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现代学校体育的新特征

来源:品趣旅游知识分享网
2008年第4期(总第110期)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oLLEGEoFEDUCATIoNJOURNAL0FMUDAN儿ANGC

No.4.2008

Serial

No.110

现代学校体育的新特征

姚健梅

(河西学院,甘肃张掖734000)

[摘要]依据现代学校体育的目标和任务,分析了现代学校体育的内涵和基本特征,旨在为学校体育的

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依据。

[关键词]现代学校体育l内涵;特征[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23(2008)04一0098一02

教育的范畴,是以人的身心健康和提高健康质量为中心的

不断改造人、塑造人的活动过程.学校体育中的。体育”也不是单纯意义上的体育运动,而是指针对人的身体(包括躯体和心理等)进行的教育活动.所以,现代学校体育是围绕人身心健康和提高健康质量而进行的一系列教育活动的过程,其中包括与人身心健康发展相关的知识、意识、行为、能力等内容构成的大综合教育体系.

二、现代学校体育的新特征1.是综合性的系统教育体系

学校体育是全民健身的重点,故我国把学校体育列为

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基本内容,这充分体现了学校体育在

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以及它在人的成长发展过程中的特殊作用.所以,充分认识和理解现代学校体育的基本特征,不断

完善和改革学校的体育教育,是全面落实和实现学校体育的目标和任务的突破点。目前学校体育改革的成果基本停留在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上,实质上没有发生质的飞跃.

纠其原因,人们对现代学校体育的认识和理解,仍旧没有摆脱传统的学校体育观的束缚,陈旧落后的学校体育理念阻碍了现代学校体育的发展,也阻碍了改革成果的落实和推

广应用。因此,准确地认识和诠释现代学校体育。把握现代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体育和健康的认识与理解程度的

提高,特别是。健康第一”的思想观念确立以后。学校体育逐

学校体育的特点,建立一个全新的现代学校体育理念,对推动学校体育改革向纵深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现代学校体育的内涵

学校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它首先服从于教育的概念范畴。在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上它不同于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从教育的意义上讲,它是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以一个预期的目标培养人、塑造人的过程。从狭义的体育意义上讲.它是以人自身为对象不断改善人身体的活动过程.综合体育与教育的特征,学校体育是围绕人的身体进行的一系列综合教育活动的过程。通过学校体育教育活动过程,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体育知识、技能,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终身体育能力,增强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是学校体育的根本目标和基本任务.体育知识、技能是一种文化,是体育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特征,也是

学校体育教育的基础内容。它需要学生学习并内化为自己

渐摆脱了以运动技术、技能教育为主体的学校体育教育的束缚。但同时学校体育教育的主体似乎变得模糊起来.事实上,根据现代学校体育的目标任务看,现代学校体育教育是一个大综合的系统教育体系。大综合系统性不是简单的丰富教学项目和教学形式,而在于融知识教育、理念教育、

技能教育、行为教育和养成教育等为一体的综合系统教育.

的认知.体育意识和终身体育能力是人的一种理念和行为.是学校体育教育的方向,是养成教育。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水平是学校体育的目标,也是学校体育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所以,现代学校体育主要是以未来发展为出发点,围绕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水平而进行的一系列教育活动过程.体质和健康水平都是一个综合性概念。从体质的内

涵看,体质是人体的质量,是人在遗传性和获得性等基础上

在教育的时空上突破了阶段性和独立性,强调长效性和持续性.教育的途径也由单一的课堂教育和学校教育,拓展为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

2.强调躯体、心理扣社会适应能力的均衡发展

长期以来,学校体育教育的中心和重点一直放在发展人的生物(躯体)特性上,特别是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随着学校体育内涵的拓展.以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为主要任务的现代学校体育.不再是单纯的躯体教育,而是把躯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统一起来的三位一体的综合教育。现代学校体育不仅重视学生躯体的发展,同时也注重学生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健康发展,并力求三者的均衡发展,使人的健康能真正地达到完美状态.进而全面实现社会赋予现代学校体育的任务。

