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运行的管理模式和技术分析研究
电力工业作为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行业,在科技迅猛发展的当代,正处在快速发展变革的时期。变电运行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机构,是一综合性很强的行业,更需要对其运行技术进行有效的分析研究,找出科学合理的变革方式,具有很高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
标签:变电运行;管理模式;技术分析
现代电网
电能从生产到传输到用电设备,要经过发电、输电、配电、用电四个环节,由这四个环节及其网络组成了电力系统,其中包括:由若干发电厂和输变电设备组成的输电网,由配电、变电、用电设备组成的配电网,两者共同将电力供给到用电负荷。
经过多年的电网建设和技术升级改造,现代电网具有以下特点:
(1)电网规模日益庞大,各电网之间联系更加密切,区域互联意义重大,区域内的变电站和输电线路出现密集化、互联化,由坚强的超高压系统构成得主网架,实现了高压电力输送和电压等级简化,意义重大。
(2)随着以SF6 气体为主绝缘材料的一次断路器、电流互感器等一次电气设备的应用,主变电设备并向大型化和自冷型方向发展,然后系统整体则向紧凑化、小型化发展,这些都大大提高了电网的可靠性。
(3)随着大量微电子技术、智能网络技术和光线通信技术等大量应用于电网建设,这就实现了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自动化发电与监控、现代化通信管控等高新特点,进而向智能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
(4)借助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和信息网络的日益完善,电力企业部门具有了市场化运营的技术支持支持系统,不断提高了作业效率、规范了业务流程,而且促进了电网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起到提升企业资源整合能力重要作用。
(5)全国大区联网和西电东送联网建设不断加强,相应的城乡电网也得到改造和加强, 促进相关配套的社会资源合理利用,例如移动通信、道路交通等社会资源在电网建设发挥重
要作用。
由上可见,电网的快速建设发展,导致了变电站数量迅速增加,这就对变电设备安全运行管理,资源优化配置,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为变电技术的优化变革创造了有利条件。
变电运行
2.1变电运行特点及其分析必要性
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变电运行主要工作是执行电网的运行管理、电机设备的操作和维护和事故的处理等,是整个电力系统重要组成机构。其特点是随着变电站及其配套设备数量大幅增长,其人员维护任务更加繁重,容易出现设备运行异常和障碍的机率增大;设备自动化水平提高,造成人员工作枯燥乏味,容易产生精神松懈,操作失误;人员较为分散较难集中管理。这些不稳定因素直接影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一旦发生变电事故,不但会给企业、社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甚至威胁国民经济的建设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会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引发社会动荡。
因此,可以看出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主要取决于能否把握好电力运行这个安全关,而变电站作为其主要骨架,其安全可靠运行管理更加尤为重要。所以,人们必须重视电网中的变电运行,对其运行管理和运行技术进行分析研究,实现变革及优化,进一步提高变电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
2.2变电运行管理模式及特点
变电运行管理模式分为:(1)最传统的有人值班方式,只能实现点控,需变电站工作人员负责全部运行管理工作;(2)集控站模式:实现了面控,需要集控站运行人员完成所辖范围内各变电站全部运行管理工作;(3)监控中心+操作队模式:实现了网络化、集约化,由监控中心负责所辖范围内哥变电站监视及部分远方遥控等工作;由操作队人员负责其它工作。
同时,变电运行管理存在着若干问题,如:传统变电运行管理模式已难以满足电网快速发展和信息化与智能化的要求;存在监控主站系统重复建设,监控范围受限,不能满足集约化管理要求;变电运行集约化管理规划滞后,人力资源利用不充分,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因此,在我们大力发展电力系统建设时,要实现变电站专业化管理,逐步实现集约化、自动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管理模式。
3、电网中几种变电运行技术分析
(1)过电压处理:对于合闸充电时容易出现电磁谐振过电压现象的空母线或空线路,可采用改变接线方式和使用消弧线圈的变压器的方法减小影响;对于由于操作或雷击事故,引发的振荡谐振过电压,可采用加装消谐装置和备用消弧线圈,进而改变谐振条件,重新恢复系统。此外,应在变压器高低压两端都架设避雷器,加强雷雨季节检测,提前预防。
(2)负載发生短路或接地处理:当负载出现事故性短路和接地时,会造成变压器瞬时电流过大,引发巨大内部电动力,造成绕组变形和油质恶化;当直接
人身和设备安全时,应立即拉闸停电。可采用安装相关防护设备,来添加接地保护及防止短路破坏,例如,在变压器高压侧安装跌落式熔断器,低压侧可采用空气断路器。
(3)线路过负荷处理:在正常或事故情况下,如果线路负荷超过超出允许值,有关变电站,应视情况可采取提高线路运行电压、改变电网接线方式,使潮流强迫分配、对高负荷区拉闸限电、应适当降低送端电厂出力及增加受端电厂出力等措施,合理调度用电负荷。
(4)光子信号异常处理:若线路依次拉合后,光字信号仍出现一直不消失现象。
应检查两条以上同相线路是否存在同时接地或在开关与母线之间存在接地,进而消除不当接地影响。
(5)接地不规范处理:通常情况下,变压器低压测都采用中性点接地,当发生负载失衡,引发瞬时过大电流,若此时出现接地连接不良,必将造成电阻过大,导致点电位移位,造成用电设备损坏。因此,须按相关规定,定期检查接地点是否接触良好和测试接地电阻,以及对110KV及以上电力变压器在停、送电前,中性点必须接地,并进行接地保护。
4、结语:通过分析可见,采用“监控中心+操作站”这一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将成为变电运行管理的发展趋势,调控一体是国家电网的发展长期目标。因此,掌握合理变电运行技术,对电力系统向自动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转变,将发挥重大作用。
参考文献:
[1] 倪早怀.220kV~500kV电网中变电运行模式探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7)137-138
[2] 李悦冬.在电网中变电运行技术的研究与分析[J]理论科学.2010.3(15)22-2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