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旅游管理专业中的实践教学面临的问题和思考

来源:品趣旅游知识分享网
旅游管理专业中的实践教学面临的问题和思考

作者:于 莉 冯 清

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3年第10期

市场经济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并由此导致了学生的“高分低能”、“眼高手低”,并使他们不能适应企业和市场对现代旅游人才的要求,使专业中的实践教学成为院校办学中的难言之痛。本文对其中普遍存在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旅游业不仅是二十一世纪的朝阳产业,而且已成为全球第一大产业;同时世界旅游业看好中国,中国旅游面临转型与提升,经济一体化、产业全球化、竞争智能化,这就急需旅游院校培养出一批能全面适应社会需要的旅游专业人才,高校中兴起了开办旅游管理专业的热潮。但在急剧升温的高校“旅游热”后面,我们发现旅游高等教育尽管形势大好,但问题也确实不少。这里着重谈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一、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

实践教学是高校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发展,是学生接触社会、体验岗位、培养技能、印证理论的重要环节,它可以分为两块:一是校内实训环节,二是校外实习环节。作为应用型专业,旅游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更是不可或缺,搞好实践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旅游服务行业的实际,为未来工作的起步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但在实践教学中,众多院校却有很多难言之痛,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多不少,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一)校企合作不充分

旅游类专业应用性强、专业特点突出,具有职业定向性,强调按社会和行业需求办教育,企业对旅游高等教育有较高的期望,要求毕业生来即能用。另一方面,社会、行业、企业对高校的办学要求高、期望大,但不能自觉的为高校学生的专业实习提供帮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不再无条件地为学校承担专业实习任务,也不再无条件吸收学校的毕业生,不愿意为相关专业的学生提供有利于其成长的实习环境条件,而是按企业自身对劳动力的需求情况有条件地接纳学生实习,学生则成为企业的廉价劳动力顶岗实习,无法系统了解行业及企业运营状况。这样导致学校关门教学,教学内容与行业实际相脱节。

(二)实践教学目标不明确,缺乏系统性

由于旅游业跨系统、跨行业性强、市场化程度深、开放程度大,而且本身又是新生产物,发展变化快,相应使得旅游管理类专业边缘性、综合性特点比较强,故旅游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难于准确定位,难于横向借鉴,处于认识和再认识的过程之中。最终导致学校实践教学的内容与专业培养目标脱节,学生实践教学以饭店的两厅一房服务和旅行社、景点导游服务等旅游服务为主,往往只能针对其中的某一项内容进行实践,不能互相兼顾、综合锻炼。

(三)缺乏规范实践的行业环境

旅游业起步晚,旅游高等教育起步更晚,对于这个新兴的专业很多学校不可能投入巨资进行体统化实训室建设;我国旅游业门槛低,旅游企业弱、小、散、私的状况突出,尽管行业中企业不少,但有条件并且也愿意接待高校学生进行系统、规范实习的单位少,只是集中在少数

旅游热点地区和旅游中心城市,许多院校缺乏校企合作的客观条件,对学生只能放野马的方式分散进行,无法对其进行规范统一的要求和指导。

(四)缺乏一支稳定、高水平的专业实践指导教师队伍

师资是旅游高等教育的根本保障。从数量上看,各院校旅游专业专任教师不算少,但“半路出家”的多,新出校门的多,普遍缺乏从事旅游实际工作经验,能说不能做,无法胜任学生专业指导的需要。而企业中从业人员,虽然专业性工作经验十分丰富,但总体上理论素养偏低,对专业管理知识了解不深,能做不能说。

(五)学生依赖心理性强,自律不严谨

学生习惯了校园的宽松自由的生活,实习前,往往对实习工作和生活有美好的憧憬,对初入社会可能遇到的种种困难、问题和不适应缺乏心理准备,不能很好地适应环境和自身角色转变。而且学生一般都从业于旅游这服务性行业的一线,在实习工作中偶遇小挫折,便会灰心丧气,甚至中断正常的实习工作。所以实习单位对这些“眼高手低”、“摆不正自己位置”的实习生也望而生畏。

二、旅游高等教育实践教学的机遇和出路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和我国加入WTO的实现,我国经济转型的进程加快,旅游企业面临集团化和国际化的挑战,同时也对旅游人才的实用性和市场生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抓好实践教学,改变学生的“高分低能”的现象,培养符合新时期条件下企业用人特点和要求的旅游高级人才,应对旅游人才竞争的挑战,已成为旅游高等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以下一些想法将有助于有关院校摆脱实践教学中的窘境:

(一)校企联合成立专门机构,明确行业需求和培养重点

“走出去,请进来”。“走出去”,就是院校要走出校门,到校外建立实习基地,如与当地有名的旅行社、旅游景区单位、星级宾馆等合作,当然也可以是和其他地区的相关单位或公司合作,签订相关协议,作为校外实习基地。“请进来”就是学校成立旅游专业委员会,由资深旅游实业界人士为主,还有地方旅游局和行业协会等行政管理与行业管理人员,加上旅游专业教师等共同组成,定期召开会议,讨论许多教学环节中的实际问题,提出可操作性的建议和决策,同时也可请专委会的专家承担一小部分的旅游课程,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促进旅游教育的发展。

(二)确定人才培养计划,规范实习管理制度

了解行业对专业人才的动态需求,针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旅游企业的用人特点来确定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处理好知识和能力、教学和实践的关系,强化实践环节的教学。并且建立一套完善的实习管理督导制度,对实习中的所有问题都做出相应的规定,明确要求,通过完整的制度切实保证学生专业实习的质量和效益。

(三)规划建立一个综合实训室

为适应市场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日新月异变化,旅游管理专业在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方面,可以建立一个综合实训室,具体完成以下功能,即文化资源模拟、语言导游模拟、旅游形体礼仪训练、旅游餐饮模拟、酒店客房模拟等。

(四)建设一支理论素养好、专业实践技能强的“复合型”、“双师型”实践教学指导师资队伍

让缺乏实践经验的高校专业教师利用实习带队的机会,深入旅游企业的相关部门参与管理,提高专业事件技能;同时高校也聘一些旅游企业专业骨干作为学校的外聘老师参与教学,加强学校和旅游企业专业骨干的联系和沟通,使其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五)加强对学生实习前的心理教育,增强其适应新环境和新角色能力

针对学生社会阅历浅、依赖心理强,对实习中可能碰到的多元、激烈甚至是残酷的社会竞争和繁琐、辛苦的岗位工作压力认识不足、准备不充分的特点,在实习前不仅要多鼓励学生,也要多给他们“打预防针”,让他们学会处理社会人际关系的基本技巧,勇敢面对现实,以求职、就业的态度对待实习。

旅游业是一个涵盖广泛的系统,旅游管理实践教学也是一项复杂的教学活动,以上五个方面并不能解决旅游实践教学中面临的所有问题,但是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升华,一切的教学手段最后都要通过实践教学环节来检验,搞好实践教学有利于缩短学生向社会人角色转变的适应期,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旅游人才。

(作者单位:苏州市职业大学教育与人文学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