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弟弟的来信》教学设计

来源:品趣旅游知识分享网


《弟弟的来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学习侧面烘托来表现中心的手法。

二、感受平凡人扎根事业的执着热情,树立为梦想奋斗的志向。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

教学重难点:

感受平凡人扎根事业的执着热情,树立为梦想奋斗的志向。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还记得这双大眼睛吗?希望工程里的这双充满渴望和期盼的眼睛,不知道牵动过多少人得心,无数心怀梦想的人们走进了大山,当起了乡村教师,奉献着青春,书写着梦想。

在这里:

有一束光,微微茫茫,探亮着中华大地的艰难之地;

有一束光,闪闪烁烁,追寻着大山深处的贫苦生活;

有一束光,斑斑点点,照护着孩子们那渴望的眼神;

有一束光,温温和和,引导着助学与教育的崎岖路。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束光的名字就叫做——乡村教师。

今天,我们就来近距离的认识这样一位用青春书写梦想的光荣的人民教师。

(展示课题,板书:弟弟的来信)

二、 新授:

(一) 初识故事,整体感知。

初读故事,解决下面的问题:

一、读准字音:

蘸水 屙屎 不孬 逮着

二、说说本文主要写了几个人物?

三、弟弟一共来了几封信?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本课简单,字词不多,读准写对就可;让学生带着读故事和探秘的感觉去读,找出主要人物,理清故事情节,是一读课文的主要目的。)

(二)预设情境,分析人物形象。

1.跳读课文,在课文中画出描写父亲和哥哥的句子,完成下列各题。

父亲 哥哥

我从“_________” 哥哥是一个怎样的人?

中看出父亲_______。 从哪里看出?

(二读课文。在了解故事梗概的基础上,带着问题,有针对性的再读课文,以当事人的视角观察主要人物,初步了解侧面描写对中心的烘托作用。)

2.情境预设

假如你是父亲或者哥哥,当村人问起弟弟的工作情况,你会怎样回答?

父亲: 哥哥:

我的儿子做了一件事: 我弟弟做了一件事:

我觉得他:_________, 我觉得他_________,

从课文中“__________” 从课文中“________”

可以看出。 可以看出。

(以读促思。 以情境预设的方式分别以父亲和哥哥的视角,观察主人公“弟弟”,并评价。为下文揭示主要人物——弟弟的心路历程做铺垫。这是本文的重点,也是难点,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抓住学生的情感,在读中悟,在悟后读。)

3.练习:

父亲在清泉乡见到的弟弟是什么样子的?展开联想和想象,写一段文字,刻画弟弟的外貌。若能用上一种修辞手法就更好了。

(这个环节表面上是在练笔,实际上是前面所做工作的巩固和练习。在那样的环境下,在那样的氛围中,弟弟的外貌、神态和后文的精神世界相得益彰。)

4.情境预设二:

三读课文,你就是弟弟。思考文字背后我所经历的辛酸和艰难。

主人公自陈心曲:

我的清泉 我的梦

清泉乡虽然_______,

但是____________。

所以我决定_______。

(展示人物内心世界,揭示中心。这是本文的重点,通过探究人物的内心世界来了解抱怨——理解——留下的心路历程,展示了一代青年扎根自己本职工作,勤勤恳恳身边人,甘愿挥洒青春的风采。)

(三)情感迁移,触发梦想。

1.观看中央电视台“寻找最美乡村教师”颁奖晚会片段,感受乡村教师的风采。

(通过观看影片,感动之余,让学生明白,如同仲威平老师所说,一个学生成功与否不在于有没有考上大学,只要好好做人,有一技之长,就是成功。同时,一个人的成功呢?平凡人的一生该怎样度过,仲老师的例子给了我们响亮的答案:只要肯做,岗位再平凡也灿烂。只要有梦,青春飞扬的地方就有希望。)

2.看了本文的例子和晚会,你对于未来有什么设计“我有一个梦想”,说说自己瑰丽的梦。

(引导学生终于本职工作,不怕职业平凡,只要有自己的坚持。寂寞山谷里,野百合也有春天。)

三、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一)课堂小结

1.侧面描写:

写父亲的先严厉后慈爱,写哥哥的挂念,写清泉乡恶劣的环境,都是为了表现弟弟扎根山村,爱学生,爱教育事业。

2.每一个有梦想,肯坚持的人都值得尊重。

(二)布置作业:

一、我爱知识,我更爱我师。每个辛勤耕耘的老师都值得尊敬。观看中央电视台“寻找最美乡村教师”颁奖晚会,找寻平凡人筑梦历程。

二、将课堂讨论的《我有一个梦想》整理成一篇作文,作为自己初四生活的指南。

板书设计:

弟弟的来信

弟弟

孝顺 爱孩子 爱事业

父亲 哥哥 清泉乡

严厉、慈爱 挂念 环境恶劣 有希望

——侧面烘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