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学案:第二章 复习 《运动与能量》(含答案)

来源:品趣旅游知识分享网
课题:八年级物理第二章《运动与能量》 复习 设计人 审核人: 学习 预设 教 学 问题与活动 1.认识运动的普遍性,知道物质世界是一个运动的世界. 规则 与评价 (学习)2.了解物质世界常见的机械运动形式. 目 标 3.初步了解分子、原子的组成,知道微观世界也存在运动. 4.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能对物体的运动状态进行正确地分析与判断. 5.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并进行简单地计算. 6.正确理解平均速度的含义,能用刻度尺、秒表测平均速度. 7.通过联系生活现象,讨论交流认识常见的能量形式. 8.初步了解不同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 导入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认真阅读 明确目标 装 订 新课 第一节:认识运动 一: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 1、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在______, 2、机械运动:物体 变化的运动。是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 改变。 3、机械运动是宏观物体的运动。判断的依据主要是看两个物体的 是否改变。 自主二:微观世界的分子运动 要求: 1、先独立思考 2、组内交流讨论,补充完善 3、十分钟后小组展示。 同学们完成后小组代表展示,其他小组质疑,老师完善,评价激励 线 学习 4、物质是由 组成的, 合作物质是固态、液态还是气态,与分子的 情况有关。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 探究 一:参照物 1.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和如何运动,首先要选一个标准物,这个标准物叫做_______,通常情况下我们把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作为_______。 二:动与静 2.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以及它的运动情况如何,取决于所选的 。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 ,物体是静止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 ,物体是运动的,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 。 三:快与慢 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①路程相同时,比较 ; ②时间相同时,比较 ; ③路程和时间都不相同时,通过计算 的大小比较运动快慢。 4.速度 (1) 物理意义:在物理学中用速度表示物体 ; (2) 定义:速度等于 和 的比值。 (3) 速度公式: 。 ◎根据速度公式,当已知运动物体运动速度和运动时间时,你能写出计算物体通过的路程的公式么? ◎ 若已知路程s和速度v,你能写出计算时间的公式么? (4)速度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 ,在交通运输中还常用 做单位,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第三节: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1.物体沿 运动,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始终 ,这样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2.物体沿直线运动时,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这种运动叫 做变速直线运动。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物理量是 平均速度 第四节:能量 一:各种形式的能量 1、能量是与物质运动紧密相连的物理量。任何物体都具有 ,不同的运动形式对应着不同的 形式。 2.常见的能量形式: 、 、 、 、 等 二:能量可以转化 3、能量不仅可以从一个地方 另一个地方,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还可以 。 认识运动 第二章 运动盘点与收获 能量 绘制思维导图 测量物体 运动的速度 能量 达标检测 运动的描述 学生小结,然后绘制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可以多种多样,用不同颜色的笔等。 1.两个同学并肩走在林荫路上,若相对于路面或路旁的树木来说两人都是 要求: 的;而相对于其中的一个同学另一个同学是 的。 独立完2.坐在行驶汽车上的人说路旁的树在向后退,他是以 为参照物的;成。积极他又说旁边座位上的乘客是静止的,他又是以 为参照物的。 3.世界上最大直径的盾构法隧道——上海上中路越江隧道已经开工,隧道全长2800m。若竣工后,一辆轿车以20m/s的速度匀速通过隧道,需要_____s,以隧道内的照明灯为参照物,该轿车是_______的 4.甲、乙两物体,运动的路程之比是2:3,所用的时间之比是3:2,则它们的速度之比是 ( ) A、1:1 B、9:4 C、2:3 D、4:9 5.《龟兔赛跑》中说:乌龟与兔子同时从起点跑出,兔子在远远超过乌龟时,便骄傲地睡起大觉。兔子醒来后继续向终点跑去,发现乌龟比它先到了终点。乌龟在整个过程中的速度约为2×10-2动脑, 做完后,举手回答。让思路方法不一致同学介绍自己的解题情况, 教师引导m/s,兔子正常跑动的速度可达 20m/s以上。假设整个比赛路程为2000m,比赛过程中的路程—时间图像如图所学生开展示,则在整个比赛过程中乌龟的平均速度 (大于、小于、等于)兔子的平均速度,乌龟比赛用时约为 s。 6.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m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 质疑评价。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________ 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________ (填“大、小”). (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sAB=________ cm,tBC=________ s,vAC=________ m/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________ (填“大、小”). 7.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m/s的速度行驶500s,紧接着在模拟公路上以20m/s的速度行驶100s. 求: 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作业 完成《互动训练》单元综合测试(二)

