的。 去顶芽保侧芽,例如:“摘心”、“打顶”,可使植物多分枝、多开花。常用打顶的办法去除顶端优势,以促使侧芽萌发、增加侧枝数目,或促进侧枝生长。例如对果树可使树形开展,多生果枝;对茶树和桑树,多生低部位侧枝便于采摘;对行道树,可扩大遮荫面积。有些化学药剂可以消除顶端优势,增加侧芽生长,提高农作物产量,其作用与剪去顶芽相似,如三碘苯甲酸(简称TIBA)已成功地应用于大豆生产中。这种方法称为化学去顶 20、种子休眠的原因和破除的方法
答:(1)种子休眠的原因 一般是由三种原因引起的:①胚未成熟 胚若在种子发育过程未能成熟,必须通过后熟作用才能发芽。 ②种皮(果皮)的限制 种皮(果皮)太坚硬或不透气,阻碍胚的生长,使种子呈现休眠状态。 ③抑制物的存在 果实或种子里存在着氰氢酸、氨、乙烯、水杨酸、香豆素和脱落酸等物质,抑制种子萌发。
(2)解除休眠方法 主要有: ① 机械破损 有坚硬种皮的种子,用沙子与种子摩擦,切伤种皮或者去除种皮,可以促进萌发。②清水漂洗 播种前将种子浸泡在水中,反复漂洗,让种子外壳中的萌发抑制物渗透出来,能够提高发芽率。③层积处理 在层积处理期间种子中的抑制物质含量下降,而GA和CTK的含量增加,这会促进胚的后熟,从而促进萌发。④温水处理 某些种子经日晒和用35~40℃的温水处理,可增加透性,提高萌发率。⑤化学处理 如酒精、甘油和浓硫酸等可提高种皮透性,过氧化氢由于能给种子提供氧气,促进呼吸,因而也能提高萌发率。⑥激素处理 多种植物生长物质特别是GA能打破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⑦光照处理 需光种子吸胀后照光可解除休眠,诱导发芽。⑧物理方法 如X-射线、超声波、高低频电流、电磁场等处理种子,也有破除休眠的作用。 人类在漫长的岁月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从古至今,从东方到西方,中国文化艺术,渊源流长。 我国最早的歌曲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例如传说中伏羲时的【网罟之歌】,诗经中的【关关雉鸠】,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艺术形式,都已发展到很高的水平。
49
红尘喧嚣,世事沧桑,三千烟火,韶光迷离,我们在尘世间行走,凡尘琐事总会困扰于心,我已经习惯了,将浅浅的心事蕴藏在文字里,将淡淡的忧伤释怀在音乐中,委婉的旋律,环绕于耳,凄美的歌词,萦绕于心, 当我累了,倦了,我只想置身于音乐的海洋,忘记凡尘,忘记喧嚣,安静的去听一首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