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品趣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变形监测在深基坑支护中的应用

变形监测在深基坑支护中的应用

来源:品趣旅游知识分享网
变形监测 在深基坑支护中的应用 ■袁泽喜 基坑开挖除必须确保相邻建筑物的安全外,还必须保 证城市干道的安全运行。这样在深基坑开挖和施工过程中对 支护结构体系和邻近建筑物的安全性、稳定性和监测十分重 要。在对监测数据的分析过程中,把周边建筑物沉降量和支 护结构的位移量结合起来,可以得出主动区土体变形情况, 并及时对基坑施工提供建议及理论依据。在深基坑开挖过程 中通过对基坑坡顶变形观测点及周边建筑物变形观测点的观 测,及时掌握基坑的变形情况及由于基坑开挖对周边建筑物 造成的影响,指导基坑的开挖及支护工作,保证基坑施工的 安全。 为3.6~3.8m,地下水类型为潜水,其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 降水,水位年变幅1 m左右。 (三)周边人际关系 周边人际关系复杂,涉及单位众多,协调困难。 二、变形监测的目的、内容和范围 (一)目的 布设变形监测网,建立动态的变形信息网,验证支护设 计,控制基坑开挖过程中边坡稳定性及预警出现基坑坍塌、 倾覆的可能性,指导基坑开挖和支护结构的施工,控制基坑 开挖速度,监测基坑整体稳定性和周边临近建(构)筑物稳 定性。 (二)内容和范围 变形监测的任务是确定在各种荷载和外力作用下,变形 体的形状、大小及位置变化的空间状态和时间特征。在精密 工程测量中,最具代表性的变形体有大坝、桥梁、高层建筑 物、边坡、隧道和地铁等。变形监测的首要目的是要掌握水 工建筑物的实际性状,科学、准确、及时地分析和预报水利 1.周边临近建(构)筑物的沉降观测: 2.坑坡顶变形观测。 工程建筑物的变形状况,对水利工程建筑物的施工和运营管 理极为重要。 一三、观测点的布设依据及布置图 沉降观测点布设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布置在变形明 显而又有代表性的部位 稳固可靠、便于保存、不影响施工 及建筑物的使用和美观:避开暖气管、落水管、窗台、配电 、工程概况 拟建一栋3O层写字楼,2层地下室、车库。该基坑形状 不规则,南北长约73m,东西宽约60m,基坑开挖深度距自 盘及临时构筑物;承重墙可沿墙的长度每隔8m~1 2m左右 设置一个观测点,在转角处、纵横墙连接处、沉降缝两侧也 应设置观测点;埋点方法为了便于观测及长期保存,观测点 采用暗藏式。埋设时用 32的电锤在设计位置打孔,将直 然地面8m~10.8m。根据基坑周边情况,东南角及北部采用 钻孔灌注桩加锚杆复合结构支护,其它部位采用锚杆加土钉 复合结构支护,止水帷幕采用深层搅拌桩加高压旋喷桩复合 止水帷幕。 (一)周边环境条件 北侧有三幢建筑物临近基坑,其中西北侧一幢1 O层大 径28mm、长度1 2cm的预埋件放入孔内,周围用环氧树脂 填充使牢固。观测时将活动标志旋紧,测毕取出,盖好保护 盖。这样既不影响建筑物的外观又起到保护标志的作用。沉 降观测点的布置:沉降观测点设置位置、数量(由有关单位 共同商讨确定)。观测要求观测仪器采用徕卡DNA03数字式 水准仪及与其配套铟瓦条码尺。 厦最近处距基坑约8.7m,北部车库直接临近基坑边线,另 外东北侧5层住宅楼距基坑4.9m。西侧一幢5层住宅楼距基 坑9.9m。南侧有三幢楼房距基坑4.3m。东南角有一幢7层 住宅楼(5#)距基坑6.2m,其中变压器、低压室直接临近 基坑。东侧南角6层住宅楼距基坑4.97m,中部6层距基坑 6.2m,东侧北角6层距基坑4.48m。 (二)基坑地质条件 该仪器相对于光学精密水;隹仪,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 精度高,每公里往返测高差中误差为4-0.3mm ②自动化程 度高,采用CCD测量传感器自动测量条码尺,自动显示与记 录标尺读数和视距,对观测数据进行自动平差并能够与计算 机进行数据通讯。它取代了观测人员肉眼观测、人工记录、 拟建场地属黄河冲积平原,上部为黄河冲积形成的新近 沉积黄褐色粉土、灰色粉土及粉细砂。下部为黄河冲积形成 的棕黄色、黄褐色粉质粘土、粉土及粉细砂。地下水位埋深 计算,消除了读数误差,提高了作业速度和精度。 (一)布设依据 三 《岩土工程设计图纸》、现场勘察、复杂的周边环境、 《工程测量规范》、《建筑变形测量规程》。 (二)布设示意图 了对基坑支护无影响的判断; 2.西侧土钉墙一2.0m平台出现1 mm的裂缝,作出了尽快 平整场地,使土钉墙不能长期浸泡在水中的分析判断; 1基坑坡项变形观测点数为3O个(编号:PD1~PD25: C1~C5): 3.