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安徽省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试卷15

来源:品趣旅游知识分享网
安徽省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试卷15

(总分:58.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5,分数:30.00)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分数:2.00)

A.杜撰 演译 附雍风雅 无可厚非 B.漫谈 炫耀 休戚与共 沽名钓誉 √ C.缀学 磨蹭 心有余悸 龙凤成祥 D.串联 诉讼 因地治宜 火中取粟

解析:解析:A选项“演译”应为“演绎”,“附雍风雅”的“雍”应为“庸”;C选项“缀学”应为“缀学”,“龙凤成祥”的“成”应为“呈”;D选项“因地治宜”的“治”应为制,“火中取粟”应为“火中取栗”;故选B。

2.战国中后期,屈原根据民间祭祀歌所加工而成的作品是 ( ) (分数:2.00) A.《九章》 B.《九歌》 √ C.《天问》 D.《招魂》

解析:解析:《九歌》是《楚辞》篇名。原为汉族神话传说中的一种远古歌曲的名称,战国楚人屈原据汉族民间祭神乐歌改作或加工而成。故选B。 3.《国语》( ) (分数:2.00) A.以记言为主 √ B.以记事为主 C.以记人为主 D.以志怪为主

解析:解析:《国语》是我国最早的_部_国别体著作。记录范围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前990)西征犬戎(约前947年),下至智伯被灭(前453年),所记事件大都不相连属,且偏重记言,通过言论反映事实,以人物之间的对话刻画人物形象,故选A。 4.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 ( ) (分数:2.00) A.《左传》 B.《国语》 C.《史记》 D.《汉书》 √

解析:解析:《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国语》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史记》是一部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爹《汉书》,又称《前汉书》,由东汉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故选D。 5.《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 ( ) (分数:2.00) A.司马迁的《史记》 B.萧统的《文选》 C.郭茂倩的《乐府诗集》 D.徐陵的《玉台新咏》 √

解析:解析:《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也是乐府诗发展史上的高峰之作,后人盛称它与北朝的《木兰诗》为“乐府双璧”,选自徐陵的《玉台新咏》,故选D。

6.《陌上桑》的女主人公是 ( ) (分数:2.00) A.刘兰芝 B.兰女 C.罗敷 √ D.木兰建安

解析:解析:陌上桑属于《相和歌辞》,写采桑女秦罗敷的美貌与操守,故选C。 7.著名诗人曹丕的诗歌代表作之一是 ( ) (分数:2.00) A.《短歌行》(其一) B.《燕歌行》 √ C.《白马篇》 D.《将进酒》

解析:解析:《燕歌行》是一个乐府题目,由曹丕首创,《燕歌行》有两首,是写妇女秋思,故选B。 8.《归去来兮辞》的作者是 ( ) (分数:2.00) A.陶渊明 √ B.张衡 C.谢灵运 D.鲍照 解析:

9.我国最早的较系统的文学批评论著是 ( ) (分数:2.00) A.《典论.论文》 B.《文赋》 C.《诗品》 D.《文心雕龙》 √

解析:解析:《文心雕龙》是中国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创作的一部理论系统、结构严密、论述细致的文学理论专著。成书于公元501-502年间,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体大而虑周”的文学理论专著,故选D。

10.根据字形分析,“朝”字的本义应该是 ( ) (分数:2.00) A.早晨 √ B.朝廷

C.早上省视父母、君王 D.朝见,朝拜

解析:解析:《说文解字》中记录:朝,旦也。从倝、舟声,故选A。 11.老舍是 ( ) (分数:2.00) A.汉族作家 B.回族作家 C.满族作家 √ D.蒙古族作家

解析:解析:老舍,原名舒庆春,信仰基督教,北京满族正红旗人,故选C。 12.有人说: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这种说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分数:2.00)

A.说明哈姆莱特的思想性格具有丰富的内涵 B.这充分说明哈姆莱特这一艺术形象的魅力和复杂性 C.说明观众的鉴赏水平参差不齐 √

D.这正是戏剧通过冲突塑造典型性格的艺术特色的表现

解析:解析:“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明了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社会性,哈姆雷特的思想性格、艺术形象等方面具有复杂性,从而引发不同读者的共鸣,并不能说明观众的鉴赏水平参差不齐,只是观众的理解感悟角度不同,故选C。

