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三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

来源:品趣旅游知识分享网


宝坻区中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教学内容 第一课 七巧板 知识 引导学生掌握制作七巧板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观目标 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 学 目 标 能力 引导学生归纳出制作七巧板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目标 通过体会七巧板的神奇,进一步认识古代人民的聪明智慧,培养情感 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目标 让学生掌握七巧板的制作原理和方法。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动脑能力和创新能力。 剪刀、水彩笔、胶水、直尺、正方形纸片等。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媒体 教与学活动的过程: 一、激趣导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几幅美丽的图案,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出示几幅用七巧板拼成的图案)同学们看,这些图案漂亮吗?这么漂亮的图案和我们以前见过的图画有什么不同呢?你知道它们是用什么拼成的吗? 引导学生说出:七巧板。 师:七巧板能拼出许许多多漂亮的图画,你想玩七巧板吗?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的认识——神奇的七巧板。(板书课题) 二、预习成果展示: 1、关于七巧板,你都了解了哪些知识呢? 2、学生汇报收集到的有关资料。 3、教师介绍七巧板的历史。 宋朝有个叫黄伯思的人,对几何图形很有研究,他发明了一种用6张小桌子组成的“宴几”。后来有人把它改进为7张桌组成的宴几,根据吃饭人数的不同把桌子拼成不同的形状,这样用餐时人人方便。后来,有人把宴几缩小到七块板,用它拼图,演变成了一种玩具。就因为它的巧妙好玩,人们叫它“七巧板”。到了明末清初,皇宫中的人用它拼成了各种各样的吉祥图案来庆贺节日。 三、引导探究,获取新知: 1、研讨做法: (1)出示七巧板,学生认真观察,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2)思考:怎样才能做出漂亮的七巧板呢?请大家结合课前老师发给你的正方形纸片,分小组进行探讨。 (3)分组探讨制作七巧板的步骤和方法。 (4)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归纳制作方法:折纸、涂色、剪切、拼图、粘贴、成品修饰。 (5)师小结:你们真聪明,通过认真地观察、探讨,自己总结出了七巧板制作的步骤和方法,真了不起! 2、动手制作 (1)学生进行演示。 (2)学生评价制作成功的七巧板玩具。 3、趣味拼图 (1)根据具体图案进行拼图。 (2)根据物体轮廓进行拼图。 (3)激情创作 四、作品展示评价 1、学生展示作品,并介绍创意。 2、同学评一评,你觉得哪一幅作品最漂亮、最有创意?(组织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评选) 教学后记:

宝坻区中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教学内容 知识 目标 能力 目标 情感 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媒体 第二课 动物头饰 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动物形象特征的理解和认识 掌握动物头饰的制作方法及步骤,提高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渗透保护动物的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 学 目 标 竖刀的正确使用 头圈的连接方法 竖刀 教科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同学们,“六•一”儿童节马上就要到了,你们心里高不高兴?在这快乐的日子里,你们肯定会庆祝自己的节日,你们想怎样度过?(学生观看老师展示的课本中的人物)你发现他们与平时有什么不同? 2、引出头饰、作用。头饰是人们在庆祝节日或表演时戴在头上的装饰物,头饰有很多种,今天,我们学习制作动物头饰。 三、新授。 1、传观各种头饰。边看边想,它是什么样子的,用什么方法制作的? 2、启发学生记忆,想出熟悉的动物形象。 3、展示动物图片,分析其形象特征。 4、制作步骤。 ①画:将自己喜欢的动物形象画在硬卡纸上,然后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②剪:沿着边线将动物的外形剪下来。 ③装头圈:将硬纸条用双面胶或订书钉固定在动物形象后部。 想想,装头圈时要注意什么? a、头圈大小是否合适。 b、位置稍偏下方。 5、成品欣赏。 6、学生总结上述步骤,教师板书。 四、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1、同学们,你们会不会做了呢?请同学们用绘制或剪贴法制作一个动物头饰,要注意动物的形象特征,头圈大小,位置适宜。 2、学生作业,教师指导,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五、游戏,作业展示。 现在,我们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动物们也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它们在大森林里举行隆重的动物狂欢节,特地邀请我们同学们一起参加。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参加呢?首先,请同学们戴上头饰,模仿动物的动作或声音,或表演舞蹈等。让我们尽情地跳起来! 六、课堂小结。 今天,同学们制作出一个个漂亮可爱的动物头饰,大家做得很好,玩得很开心,老师也希望同学们在今后能更大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我们生活更美。同时,动物们;也想告诉你们,它们可是你们的朋友,可要记得保护它们噢。 教学后记:

