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核作业二答案

来源:品趣旅游知识分享网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核作业二答案

你的得分:100.0 说明:

每道小题选项旁的标识是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3.0分,共3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事物的联系和运动之间的关系是( A )。 A.联系构成运动 B.先有联系后有运动 C.运动构成联系 D.联系和运动完全等同

2.唯物辩证法所理解的变化是指( C )。 A.事物的量变 B.事物的质变

C.事物的一切量变和质变 D.事物的前进上升运动

3.系统论科学出现的意义在于它( D )。

1 / 10

A.高于唯物辩证法 B.扬弃唯物辩证法 C.代替唯物辩证法 D.丰富唯物辩证法

4.事物的内容是指( D )。 A.各种现象联系的总和 B.事物诸要素的结构方式 C.预示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 D.构成事物的一切要素的总和

5.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或然率就是对( A.可能性在质上的科学说明 B.可能性在量上的科学说明 C.可能性在质量结合上的科学说明 D.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的科学说明 6.现实性是指( A )。

A.包含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 B.具体事物和现象的存在

)。 2 / 10

B

C.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确认 D.可能性的总和

7.“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这是(B A.唯物主义的观点

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C.诡辩论的观点 D.折衷主义的观点

8.现实可能性是指( A )。

A.现实中有充分根据和必要条件的可能性

B.现实中虽有一定根据,但根据尚未充分展开的可能性 C.目前尚未实现,将来可以实现的可能性 D.实现的可能性

9.“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是一种(A.相对主义的观点 B.唯心主义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 D.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10.xx战国时期的xx曾说过:

3 / 10

D )。

“是亦彼也,彼亦是也。”这句话是一种( C )。 A.唯物主义的观点 B.唯心主义的观点 C.相对主义的观点 D.形而上学的观点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4.0分,共4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一切唯物主义者都主张( AD )。 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B.物质利益高于一切 C.意识具有自觉能动性 D.世界是可知的 E.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xx说: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段话说明了( AE )。

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发展的动力 B.

4 / 10

C. D.

E.科学发展的动力是人们的主观要求 理论科学不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所有科学都直接来源于实践的需要 所有科学归根到底都来源于实践的需要 3.xx说:

“一切科学的(正确的、郑重的、不是荒唐的)抽象,都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着自然。”这句话说明( BD )。

A.感性认识对于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全体是无关紧要的 B.正确的理论才能更深刻地反映事物的全体和本质 C.一切理论都能深刻地反映事物的全体和本质

D.反映事物全体和本质的理性认识,更接近于客观真理 E.感性认识本身也就是科学的抽象

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的统一,因为( AC )。

A.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没有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B.理性认识就是感性认识的不断积累

C.认识的真正任务在于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性D.感性认识是不可靠

5 / 10

的,理性认识才是可靠的

E.理性认识是抽象的、不可靠的,感觉经验才是唯一可靠的 5.由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之所以重要,是因为( ABCDE )。 A.理论要服务于实践 B.理论要指导实践

C.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 D.这次飞跃可以使精神转化为物质 E.在实践中使理性认识得到检验

6.社会调查是认识社会现象的重要途径,其性质和意义在于( ABE )。 A.通过它可获得丰富的和真实的感性材料 B.通过它可学到许多间接经验 C.通过它可直接获得系统的理性认识 D.它本身就是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 E.它本身就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7.“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的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个论断揭示了( ABCDE )。

A.认识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 B.认识是一个辩证的无限发展过程

6 / 10

C.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E.认识过程的总的规律

8.“公有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句话在真理观上的错误是( AE )。 A.否认真理的客观性 B.否认真理的绝对性 C.否认真理的相对性 D.否认真理的有用性 E.否认真理的具体性

9.每个具体真理都是( AB )。 A.客观真理

B.相对真理与绝对真理的统一 C.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 D.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 E.客观真理和主观真理的统一

10.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论、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的相互关系是( A.认识论是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

7 / 10

B.思想路线是认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贯彻和应用 C.政治路线决定思想路线

D.思想路线是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

E.认识论是政治路线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运用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0分,共30.0分。 1.对

时间、空间的相对性是指时间、空间的特点是具体的、可变动的。 2.错

实践的科学含义是人类为了生存而必须适应环境的活动。 3.对

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是因为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4.错

离开物质主体谈运动,必然导致形而上学。 5.对

认识事物的最根本方法是矛盾分析法。 6.错

事物的发展总是从破坏“度”的界限开始。

8 / 10

7.错

辩证法所要求回答的是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 8.对)。 ABD

唯物辩证法的范畴是指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9.对

事物的内容是指构成事物的一切要素的总和。 10.错

包含在现实事物之中的,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是潜在的尚未实现的东西,称之为现实性。

11.错

一切可知论都是唯物论。 12.错

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看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 13.错

哲学的党性是指无产阶级政党和资产阶级政党的对立。 14.对

矛盾问题的精髓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问题。

9 / 10

15.对

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是不可知论。

10 / 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