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我们为什么学历史 历史是什么?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爱德华·卡尔曾经写过个同名的小册子,在他看来,一劳永逸地搞清所有事实得出正确结论的终极历史学是永远不存在的。历史既是“过去”,也是“历史学家对过去的想法”,更是“这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历史是历史学家跟他的事实之间相互作用的连续不断的过程,是现在与过去之间的永无止境的问答交谈。”
卡尔的话表明了两层含义:其表层的意思是说人们是永远需要历史、不断对过去作出解释的;其深层含义则是历史并不仅仅是解释,而更重要的是人们可以从对历史的提问中更清醒地理解现在,变得更加明智。这也许是历史研究的真谛所在。
研究历史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英国历史哲学家科林伍德说过一句名言:“历史的价值就在于它告诉我们人做了什么,从而告诉我们人是什么。”在对历史的考察中我们体会到了一个相对重要的结论,就是对于过去的重大事件和历史人物,每一代人、每一群人、每一个人可能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要想使一个人的理解代表一群人、一代人,这是一个很艰巨的任务,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我们所能做的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接近它。
科林伍德还说过,“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意思是一切历史都是当代人从当代的思维出发去研究的。我们说,只有我们的研究去接近了当代人的理解时,这样的历史才是真正的历史真正的历史实际上还有更进一步的含义,历史不仅是站在现在看过去,也是站在未来看现在。对现在的了解蕴涵了对未来的把握,这才是历史的真谛所在。 第二节 什么是新闻
在现代英语中,表达新闻之意的词主要有四个:“News”(消息、新闻、新闻事件、新闻节目)、“ Press”(新闻报道、新闻记者、报刊总称)、“ Journal”(日记、日报、定期刊物、杂志)和“Jouralism”(新闻、新闻业、报刊)。很显然,尽管“News”和“ Journalism”都可以指新闻,但是由于来源和使用历史的
不同,这两个词的含义还是有明显区分的。《韦氏国际词典》认为:“News”表示对最新事件、消息、信息的议论;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上所报道的东西及报纸读者和电台听众所感兴趣的事情。“ Journalism”则是表示对流行素材的整理和编辑以通过媒介发表、报刊杂志或其他媒介的编辑和管理、报刊杂志本身及报刊杂志中事件和观念的描述。《英语国际词典》认为:News”是关于最新事件的信息或报道,“ Journalism”是在报刊杂志和广播电视中新闻、故事和文章的收集、写作及出版工作。《BBC英语词典》也认为News是从国内外最新事件中为报刊杂志所用的“信息”( information);“ Journalism”是报刊杂志和广播电视采集、写作和出版News的工作(job)。最新出版的《时代英语词典》指出了“News”的5个含义是:(1)最近发生的重要或有趣的时事;(2)大众媒体中关于这类时事的信息;(3)这类信息在广播电视中的展播;(4)未被预知和认识的有趣或重要的信息;(5)在大众媒体中被广泛报道的人物和时尚。Journalism”的4个含义是:(1)为某种大众媒介拍摄照片、编辑新闻故事的活动或职业;(2)报刊杂志的总称、出版业;(3)报刊杂志等素材的加工出版;(4)未加分析的当前事实的新报道。②由以上可知,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英语中“News”和Journalism”两个词各有其特定的所指,前者主要表示事实和信息,后者表示编辑和出版。尽管两个词之间的含义还有少部分的重合(事实与事实加工、加工与新闻出版),但其区别还是非常明显的。
在汉语语言中,“News”和“Journalism”的对应词汇只有“新闻”一词。这一词汇最早出现在中国的唐朝,直到明朝之前,这一词汇主要还是指传闻和供人消遣的轶闻趣事。清朝之后,这一词汇才融入了带有事件真实性意味的“消息”内容。近代以来,随着近代报刊业的出现,新闻开始与古代词意划开了界线,与真实性挂钩。1919年徐宝璜在中国人的第一本新闻学著作中提出了“新闻者,乃多数阅者所注意之最近事实”的定义。20世纪40年代,陆定一又提出了从“事实说”转到了“报道说”的定义。20世纪80年代以后,对新闻定义探讨的热潮开始兴起,对新闻的各种说法层出不穷。
汉语的新闻一词拆开了看有两个组合,一个是新,一个是闻,我们可以把前者理解成新近的事实、观念或信息,可以把后者理解为闻达、被告之或传播。我们
