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法律法规)-试卷3

来源:品趣旅游知识分享网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法律法规)-试卷3

(总分:58.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9,分数:38.00)

1.( )是完成本职工作的重要基础,是国家和社会对教师提出的道德要求。 (分数:2.00) A.关心工作 B.依法执教 √ C.为人师表 D.自我监督

解析:解析:依法执教是完成本职工作的重要基础,是国家和社会对教师提出的道德要求。 2.标志着我国进入全面依法治教新时期的是( )的颁布实施。 (分数:2.00)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 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解析: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教育工作进入全面依法治教的新阶段,对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以及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下列不属于设立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是( )。 (分数:2.00) A.有组织机构和章程 B.有优秀的教师 √

C.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D.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

解析: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二十七条规定,设立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必须具备下列基本条件:(一)有组织机构和章程;(二)有合格的教师;(三)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四)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4.违反教育法规定,侵犯教师、受教育者、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失、损害的,应依法承担( )。 (分数:2.00) A.民事责任 √ B.行政责任 C.刑事责任 D.以上都有

解析: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八十三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侵犯教师、受教育者、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失、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5.对未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犯和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未成年人应当进行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由( )予以保障。 (分数:2.00) A.国家 B.社会 C.学校

D.人民政府 √

解析: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对未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犯和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未成年人应当进行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由人民政府予以保障。 6.《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教科书的使用实行( )。 (分数:2.00)

A.推荐制度 B.审定制度 √ C.登记制度 D.招投标制度

解析: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国家实行教科书审定制度。教科书的审定办法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规定。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颁布于( )。 (分数:2.00) A.1986年 B.1993年 √ C.1995年 D.1998年

解析: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于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取得初级中学教师,初级职业学校文化、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 )。 (分数:2.00)

A.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B.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C.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者其他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 D.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解析: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十一条规定,取得初级中学教师,初级职业学校文化、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者其他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9.( )明确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应该不低于或者高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 (分数:2.00)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关于开展中小学教师试用期培训的意见》 D.《关于加强骨干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

解析: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建立正常晋级增薪制度,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10.王某担任某县高二英语教师期间通过了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学校以王某服务期未满、学校英语教师不足为由不予批准王某在职学习。王某欲以剥夺其参加进修权利为由提出申诉,受理申诉的机构应当是( )。 (分数:2.00) A.当地县教育局 √ B.当地县人民政府 C.地市教育局 D.省教育局

解析: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十九条规定,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或者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的三十日内,作出处理。

11.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 )的权利,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不得违反法律和国家规定开除未成年学生。 (分数:2.00) A.生存 B.参与 C.隐私 D.受教育 √

解析: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八条规定,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不得违反法律和国家规定开除未成年学生。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十四条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应坚持的原则是( )。 (分数:2.00)

A.教育为主,惩罚为辅 √ B.客观公正,实事求是 C.正面引导,表扬为主 D.榜样示范,环境陶冶

解析: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十四条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应当依法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13.《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第五十二条规定,文化部门依法禁止在中学、小学校园周围( )米范围内设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 (分数:2.00) A.100 B.200 √ C.500 D.1000

解析:解析:《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第五十二条规定,文化部门依法禁止在中学、小学校园周围200米范围内设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并依法查处接纳未成年人进入的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 14.《教师资格条例》规定,教育部门和受委托的高等学校每年受理的教师资格认定申请次数为( )。 (分数:2.00) A.1次 B.2次 √ C.3次 D.4次

解析:解析:《教师资格条例》第十四条规定,认定教师资格,应当由本人提出申请。教育行政部门和受委托的高等学校每年春季、秋季各受理一次教师资格认定申请。具体受理期限由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受委托的高等学校规定,并以适当形式公布。申请人应当在规定的受理期限内提出申请。 15.“今天的教育,明天的科技,后天的经济。”这句话启示我们要( )。 (分数:2.00)

A.先发展教育,再发展科技,后发展经济 B.要把发展教育作为我国的中心工作来抓 C.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 D.要认识到发展教育是我国的强国之路

解析:解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的工作方针,即: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育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16.教育公平的最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而教育公平关键是( )。 (分数:2.00) A.起点公平 B.机会公平 √ C.过程公平 D.结果公平

解析:解析: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关键是机会公平,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

17.规定“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将教师培训经费列入政府预算,对中小学教师实行每五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的是( )。 (分数:2.00)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D.《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

解析:解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五十三条规定,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将教师培训经费列入政府预算,对教师实行每五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 18.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制定的依据是( )。 (分数:2.00)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 D.《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解析:解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特制定《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19.制定《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的基本出发点是依据法律的规定,( )的合法权益。 (分数:2.00) A.保护师生

