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泥地面裂缝有多种,主要有通长的纵向及横向裂缝,连底裂缝和表面裂缝,不规则水裂、干缩等塑性裂缝。楼板下垫灰要饱满、平整,并随安随浇浆;空心板堵头要严密。预制楼板横向接头处,应在面层内配置能承受负弯矩的钢筋网片,位置在面层下面,找平层上面,离面层上表面15~20毫米为宜。
引言
楼地面工程是建筑工程中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工程整体质量及使用者安全。及时、完整、有效地抓好楼地面工程的质量控制是创建优质优良工程的基础。建筑楼地面工程各环节中的质量控制,施工质量管理人员必须高度重视,既要按图施工,又要符合相关规范、文件的技术要求和质量验收标准。由于施工方法或施工技术水平的原因,往往会出现一些常见的通病,有些问题虽小,但严重影响到建筑工程的质量。
1 注重施工前后的质量管控
楼地面工程的施工质量如果控制不好,轻则出现微小裂纹,重则出现起砂、空鼓、裂缝等质量事故,虽不影响结构安全,但却往往造成顶棚洇水、脱落和楼地面渗漏水等弊病。建筑楼地面工程开工前做好图纸会审、施工方案、技术交底、施工工机具准备到位等技术准备工作。所用中粗砂含泥量不大于3%,施工人员经培训,掌握操作要领,把住关键工作。做好配合工种及施工顺序安排,工序穿插合理。现场施工基本结束后,还应做好后期质量控制。对已完工程进行彻底清理
干净。不准将无关的化学物质无意倾洒在楼地面上,不准随意用重物振捣。随时观察,若发现缺水现象还应间断性养护。极力做好楼地面工程维护保养工作,建立健全楼地面工程施工质量巡检制度。
2 楼地面施工现场的质量控制 2.1 地面起砂的质量控制
第一,要严格控制水灰比。用于地面面层的水泥砂浆的稠度不应大于3.5cm,用混凝土和豆石混凝土铺设地面时的坍落度不应大于3cm。施工前垫层要充分湿润,涂刷水泥浆要均匀,冲筋间距不宜太大,最好控制在1.2m左右,随铺灰随用短杠刮平。混凝土面层宜用平板振捣器振实,豆石混凝土宜用滚子滚压,或用木抹子拍打,使表面泛浆,以保证面层的强度和密实度。第二,要掌握好面层的压光时间。水泥地面的压光一般不应少于三遍。第一遍应在面层铺设后随即进行。先用木抹子均匀搓打一遍,使面层材料均匀、紧密,抹压平整,以表面不出现水层为宜。第二遍压光应在水泥初凝后、终凝前完成(一般应以上人时有轻微脚印但又不明显下陷为宜),将表面压实、压平整。第三遍压光主要是消除抹痕和闭塞细毛孔,进一步将表面压实、压光滑(时间应掌握在上人不出现脚印或有不明显的脚印为宜),但切忌在水泥终凝后压光。第三,水泥地面压光后,应视气温情况,一般在一昼夜后进行洒水养护,或用草帘、锯末覆盖后洒水养护。有条件的可用黄泥或石灰膏在门口做坎后进行蓄水养护。使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的水泥地面,连续养护的时间不应少于7昼夜;用矿渣硅酸盐水泥的水泥地面,连续养护的时间不应少于10昼夜。第四,要合理安排
施工流向,避免上人过早而对面层产生污染和损坏。如必须安排在其它装饰工程之前施工,应采取有效保护措施,如铺设芦席、草帘、油毡等,并应确保7~10昼夜的养护期。严禁在已做好的水泥地面上拌合砂浆,或倾倒砂浆于水泥地面上。第五,在低温条件下抹水泥地面,应防止早期受冻。抹地面前,应将门窗玻璃安装好,或增加供暖设备,以保证施工环境温度在+5℃以上。采用炉火烤火时,应设有烟囱,有组织的向室外排放烟气。温度不宜过高,并应保持室内有一定的湿度。第六,水泥宜采用早期强度较高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标号不应低于325号,安定性要好。过期结块或受潮结块的水泥不得使用。砂子宜采用粗中砂,含泥量不应大于3%。用于面层的豆石和碎石粒径不应大于15mm,也不应大于面层厚度的2/3,含泥量不应大于2%。
2.2 地面起鼓的质量控制