认为,新闻的定义必须包括这两个意思并加入价值判断(种差)的成分。要准确地表达这三种意义,上述我们引用的通行定义都有道理又都不够完整和精确。
对中外词汇中新闻的语义考察使我们看到,无论是“事实说”还是“报道说”都是有词语根据的,因为无论是英语还是汉语,在“新闻”一词中都包括这两方面的内容。我们可以说事实或信息说是新闻的实质内容,而报道和传播说是新闻的存在方式,二者不能分开。就形式逻辑而言,一个定义的表述首先要确定的是被定义者的种属,也就是被定义者是什么的问题。种属应该是与被定义的词相近而外延又大于被定义者的那个概念。如果我们把新闻看做名词,那么种属就应该是事实(信息)而不是报道(传播),如果把新闻理解为动名词,那么种属就应该是报道(传播)。这也许是中外学术界对新闻的定义的最大差异所在。
从形式逻辑的角度出发,在定义的种属确定以后,确定定义的种差是区别此概念与他概念的关键。既然这二者互为存在的条件,那么无论说新闻是经报道(传播)的事实(信息)还是说新闻是对事实(信息)的报道,不作为种属的那个概念就是定义的第一个种差。接下来我们要讨论的关键概念是:什么样的事实是我们值得报道(传播)的新闻事实?而我们又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进行报道(传播)?这两个概念可能更逼近新闻本身,一个是事实信息的新闻价值,一个是新闻传播的特殊方式。新近发生的事实也好,变动的事实也罢,是不可能都作为“新”而向外传播的,因为它太多了,简直可以说数不胜数,特别是进入现代社会以来。所以对事实的评价和选择就很重要了,应该而且必须把其界定放入新闻的定义内,这也是西方实数特别注意的一个方面。由一般事实转变为新闻事实必须有一个标准,而且这个标准并不简单地以是否刊载在大众媒介上为依据,否则我们无法理解有人说“今天的报纸我看过了,没什么新闻”。尽管人们开始意识到了这个标准,有人在事实部分在“新近发生”之外又用了“变动的”“多数阅者所注意的”“最多数人注意而感兴趣的”等定语,表明了作为新闻事实与一般信息相比应具有的独有特征。但是这些表述不太准确,“变动的事实”也很多,选择哪些变动?“多数人”又是一个虚拟概念,多少人算多数?
实际上不如换一个更科学一点儿的词:价值。我们可以说新闻是具有“共性价值”或“社会认知价值的”事实。“价值”是一个经济学名词,经德国的尼采、美国的实用主义哲学家詹姆士和杜威,以及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等人广泛
使用后,开始逐渐为人文科学和哲学界所接受。用比较学术一点的语言我们可以说,价值是社会客体对社会主体的意义,是人们活动的目的和关注追求的目标。价值又是社会主体对社会客体的评价,反映了人们对社会现象的主观情绪、感受和看法。对新闻工作者而言,“具有社会认知价值”就等于新闻价值,等于我们所理解的关于新闻特性的诸多特征。不过我们认为事实信息的新闻价值不是存在于新闻报道中,而是存在于事实信息中,对价值的认定并非是新闻业者或新闻受众的单方面行为,而是两种力量的综合。因为在经济学上,价值的体现是供给方和需求方共同决定的。
再看报道和传播。根据传播学的分类,传播可以分为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显然,新闻定义中的传播应该是指后者,新闻是通过大众媒介所进行的公开传播,是通过报刊、书籍、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媒介所进行的信息传递、交流和共享活动。从对新闻(News)这个词汇的历史考察我们已经看到,它的出现本身就是表明了人们从“偶然的信息交流行为”变成了“有意识地采集和加工最新消息的努力”,因此,加上这一定语是绝对必要的。
由此,我们可以获得以下三个更完整的新闻定义:
1.“新闻是人们通过大众媒介而传播的具有社会认知价值新发生的事实信息。”这里,种属是信息,而通过大众媒介面传播、具有社会认知价值和最新发生是其中的三个种差。通过种差的界定,我们区别开了新闻与一般信息。
2.“新闻是人们通过大众媒介对具有社会认知价值的新近事实信息所做的传播。”这里,种属是传播,而同样有大众媒介社会认知价值和新近的事实信息三个种差,也可以区别开新闻与一般传播。从理论上说,这两个定义都是成立的,不过我们认为新闻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的存在,还需要一个功能性的定义,“手段说”比较狭窄,而我们所提出的定义是下面第三种。
3.“所谓新闻,实际上是通过大众媒介传播最新信息而调整人们社会关系的一种特殊活动。”
应该说,这三种定义都是合理的,这也是许多年来对新闻定义存在争议的原因。只有通盘考虑,才能正确认识“新闻”一词。
第二节 手书新闻时代
一、文字的创造和书写材料的发明 二、古代西方的手书新闻传播 三、中国古代的手书新闻传播 四、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手抄新闻书 第三节 主体传媒之外的辅助手段 一、几种主要的辅助手段