B.保护学生、学校 √ C.保护学生 D.保护教师

解析:解析:《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一条规定,为积极预防、妥善处理在校学生伤害事故,保护学生、学校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其他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及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二、 多项选择题(总题数:7,分数:14.00)

20.教育法律关系包括( )。 (分数:2.00) A.学校与家长 B.学校与社会 √ C.学校与学生 √ D.学校与教师 √

解析:解析:教育法律关系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政府与学校的关系:(2)学校与教师的关系;(3)学校与学生的关系;(4)教师与学生的关系;(5)学校与家庭的关系;(6)学校与社会的关系。学校与家长不属于教育法律关系的范畴。

21.以下属于受教育者申诉制度的特征是( )。 (分数:2.00) A.法律性 √ B.程序性 C.特定性 √ D.非诉讼性 √

解析:解析:学生(受教育者)申诉制度具有与教师申诉制度相同的法律性、特定性和非诉讼性的特点。 22.国家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实行( )。 (分数:2.00) A.教师资格制度 √ B.教师聘任制度 √ C.教师选拔制度 D.教师职务制度 √

解析: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职务、聘任制度,通过考核、奖励、培养和培训,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23.邱老师由于多次触犯学校规章制度,且行为不良,常常侮辱学生,引起学生家长不满,对学校声誉造成不良影响。对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邱老师所任职的学校有权( )。 (分数:2.00)

A.追究邱老师的刑事责任 B.对邱老师做出行政处分 √ C.解聘 √

D.要求邱老师对学校声誉恢复原状

解析: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十七条规定,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一)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二)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三)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教师有前款第(二)项、第(三)项所列情形之一,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4.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例,新闻报道、影视节目、公开出版物、网络等不得披露该未成年人的( )。 (分数:2.00) A.姓名 √ B.住所 √ C.照片和图像 √

D.可能推断出该未成年人的资料 √

解析: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十八条规定,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新闻报道、影视节目、公开出版物、网络等不得披露该未成年人的姓名、住所、照片、图像以及可能推断出该未成年人的资料。

25.下列关于教师资格说法错误的是( )。 (分数:2.00)

A.因弄虚作假、骗取教师资格被撤销教师资格的,自撤销之日起3年内不得重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 √ B.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的,其考试成绩作废,5年内不得再次参加教师资格考试 √ C.教师资格考试命题人员和其他有关人员违反保密规定,造成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泄露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D.在教师资格认定工作中玩忽职守、徇私舞弊,对教师资格认定工作造成损失的,由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解析:解析:《教师资格条例》第十九条规定,被撤销教师资格的,自撤销之日起5年内不得重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其教师资格证书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收缴。第二十条规定。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的,其考试成绩作废,3年内不得再次参加教师资格考试。第二十一条规定,教师资格考试命题人员和其他有关人员违反保密规定,造成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泄露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第二十二条规定,在教师资格认定工作中玩忽职守、徇私舞弊,对教师资格认定工作造成损失的,由教育行政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6.下列造成学生伤害事故的情形中,学校无须承担相应责任的是( )。 (分数:2.00)

A.学校操场施工留下大型建筑垃圾未及时清理也未加防护措施 B.学生有特异体质或异常心理状态,学校不知道或难于知道的 √ C.在学生自行外出或者擅自离校期间发生的 √

D.在放学后、节假日或者假期等学校工作时间以外,学生自行滞留学校或者自行到学校发生的 √ 解析:解析:《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十二条规定,因下列情形之一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已履行了相应职责,行为并无不当的,无法律责任:(一)地震、雷击、台风、洪水等不可抗的自然因素造成的;(二)来自学校外部的突发性、偶发性侵害造成的;(三)学生有特异体质、特定疾病或者异常心理状态,学校不知道或者难于知道的;(四)学生自杀、自伤的;(五)在对抗性或者具有风险性的体育竞赛活动中发生意外伤害的;(六)其他意外因素造成的。

三、 填空题(总题数:1,分数:2.00)

2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十四条规定,国家建立以 1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保证学校教育经费的来源。 (分数:2.00)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财政拨款) 解析:

四、 判断题(总题数:2,分数:4.00)

28.损害的发生是教育法律救济的前提。 ( ) (分数:2.00) A.正确 √ B.错误

解析:解析:教育法律责任的归责要件包括四个方面,其中有损害事实是构成教育法律责任的前提条件。 29.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全国的教育工作。 ( ) (分数:2.00) A.正确 √ B.错误

解析: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五条规定,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全国教育工作,统筹规划、协调管理全国的教育事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