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二单元模拟题及答案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狼藉ng) 锐不可当 (jí) 决别 强词夺理(qiá..B.倜傥(dǎng) 缅怀 杳无音信(yǎo) 鸠占雀巢 ..C.感喟(kuì) 浮燥 前仆后继(fù) 理至易明 ..D.纶巾(guān) 筵席 面面厮觑(qù) 坦荡如砥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告罄 骇人听闻 一泄千里 杂乱无章 B.荣膺 迫不及待 眼花瞭乱 粗制滥造 C.蓬蒿 迥乎不同 在劫难逃 月明风清 D.倒坍 既往不究 恻隐之心 贪赃枉法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在灿若群星的世界优秀童话作家中,丹麦作家安徒生之所以鹤立鸡群,是因....为他开启了童话文学的一个新时代。
B.这件事情势危急,关系到集团的生存发展,我们一定鼎力相助。 ....
C.古今中外的智者先贤,以高山仰止的深邃思维和广阔视野,抚慰着我们躁动....的心灵。
D.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极大冲击,曾经富庶的大西洋某岛国如今经济状况已如履薄冰,濒临“国家破产”的边缘。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项是( )
A.学校组织同学们到钢铁厂参观,老工人的一席话深深触动了小芳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B.“2018世界移动通信大会”2月26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参观的人数超过10万左右。
C.在央视的文化栏目《国家宝藏》中,通过明星守护人的讲述,使观众看到了
1 / 10
国宝的“前世今生”。
D.中国69岁的“无腿勇士”夏伯渝成功登项珠穆朗玛峰,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依靠双腿假肢登上珠峰的人。
5、选出下列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1)没有崇高理想,没有科学知识,没有奉献精神,就不可能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
(2)读书就像用麦管吮吸甘露,让人欣喜,让人着迷。 (3)他的嗓音像铜钟一样洪亮,简直十里以外都能听见。 (4)鸟儿在清泉旁边歇歇翅膀,养养精神,倾听泉水的絮语。 A.夸张 排比 比喻 拟人 B.排比 拟人 对偶 比喻 C.比喻 比喻 夸张 拟人 D.排比 比喻 夸张 拟人
6、将下列句子重新排序,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舆论几乎一边倒地把今年冬天的极端天气归咎于全球变暖。
②因为早在人类出现之前,地球就出现过导致冰川大规模融化的全球变暖,而近年的气温上升很可能只是地球正常的周期性气候气变化的一个阶段。
③也有不少科学家认为,全球变暖对飓风、暖流、风暴、洪水及干旱等极端天气现象的作用被远远夸大了。
④气候变化在全球引起了激烈的争论。这些人认为,气候是复杂的地球整体变化过程中的一个方面,人类活动对其影响究竟能起到多大程度的作用尚无明确证据。
A.④②①③⑤
B.①③②④⑤
C.①③④②⑤
D.④①③⑤②
7、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__________,__________。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
(3)急湍甚箭,__________。(吴均《与朱元思书》)
(4)《岳阳楼记》中描写洞庭湖边花草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 / 10
(5)补充完整陶渊明的《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颜斶说齐王
齐宣王见颜斶(chù,人名),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说。左右曰:王,人君也;斶,人臣也。王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可乎?斶对曰: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与使斶为慕势,不如使王为趋士。
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贵乎?士贵乎?对曰:‚士贵耳,王者不贵!王曰:有说乎?斶曰:有。昔者秦攻齐,令曰:‘有敢去柳下季垄①五十步而樵采者,死不赦!’令曰:‘有能得齐王头者,封万户侯,赐金千镒!’由是观之,生王之头,曾不若死士之垄也。
宣王曰: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愿请受为弟子。且颜先生与寡人游,食必太牢②,出必乘车,妻子衣服丽都③。颜斶辞去曰:‚夫玉生于山,制④则破焉,非弗宝贵矣,然夫璞不完。士生乎鄙野,推选则禄焉,非不得尊遂⑤也,然而形神不全。斶愿得归,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则再拜而辞去也。
君子曰:斶知足矣,归反朴,则终身不辱也。
(选自《古文观止》有删改)
(注)①柳下季垄:柳下季,即柳下惠,姓展名禽字季,鲁国贤人,居于柳下。垄,指坟墓。②太牢:牛、羊、猪各一头称一太牢。这里指丰盛的饮食。③丽都:华丽。④制:制作,雕 琢。⑤尊遂:尊贵显达。
1.下列句中的“而”与“则再拜而辞去也”中的“而”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先天下之忧而忧 C.云归而岩穴暝
B.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D.君子和而不同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齐宣王召见颜斶,颜斶却让齐宣王到他跟前,颜斶的做法遭到了左右大臣的
3 / 10
反对。
B.齐宣王要颜斶拜他为师,并许诺“食太牢”、“出乘车”、“妻子衣服丽都”,但颜斶还是告辞离开了。
C.颜斶以璞喻士,委婉合理地表明自己不图荣华富贵,但求形神两全的人生态度。
D.本文通过颜斶与齐宣王的对话,表现了齐宣王的骄倨和颜斶卑视王侯,不畏权势,不慕利禄的高尚气节。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宣王不说(_______) .(2)王忿然作色(______) .