二、口语传播、手书传播及其辅助手段的历史地位
第二章 近代报刊的萌芽与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 第一节 近代报业的萌芽和发展 一、近代报业出现的历史条件 二、早期的新闻印刷品 三、定期刊物的出现 四、日报的诞生
第二节 集权主义报业理论及其来源 一、集权主义报业理论的基本假设 二、集权主义报业理论的历史渊源 第三节 控制报业的各种手段 一、 特许出版制度 二、新闻检查制度 三、知识税和津贴制度 四、严刑峻法
第四节 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
一、自由主义报刊理论
二、约翰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 三、曾格案件与汉密尔顿的抗辩 四、其他国家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
第三章 资产阶级时期的新闻传播 第一节 先行一步的思想 一、英国资产阶级的思想准备 二、北美殖民地战争的思想准备 三、法国大的思想准备 第二节 时期的报刊论战 一、英国时期的报刊
二、战争中爱国派报纸与保皇派报纸 三、法国大时期的报刊事业 四、德国和意大利民主中的报刊 第三节 自由传统的确立 一、英国国会新闻报道的历程 二、杰弗逊与美国的新闻自由 三、法国出版自由传统的确立
第四章 大众化报刊的勃兴与报业的崛起 第一节 大众化报刊的历史条件 一、政治民主化的完成 二、城市规模的扩张 三、工商经济的发展
四、交通电讯技术的性变化 第二节 大众化报刊的产生和发展 一、美国大众化报纸的勃兴 二、法国的大众化报纸
三、英国的大众化报纸 四、德国的大众化报纸 五、日本的“小报”事业 六、大众化报纸的特点 第三节 报纸的崛起 一、《泰晤士报》的报道传统 二、美国《纽约时报》的成长 三、日本的《时事新报》
第五章 通讯社的出现与发展 第一节 通讯社的性质及其出现的前提 一、通讯社的性质 二、通讯社的类型划分 三、通讯社出现的历史前提 第二节 西方四大通讯社的由来 一、哈瓦斯通讯社 二、沃尔夫通讯社 三、路透社
四、美国联合通讯社
第三节 “联环同盟”及其解体 一、“联环同盟”的缔结 二、“联环同盟”的解体 第四节 主要地区通讯社的发展 一、欧洲的通讯社
二、亚洲、大洋洲的通讯社 三、美洲、非洲的通讯社 第五节 当今世界的主要通讯社 一、美联社 二、路透社
三、法新社 四、合众国际社 五、俄通社一塔斯社 六、埃菲社 七、共同社
八、印度报业托拉斯 九、中
第六章 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近代报业 第一节 美洲殖民地的近代报业 一、墨西哥的近代报业 二、巴西的近代报业 三、加拿大的近代报业 四、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近代报业
第二节 亚洲、大洋洲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近代报业 一、印度的近代报业 二、旧中国的近代报业 三、澳大利亚的近代报业 四、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近代报业 第三节 非洲的近代报业 一、埃及前的近代报业 二、南非殖民地时期的近代报业 三、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近代报业
第七章 无产阶级报刊事业的兴起与发展 第一节 早期工人团体报刊 一、英国早期工人报刊 二、法国早期工人报刊 三、美国早期工人报刊
第二节 马克思恩格斯的报业生涯与报刊思想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新闻生涯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新闻观念 第三节 巴黎公社的报刊 一、巴黎公社的新闻 二、公社时期的报刊 第四节 列宁与工人报刊 一、工人报刊的起源和发展 二、列宁的无产阶级党报理论
第八章 黄色新闻的泛滥 第一节 黄色新闻的由来 第九章 报业垄断化的进程 第十章 广播时代的开始
第十一章 苏联社会主义新闻的确立 第十二章 20世纪的战争与新闻传播 第十三章 20世纪的新闻传播思潮 第十四章 突入电视时代
第十五章 战后发达国家的新闻事业 第十六章 建立世界新闻新秩序的斗争 第十七章 社会主义国家的新闻事业
第十八章 20世纪末苏联及东欧剧变中的新闻传播 第十九章 改革开放过程中的中国新闻事业 附录一 关于新闻传播历史的几点思考 附录二 中外新闻传播史大事记 参考文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pqdy.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