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盾构法施工检查监控要点

来源:品趣旅游知识分享网
盾构法施工检查监控要点

序号 主控项目 监 控 要 点 及 标 准 ①盾构机起重吊装方案未按规定审批。②盾构机组装调试程序简化,影响设备性能。③始发前未组织对盾构始发条件进行验收。沿线建筑物、管线未调查,未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④掘进期间未对地表、建筑物、管线、1 中高度风险洞内收敛、管片上浮沉降进行监测,未及时将测量数据反馈。⑤盾构始发、及危害因素 到达施工方案不落实,应急准备不足。⑥盾构机穿过结构物等特殊地段未采取专项安全措施。⑦盾构机高压线路故障。⑧常压开仓、带压开仓未按方案实施,未监控到位。⑨龙门吊拼装拆卸使用是否符合监督管理部门规定。 2 管片制作 ①强度和抗渗检测结果符合设计要求。②型号尺寸、外观质量应符合设计及规范标准。③进场管片是否达到28天强度,是否进行3环拼装试验 ①端头加固至少在始发前一个月完成,加固体强度及抗渗达到设计要求,3 端头加固 并有抽芯检测报告。②有地下水的端头,凿除围护结构前应打探孔检验。③加固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①吊车作业范围内地下无压力管线。②盾构机焊接吊耳焊工持证操作,焊缝经专业单位检测合格,并有相关检测报告。③选择有相应资质和施工经4 盾构机吊装 验的吊装队伍施工,操作人员证照齐全,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和交底,运输和吊装方案经过审批。安装调试完成后组织现场验收。④吊车基础应经过设计验算,符合相关要求。 ①端头加固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洞门凿除,凿除分两阶段,第一阶段5 洞门凿除 凿除60%~70%,剩余围护结构在始发前快速凿除,并配备应急物资。②洞门凿出前,必须确保盾构机已调试完毕,洞门密封系统已安装完毕。 6 地表变形 控制 ①地面变形沉降控制在+10mm ~ -30mm之间,沉降观测点必须打穿砼路面埋于土层之中。②下穿建(构)筑物段须加密监测,沉降速率及累计值均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①地面施工测量控制点必须埋设在施工影响的变形区域以外,由于现场条件限制埋设在变形区影响范围内的控制点必须每次复测。②在盾构始发和7 测量控制 接收井间必须建立统一的施工控制测量系统,每个井口应布设不少于3个控制点。③当直线隧道掘进长度大于200m或到达曲线段时,应布设导线和水准控制点,洞内严禁使用单支导线。④测量控制点必须经监理及第三方测量单位复核无误后方可使用。 ①洞门凿除前对加固范围抽芯检测,按设计要求制作洞门密封装置。②始发托架轴线偏差不超过30mm,与设计轴线竖直趋势偏差<±2‰,水平趋势8 盾构始发 偏差<±3‰,高程宜高于设计标高20~30mm,同时始发托架固定牢固。③反力架立面垂直于始发架轴线,夹角偏差<±2‰,反力架相对于始发托架高程偏差小于10mm。反力架必须经过检算确定其可满足为盾构机提供足够的反力,并报监理审核同意。反力架安装稳固,支撑件必须能承受盾构推进反力。盾构始发推进时,反力架应设置变形监测点。④始发前对盾构机姿态进行复核。⑤对盾构始发时出现的渗漏、涌水、涌沙现象,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处理。⑥空载调试要有记录。 ①盾构机姿态控制在±50mm之间。②盾构机在掘进过程中要严格监控进尺、出土量和注浆压力注浆量等其他掘进参数。当发现出土量情况异常,应及时综合分析原因,采取应急措施和加强监控。③在软弱地层中应保证每天至少掘进一环,必须停留时应先对地层进行加固。④在浅覆土层施工应控制掘进参数;小半径曲线地段应控制推进反力;大坡度地段上坡施工时应加大盾构下半部推力,车辆应采取防溜措施;地下管线与地下障碍物地段9 掘进过程控制 应控制掘进速度及出渣量;小净距隧道地段应根据地质情况加固隧道间土体,设置既有隧道内支撑;穿越江河地段应设定适当的开挖面压力,采用快凝早强注浆材料;地质条件复杂或砂卵石地段应选择适当地点及时更换刀具,改良渣土,确定破碎卵石的方法。⑤作业管理人员配置是否合理,至少配置机械工程师、土建工程师。⑥操作司机操作前后是否对盾构机各系统进行检查并记录。⑦土建工程师是否对掘进过程主要参数及出土量、注浆量注浆压力、盾构机姿态进行现场记录并存档。⑧是否做好施工记录和交接班记录。发现异常情况是否向主管领导汇报。 ①施工中管片轴线平面及高程允许偏差均为±50mm,成型竣工隧道管片轴线平面及高程允许偏差均为±100mm。②施工中管片拼装允许偏差为相邻管片的径向错台为5mm,相邻管片的环面错台为6mm。成型隧道管片允许偏差10 管片拼装 为相邻管片的径向错台为10mm,相邻管片的环面错台为15mm。③防水材料、传力衬垫粘贴符合要求,管片螺栓紧固符合扭矩要求。④成型隧道管片应保持清洁,掉边破损处要及时修补,不应有明显渗水点,对渗漏点采取注浆等方法及时堵漏。 11 12 同步注浆 二次注浆 ①同步注浆实行注浆量与注浆压力双控原则。②非硬岩段严禁推进一段距离后再注浆。③盾尾发生漏浆时,要及时处理,避免引起地面沉降。 二次注浆根据地质情况及时进行,一般采用双液浆,以压力控制,注浆压力不能大于4bar。 ①编制接收施工方案,抽芯检验洞门加固段。②盾构到达接收井前100m必须对盾构轴线进行复测、调整,同时再次复核盾构洞门,确保盾构准确进13 盾构到达 入接收洞门。③盾构到达接收井10m内,应控制掘进速度、工作面压力,速度宜控制在10~20mm/min,工作面压力以控制盾构推力在400t~800t为宜。④接收托架高程宜低于设计值20~30mm,利于盾构进站接收。⑤最后10环管片应采取措施进行连接拉紧,防止因无反力而松弛渗漏水。 ①现场开仓时按《开仓程序签认表》逐一确认,并做好记录。②开仓时进开仓检查、更14 行气体检测,并做好记录。③带压开仓时操仓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经过换刀具 技术交底及安全培训。④人员进仓前必须进行气体检测。⑤现场配备一台10m3以上内燃空压机作为应急设备。 ①洞内运输速度小于5km/h,停车时必须设置撑靴。②轨行区养护作业时必15 洞内运输 须设防护员,设置警示灯,作业人员穿反光服。③轨道要定期养护并做好记录。 ①编制专项方案并经专家评审。②地面加固必须经过抽芯取样合格。③按联络通道施16 工 照设计要求进行降水施工。④切除洞门前应先水平注浆,并打设水平探孔检验注浆效果。⑤超前注浆要紧跟施工,严格按照方案控制每循环进尺。⑥及时进行初期支护、二次衬砌及仰拱施工。⑦盾构隧道内支撑应经过设计检算并按要求施工。 17 18 洞门施工 盾构转场 ①编制专项方案并经过审批。②施工前对洞门进行注浆加固,确保无渗漏。③洞门尺寸符合设计要求。 ①编制专项方案并经过审批。②应提前选好运输线路。③运输时提前和交管部门联系,并设专人防护,设置警示标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