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落实选择题的意义
选择题的意义、特点、分类、阶段性做法(前期)详见2011年10月17日高三教研活动执信中学林玩花老师《抓好选择题训练是有效的增分保分途径》。
至于,一模后如何指导学生在选择题方面更上一个台阶?
二.做好一模后选择题的攻坚战
1.落实热点选择题(必考+常考)得分情况登记表
纵观近年理综高考化学选择题的考点分布,发现有一部分考点属于必考类型,一部分考点属于轮考类型,首先要学生在各次选择题测试中及时积累自己的弱项,包括哪个考点、哪种陷阱、哪个模糊概念等等。
以下以我的一个学生填的表格为例,
表1.选择题得分情况登记表(也可以参照使用《选择题训练用书》后的附表) 考点 1.NA 第一次 漏体积 第二次 SiO32- 第三次 NO2N2O4 2.离子共存 3.元素周期表 4.离子浓度大小比较 5.化学反应漏加 搞不清楚考虑哪个平衡 防倒吸 混合物中物料守恒不会列 试剂用量错误 石油分馏产物的成分 可能大量共存 特殊化合价:NaH 和第四次 第五次 第六次 第七次 实验基础 热装置 6.基础有机物、营养物质、能源 7.元素化合物 8.电化学装置 不能快速判断离子移动方向 石油的几种高效利用手段 电解池中忘记活泼电极 9.离子方程式 忘记 SO32-和ClO- …… 2.整理热点选择题的热点设问
教师整理热点选择题的热点设问,目的是打“包围战”,尽可能帮助学生见过该题型有可能考到的设问,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查漏补缺,同时面对高考也能有备无患。
以下是以阿伏伽德罗常数专题为例, (1)考查气体摩尔体积的适用条件
①常温常压下,22.4 L CCl4含有NA个CCl4分子(2011·广东理综,9C) ②分子数为NA的CO、C2H4混合气体体积约为22.4 L,质量约为28 g(2009·上海,12C) ③标准状况下,22.4 L乙醇的分子数为NA(2009·福建理综,8D)
④标准状况下,22.4 L二氯甲烷的分子数约为4 NA个(2010·四川理综,7A) ⑤标准状况下,2.24 L戊烷所含分子数为0.1 NA(2010·上海,7D)
⑥2 mol SO2和1 mol O2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混合物的分子数为2NA (2)考查微粒中的电子数或其他微粒数
⑦1 mol NaCl中,所有Na的最外层电子总数为8×6.02×1023(2011·新课标全国卷,7B)
+
⑧1 mol羟基中电子数为10 NA(2010·江苏,5B) ⑨1.7 g H2O2中含有电子数为0.9 NA(2010·上海,7B) ⑩18 g D2O所含的中子数为10NA (3)考查物质的组成
⑪1molNaCl中含有6.02×1023个NaCl分子(2011·新课标全国卷,7A)
⑫乙烯和环丙烷(C3H6 )组成的28 g混合气体中含有3NA个氢原子(2009·广东,6B) ⑬标准状况下,22.4 L空气含有NA个单质分子(2010·福建理综,7B) ⑭46gNO2和N2O4的混合物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NA (4)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数目
⑮1 mol Na与足量O2反应,生成Na2O和Na2O2的混合物,钠失去NA个电子
(2011·大纲全国卷,12D)
⑯常温常压下,Na2O2与足量H2O反应,共生成0.2 mol O2,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4NA(2011·江苏,8D)
⑰1 mol Cl2与足量Fe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3NA(2011·海南,10B) ⑱1 mol Cl2参加反应转移电子数一定为2NA(2010·福建理综,7C) ⑲5.6 g铁粉与硝酸反应失去的电子数一定为0.3NA
(5)考查微粒中的化学键数目
⑳4g甲烷中含有的共价键数为4NA (2011·大纲全国卷,12B) 211 mol甲醇中含有C—H键的数目为4NA(2011·○江苏,8A) 227.8g过氧化钠中含有的离子数为0.4NA(2010·○江苏,5D) 231 mol 乙烷分子中含有8NA个共价键(2009·○浙江理综,8B) (6)考察电解质溶液
--241 L 0.1 mol·○L1氨水含有0.1NA个OH
(2011·广东理综,9B)
2510 L pH=1的硫酸溶液中含有的H+离子数为2NA(2011·○海南,10C) 26pH=13的NaOH溶液中含有的OH-离子数为0.1NA(2011·○海南,10D) 27将0.1 mol 氯化铁溶于1 L 水中,所得溶液含有0.1NA个Fe3+ ○
-28在1 L 0.1 mol·○L1碳酸钠溶液中,阴离子总数大于0.1 NA
(2009·广东,6D)
(2009·浙江理综,8D)
3.发挥《选择题训练用书》最大功效
《选择题训练用书》是目前最适合广东高考化学选择题备考使用的参考书,如何才能使该书发挥最大功效?