宝坻区中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教学内容 教 学 目 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媒体 能力 目标 情感 目标 培养他们的创造思维及设计制作、造型表现等功能。 渗透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 知识 目标 第三课 立体贺卡 了解贺卡的含义和作用。 内折线、外折线等符号的认识。 剪、刻、折、插登记办操作。 纸张 教科书 教学过程: 一、欣赏平面贺卡作业(问:哪张贺卡最吸引你?) 二、激趣导入(激发兴趣) 1、(幻灯片出示)魔术师刘谦表演图片,激发学生兴趣。 2、师:我也会变魔术(展示:平面变立体。学生观察。) 3 、师:这张纸发生了什么变化?(学:平面变立体。送贺卡。) 4、板书课题:《立体贺卡制作》 三、探索制作方法 1、发现方法: ①师:刚才我用了什么方法让平面变成了立体?(请2-3个学生述说) ——折叠法、剪贴法、穿插法、镂空法-----(板书) 2、深入探索其他方法: ①打开书12——13页,同桌讨论欣赏这些贺卡,说说你最喜欢书中哪张贺卡?喜欢它的理由?在这些贺卡中你还发现了哪些其他的方法?(请1-2个同学) ②提示:“制作一张立体贺卡可以同时运用这么多种方法”。 3、“下面请大家跟着我一起去贺卡超市逛一逛吧!” ①幻灯片展示精美立体贺卡作品; ②实物展示教师作品。 (感受这些制作方法的灵活运用及效果) 四、布置作业 1、师:原来这么几种方法可以变出这么多种多样的贺卡。 2、出示作业要求:设计制作一张立体贺卡,并送上我们的祝福; 作品构思巧妙、形式新颖、制作精美。 (提示:先想想你这张贺卡想送给谁?注意留出写祝福语的地方)。 3、学生动手制作(教师巡走指导) 五、评价展示作品 1、展示精美的贺卡,并能说出自己的设计及制作方法。(挑选较精美的作品进行展示) 2、写祝福的话语,把祝福卡送给老师、同学。 六、拓展 还有比这种贺卡更环保、更容易制作、也更精美的贺卡,它叫电子贺卡,下节课我们一起去认识它 教学后记:

宝坻区中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教学内容 教 学 目 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媒体 能力 目标 情感 目标 锻炼手指的灵巧与协调能力 懂得生活与美术的相互关系 知识 目标 第五课 制作小纸花 学习叠绕纸花的制作方法 正确识图 选择合适的材料 图纸 教科书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国庆节就要到了, 同学们准备用哪些有美术特色的活动来迎接这个盛大的节日呢?(同学们回答)今天老师教大家一个能表达自己心意、烘托节日气氛的方法——制作叠绕纸花。(板书课题) 二、将授新课 1、设问:怎样制作纸花呢?制作纸花 2、出示已做成的各式各样的纸花欣赏。 3、讲授方法步骤(示范进行) (1)折剪花瓣 A、剪出手掌宽,可展开成长条状的各色皱纹纸若干叠; B、将其中一叠展开,再对折几次成方块状; C、将其一头略加修饰; D、展开即成花瓣。 (2)把花瓣叠绕到细长状小棍上。花瓣下部要先涂上浆糊,叠绕时要产生皱褶。 (3)花萼和花茎分别用不同的绿色皱纹纸包缠,宽度约一指宽。 三、观摩强化 1、认真观摩教材上的制作步骤和提示图。 2、教师再示范两次叠绕花瓣的过程。 四、学生作业, 开展竞赛活动 1、准备四个容器, 将全班分为四大组开展竞赛。 2、做的又快又好的纸花才能插进容器中。 3、请每个组推选一个代表将纸花略微组织、摆弄。 五、展评小结 1、每个组推选一名代表说一句简短的庆祝国庆的话。 2、教师小结并提出思考:纸花还能在什么场合使用? 教学后记:

