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魏杰
来源:《中学生英语·中旬刊》 2020年第9期
魏杰
英语作为高中学习的基础学科,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缺少真实的语言环境,学生在英语学习时面临着不小的阻碍,长此以往,学生阅读能力差、跨文化交际能力差等。在当前高中英语教学中,部分教师很少关注多模态理论,也很少在该理论的指导下进行高中英语教学,没有认识到多模态理论对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等方面的作用。基于此,笔者尝试将多模态理论应用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探讨教学策略。
1. 多模态理论引入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必要性
国外语言大师对于多模态理论有着深入的研究,其认为模态是指基于所要表达的意义在内的语言符号,包括语言、图像、肢体语言等。另有学者在社会语言起来的基础上,认为模态是指在日常交往活动中通过语言、声音、图像等表述意义的行为,而这些不同形式的阐述意义的行为就是多模态。目前国内广为认可的多模态是指运用听觉,视觉,嗅觉等多种感官,在交际活动中通过语言,肢体语言等多种形式实现更好的交际目的。基于多模态理论的多模态阅读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有积极的影响,在阅读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课堂参与度明显提升。
一方面,将多模态理论引入高中英语教学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需要。高中英语阅读的基础是学生对语篇的理解,能够通过阅读获取语片中包含的信息。以往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在阅读语篇时往往停留在对语篇文字的理解上,这些都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篇内容,这种生动有趣的语篇形式也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形成多模态的思维,这也是提高现阶段学生阅读能力的需要。另一方面,将多模态理论引入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学生倘若不具有较强的英语读写能力将难以在短时间内迅速掌握国内外资讯,也难以适应跨文化交际的需要,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工作与生活都将是一大损失。
2. 基于多模态理论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2.1以视频与图像为主的课堂导入
“万事开头难”,一节课有一个好的开始对于该堂课的进行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备课时需要确定该节课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根据知识的重难点以及教学目标结合课本内容适当地补充课堂教学内容。同时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应该采用与阅读主题相关的图像、视频等资料,带领学生更好地走入新课,学生可以更了解与主题相关的背景知识。在
“Computers”一课教学中,笔者首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一段视频,视频内容上描述了电脑的发展过程,让学生回顾电脑的发展历史,并按照时间顺序及一般过去时态叙述电脑发展的过程。之后将广告内容引入,创造主体情境。播放结束后尝试让学生代入广告中的情境并进行思考:如果自己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能不能利用Alpha 2来进行辅助?此时将阅读教学的内容因素,首先让学生了解了有关机器人的文化知识,再从语言技能的角度来培养学生的表达性技能,在说、写两个方面进行优化,抓住所学内容的细节,通过文字、图片、画面等载体来理解内容。值得一提的是教师还可以尝试让学生想象Alpha 2机器人真正进入家中后的学习情况,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2.2以多媒体教学课件为主的课堂教学
教师在基于多模态理论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将不同的英语知识用不同字体颜色向学生展示,或者是借助图像与动画转化难以理解的语言知识,刺激学生听觉与视觉,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与理解。在“Computers”一课教学中,笔者在课堂导入的基础上向学生展示了丽莎在学习英语时所面临的问题,并向学生播放了一段听力材料,材料以Alpha 2的口吻讲述了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工智能的运用,电脑功能更多,电脑的应用也更广泛,所填空格内容均为本单元核心词汇,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多模态语篇类型下视频、音频等语篇类型及其语言特点。在听取材料后,以听力文本中“Every coin has two sides.”为切入点。一方面让学生了解到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带来的便捷性,另一方面从网络负面影响的角度讨论信息安全的现实意义,完成知识内化的同时树立正确使用网络的意识。
3. 结语
将多模态教学理论引入到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对于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教师在多模态教学理论指导下,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以灵活、有趣的视频、图片、录音等刺激学生的感官,多模态形式向学生呈现教学内容。
(作者单位:辽宁省朝阳市喀左县蒙古族第四高级中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