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书香能致远
作者:王素君
来源:《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2年第10期
摘要:现代社会,各类书刊杂志林林总总,良莠不齐,深奥浅易,各不相同,教师要及早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纷繁复杂而又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不断提升孩子的整体综合素质,从而使孩子身心健康发展。本文对如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关键词:推荐读物 学科整合 创设渠道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0-0161-02
引领孩子走进书香天地,使其浸润于祖国丰富多彩的语言文字中,不仅可以让孩子学习语言知识,发展思维能力,更能丰富情感世界,建构精神家园。近年来,阅读被推到了至高的地位,因此,作为一名图书馆工作者,我们不得不深思:如何及早引导孩子去正确面对纷繁复杂而又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不断提升孩子的整体综合素质,从而使孩子身心得以健康成长。 1 激发兴趣,促成阅读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他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同样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1.1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
喜欢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从小就伴着奶奶的童谣、妈妈的童话长大的“小故事迷”,一听到老师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直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娓娓动听的演讲,孩子们渐渐被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的故事情节所感染,被陶醉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听得津津乐道、情感起伏的紧急时刻,教师嘎然而止神神秘秘地告诉孩子:故事情节错综复杂,要知精彩情节,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效果极好。记得又一次,笔者给孩子们讲《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当讲到鲁兵逊独自一人漂到一座荒无人烟的岛,并在岛上独立生活了28年时,同学们急切地想知道鲁兵逊是如何在孤岛上生存?如何与野兽斗智?如何与吃人肉的野人斗勇?一个个大大的?充斥着孩子的脑袋。笔者趁机出示《鲁兵逊漂流记》:想知道答案吗?这本书会一一告诉你,而且里面还有很多精彩的故事呢?孩子们被扣人心弦的故事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课后图书室里排了长长的队伍争相借阅。学生享受到了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主动阅读,效果比任何说教都要好。 1.2介绍读物梗概,激发阅读兴趣
小学生求知欲旺盛,可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浩瀚的书山文海,各种读物,林林总总,良莠不齐,深奥浅易,各不相同。作为图书管理员,应根据学生的思想状况,年龄特点,阅读能力,兴趣爱好和教育需要,认真地帮助他们选择有益的读物。如在学生前来借书时,笔者经常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介绍一些书中人物、内容梗概或精彩片段,激发学生的读书欲望。 2 推荐读物,诱导阅读
要让孩子爱上阅读,阅读内容、采用的阅读形式非常重要,只有适合孩子年龄特点和阅读水平的,才能起到激发阅读兴趣的作用。笔者认为推荐时首先应该尊重孩子的阅读兴趣,他爱读的书只要健康,就让他去读。其次是要引导孩子的阅读倾向,多阅读中外儿童文学作品,尤其是中国现当代的儿童小说,像曹文轩、黄蓓佳、梅子涵、秦文君等等一大批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的作品都可以阅读,因为这类作品无论是内容还是语言都最接近孩子的生活、孩子的语言,易于被孩子们接受和消化。在此基础上逐步引导孩子们阅读经典名著,与此同时要扩大阅读面,历史、地理、科技类书籍都要阅读,扩大视野,兼收并蓄。 2.1推荐适合表演的篇目,投其所好
学生非常喜欢演小品,因此我们可以从课外书籍中精选出一些历史故事、寓言故事等适合表演的阅读内容改编为课本剧。如《守株待兔》、《孔融让梨》等,这些读物故事性强,很适合学生编演,在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当编剧、导演,人人都参与演练。学生有了自主权,个个认真阅读,主动到图书馆来查阅资料、请教老师。当一篇篇文章变成活灵活现的课本剧展示在学生面前时,他们都爱上了这些故事,并产生了浓厚的阅读兴趣。 2.2推荐精彩片段,以点带面
每学期,我们老师都会精心挑选适合孩子阅读的一些文质兼美的作品,推荐给学生阅读,以此提升学生语言素养,陶冶学生的情操。上学期,我们重点推荐了杨红樱的校园小说系列。课堂上老师动情地朗读《女生日记》中的《笑对生活》一文,并同学生一起分析寻找快乐的理由,鼓励学生去读杨红樱老师的小说,选择最喜欢、最感动的片段进行朗读比赛。校园立刻掀起了“读杨热”,《寻找快活林》、《欢乐使者》、《粉红信封》、《流浪猫和流浪狗》、《风铃儿叮当》、《没有尾巴的狼》、《那个骑轮箱来的蜜儿 》、《猫小花和鼠小灰》……孩子们用童声读出了自己的理解。从此,孩子们爱上了杨红樱,读了她的许多作品,成为了她的忠实粉丝。