宝坻区中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教学内容 教 学 目 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媒体 能力 目标 情感 目标 能够剪制一种以上的拉花 在剪、刻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手脑协调的情趣 知识 目标 第六课 制作拉花 学习欣赏及制作拉花的方法 剪纸时外沿要对齐,折痕要压实 剪刻尺寸适中。 彩纸、剪刀、胶棒、钉书机、拉花装饰的环境图片 教科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教师检查学生的彩纸等用具,并安排小组。 二、讲授新课 1、创设情景、激发探究 教师展示拉花导入新课,激发学生探索欲望,并鼓励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引导学生观赏已用拉花布置好的课堂环境及教材图片,请学生说一说: 拉花有什么用? 可以美化什么? ]你想用拉花美化那里? 教师鼓励学生共同参与本次学习活动。 (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索 ①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四种剪制图,想一想、试一试,应该怎样叠纸,用什么纸比较容易剪制(小组讨论) ②教师应到学生分类进行剪制,教师巡视,提示学生想一想: 这些折剪的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③小组讨论上述思考题后汇报,教师小结。 ④小组合作方法的引导对叠纸剪制拉花方法的探索。 (三)、深入探究、激发思维 对剪制拉花方法的进一步探索,思维方法及变通能力训练 ①教师检查学生剪制的拉花是否有剪断的,如有请学生讨论剪断的原因是什么?可以怎样避免? 学生改进剪制方法。 ②变通训练:教师示范一种不同剪制方法的拉花,引导学生进行观察“那里和书上的不一样“,启发学生说一说,可以怎样变? (四)、自由创作、大胆发表 设计应用意识的激发,大胆自由发表的自信心。 ①学生尝试新的剪折法,教师巡视,给予指导及鼓励。 学生运用拉花美化环境及自身。 ②请学生发表感受并说一说:你的拉花还有什么用途,他怎样美化了生活? 学生欣赏以拉花美化环境及人们生活的图片拓宽思路。 (五)、反思学习、内化知情 分小组展示表演,共享成功的喜悦。 引导学生归纳小结本课学习情况: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想学习了解什么? 课后延伸:尝试不同的剪法 教学后记:

宝坻区中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教学内容 教 学 目 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媒体 能力 目标 情感 目标 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培养学生自我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激发学生观察生活、发现问题与探究问题的兴趣。 知识 目标 第七课 制作毽子 学会几种做毽子的基本方法。 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历,通过收集相关资料和动手解剖实物等方法来了解并总结出做毽子的一般方法。 教会学生动手实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次实践—再创造的基本学习方法。 尼龙草毽子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一)、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喜欢踢毽子吗?有什么体会? 师:踢毽子是同学们喜欢的体育活动之一,大家都非常喜欢踢毽子,今天咱们就来学习“做毽子”。板书课题:《做毽子》 谁知道常见的毽子有哪些? 生:尼龙草毽子和鸡毛毽子。 师:下面我们先来学习尼龙草毽子的做法。 师:仔细观察一下尼龙草毽子是怎么做的? 做尼龙草毽子需要哪些材料? 二、主动探索 1、学生结合自己生活经验,交流收集的有关资料。讨论尼龙草毽子的做法。 2、拆一拆,仔细观察,研究做法,让学生进一步弄清做毽子的具体步骤及不同毽子在做法和材料上的区别。 3、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材料和方法初步尝试,发现问题。 三、动手实践 1.拿出准备的材料和工具做尼龙草毽子 尼龙草毽子:长30厘米尼龙草10根,直径约2.5厘米地环形铁片2个,线1根,剪刀。 2、在老师的引导下,老师边介绍制作方法,边带领学生做尼龙草毽子毽子。 3、让学生及时反馈在初步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给予相应指导。 并积极鼓励学生自己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倡合作学习。 4、引导学生总结尼龙草毽子的制作步骤: (1)把彩色尼龙草,剪30 厘米长, 剪10多根即可。 (2)将直径2.5厘米的两个环形铁片重叠。 (3)将30 厘米长的尼龙草穿过铁片,并对折。 (4)再将10 根尼龙草均匀的穿在铁片上,并对折。 (5)将尼龙草向上合拢在一起,紧挨铁片用线缠紧、系牢。最后,将尼龙草撕成细丝,上端剪齐,尼龙草毽子就做成了。 5、拿出准备的材料和工具做鸡毛毽子 (1)鸡毛毽子的工具材料:边长为4.5厘米地正方形新布2块,3.5厘米长的鸡翎管(或塑料管)1个,长鸡毛十几根,针,线,剪刀。 (2)教学过程同尼龙草毽子 6、引导学生总结鸡毛毽子的制作步骤: (1)把两个环形铁片放在两块布中间,用针线沿着铁片边密缝一圈。 (2)将鸡翎管(或塑料管)的一端,用剪刀破成四瓣,(破开部分长约1厘米),每瓣向外折角90度。 (3)将鸡翎管(或塑料管)分开的四瓣缝在铁片的中央,每瓣缝三、四针即可,在将贴片针脚外面多余的布剪去。 (4)将鸡毛均匀的插进鸡翎管(或塑料管)内,鸡毛毽子就做成了。 四、讨论交流 1、踢毽有什么好处? 2、你还会用其他材料制作毽子吗? 3、你会用毽子做哪些游戏? 4、你会做课本第9页中的毽子游戏吗? 五、评比台 1、劳动作品展评。 2、学生谈谈自己劳动后的体会。 3、发散学生思维,思考其他种类毽子的做法并延伸到课外探究、尝试 。 教学后记:

宝坻区中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教学内容 教 学 目 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媒体 能力 目标 情感 目标 掌握泥塑的基本技法,提高实践与创新能力 了解造型艺术与生活的关系,逐步提高审美能力 知识 目标 第八课 彩塑小动物 学会用泥塑梅花鹿的步骤方法。 掌握陶艺泥加工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掌握陶艺泥加工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陶艺泥、泥工工具 教与学活动的过程: 一、向学生展示陶艺作品出示泥塑好的梅鹿样品。 二、观察老师的作品 1、组织讨论。 根据学生评论归纳泥塑梅花鹿步骤并板书 2、巡视指导巡视时指导重点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分组讨论梅花鹿外形特点及泥塑梅花鹿步骤和要求。 动手实践:要求整体造型比例要准、协调。 连接鹿头和鹿的脖子时要做到部位合适,连接无缝隙,光滑。 用火柴棍做鹿腿时,要掌握好四条腿的适当距离,使梅花鹿能够稳稳地站立。 揉泥时要注意清洁卫生,在泥工板上操作,不要弄到桌子上或地上。 三、展示评议 1、小组评选出好的作品 要求:制作完整,作品整齐、美观 2、小组评选出好的作品 学生评价 四、总结 板出:我们学习了什么技法,泥塑梅花鹿 教学后记:

宝坻区中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教学内容 教 学 目 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媒体 能力 目标 情感 目标 让学生学会另一类你塑造新的创作方法 体会工具在制作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知识 目标 第九课 彩塑小房子 学会工具的使用 体会工具在制作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塑造新的创作方法 泥料 教科书 教与学活动的过程: 一、你想用自己的双手塑造这些漂亮的小房子吗?用什么材料塑造?需要什么工具呢? 二、按操作图塑造各个部件,再组合成漂亮的小房子。在塑造中体会使用工具的重要性。 三、塑造小房子的基本技法有:搓柱、团球、滚平面、刮瓦棱、切泥条等。 四、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塑造出自己喜欢的小房子。把小组中每个人的作品组合在一起,再配些花草树木,就建成了美丽的庄园! 教学后记:

宝坻区中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教学内容 知识 目标 能力 目标 情感 目标 第十课 学剪纸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掌握剪纸的各步骤操作要点。通过剪纸方法的运用完成1-2件作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审美能力、评价能力。 了解剪纸是在我国流传的一种民间艺术,学习掌握剪纸的基本方法。在剪纸过程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自己的观察、模仿、想象、创造、亲手实践;同学之间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培养学生严谨、细心、耐心、团结协作精神及热爱祖国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的思想感情。 教 学 目 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媒体 教学流程: 学习掌握剪纸的基本方法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剪刀 教科书 一、课前准备阶段: 1.教师收集一些民间剪纸的图片和实际的样品,帮助学生丰富剪纸的想象,激发剪纸兴趣。 2.教师课前向学生布置搜集剪纸的材料及了解民间艺术都包括什么内容。 3.教室墙壁粘贴大幅的剪纸作品。 4.学生课前准备:各色正方形、长方形纸、剪刀。 5.教师预计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二、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上劳技课你们高兴吗? 生:高兴。 师:老师带你们游览一下剪纸世界好吗? 生:好。 [打开电视,让学生们看电视机里播放的《民间剪纸艺术的纪录片》,要求:仔细观察,看清剪纸过程,剪纸人的动作。接着,用课件展示剪纸作品(师边放边解释)。] 师:你还能说说你知道的哪些剪纸作品吗? 师:中国民间艺术——剪纸是一种装饰性、趣味性很强的艺术形式,一张普通的纸,在我们的剪刀下,几经翻转,就会变成栩栩如生的剪纸作品。我们用它们把生活装点得生机盎然,美丽如画。这充分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向往。几千年来,它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深受人们的喜爱。(一张张,一幅幅独具匠心、风格各异、形式不同的剪纸作品展现在学生面前,顿时间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起来。) 生:过年时家里贴的窗花、窗上贴的吊钱、门上贴的肥猪拱门„„ 师小结:对,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剪纸作品,我们刚才看的这些优美生动的图案和同学们说的那些剪纸都是用一把剪刀,一张纸创作出来的。这就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剪纸。 师:看了这些作品,你有什么想法?说一说。 生1:电视里老奶奶的手太巧了,几下就剪出了一幅图,我也想学剪纸。 生2:老奶奶这么大年纪还能剪出这么难的图案,我还小,我也能学会。 生3:我特别想学剪纸,老师你教我行吗? 师:大家是不是都很想学剪纸呢? 生:想学。 师:好。那我们今天就来一起学习剪纸。 板书课题:学剪纸 (二)讲授新知: 1. 出示剪纸图: (师把本课设计的“做一做”栏目中的两幅作品放大后贴在课题的右边)。(这两幅图很真实,贴出后,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了,让学生知道剪纸图不光是在电视中能看到,在我们的眼前就有。) 2. 教师提要求: 师:同学们,你们看到这两幅作品了吗?一会儿老师就教你们剪。在老师剪的时候,你们一定要认真看老师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你们看仔细了,记住老师剪的步骤,你很快就能学会。你剪的时候要注意安全使用剪刀,不要用它碰了手。 3. 播放剪纸步骤的课件(课前教师已把剪纸的步骤做成课件,这时让学生仔细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记忆力)。 剪纸步骤、制作黑板上的两幅作品。 a. 1.取正方形一张纸,先对折,再对折,折成一个小正方形纸。 2.画纹样。 3.剪裁,按画好的纹样,沿着线剪。 b.取一张长方形纸。 方法同上。 (通过让学生仔细看教师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剪纸的操作步骤及技术要点)。 4. 师问:看完后,你记住剪纸步骤了吗? 在小组里和同学相互交流一下,一会儿老师找同学说一说。 5. 小组交流 6. 指名学生叙述剪纸的步骤,生边说师边板书。 板书:取正方形,根据图形将纸对折 设计纹样 沿着画好的线,把图形剪下来。 7. 师说:记住剪纸步骤,还可以运用这一方法,发挥你的想象,设计出更好看的剪纸作品,下面就把彩色纸拿出来,我们一起动手做剪纸,动手前老师要提要求。 8. 出示写有注意事项的投影,指名学生读。 方法:指名找2-3人读。 (1)折叠纸时,要做到对齐压平,纸的中心点要折得准确。 (2)描绘纹样时,要想方设法使纹样有多处连接。 (3)认真完成两幅作品。 (4)注意卫生,把剪下来的纸屑收留好,不要乱扔。 (三)学生动手操作、实践: 1.师说:老师为了鼓励大家,设置了几个奖项,看哪个组的同学能获得这些奖项。小巧手奖,构思巧妙奖,合作学习奖,大胆创新奖。(师边说边把用吹塑纸做的奖杯贴在黑板上)希望同学们积极努力,大胆创新,看这些奖项将会落到谁的手里。不太会的同学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请教别人或问老师。 2.动手实践操作(分小组进行) 教师巡视,并给予个别指导。 (学生陆续完成,师把好的作品让学生贴在园地里或黑板上。) (四)作品展示评价: 1.师指名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完成这幅作品的,(从作品名字,设计意图方面来说。)(指名3-4人) 2.选出好的作品,进行比较、评价。 师:谁来说一说,你认为哪幅作品好?(让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评出小巧手奖,构思巧妙奖,合作学习奖。(教师把奖杯从黑板上摘下来,发给获奖同学和获奖小组。) 师:大家为获奖同学鼓鼓掌,对他们表示祝贺! (五)拓展学习: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剪纸的素材,发挥你的想象。你喜欢什么就剪什么,用什么颜色的纸都行。对于好的作品,老师还要发最佳创意奖。 (在这里安排这一环节,目的是给学生留有一个创新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时学生们手脚放开,感到非常的高兴和新奇。) 1.学生开始动手做。 2.学生把做好的作品贴在黑板上。 3.进行评价。让大家说一说哪幅作品最好。最佳创意奖应给谁? (六)整理、结束: 师:看谁把桌子上收拾得最整齐、干净。 (渗透品德教育,节约用纸、讲究卫生、不乱扔纸屑,互相提醒。) 教学后记:

宝坻区中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教学内容 教 学 目 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媒体 能力 目标 情感 目标 培养学生的广泛兴趣和动手动脑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严谨、负责的科学态度 知识 目标 第十一课 扎风筝 学习扎风筝的基本方法 培养学生的广泛兴趣和动手动脑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严谨、负责的科学态度 教科书 教与学活动的过程: 1. 放风筝是人们喜爱的一种活动,它能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但这些美丽的风筝飞上蓝天时,会使你产生无限的遐想。你能说出他们的名字吗? 2. 仔细观察,说说风筝是由几部分组成的?使用什么材料,怎样制作成的? 3. 现在让我们自己动手制作蝙蝠风筝。 千万不要再马路上和高压线下放风筝! 4. 比一比,谁的风筝做的好,谁的风筝飞得高。 教学后记:

宝坻区中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教学内容 教 学 目 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媒体 能力 目标 情感 目标 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展开观察和认真操作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知识 目标 第十二课 生豆芽 了解豆芽的生成过程 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展开观察和认真操作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科书 教学过程: 1. 你吃过豆芽吧,你知道豆芽是怎么生成的吗? 2. 请同学亲自动手做一个黄豆发芽的小实验。实验之前,先要准备好下面这些物品: 3. 种子发芽的基本条件是:水、空气和适当的温度,请你根据这几个条件和以上材料制定实验方案,并把每天做了哪些工作,观察到什么变化把你的实验结果(豆芽和记录)拿到小组里和同学们交流一下,围绕下面的问题进行讨论。 1) 颗粒饱满的豆子和干瘪的豆子发芽情况一样吗? 2) 提前用温水浸泡过的豆子和未浸泡的豆子发芽速度有什么不同? 3) 如果把豆子一直浸泡在水中,会怎样? 4) 纱布为什么要盖在黄豆上? 5) 根据下面的公式,计算一下,谁培养的豆芽发芽率高。 发芽的豆粒个数 发芽率=————————————×100% 用做实验的全部豆粒个数 6) 通过黄豆发芽的实验,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作业: 试用绿豆、黑豆、小麦种、稻种、玉米粒等做种子发芽的小实验。 教学后记:

宝坻区中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教学内容 教 学 目 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媒体 能力 目标 情感 目标 学会科学的喂养方法 学习鉴别金鱼的品种 知识 目标 第十四课 喂养小金鱼 引导学生自己喂养小金鱼 学会科学的喂养方法 学习鉴别金鱼的品种。 金鱼 教科书 教与学活动的过程: 1. 喂食——给小金鱼喂食,每天1-2次,每次不要投放饵料过多,以30分钟内吃完为宜。 2. 换水——可准备两个大口瓶,一个用来养鱼,一个晾晒自来水。晾水瓶注到三分之一处,放在阳光下晾晒,可除去水中的氯。换水不应全换,要取一班旧水与新水混合,只把底部的脏水倒掉。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 做一做 3. 喂养小金鱼,把喂养的情况记录下来喂食——给小金鱼喂食,每天1-2次,每次不要投放饵料过多,以30分钟内吃完为宜。 4. 换水——可准备两个大口瓶,一个用来养鱼,一个晾晒自来水。晾水瓶注到三分之一处,放在阳光下晾晒,可除去水中的氯。换水不应全换,要取一班旧水与新水混合,只把底部的脏水倒掉。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二、 做一做 喂养小金鱼,把喂养的情况记录下来 三、 注意事项: 1. 教育学生不到池塘、坑、沟捕捞小鱼或鱼虫。 2. 告诉学生热带观赏鱼不属于金鱼。 3. 新选购的金鱼不要急于喂食,要过1-2天后再喂。 教学后记:

宝坻区中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教学内容 教 学 目 标 教学重点 能力 培养学生初步的设计能力 目标 情感 体会创造性劳动的情趣和成功的喜悦 目标 蔬菜插制小作品的步骤:先构思设计作品,然后根据设计选择合适的蔬菜作材料,接着对材料进行剪切、雕刻,最后用牙签把他们连接在泡沫塑料板上。 认识蔬菜的色泽、形状和质地。 牙签、水果刀、小型切菜板、剪刀 知识 目标 第十六课 巧插蔬菜 学习用蔬菜作材料,来插制小工艺品 教学难点 教学媒体 教学过程: 一、 看一看 出示蔬菜插制工艺品:同学们这些用蔬菜插制的工艺品你喜欢吧,能给它们起个名字吗?仔细看看每一幅作品用什么蔬菜插制的。 二、 想一想 1. 怎样用这些蔬菜制作成工艺品呢?(学生讨论) 2. 制作这些工艺品需要哪些工具? 3. 构思设计一幅美丽有意义的画面,再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蔬菜,接着是剪切、雕刻,最后是拼插。 三、 说一说 制作蔬菜工艺品还有两个很重要的问题: 1. 设计方案确定后,根据什么选择蔬菜?(根据形状、色泽和质地选择蔬菜) 2. 怎样把蔬菜固定在泡沫塑料板上?(对蔬菜剪切、雕刻以后,用牙签连接在泡沫塑料板上。 四、 做一做 想不想亲自插制一件蔬菜工艺品? 好吧,看谁的作品最精美、最有新意! 注意:工具不要碰伤手,垃圾不能随地乱丢,不要刻坏桌面。 五、 评一评 你给自己插制的作品起名字了吗?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六、 拓展学习: 生活中很多废旧物品可以代替蔬菜作为插制工艺品的材料,请你调查一下,哪些废旧物品可以再利用?用他们插制什么作品合适? 教学后记:

宝坻区中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教学内容 教 学 目 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媒体 能力 目标 情感 目标 培养学生初步的技术意识 体验劳动的喜悦 知识 目标 第十七课 缝制饰物袋 了解缝制作品的一般过程和相应的制作方法 根据构思画出外形草图 按照纸样在织物上裁剪面料 面料、针、线、划粉等材料 教学过程: 1. 激发兴趣 同学们母亲节就要来到了,你准备怎么感谢妈妈辛勤的付出?你想送给妈妈一份怎样的礼物?(适时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缝制小饰物袋送给妈妈。 1. 商店里,有许多精美小巧的饰物袋。看一看,老师收集的小饰物袋的式样、材料(展示实物) 2. 你还收集了哪些式样的小饰物袋?仔细观察它是由几部分组成的?怎样封口?制作时需要哪些工具和材料? 3. 学生设计草图:先确定要制作的小饰物袋的外形,然后画出草图。 4. 画裁剪图:出示一饰物袋。它分前片后片两部分,还要确定袋口和袋身的大小。 5. 教师讲解穿线、打针结、打止针结三种基本技法。 6. 提示:两块面料的缝合,常用回针针法;开口处扎眼、穿绳、系扣。 7. 学生动手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8. 评一评:你缝制的小饰物袋是不是无漏洞,是否好系好开,造型是否美观。 作业:请你用今天学到的方法,再为自己或同学设计、缝制一个漂亮的饰物袋。 教学后记:

宝坻区中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教学内容 教 学 目 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媒体 能力 目标 情感 目标 培养学生家务劳动学着做的良好习惯 体验学习生活的乐趣 知识 目标 第十九课 学习用微波炉 了解微波炉的一般使用方法 学会阅读使用说明书。正确使用加热食物的器皿 正确设定加热的火力和时间 微波炉 教科书 教学过程: 一、看一看: 1、同学们对微波炉可以说不陌生了,因为我们的家里基本上都在使用。 2、谁能说说使用微波炉的好处? 用它热饭、做菜,又快又好,食物的色、香、味及营养成分保持不变,并且没有油烟,能保持环境清洁,他也是我们生活中的好帮手。 二、说一说 听老师说说:微波炉为什么能加热食物呢? 微波炉产生的微波是一种高频率的电磁波,具有反射、穿透、吸收的特性。这样的微波使蛋白质、脂肪、糖类、水分等分子相互碰撞、摩擦产生热量。也就是说,微波炉是靠摩擦产生热的原理加热烹调食物的。 三、试着做做: 你是如何使用的。如何选择火力和正确的加热时间。 四、想一想: 使用微波炉时,首先需要看懂“说明书”,这是为什么? 使用微波炉时应该注意什么? 五、拓展学习; 认真看看使用说明书,了解一下微波炉除了加热食品外,还有什么用途? 教学后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