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庐山云雾》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

来源:品趣旅游知识分享网


《庐山云雾》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课文通过对登山路上,山岭,大天池等处的云雾的形态,颜色的描写,赞美了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抒发了热爱自然风光的思想感情.纵观全文的内容,可按\"古人的赞美——特点的描述——原因的探索\"分为三大段.陈老师用了美文美读的方法,通过以读促悟的手法,使庐山云雾的美景在学生的脑海中展现,真切地体会到作者所描述的情景之美.听了陈老师的课感受也是颇深的,下面谈几点初浅的看法:

1,以读为本.

朗读是培养语感的重要方法,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方式,\"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朗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户,它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蕴藏情感的最佳途径.而学生富有感情的朗读本身就是他对语言文字有敏锐感觉的表现.因此,教师应重视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有节奏地诵读,直到悟出尽凭语言分析难以理解的思想内容. 在这堂课上,学生的读是比较充分的,有自由读,指名读,合作读等等.特别是对\"雾来是……雾去时……;雾浓时……雾稀时……\"这句话的朗读指导,通过比较句子,让学生结合自己经验谈了对这句话的理解,品读了语言文字,体会其间的情感.在学生的朗读声中,我们也确实真切的感受到了 \"雾来时\"的 \"风起云涌\雾去时\"的\"轻轻柔柔\雾浓时\"的\"遮遮掩掩\"以及\"雾稀时\"时的\"隐约之色\".这样的训练,不仅让学生读得非常到位,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有形的训练中无形地入情,入境,用情……最终获得知识与情感的双丰收,而教师的朗读指导却不着痕迹,达到了润物无声的效果.

2,以人为本.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上只有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并且只有在这样积极的情绪状态下,学习的效果可见一斑.在本课的导入部分,陈老师引用学生以前学过的古诗《题西林壁》和《望庐山瀑布》为导入手段,这样做,不仅有效联系

了与课文有关的旧知,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兴趣.此外,在朗读训练中,陈老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也注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他们的多元理解和感受.

3,不局限于文本.

陈老师不仅仅局限于文本资源,注意引进课外资源来丰富文本,真正体现了用课本教,而不是教课本的新理念.比如在课堂的最后环节中,陈老师把学生的同龄人作的一首诗歌《庐山赞》引入了课堂,这不仅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了庐山的神奇与神秘,更重要的是,引起学生写诗的欲望,为接下去的\"写一首小诗或写一条广告语\"的拓展练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值得商榷的是,本人觉得这堂课的教学容量较大,以致了第五自然段的学习效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