课题:八年级物理第二章《运动与能量》 复习 设计人: 审核人: 学习 预设 教 学 问题与活动 1.认识运动的普遍性,知道物质世界是一个运动的世界. 规则 与评价 (学习)2.了解物质世界常见的机械运动形式. 目 标 3.初步了解分子、原子的组成,知道微观世界也存在运动. 4.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能对物体的运动状态进行正确地分析与判断. 5.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并进行简单地计算.装 认真阅读 明确目标 6.正确理解平均速度的含义,能用刻度尺、秒表测平均速度. 7.通过联系生活现象,讨论交流认识常见的能量形式. 8.初步了解不同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 导入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订 新课 第一节:认识运动 一: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 1、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在 运动 , 2、机械运动:物体 位置 变化的运动。是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 自主 位置 改变。 要求: 1、先独立思考 2、组内交流讨论,补充完善 3、十分钟后小组展示。 同学们完成后小组线 学习 3、机械运动是宏观物体的运动。判断的依据主要是看两个物体的 合作 位置 是否改变。 二:微观世界的分子运动 探究 4、物质是由 分子 组成的, 物质是固态、液态还是气态,与分子的 运动 情况有关。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 一:参照物 1. 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和如何运动,首先要选一个标准物,这个标准物叫做 代表展 参照物 ,通常情况下我们把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作为 参照物 。 示,其他二:动与静 2. 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以及它的运动情况如何,取决于所选的 参照物 。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 发生变化 ,物体是静止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变化 ,物体是运动的,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 相对性 。 三:快与慢 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①路程相同时,比较 时间 ;小组质疑,老师完善,评价激励 ②时间相同时,比较 路程 ; ③路程和时间都不相同时,通过计算 速度 的大小比较运动快慢。 4.速度 (1) 物理意义:在物理学中用速度表示物体 运动快慢 ; (2) 定义:速度等于 路程 与 所用时间 的比值。 (3) 速度公式: v=s/t 。 ◎根据速度公式,当已知运动物体运动速度和运动时间时,你能写出计算物体通过的路程的公式么? s=vt ◎ 若已知路程s和速度v,你能写出计算时间的公式么? t=s/v (4) 速度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 m/s ,在交通运输中还常用 km/h 做单位,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m/s= 3.6km/h 第三节: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1.物体沿 直线 运动,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始终 相等 ,这样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2.物体沿直线运动时,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不相等 ,这种运动叫 做变速直线运动。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物理量是 平均速度 第四节:能量 一:各种形式的能量 1、能量是与物质运动紧密相连的物理量。任何物体都具有 能量 ,不同的运动形式对应着不同的 能量 形式。 2.常见的能量形式: 电能 、 机械能 、 内能 、 光能 、 化学能 等 二:能量可以转化 3、能量不仅可以从一个地方 转移到 另一个地方,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还可以 互相转化 。 认识运动 第二章 运动盘点与收获 能量 绘制思维导图 测量物体 运动的速度 能量 达标检测 1. 两个同学并肩走在林荫路上,若相对于路面或路旁的树木来说两人都是 运动 的;而相对于其中的一个同学另一个同学是 静止 的。 运动的描述 学生小结,然后绘制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可以多种多样,用不同颜色的笔等。 要求: 独立完2.坐在行驶汽车上的人说路旁的树在向后退,他是以 汽车 为参照物的;成。积极他又说旁边座位上的乘客是静止的,他又是以 座位 为参照物的。 3.世界上最大直径的盾构法隧道—上海上中路越江隧道已经开工,隧道全长2800m。若竣工后,一辆轿车以20m/s的速度匀速通过隧道,需要 140 s,以隧道内的照明灯为参照物,该轿车是 运动 的 4.甲、乙两物体,运动的路程之比是2:3,所用的时间之比是3:2,则它们的速度之比是 ( D ) A、1:1 B、9:4 C、2:3 D、4:9 5.《龟兔赛跑》中说:乌龟与兔子同时从起点跑出,兔子在远远超过乌龟时,便骄傲地睡起大觉。兔子醒来后继续向终点跑去,发现乌龟比它先到了终点。乌龟在整个过程中的速度约为2×10-2动脑, 做完后,举手回答。让思路方法不一致同学介绍自己的解题情况, 教师引导m/s,兔子正常跑动的速度可达 20m/s以上。假设整个比赛路程为2000m,比赛过程中的路程—时间图像如图所学生开展示,则在整个比赛过程中乌龟的平均速度 大于 (大于、小于、等于)兔子的平均速度,乌龟比赛用时约为 10 s。 6.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m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v=s/t 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 小 (填“大、小”). (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sAB= 100.00 cm,tBC= 1 s, vAC= 0.67 m/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 大 (填“大、小”). 7.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m/s的速度行驶500s,紧接着在模拟公路上以20m/s的速度行驶100s. 求: 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解:v1=8m/s t1=500s v2=20m/s t2=100s s1=v1t1=8m/s×500s=4000m s2=v2t2=20m/s×100s=2000m 5质疑评价。 s=s1+s2=4000m+2000m=6000m t=t1+t2=500s+100s=600s 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v=s/t=6000m/600s=10m/s 答: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10m/s 作业 完成《互动训练》单元综合测试(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