13.提出“白话文学之为中国文学之正宗”主张的是 ( ) (分数:2.00) A.李大钊 B.鲁迅 C.陈独秀 D.胡适 √

解析:解析:胡适于《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出“从今世历史进化的眼光观文,则白话文学为中国文学之正宗,又为将来文学必用之利器,可断言也。”首倡白话文学,主张以白话取代文言,故选D。

14.在一篇文章中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前边,是哪种手法 ( )

(分数:2.00) A.插叙 B.倒叙 √ C.顺叙 D.平叙

解析:解析:平叙即叙述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所发生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又叫分叙;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顺叙也称正叙,就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进行叙述的方法,先发生的先说,后发生的后说,讲究“先来后到”的原则;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先后发展顺序进行叙述;故选B。 15.被朱自清誉为“五四时期惟一的爱国诗人”是 ( ) (分数:2.00) A.郭沫若 B.闻一多 √ C.冰心 D.郁达夫

解析:解析:“五四”时期闻一多的爱国主义诗篇写得最多,内容多是反帝反封建憎恶黑暗现实、期盼祖国新生,因此被朱自清誉为“五四”时期“惟一的爱国诗人”,故选B。

二、 古文翻译题(总题数:5,分数:10.00)

16.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逍遥游》)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小聪明赶不上大智慧,寿命短的赶不上寿命长的。) 解析:

17.根之茂者其实遂 ,膏之沃者其实晔。(《答李翊书》)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树根茂盛了果实就饱满。) 解析:

18.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项脊轩志》)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我关着窗子住在里面,时间长了,能够根据脚步声辨别出是谁。) 解析:

19.日夕策马,候权者之门 。(《报刘一丈书》)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有人早晚用鞭子赶着马到有权势的人的家门口恭候拜谒。) 解析:

20.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只是希望大王您和各位大臣仔细考虑这件事。) 解析:

三、 阅读理解(总题数:2,分数:18.00)

世上最辛酸的秘密 程青衣 楼下的简易房里住着父子俩,房子是临时建筑,门窗不严,屋子极破,没有床,只有两个铺盖卷。我每次回家,都要经过这间简易房,促使我多看两眼的原因是父子俩,白天他们去捡破烂儿,晚上回来就住在这儿,父亲四十岁的样子,儿子十多岁吧。更让人心酸的是,他们都有残疾,走路一拐一拐的。父亲驼背,五官像挤在一起;儿子脸相却很好看,和父亲一点也不相像,只是腿脚也不好。 他们一拐一拐地去捡破烂儿,一前一后紧挨着走。也收破烂儿,有一辆破三轮车。搬家的时候,我把不要的东西给了他们—一旧书旧报旧家具,还有一张小床。我说:“不要钱,是我送给你们的。”他们很感动。就这样,我们认识了。 男人姓白,是从安徽过来的,因为穷,媳妇嫁过来不到两个月就跟人走了。他一个人带着孩子来北方,靠捡破烂儿生活。 男人舍不得花一分钱,常年穿着那身破衣服,只有在过年的时候给孩子买身新的。他们在简易房里过年,有人给他们送饺子,我送了单位里发的腊肉,他感激地说:“城里人真好。” 那天,有件事使我大吃一惊。下班回来,邻居突然对我说,老白好像有对象了。我说:“真的啊,谁能看上他啊?”可后来,我还真看到了。 是一个也拉扯着一个孩子的女人,家在本地,有房子,打算和他一起过。老白却不愿意。我有点纳闷儿,去问老白,老白抽着烟,一袋一袋地抽着。他说:“我不敢结婚,一是所耽误人家,二是我得攒钱。儿子的腿要做手术,得十多万。大夫说越早做越好。我不能让他一辈子一拐一拐的走路。我不能结婚,一结婚,负担就更重了。” 后来,我很多天没有看到老白,我总怀疑他去了外地,因为简易房拆掉了。只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十几万,什么时候可以攒够啊?! 再后来,我听说了一件事,眼泪当时就掉下来。 是我朋友那里出了事。朋友是做建筑的,招了一个男人,没做几天,就从楼上掉下来了,公司要给他治病,他说:“别治我了,我都四十多岁了,赔我点钱,给我儿子做手术吧。” 公司的人不理解,也不愿意给这笔钱。男人哭着说:“求求你们,给他做手术吧,我……我是故意的……出了意外就会赔钱,我想让你们给我儿子做手术,这孩子跟着我不容易;我还想告诉你们,儿子……儿子是我捡来的,我根本就不能生育……” 所有人惊呆了。那个朋友哭了,他告诉公司的人,给他儿子做手术,也要救他! 孩子做了手术,手术后再也不一拐一拐地走路了,可男人仍然是一拐一拐的,父子俩依旧捡破烂儿为生。 过年过节,父子俩就给我的朋友送点玉米山芋过去,他们知道感恩。我的朋友仍然穿梭于生意场上,可是,他忘不了那个秘密。 老白曾说:“这个秘密我不想让儿子知道,因为儿子说我是世界上最好的爹。”老白倾尽所有爱着这个孩子,这个孩子却不知道,老白不是他的生父。 我和我的朋友都相约着要把这个秘密藏在心底,那应该是世界上最令人心酸的秘密了。 也许真正的爱就是这样:我爱你,不图一丝回报;我爱你,用我的所有,包括生命——只要我有。 (原文有改动)(分数:10.00) (1).文题中“世上最心酸的秘密”指的是什么?“心酸”一词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感?(分数:2.00)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①老白倾尽所有爱着他的儿子,儿子却不知道,老白不是他生父。②同情、敬重。) 解析:

