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品趣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谈黑龙江林区病虫害发生原因及防治

浅谈黑龙江林区病虫害发生原因及防治

来源:品趣旅游知识分享网
浅谈黑龙江林区病虫害发生原因及防治

摘要:林业建设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环节,其直接关系到生态环境及资源供给。林业病虫害直接影响树木的生长,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其面积不断扩大,病虫害种类不断增多,林业病虫害的防治迫在眉睫。

关键词:林区;病虫害;原因;防治对策

在众多林业灾害中,病虫害对植物影响最严重。在各种害虫迅速繁殖的影响下,其影响范围可想而知,并能在短时间内使很大面积的森林死亡及衰败,造成林业经济财产的巨大损失。因此,防治病虫害迫在眉睫,它是保证林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对生态效益起着重要作用。

一、林区病虫害表现

通常,林区病虫害具有传播速度快、蔓延范围大、危害严重等特点,这给林业病虫害防治增加了难度。随着人工造林的逐渐深入,林区营造了大面积的纯种林木,林区树木类型较单一,致使林区抵御力有所下降,一旦发生林业病虫害侵袭,会给林区树木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加之近年来气候变暖,加剧了林业病虫害的滋生与蔓延,相较于之前,林业病虫害成活率明显提升,若不进行有效控制,则会对林区生态建设及林业经济发展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

二、林区病虫害防治意义

建设美丽和谐社会,必须重视生态环境的发展。生态安全是五大安全之一,是维持一个国家稳定发展的基础。森林在生态环境中占据重要地位,能净化空气、保持水土平衡,对人类影响最直接、最重要,是其它生态系统所无法替代的。近年来,我国自然林区的覆盖面积正在逐步减小,虽然人造林面积日益扩大,但由于未采取恰当的林业病虫害防治方法,对当地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的污染及破坏。因此,林区病虫害是威胁林业资源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防治林区病虫害意义重大。

三、林区病虫害发生原因 1、从人工造林角度分析

①在人工造林过程中,缺乏病虫害预防。分析东北地区林业病虫害的实际情况,不难发现,人工造林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尤为重要。东北地区防护林建设存在较大病虫害隐患,林业病虫害的发生与树种结构的合理性及多样性密切相关。在东北地区人工造林过程中,单一树种的使用较为普遍,导致东北地区人工造林结构相对单一,生物多样性较低,致使人工造林生态系统相对脆弱,对病虫害侵入毫无抵抗力。

②在引进树种时未充分考虑病虫害问题。东北地区林业建设过程中,树种引进准备不足,病虫害问题未得到充分考虑,导致东北地区林业病虫害严重。从林业植物生存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若引进树种的生长环境与气候条件和东北地区气候条件存在明显差异,则极易发生病虫害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植物的原有功能,不利于林业的全面发展。据有关资料记载,20世纪中叶,一种松木类植物被引入我国东北地区,以发挥防风固沙造林作用,结果由于气候不适宜、水分失衡,多年后开始出现大面积林业病虫害,并逐渐呈现蔓延趋势,严重影响林业健康发展。

③造林过程中缺乏管理。从当前我国林业发展的总体情况来看,显然东北地区已认识到林业资源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保护林业资源的必要性,并逐步开始对天然林进行有效管理及保护,以促进东北地区林业的发展。我国东北部分地区造林过程中缺乏有效管理,导致病虫害大面积出现,但无法得到及时有效治理。

④林业政策与森林防治之间存在矛盾。从我国野生动物保护的角度来看,野兔和沙鼠等是我国的重点保护对象,对这些生物等实施严格的禁猎措施。然而,随着对这些野生生物保护力度的加大,其密度也急剧增加,并且野兔和沙鼠等在我国东北部分地区已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在这种情况下,东北地区林业政策与野生动物保护政策之间的矛盾使东北地区的病害虫防治更加困难。