首先,要严格处理底层(垫层或基层)。认真清理表面的浮灰、浆膜以及其他污物,并冲洗干净。如底层表面过于光滑,则应凿毛。门口处砖层过高时应予剔凿;控制基层平整度,用2m直尺检查,其凹凸度不应大于10mm,以保证面层厚度均匀一致,防止厚薄差距过大,造成凝结硬化时收缩不均而产生裂缝、空鼓;面层施工前1~2d,应对基层认真进行浇水湿润,使基层具有清洁、湿润、粗糙的表面。其次,要注意结合层施工质量。素水泥浆结合层在调浆后应均匀涂刷,不宜采用先撒干水泥面后浇水的扫浆方法。素水泥浆水灰比以0.4~0.5为宜。刷素水泥浆应与铺设面层紧密配合,严格做到随刷随铺。铺设面层时,如果素水泥浆已风干硬结,则应铲去后重新涂刷。在水
泥炉渣或水泥石灰炉渣垫层上涂刷结合层时,宜加砂子,其配合比可为水泥∶砂子=1∶1(体积比)。刷浆前,应将表面松动的颗粒扫除干净。另外,要保证炉渣垫层和混凝土垫层的施工质量。
2.3 地面裂缝的控制
水泥地面裂缝有多种,主要有通长的纵向及横向裂缝,连底裂缝和表面裂缝,不规则水裂、干缩等塑性裂缝。原因有多重。第一,材料性能不好及养护不善:如水泥安定性不好,收缩大;砂子粒度过细,拌合物泌水,引起收缩裂缝;面层做完后未及时浇水养护,是产生干缩裂缝最普遍的原因。第二,水泥拌合物稠度(坍落度)过大或搅拌不均匀,拌和物水灰比过大或搅拌不均匀,造成粗骨料沉淀、砂浆离析,混凝土内水分蒸发形成孔隙,削弱了混凝土的粘聚力,从而降低了其抵抗内在(如水泥收缩、温度应力)和外来损害的能力。第三,垫层的强度不够:地面垫层质量往往被忽视,经常出现配合比不准、振捣不实甚至不振捣(指用铁锹拍和脚踩)、接槎不严等粗制滥造的现象,大大降低了垫层的强度和作用;有时首层地面素土 (或灰土)标高不够,垫以砂石未经认真夯实,或标高超出后减少了垫层厚度,都会削弱垫层承载能力从而引起面层发生裂缝。第四,结构变形:如地基下沉、构件桡度过大或错位等,都会引起地面裂缝。第五,预制构件安装不合要求:楼板座浆不实、拉缝不够大、灌缝不实、堵头不严等等,往往使预制构件下沉、错位、变形而造成地面裂缝。在有进深梁的预制楼板接头处,由于做完地面后形成整体,楼板支座处产生弯矩,引起地面的横向裂缝。
对于裂缝的防治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水泥安定性要好,砂子用粗砂或中砂。采用半硬性砂浆及混凝士(同防止起砂措施)。其次,保证垫层配合比及厚度的准确性,要振捣密实,表面平整,接槎严密;施工剩余的混凝土不能随便充作垫层;混凝土垫层厚度一般不小于60毫米;当房间面积大于30平方米时,建议垫层厚度不小于80毫米。第三,基层(垫层)不平时应先处理找平。暖气沟盖板标高应落在垫层以下;首层楼起步处和室内暖气沟填土要认真夯实;预制楼梯段、阳台板等与楼面交接处,要清理干净,表面凿毛,灌缝前浇水润湿。第四,预制楼板之间板缝不小于40毫米;灌缝的细石混凝土标号不小于C20,并充分养护,在其强度达到C15以上方可进行下步施工。楼板下垫灰要饱满、平整,并随安随浇浆;空心板堵头要严密。预制楼板横向接头处,应在面层内配置能承受负弯矩的钢筋网片,位置在面层下面,找平层上面,离面层上表面15~20毫米为宜。
参考文献:
[1]姚普均. 浅论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保证问题[J]科技资讯, 2010,(24) .
[2]张云英. 简述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J]经营管理者, 2010,(07) .
[3]王海峰.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应注意的问题[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0,(03)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pqdy.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