(2).文章后半部分点出儿子并不是老白亲生的,请在文章前半部分找出两处对此有暗示作用的句子。(分数:2.00)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①父亲驼背,五官像挤在一起;儿子脸相却很好看,和父亲一点也不相像。②因为穷,媳妇嫁过来不到两个月就跟人走了。) 解析:

(3).请分别说明下面两个句子在文章中的主要作用。(1)房子是临时建筑,门窗不严,屋子极破,没有床,只有两个铺盖卷。(2)他们一拐一拐地去捡破烂儿,一前一后紧挨着走。(分数:2.00)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突出老白父子俩生活极其贫困、艰难。(2)这是动作描写,突出老白父子俩相依为命,感情深厚,为下文写老白牺牲自己为儿子争取手术机会埋下铺垫。) 解析:

(4).文章主要写了老白哪两件事,请简要概括。(分数:2.00)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①为了给儿子攒钱,老白不敢再婚。②老白故意摔伤,牺牲自己,为儿子争取手术的机会。) 解析:

(5).文中的“父亲”最能感动“我”的品质是什么?为什么“我和我的朋友都相约着要把这个秘密藏在心底”,请简要谈谈你对此的理解。(分数:2.00)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①儿子不是亲生的,但老白愿意为其牺牲所有,这是一种真正伟大无私的爱。②老白不想这个秘密让儿子知道,“我和朋友”非常敬重老白,尊重老白的想法;这个秘密凝系着老白父子俩之间的深情,只有“藏在心底”,才能不对老白父子俩造成伤害。) 解析:

窗前的母亲 肖复兴 ①在家里,母亲最爱呆的地方就是窗前。 ②自从搬进楼房,母亲就很少下楼,我们都嘱咐她,她自己也格外注意:楼层高、楼梯陡,自己老了,如果磕着碰着就会给孩子添麻烦。每天我们在家的时候,她和我们一起忙家务,手脚不拾闲儿;我们一上班,孩子一上学,家里只剩下她一个人时,大部分时间,她就呆在窗前。 ③那时,母亲的房间,一张床紧靠着窗子,那扇朝南的窗子很大,几乎占了一面墙,母亲坐在床上,靠着被子,窗前的一切就一览无余。阳光总是那样灿烂,透过窗子照得母亲全身暖洋洋的,母亲就像向日葵似的特别爱追着太阳烤,让身子有暖烘烘的感觉。有时候,不知不觉她就依着被子上睡着了。一个盹打过来,睁开眼睛,她会接着望窗外。 ④窗外有一条还没有完全修好的马路,马路对面是一片工地,恐龙似的脚手架簇拥着正在盖起的楼房,a 切割着那片湛蓝湛蓝的天空,遮挡了远处的视线 。由于马路没有完全修好,来往的车辆不多,人也很少,窗前大部分时间是安静的,只有太阳在悄悄地移动,从窗子这边移到另一边,然后移到窗后面,留给母亲一片阴凉。 ⑤我们回家,只要走到楼前,抬头望一下那扇窗子,就能看见母亲的身影。窗子开着的时候,母亲花白的头发会迎风摆动,窗框就像恰到好处的画框。等我们爬上楼梯,还没掏出钥匙,门已经开了,母亲站在门口。不用说,我们从楼下看见母亲时,母亲也看见了我们。那时候,我们永远不怕忘记带房门钥匙,有母亲在窗前守候着,门后面总会有一张温暖的脸庞。有时候我们晚上很晚才回家,楼下已经黑乎乎一片了,窗前的母亲也能看见我们。其实,母亲早就老眼昏花,不过是凭感觉而已,可她的感觉从来都是十拿九稳,她总是那样及时地出现在家门的后面,替我们早早地打开门。 ⑥母亲最大的乐趣,是对我们讲她这一天在窗前看见的新闻。她会告诉我们,今天马路上开过来的汽车比往常多了几辆;今天对面的路边卸下好多的沙子;今天咱们这边的马路边栽了小树苗;今天她的小孙子放学和同学一前_后追赶着,像一阵风似的;今天还有几只麻雀落在咱家的窗台上……都是些平淡无奇的小事,但她有枣子一棍子,没枣子一棒子地讲起来时津津有味。 ⑦母亲不爱看电视,总说她看不懂那玩,但她看得懂窗前这一切,这一切都像是放电影似的,演着重复的和不重复的琐琐碎碎的故事,沟通着她和外界的联系。有时候,望着窗前的一切,她会生出一些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联想,大多是些陈年往事,不过是过去住平房时的陈芝麻烂谷子,就是沉淀在农村老家时,她年轻的回忆。听母亲讲述那些八竿子都打不到一起的事情,让我感到岁月的流逝,人生的沧桑就是这样在她的眼睛里和窗前闪现着。有时候,我偶尔会想,要是把母亲的这些都写下来,那才是真正的意识流呢。 ⑧母亲在这座新楼里一共住了五年。母亲去世后,好长一段时间,我出门总是忘记带钥匙,而每一次回家走到楼下的时候,我也总是习惯地望望楼上的那扇窗,b 可那空荡荡的窗像是没有画幅的镜框,像是没有了牙齿的瘪嘴 。这时,我才明白那五年里窗前母亲的身影对我们是那么的珍贵而温馨,才明白窗前有母亲的回忆,也有我们的回忆。 ⑨当然,更明白了:只要母亲在,家里的窗前就会有母亲的身影。那是每个家庭里无声却最动人的一幅画。 (原文有改动)(分数:8.00)

(1).文章第⑥段说母亲最大的乐趣,是对子女讲她这一天在窗前看见的“新闻”,又说那是“都是些平淡无奇的小事”,前后是否矛盾?为什么?(分数:2.00)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不矛盾。“新闻”是从母亲的角度来说的,“平淡无奇的小事”是从子女的角度来说的。母亲成天站在窗前,所见所闻非常有限,所以在子女看来是平淡无奇的小事,在母亲看来就是新闻了。这样写突出了母亲生活的单调、寂寞。) 解析:

(2).揣摩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然后回答问题。(1)体味a句中“切割”一词所包含的人物的思想感情。(2)b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它的表达效果。(分数:2.00)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表现出了人物面对窗外自然风景被新建的楼房破坏和遮蔽的无奈、痛苦之情。(2)比喻。生动形象地将失去母亲的窗比作没有画幅的镜框和没有牙齿的瘪嘴,突出了母亲在子女心中的重要地位,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追忆和思念。) 解析:

(3).第⑨段在文章的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分数:2.00)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收束全文,点明主旨,深化文意。) 解析:

(4).文章开篇说“在家里,母亲最爱呆的地方就是窗前”,请结合全文,分析其中的原因。(分数:2.00)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因为母亲不能下楼,她对外界的感知就是通过“窗”,“窗”是联系母亲和外界的纽带。(2)“窗”是母亲目送子女出去、盼望子女归来的地方,“窗”是联系母亲和子女的纽带。(3)“窗”还连接着母亲的现在和过去,窗前的一切,会使她联想起一些陈年往事。) 解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