3 学科整合,引导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我们的语文教材,有许多是名篇名著节选或改编的,将课内与课外的阅读巧妙地结合起来,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学生的阅读面,使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更好地提高。 3.1课前补充,释疑解惑,发掘阅读的深度
有些课文离学生的生活较远,课前预习时,给学生补充一些相关的课外资料,背景介绍,更有利于他们理解文本的内容,降低阅读的难度,便于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涵。在学习《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文时,我们发现课文语言朴实平淡,对人物介绍不详,这使学生理解“司马迁发愤著史”有了一定的难度,于是课前老师引领学生一起阅读《王立群读〈史记〉》,了解司马迁坎坷的人生经历,理解他在逆境中对人生独到的认识。在这个基础上再来学课文,学生对“发愤”一词的理解就更深刻了。 3.2课后延伸,迁移拓宽,扩展阅读的广度
在课堂内学习文本的基础上,再读原汁原味的作品或类似的书籍,学生最感兴趣。比如学了《三顾茅庐》后,笔者向学生推荐了少儿版的《三国演义》,学了《海洋——二十一世纪的希望》,让学生到课外读物中寻找相关的科学知识,并要求他们上课时能主动介绍自学来的知识。结果学生在《物理乐园》《十万个为什么》《科学万花筒》等书中阅读到大量有关地球的相关材料。这种学过相关课文再展开迁移拓展,搜集阅读课外资料并在课堂上作介绍的方法,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又拓展了他们的知识面。 4 创设渠道,竞争阅读
孩子的兴趣容易转移,要让读书成为习惯并坚持下去,需要教师努力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利用各种机会,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要通过多种渠道的创设,使学生获得源源不断的外在激励。 4.1设置读书专栏
孩子们往往好胜心强,尤其很希望在集体中得到大家的肯定与鼓励。根据这一点,班级特别在教室后墙设立了“BALABALA书吧”,书吧分“好书推荐”和“书迷星座”两部分,班里发给每位学生一本读书笔记,请家长每周记录下孩子所读书的目录和阅读量,每天坚持400字以上的学生,相片张贴在“书迷星座”中,并每周缀上一颗银星以资鼓励。此外,还鼓励学生在“好书推荐”栏中向大家推荐自己读到的好书。学生推荐了许多好书,如《一个女水手的自白》、《你很特别》《蓝色的兔耳朵草》《巧克力味的暑假》《树叶的香味》等。同龄人推荐的好书更易得到学生的认可,同时更加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4.2设立读书讲坛
利用班会课、晨会课等的时间,设立班级读书讲坛进行读书交流。内容包括作家作品赏析,作品人物性格讨论,精美片段赏读等。最近开设的读书讲坛《我眼中的三国》,学生由最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近热播剧《三国》主题歌引出,吸引了大家的注意,然后介绍作家的生活经历,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以及作品所具有的深远的影响力。紧接着三位学生表演的小品《桃园三结义》将讲坛推向了高潮,通过与台下学生的互动,同学们各抒己见,表达了自己对三国英雄人物的看法。读书讲坛学生是编剧、是导演、是听众、是评价者。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这既给爱读书、读书能力请的学生以展示的机会,也更好地带动身边的学生投入到阅读的行列中来。 4.3及时评价奖励。
学生进行阅读,既渴望读有所得,又期望所读的收获外显,得到他人的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这一心理特征,笔者设置阅读排行榜,把学生阅读量及时上榜,并折合成一定的分值奖励学生,鼓励学生努力摘取“小书迷”、“小博士”、“成语大王”、“字典通”等荣誉称号。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及时的评价鼓励下,不断得到激发,形成了热火朝天的阅读氛围。 5 率先垂范,共同阅读
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老师自己首先要养成持续阅读的习惯,率先垂范,以自身的实际行动为孩子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老师要经常讲述自己(或组织学生讲)阅读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同时有目的、有计划地收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敬重,读读好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如果老师也能和孩子一起来读一些好书,共同探讨,适当指点,肯定能更好地激发同学们读书的热情,调动孩子们读书的积极性,在书中提升孩子的思想与领悟力。
最是书香能致远,相信,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定能营造出一个充满书香的天地,让孩子在书香中成长、在书香中成人、在书香中成才!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会中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 [3]曹明海主编.语文教学策略论[M].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