(3)寡人自取病耳 (_______) .(4)士生乎鄙野(_______) .4.翻译下列句子。
(1)与使斶为慕势,不如使王为趋士。
(2)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秋到老君山
①秋天的老君山,像老子留下的五千箴言,像李白、杜甫晚年的诗歌,返璞归真、铅华洗尽,那深绿环绕红叶点缀的山峰,远远望去,甚至有些出人意料的素朴,有些出出人意料的简约。沿山路缓缓走近,在秋风中慢慢回味,细细品读,渐渐地,你会意识到,其实在秋天,八百里伏牛山主峰——河南老君山更有的味。木叶未脱、秋菊盛开、红叶遍地的老君山,更像一位心思浩范、性格淡定、哲思玄远的智者哲人,那山,那庙,那悠悠栈道,都在优雅澄净的天空下,显得格外安恬,格外深致。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大巧若拙、大方无隅的仙风道骨,更让人神往,让人心醉。
②山路拾级而上,红叶、黄花、碧草、绿树,连同山间不时闪动的葡萄、柿子、猕猴桃等颜色各异的野果,还有不时出没于山林的松鼠、野兔、小鸟,都让
4 / 10
老君山的秋天显现出一种灵动的优雅,一种独特的风韵:奇峻的峰岭、磷峋的怪石,静谧的栈道、清幽的道观,悠悠大山,万象归一,清雅幽静之中,让老君山的秋天多了几分闲雅恬淡,几分澄净明丽。走近马鬃岭,登上入百里伏牛山的最高点,放眼远跳,极目四望,万里风光尽收眼底,天高云淡,气爽风寒,千重碧浪,沁人心脾。仰视俯察,远眺近观,快意非常,世界的博大,宇宙的邈远,河山的壮美,让人激情澎湃,神采飞扬,更让人真切地体味到得失的细微、荣辱的虚无、世界的本真,让许多解不开的心结,在一瞬间悄然化解,荡然无存。不知不觉间,你会感觉到,山水原来也是有境界的,大气的灵山秀水,所体现的正是一种大音希声、大方无隅的“道”,无声无息的山山水水,用造化妙得之美景,给予人的,正是一种撼天动地的心灵呵护,一种恒久不变的深深关爱。只不过,这份博大无私的关爱,需要人们用心慢慢地体察,细细地回味,方能领受。这或许,又是大自然的另一个高妙之处,也是人类几千年来钟情于灵山秀水的一个根本原因吧。
③三秋时节,登上老君山,走近老君庙,看着众多富有诗意的景致,看着具有几千年历史的老君庙,你会诗情飞扬,灵感喷涌,脱口吟出一些诗句,来抒发心中的激越情感,更会下意识地想到,老君山的秋天,是从古诗里走出来的,她的一草一木、一石一土,都浸染着浓重的诗意。黄花、红叶、碧草、绿树,飞瀑、幽林、奇石、怪崖,实际上,都是诗神散落于大地的灵动神奇的平仄音韵,都是大自然出于一片关爱之心送给世人的绝妙佳句。
④对于老君山的清幽雅致,古代的诗人们有深刻的认知,历代的诗人们留下了许多吟咏老君山的佳作。诗仙李白到过老君山没有,有待进一步考证,不过从他的诗作及当时老君山在唐朝时的兴盛景象来看,李白很可能是到过老君山的,他写有诗作《谒老君庙》:“先君怀圣德,灵庙肃神心。草合人踪断,尘浓乌迹深。流沙丹灶灭,关路紫烟沉。独伤千载后,空余松柏林。”诗中所写的景象,与陕西洛南及云南等地老君山、老君庙的景观明显不符,加上李白素来推崇出生于来川的商朝开国元勋伊尹,唐朝又奉道教为国教,唐太宗、唐玄宗都对河南老君山极为重视,爱好游历的李白,自长安沿驿道出函谷关,再沿就国古道,到栾川游历、拜谒老君庙,并写下这首诗,应在情理之中。
⑤秋到老君山透过时间的空旷,透过大山的优雅,透过古庙的凝重,透过各
5 / 10
种美景,让老君山更具仙风道骨,更能体现道法自然的深意。悠悠青山、红叶碧草、黄花绿树、飞浓流泉,大自然用妙笔写下了秋的曼妙、秋的优雅、秋的真切。秋到老君山,万物和谐,自然界的造化为人类的生活平添了许多亮丽的心境。这些或许就是两千多年前气象峥嵘,大的哲学家老子,走遍九州八荒最终归隐于此的一个重要原因吧,毕竟哲人的哲思与养生,是需要优雅准与灵动的山水景观作为基础的。
(郭向阳文/有删改)
1.阅读第①段,用简洁的的语言说秋天的老君山从不同的角度看有什么特点。 2.结合第②段内得,说句子“只不过,这份博大无私的关爱,需要人们用心慢慢地体察,细细地地回味,方能领受”中,“这份博大无私的关爱”是指什么。 3.依据文章③④段的内容,请简要概括作者为什么说“老君山的秋天,是从古诗里走出来的”。