3.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相统一

增进健康、增强体质是学校体育教育永恒的主题.也是人一生永恒的主题.现代学校体育最根本的目标是通过学校体育的教育活动过程有效地促进人一生健康地成长和发展。从学校体育的近期直接效果目标看,增进健康、增强体质是现代学校体育必须实现的一项最基本的任务;从学校教育赋予学校体育的内涵讲.学校体育的目标不仅在于现在.更重要的是在于未来,通过学校教育,为受教育者未来从事“体育”活动做好准备.并打下坚实的基础;从健康理念看。健康对人来讲是一生的,维护和促迸健康也必须是一生的、持久的.人的一生是一个漫长过程,学校体育只是其中

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综合的心理因素、相对稳定的特征.体质的强弱主要表现在:身体形态发育水平、生理机能水平、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发展水平、心理发育水平、社会适应能力等五个方面。从健康的内涵看。它是指强壮的体格、充沛的精力、健全的心理活动和高度的适应能力等,是人的身体、精神和社会适应性三者均处于一种完美的状态.体质和健康都是人身体、精神和社会适应性的综合。从这个意义上讲,现代学校体育已超越了体育运动

[收稿日期]2008一ol—03

[作者简介]姚健梅(1970一),女,甘肃张掖人,河西学院讲师.

98

一个较短的阶段。因此,现代学校体育不仅应重视阶段效校体育在教育过程中,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自我情感体验,

益(在校期间的效益)。更应注重长远效益(学生离校后的效

重视学生思想意识和思维的发展与知识的内化。注重教育

益),是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相结合、相统一的教育.

过程中知、情、意、行的统一和学习的主动性.在教学效果上4.是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不仅重视学生。会”,更重视学生“懂”,。教”和“练”都建立在

从现代学校体育的长远目标(终身体育)和体质、健康。学”的基础上.所以,现代学校体育是以人为本.也只有以

的变化特征看.它需要人在一生都能积极、主动、自觉、持久人为本。才能全面落实现代学校体育的任务,最终实现终身

地进行。体育”。终身体育是现代学校体育教育必须实现的体育的目标。

最主要的且标任务。我国把体育列为学校教育的基本内容6.重视体育文化的传播

之一,就是要通过学校体育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

体育知识、技术是体育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主要特征,也良好习惯。习惯实质上是人的一种行为特征,良好的习惯

是人们从事体育活动的基础.现代学校体育更重视向学生

是一种自觉持久的、被定型化的、稳固化的行为。因此,现传授体育文化。体育文化的内涵不仅包括运动技术及与之

代学校体育教育的实质是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教育相关的知识.还包括健康与卫生保健知识、体育欣赏等内过程实质上是不断教育和规范学生的体育行为。并使之稳

容.学习体育文化的目的也由服务于掌握运动技术、提高固、定型化的过程。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一个复杂而漫

运动技能,转变为服务于自我健身、增强体育意识、提高体长的综合教育过程。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包括:行为

育素养。运动技术作为增进健康、增强体质的手段、方法和意识、行为基础(知识、技术、技能、方法等)和行为过程等。

借以实现现代学校体育教育目标(强身健体、促进健康,发

现代学校体育的教育过程就是反复教育和强化学生行为的

展思维,进行道德教育、情感教育、社会性培养等)的媒介。

过程,最终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其竞技性和技术规范性、准确性被淡化.教育性被增强.在

5.强调“以人为本”

教学要求上运动技术粗放化,注重学生学习和掌握运动技

体育与其他学科教育最根本的区别是:体育教育不是

术、技能的过程及这一过程对学生的多种影响。

简单的识记和逻辑思维塑造过程,而是以人自身为对象,是总之,现代学校体育是一个多功能、多目标的综合教育

不断改造人、塑造人(包括思维、意识和躯体等)的过程。现体系,试图寻求一个突破的主体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客观代学校体育强调教育过程以人为本的理由是:首先,学生是

的。准确地认识现代学校体育的新特征,树立综合的系统

受教育的主体。也是教育的中心.教育的目标和教育的全教育理念,并将这一理念转变为一个实践理念,全面切实地部设计都指向学生.教育的一切成效都体现在学生身上.贯彻到教育实践中,积极加强学校体育的教育教学改革.构其次,学生必须亲自参加整个过程,并在自身的情感体验中

建科学的学校体育发展模式,是我们实现现代学校体育教获得身心和行为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第三.教育管理和教育目标最根本的要求。

师的主导作用是以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否充分发挥为基础,

[参考文献]

并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能否得到充分保护和保证作为评

[1]王则珊.论从战略上认识发展学校体育的重要性[J].北京体育价和检验教育质量的主要标志.第四,学校体育是服务于大学学报.2005,(1).