2、从内检工作分析

①林业检疫工作不足。由于东北地区缺乏林业检疫相关法律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利益驱使,相当数量的森林植被逃避了该有的检疫。有学者对东北地区进行了研究及探索,发现外来林种在东北地区不可避免的未进行标准检疫,这导致了这些未检疫的林木给东北地区带来了许多病虫害。

②检疫站数量少,无法满足实际需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公路建设和城市绿化需大量人工造林,这对树种的种类、数量、批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应地提高了病虫害的传播概率。但由于东北地区建设完成的树种检疫站数量少,布局不合理,难以满足实际需要。目前,东北地区林业发展仍需增加检疫站数量,以满足实际需求。

四、林业病虫害防治对策

1、搞好林业检疫工作。目前,东北地区外来树种引进和树种交流过程中重大病虫害呈高发态势,要求东北地区林业部门必须重视树种检疫,提高我国树种检疫水平,严防病虫害传播。在发生病虫害的地区,应立即隔离,避免病虫害蔓延。尽快建立全面监测网络,通过常年监测与定期监测相结合,完善网络建设。通过完善地面监测和遥感监测,建立病虫害监测预告体系,形成快速反馈体系。

2、做好树种搭配,营造混交林。在东北地区林业病虫害防治中,要适当匹配多样化树种,积极引进乡土树种,促进东北地区林业整体发展。乡土树种在混交林的营造中具有良好优势,不仅林木成活率高,而且对病虫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在退耕还林过程中,应遵循经济树种开发原则,以促进病虫害防治得以收到良好效果。

3、利用新技术防治病虫害。在东北地区林业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应采用新技术进行有效防治,有害生物记录系统是一种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有害生物记录系统建立在全球定位系统及全球地理系统基础上,能在科技设备指导下,准确记录及反馈东北地区林业病虫害发生情况及防治进展,为东北地区林业病虫害防治提供可靠依据。这项技术将生物知识与科技有机结合,从而更好地推动病虫害防治的发展。

4、重视林区生态环境建设。林业病虫害问题的发生和林区自然生态环境有着密切联系,若林区自然生态环境质量差,会导致发生大量的林木病虫害,使其难以健康生长。为有效防治林木病虫害,林业管理部门需结合实际情况做好林区生态环境建设工作,促使林业病虫害问题得到有效改善。林业管理部门应委派专业技术人员采购大量品质优良且适合在本地区栽种的树种,在种植前对树种进行温水浸泡、高锰酸钾溶液浸泡等处理,提高林木栽种后的抗病虫害能力,保证林木能健康生长。同时,林业管理部门可划定一片专门的区域作为林区,四周修建围栏,禁止人们随意进出林区进行放牧或滥砍滥伐,进一步提升林区生态环境质量,维持林区生态环境稳定和谐,促使林木生长期间形成良好的自我保护系统,逐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5、提高重视。林业管理环节需多方参与,提高参与主体对病虫害的重视,才可提高无公害治理效果。①政府方面需重视此项工作,适当增加林业管理相关投入,引进技术和人才,健全管理制度,提高病虫害防治成效。②林区管理者需高度重视无公害防治工作,加强学习,掌握物理、生物、营林等无公害防治技术运用,做到管理环节科学防治病虫害。③群众方面也需参与到林业管理中,共同配合管理者做好病虫害监测工作,发现虫害及时上报。发挥各方主体合力作用,保证防治工作成效。

6、综合防治。在防治林业病虫害时,要遵循因地制宜原则,采取综合防治,尤其在思想上要树立健康理念,将病虫害防治贯穿到林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同时,需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要注重保护害虫的天敌,比如可采取物理、化学、生物综合防治策略,还要调节物理环境,保持林区内物种之间的依存关系,从而才能形成平衡且稳定的生态系统。

参考文献:

[1]仲国庆.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原因及防治策略[J].农民致富之友,2019(09):188.

[2]刘洋.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分析[J].农家参谋,2020(06):36.

[3]王鹏飞.林业病虫害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分析[J].南方农业,2020,14(20):85-8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pqdy.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