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

来源:品趣旅游知识分享网


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了建立公司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加强事故隐患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及《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职责

1、公司主要负责人应对事故隐患排查和整改负全面的领导责任,应负责组织建立健全公司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长效机制,保证安全资金的投入,逐步解决各类安全隐患。

2、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车间经理为分管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事故隐患的排查和整改负主要领导责任。

3、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对查出的事故隐患进行登记,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分类,建立事故隐患档案,对各类隐患排查治理进行监督、检查、考核;负责对事故隐患报告奖励资金的汇总和发放等。

4、公司各职能部门按照职能分工对各自管辖范围内的事故隐患进行排查并监控治理。 5、财务处负责事故隐患奖励资金和事故隐患治理资金的落实。

6、安全生产委员会应当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建档监控等制度,逐级建立并落实从主要负责人到员工的隐患排查治理和监控责任制。

7、各班组长对所辖范围的事故隐患排查和整改工作负责,每个职工对本岗位的事故隐患排查和整改负责,任何部门和个人发现事故隐患,有权向公司安全主管部门、公司总负责人报告。

三、事故隐患

1、事故隐患的含义:本制度所称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以下简称事故隐患),是指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2、事故隐患的分类: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重大事故隐患。

四、工作程序 1、隐患的排查与报告

1)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车间应对各自管辖区域内按照公司《安全检查制度》中

规定时间、内容和频次对隐患进行排查,及时收集、查找并上报发现的事故隐患,积极采取措施对隐患进行整改。发现隐患一般采用逐级报告的方法,即员工报各部门、车间领导或安全员,各部门、车间报安全管理部门,安全管理部门对各类隐患进行登记分类。报告一般采用书面形式,特殊情况可采用口头报告。在书面报告中,报告人要把隐患地点、事故隐患内容、拟采取措施建议、报告人姓名、报告接受人姓名、报告时间等写清楚,一式二份。 2、隐患的整改和验收

1)各车间发现或接到员工事故隐患报告后,应立即按照隐患排查领导小组的职责分工组织本单

位专业人员对隐患进行核实,并在24小时内做出书面整改意见并且对隐患的整改进行全程跟踪监控。对于重大事故隐患,由公司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并实施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在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事故隐患部门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安全管理部门应进行监控。 3、档案建立

1)安全管理部门应对各类人员查出的事故隐患进行登记,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分类,建立

事故隐患信息档案。 4、奖惩

1)根据事故隐患报告和安全生产奖惩制度,鼓励、发动员工发现和排除事故隐患,对发现、排

除和举报事故隐患的有功人员,给予物质奖励和表彰。

2)各部门对员工上报的事故隐患,不整改或不上报的,一旦发现按情节严重对部门和相关责任

人罚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