社会和学生的教育体系.在教学过程中.依据社会和个体

[2]张生芳.浅析体育意识与学校体育[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

的需求实施教育.并为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行为习惯创造

200l,(2).

条件。第五,现代学校体育是以社会需要为中心.在重视社[3]张生芳等.体育与健康教育(第一版)[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会需要的同时.充分尊重和强调学生的个体发展需求。学

社,2000.

校体育的内容、方法、组织形式等方面都是围绕学生来设

[4]王则珊.学校体育理论与研究(第一版)[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5.

计,并以学生的个体需求为基础,按社会需求加以引导和规[责任编辑:丛爱玲]

范,使个体需求和社会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第六,现代学

(上接第76页)概念是从Co衄elly和Clandinin对教师的情[参考

文献]

景化、实践性和个人化性质的实践知识而来的(叶澜,200l:[1]aan曲1in,D.J.DebbiePushor。AnneMurrayO盯.Navigatir】g

235),是对具体实践经验的系统化和升华,是具有鲜明个人Sit∞fofNa玎ativeInquiry[J].Jo“疗勰zo,1kc^∥B扎c4£f删.z007.特色和场景(IaIldscape)限制的实践原则和个人哲学.外语(1)12l一35.

教学理论是指那些系统化的观点和原则。它们主要是通过公

[z]Freeman,DonaldTheHiddenSideof

theworklTeacher

开的专著和文献得以传播、讨论并发挥影响的。虽然外语教

KnowledgeandLearning[J].工4一g湖邸T’c口c^抽g,2002。(35)l

1

学理论对具体的教学实践有全局性的指导作用,但却不能直

—13.

接地不加鉴别地套用到每一节课中。外语教师的个人实践[3]Lange,D.L.ABlueprintfor丑T∞cherDeveIopmentprogmm理论恰好充当了教学理论与实践分歧的缓冲器。外语教师[A].InJ.C.Richards&DavidNunan(eds.).&fondL4打g“4∥R口如fr一方面通过学习和培训不断更新教学理论,在语言的理解和Ed“∞fion[C].北京I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4]Mann,steve.The

Language

T髓chef’Development[J].

运用,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教材分析等多方面增强能力;另k”耳∽∥‰拍i\"g-2005(38)1103—118.一方面他们了解课堂上发生的具体情况和存在的实际问题.

[5]Richards,J.C&弘ndmf”ing[M].北京t外语教学与研究

因此能够把理论实践化、情景化、人格化,创造性地把理论运出版社,2001.

用于实践。这样,个人实践理论就丰富和发展了外语教学的[6]丁钢.教育经验的理论方式[J].教育研究,2003。(2)。22—27.理论原则,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之问的脱节问题也因此得以[7]高云峰,李小光.近十年我国高校外语教师教育研究文献评析化解。形成良性互动影响的格局。

[J].外语界,2007,(4)156—64.

五、结语

[8]刘良华.改变教师日常生活的。叙事研究吓J].全球教育展望,

叙事探究有利于弥合外语教学理论研究的日益精细化

2003,(4)z16—20.

和教学实践之间的差距.帮助教师对自己教学实践的经验[9]刘良华.教育叙事研究t是什么与怎么做[刀.教育研究.2007,

作多角度多层面的反思,从而在实质上改善自己的教学生(4)t84—88.

活。衡量叙事探究的质量标准要着眼于被研究者自我反思

[10]邱瑜.教育科研方法的新取向——教育叙事研究[J].中小学能力的提高,实现思维方式的转变。通过叙事探究,反恩并

管理。2003,(9)11l一13.

[11]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总结外语教学实践中的得失,不但提炼升华了外语教师的社.2001.

个人实践理论,而且能够不断丰富和创新我们的外语教育[12]张正东,李少伶.英语教师的发展[J].课程

教材教法,

理论。但是也应该看到,叙事探究作为一种教育研究范式2003,(11)t59—66.

本身也存在局限性,还有待迸一步探索和完善。(邱瑜。

[13]周燕.高校英语教师发展需求调查与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2003)

究。2005,(3),206—2lo.[责任编辑:刘涛]

9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