4.作者为什么要“秋到老君山”?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分条作答。 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有月光 谷禾
①有月光的晚上,我可以忘却生活的烦恼,去到村头的树林里或小河边,去到庄稼地头或某个无人的地方,在如雨的虫鸣和蛙噪里,在青草气息披拂的风中,安静地坐下来,回忆从前,反思现在,也想一下亲爱的诗歌。或者干脆什么都不想,把身体完全放松了,躺在松松软软的青草上,闭上眼睛,聆听月光脉脉的流淌,在心里感慨,多少青春韶华都在这流淌的月光里老去了,多少壮志雄心都在这流淌的月光里成了飘忽的传说。
②现在,月光又溢满天空了,澄碧的蔚蓝似乎在隐隐发出银子的光亮,如果披着衣裳出去走走,你会遇见一个高个子男人,他仿佛迷失在了月光的声音里,一边凝望着沉睡的小村和远处的田野,目光似乎也被月光溢满了。你知道这就是我了。你继续走下去,也许会遇到更多的人,但不管相遇谁,一定都是被这样的晩上所引诱的。 ..
③案上的台灯突然熄灭了,我存身的书房陷入了短暂的黑暗,与月光有关的回忆被暂时中断。我下意识地去拉窗帘,刚打开一条缝隙,交织的寒凉就落满了
6 / 10
我的面颊。我没有避开,而是把目光继续投向了远天,去寻找丛林般的水泥高楼之间偶尔飘过的那一轮灰白。我知道,自从携家拖口在这座城市定居下来,我已经和真正的月亮,和有月光的晚上越来越生分了。
④我成了被月光遗忘的人。禾苗上飘摇的月光,草尖上涨潮的月光,露珠里闪烁的月光,池塘里静影沉璧底月光,牛羊眼睛里默默反刍的月光,小河淌水亮汪汪的月光,树叶剪影哗啦啦的月光,白菜顶着雪的月光,照着我沿着母亲的唤声回家的月光,我走她也走的月光,床前照影的月光,地上凝霜的月光……还有月光里睡熟的村庄和醒着的田野,月光牵动着蛙鼓虫鸣和枝枝叶叶,似乎都成了古老的回忆。
⑤还记得第一次出远门。5岁的我按母亲的嘱咐,穿过三个村庄和一条哗哗流淌的小河,去到3公里以外的另一个村子,给生病的弟弟抓药。我一个人上路,到那个村子,打听着找到医生,递上药方,抓了药就急忙往家赶,但赶到河边渡口,天还是擦黑了。渡口就在曾外婆家的村子旁 因为经常去那里住,那些在对岸干完农活回村的舅舅和阿姨们差不多都认识我,要带我去曾外婆家,但问清我一定要赶在晚饭前把药送回家后,就不再强留,而是把我拎到肩上,背过了河去。
⑧过了河,我矮小的身影瞬间就融进了一望无际的庄稼地。在一片接一片的玉米林、大豆田、棉花丛和隆起的坟包间疾速穿行,路上已经稀有人影。风吹着庄稼叶子以及庄稼叶子摩擦我的衣服发出的沙沙声,仿佛蚕儿在咀嚼桑叶。偶尔,癞蛤蟆从脚下穿过,瞬间就隐入了田埂另一边的草丛。一只鸟儿倏地飞起来,在我的目送下,一直飞向蓝幽幽的夜空深处,飞向银盘似的月亮里去了。因为有月光带着我回家,因为衣服上、鞋子上、脸和手上都沾上了星星点点的月光碎片。我不但没有感到丝毫的害怕,而且到家后很久,心里还被巨大的兴奋和快乐充满着。
⑦如今奔忙在这个城市里,欣赏月光已经成了巨大的奢侈。这里有灯红酒绿,有忙不完的工作,有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电视节目,有印刷体的天下大事,却唯独没有月光引诱我出门或带我回家,没有星星点点的月光碎片黏上我疲倦的眉头。
⑧屋子里什幺时候已经被柔和的灯光重新充满了。我舒了一口气,去拉严窗帘的瞬间,耳畔恍惚传来鸟儿在月光中惊起的声音那是在如墨的田野上,又圆又
7 / 10
大的月亮突然跃上了树梢,正在巢中沉睡的鸟儿仿佛受了惊吓,慌乱中扇动披着月光的翅膀飞了起来,接着,许多鸟儿也纷纷飞了起来你知道这定是我的错觉了,或者是某块废弃的砖石突然被汽车咆哮的声浪席卷着从最高的楼顶跌落下来。 1.本文以①___________________为线索,通过回忆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第一次出门远行的内容,表达了作者③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2.品味语言,回答下面问题。