通过对5舟楼四周的沉降观测和基坑位移沉降观测,收 集了大量的数据,5#楼发生了9.1 mm的最大沉降量,根据分 2周边房屋沉降观测点为29个(编号:CJ1~CJ29)。 析认为:①基坑未发生移动;②5#楼基础不好;③连日降水 四、施测方法 (一)仪器选择 南方公司TDJ2E全站仪:测距精度为2+2PPM: 苏光DSZ2精密水;隹仪加测微器FS1(附2m铟钢尺): 标称精度0.5mm/km。 (二)测量方法 1.基坑变形观测点采用极坐标全圆法:水准采用往返观 测闭合导线型式。 2.周边建(构)筑物的基准点采用测回法三测回施测: 变形观测点高程采用往返观测。 (三)精度要求 1.对于基坑变形观测和周边建(构)物观测,通常要求 观测工作能反映出2mm的变形量,因此观测点高程的精度 应在1 mm以内,符合三等精度要求。 2定期进行水准点校核。测点检查和仪器的校验,确保 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连续性。 3.由于坡顶无法架设脚架,故变形观测点布置在一2 Om 的平台上。依据《设计计算书》计算得出一2.0m平台的最大 位移允许值如下表: A~D E~F G A D~E F G 周围建筑物 2Omm 22.96mm 2O.52mm 30mm (四)施测方案与实施过程 1.固定测量人员、观测方式和观测线路、观测时段每天 相对应。 2基坑开挖前对基准点控制网已进行了观测;基坑第二 次开挖前,先对基坑坡顶各观测点进行3次的变形观测,对 周过建(构)筑物进行3次的沉降观测,取三次平均值为初 始数据。在开挖过程中,加大变形观测的频率,每天观测不 低于2次,或每开挖2.Om须观测1次,待基坑支护完成趋于 稳定后降低观测频率,每天观测不低于1次。基坑回填后, 一般可停止观测。 (五)数据处理与分析 数据处理后,当累计位移量超出最大允许值或变形突变 时,及时将信息反馈给项目部和监理单位。 通过对变形观测数据的收集和对基坑周边建(构)筑物 的日常巡视,对所提取的资料信息进行了变形分析,针对现 场具体情况作出了分析判断,对基坑支护的工作提出现场指 导的建议: 1.基坑东侧边坡出现了1 mm的裂缝,根据裂缝走向作出 量过大。 建议项目部支护及时注浆,加密5#楼附近基坑的支护, 尽可能地实行降水计划,使地下水达到平衡,减少沉降量。 (六)变形观测结论 由于基坑首次设计为深基坑,项目部针对深基坑变形和 周边建(构)筑物相当复杂的情况,成立了变形观测小组, 对基坑和周边建(构)筑物安排变形观测。项目部进场后, 变形观测组就对周边建(构)筑物和基坑进行了详细踏勘, 制定了变形观测方案。基坑开挖后,对开挖后的基坑、基坑 边坡和周边建(构)筑物布设了位移和沉降观测的基准点和 观测点,并依据变形观测的要求,对基坑位移和沉降,基坑 边坡位移和周边建(构)筑物完成了数据的采集。 在基坑开挖后,由于连降暴雨,省京戏院5}}楼出现了原 有裂缝加大的现象,变形观测组立即组织进行了连续观测。 并对基坑进行了多次的基坑位移和沉降观测,分析裂缝加大 的原因,根据变形成果分析的信息,5#楼出现了累计最大沉 降量9.1 mm,作出了基坑未发生移动,5#楼基础不好,连 日降水量过大的分析判断。通过变形监测指导施工后,项目 部针对分析结果,及时采取了措施,有效地扼制了5#楼的沉 降。周边建(构)筑物和基坑未发生变形。 基坑的变形观测分析,对基坑支护施工指导起着重要的 指导作用,通过对基坑的变形观测分析,地完成了项目 部交给的变形观测任务。 五、结语 深大基坑在施工过程中往往含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尤其 是在城市内施工的深大基坑,对周围环境、附近建筑物、地 下设施变形要求严格,因此必须对深基坑进行变形监测,以 保证深基坑施工的安全和质量,基坑监测是深基坑变形监测 的主要手段,主要通过对围护结构及周边环境的监测,为工 程建设风险管理提供支持,通过监测工作、安全巡视和监测 管理服务工作,较全面地掌握各工点的施工安全控制程度, 为风险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对施工过程实施全面监控和有效 控制管理;提供精确的监测数据和相关分析资料,为处理风 险事物和工程安全事故防范提供重要参考依据;积累资料和 经验,为今后的同类工程设计提供类比依据。 (作者单位:河南省有色工程勘察有限公司)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pqdy.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