(1)二轮或三轮使用《选择题训练用书》。对于全体学生而言,第一次是在一轮复习中同步使用该书强化一轮复习时相关知识点的对应选择题;对于一般的学生而言,在一模至二模之间,应该要二轮使用该书,建构有意识的考点、题型、陷阱、方法等知识体系,因此建议第一轮使用时用铅笔;对于某个薄弱的专题,学生还可以有选择性的进行第三轮强化。 (2)利用《选择题训练用书》重组贴近广东高考题型的题组训练或限时训练。为了保证试题的准确性,可以使用剪切评卷的方法。同时,后期的考题一定要有广东特色的针对性,可以选用其中相关性较高的试题直接重组或者改编使用。
以“离子浓度大小比较”专题为例,
例题.对于常温下pH=10的氨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降低温度,溶液的pH降低,c(NH4+)/c(NH3•H2O)增大 B.加入NH4Cl固体,氨水的电离度增大 C.溶液中由水电离出来的c(OH-)=10-10mol/L
D.该溶液由水电离出来的c(H+)和pH=4的NH4Cl溶液相同
E.等体积该溶液和pH=4的盐酸混合,c(NH4+) >c(Cl-) >c(OH-)> c(H+) F.中和等体积该溶液和pH=10的烧碱溶液,需要等物质的量的盐酸 G.往该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H4Cl固体后,c(NH4+)+ c(NH3•H2O)=c(Cl-)
4.高效命制选择题训练的方向
(1)《选择题训练用书》原题或变试题、改编题
(2)帮助学生归纳经典错误,反复训练
一模以后,学生的水平基本固定,一些他的曾经错误也会固化为必然错误,若是不能从原理上识别,也尽可能让学生多看常见错误,形成“条件反射”,如 ①往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的CO2 ②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过量SO2
③向苯和少量苯酚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适量溴水,充分反应后过滤,即可除去苯酚 ……
(3)回顾历次考试,抽出得分率低的题目
5.注意选择题训练的时(实)效性
(1)每周有一定次数的选择题限时训练训练,学生在10分钟左右完成8道选择题,然后马上对答案及讲评,并标记易错的知识点,然后找类似的习题,隔段时间重复训练。 (2)将学生比较容易混淆的概念转化为判断题,然后让学生写出正误的理由,比较容易看出学生的误区在哪里。
(3)对于各批次临界生、后进生,我是一直都有出很基础的题目(大概做15分钟左右),然后让学生早上领去做,做完后给我批改,课间和中午的时间都可以,每天都做,效果还是不错的。
6.结合课本回归自编选择题
后期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课本回归?一般来讲,纯粹看书是相当低效,不妨将课本中重要的文字转化为选择题加以训练。
以下是以必修二第二章第一节书的内容为例, 例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放电影时,放映室射到银幕上的光柱的形成和光线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射入密林中都会形成丁达尔效应。
B.当光束通过胶体时,看到的光柱是被胶体粒子散射的现象,并不是胶体粒子本身发光。 C.纳米粒子的尺寸和胶粒大致相当,因此纳米碳酸钙粉末是一种胶体。
D.SO2、NO2等气体一旦进入大气,会自动向大气中扩散,当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造成大气污染,而且绝不会自动与大气分离,这是由胶体介稳性决定的。
7.管理出质量,精神变分数
8.得分率较低的实验型选择题如何突破?
(1)回顾广东高考原题
例1.2010广东22.对实验Ⅰ~Ⅳ的实验现象预测正确的是
A.实验Ⅰ:液体分层,下层呈无色
B.实验Ⅱ :烧杯中先后出现白色沉淀,后溶解 C.实验Ⅲ:试管中溶液颜色变为红色
D.实验Ⅳ:防止一段时间后,饱和CuSO4溶液中出现蓝色晶体
例2.2011广东10.某同学通过系列实验探究Mg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A.将水加入浓硫酸中得到稀硫酸,置镁条于其中探究Mg的活泼性 B.将NaOH溶液缓慢滴入MgSO4溶液中,观察Mg(OH)2沉淀的生成 C.将Mg(OH)2浊液直接倒入已装好滤纸的漏斗中过滤,洗涤并收集沉淀 D.将Mg(OH)2沉淀转入表面皿中,加足量稀盐酸,加热蒸干得无水MgCl2固体 例3.2011广东23.下列实验现象预测正确的是
A.实验I:振荡后静置,上层溶液颜色保持不变
B.实验II:酸性KMnO4溶液中出现气泡,且颜色逐渐褪去
C.实验III:微热稀HNO3片刻,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广口瓶内始终保持无色
D.实验IV:继续煮沸溶液至红褐色,停止加热,当光束通过体系时可产生丁达尔效应 例4.2012广东9.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A.用溴水鉴别苯和正已烷
B.用BaCl2溶液鉴别SO42—与SO32— C.用浓HNO3与Cu反应制备NO2
D.将混有HCl的Cl2通入饱和NaHCO3溶液中除去HCl (2)回归课本实验
每年的跟实验相关的选择题总有一部分是来源于课本已有实验,或者是相关实验的整
合,而且从课本实验中折射出的化学思想在非选择题中也常有考察。结合陈彦玲老师《2012年高考备考与化学学科能力》中对教材实验复习指引,做以下建议,从以下方面备考:
①实验目的(规范书写)
②仪器组装(装置选用的高频错误、缺少某部分装置) ③操作描述(学会模仿)
④试剂用量(体现用量对实验的影响,乙醛和菲林试剂反应) ⑤实验现象(有序描述现象)
⑥实验结论(规范书写,熟记一些特殊结论:沉淀的转化)
⑦实验思想(该实验体现的化学素养有哪些?控制变量?空白对照?先除杂后检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