(1)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⑥段划线句。
风吹着庄稼叶子以及庄稼叶子摩擦我的衣服发出的沙沙声,仿佛蚕儿在咀嚼桑叶。
(2)结合语境,赏析第②段中加点词语。
你继续走下去,也许会遇到更多的人,但不管相遇谁,一定都是被这样的晚上所引诱的。 ..
3.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④段“我成了被月光遗忘的人。”一句的理解。 ......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⑤⑥段有何作用? ......
四、写作题(40分)
题目:在希望的田野上
写作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③不得透露个人的相关信息。④书写工整,卷面整洁,不少于600字。 47.请以“坚持下,不一样”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4)不少于600字。
8 / 10
参考答案:
一 D C C D D D
(1)病树前头万木春(2)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3)猛浪若奔(4)岸芷汀兰郁郁青青(5)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二 1.C 2.B
3. (1)说同“悦”高兴、愉悦 (2)愤怒、恼怒 (3)辱、羞辱 (4)边地,边远地区
4.(1)与其让我做一个贪慕权势的小人,不如让大王做个爱贤敬士(礼贤下士) 的明主。
(2)以后恰值遇到严重挫折,在兵败之际委我以重任,在危难之际奉旨执行命令! 三
1.秋天的老君山远看朴素、简约,近看安恬、深致、独特。
2.以优美的景色给人快意,让人看清得失荣辱和世界本真,打开心结,心灵得到呵护,这是自然对人的无私大爱。
3.老君山的秋天有众多富有诗意的景致,令人诗情飞扬。古代的诗人们留下了许多吟咏老君山的佳作,甚至大诗人李白都有诗作留下,可能游览过老君山。 4.秋天的老君山更有韵味,让人心情亮丽,感受自然的关爱,更能体味老子哲学道法自然的深意。
1. 月光(有月光) 乡村月光 亲近自然的美好愿望,及对都市远离自然的无奈和叹惋。
9 / 10
2.(1)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风吹叶子及摩擦衣服的声音比作蚕儿在咀嚼桑叶的声音,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乡村晚风的轻柔,表达了作者喜悦欢快之情。 (2)“引诱”意为“诱导、诱惑”,运用拟人的修辞(或贬义褒用),生动地写出了更多人都被美丽的月光吸引,纷纷出来赏月,表达出作者对月光的喜爱与赞美之情以及对自然风光的向往之情。
3.这句话写了生活在城市里的“我”再难见到美好的月光,在文中指“我”自从携家拖口在这座城市定居下来,城市虽然也有月光,但不是“我”之前在乡村见到的充满诗意的月光,生活也因此缺少了诗意与自然。表现了作者对乡村月光的怀念,表达出内心的无奈与惋惜之情。承上启下,起到过渡的作用。 4.插叙,作者插入回忆,叙述自己第一次出远门的亲身经历,描绘出月光下的恬静与诗意,自己内心并不感到害怕,而是充满兴奋、快乐,充实文章内容,为下文凸显在城市“欣赏月光已经成了巨大的奢侈”的失落苦闷之情做铺垫(或与下文形成对比)表现出作者对乡村月光和诗意生活的赞美之情。 四
10 / 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