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优化探讨

来源:品趣旅游知识分享网
2015年1月 教育教学论坛 EDUCATION TEACHING FOBUM Jan.201 5 第3期 N0.3 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优化探讨 刘雅淑 ,孟春凤 ,周红波z (1.江苏科技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2.江苏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江苏镇江212003) 摘要:本文结合我校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实践,探讨了目前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 了相应的改善措施,以期达到优化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和强化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环境工程;毕业设计(-m-&);优化;科研;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3—0205—02 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过程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 语句不通顺,表达不清楚、不严谨,不能对实验结果进 行科学的讨论分析。②实验能力有待提高,实验能力 要组成部分,是训练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理论和 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科研能力的重要阶段, 是基础理论学习深化、升华的重要环节。环境工程作 为应用性强的工科专业,其毕业设计要求学生灵活运 用理论知识,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完成相关的设计、实 验、计算、绘图、分析讨论和论文撰写等工作,对学生 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更高的要求。随着近年 包括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目前环境工程专业学生普 通存在动手能力较弱、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不足 的情况,这可能是“90后”大学生的通病——高分低 能。在毕业设计的实验环节中,学生操作较为松散,不 能保证数据的精确度和重复性,人为误差较显著;遇 到实验过程中的失败状况无法解决,大多求助于老 师。这是平时的实验能力没有得到有效训练造成的。 本校环境工程专业设置了《环境监测实验》、《无机化 学》和《环境工程实验》等实验类课程,紧随理论课程 的学习,以便学生能够强化巩固。但这些课程大多没 有得到学生足够的重视,这一问题在平时的实验课程 中就有所体现:对于刚学习过的理论知识,如离子色 谱、气相色谱的工作原理、生化需氧量(COD)的意义 等,只有少数同学能够回答清楚;对于某些实验步骤 不明白其存在意义,缺乏探究到底的主动性,以实验 结束得到实验数据为万事大吉,有敷衍交差的心态; 有些学生基本的仪器操作技能也存在问题,如滴定实 验的正确操作、显色终点的确定,这都直接影响着实 验数据的准确,也直接影响毕业设计的质量。在短暂 的实验课教学中,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很难得到充分 训练,以致在面对毕业设计中未知的分析实验时无从 下手。实验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成果,需要长 期不懈的努力。目前学生实验能力的欠缺提醒专业教 师应在日常学习中加强相关训练,为学生提供科研氛 围,使其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2.毕业论文质量不高。进行毕业设计时正值学生 考研和工作面试的高峰期,占用了他们大量的精力, 些学生无法全身心投入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出于对 就业和考研实际情况的考虑,对学生管理也多有松 懈,导致毕业论文质量不高,出现较多问题。①语句不 一来创新意识的提高,高校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思 维的培养也日趋重视,对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提出 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结合近年来对本校环境工程专业 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指导实践,探讨一下目前存在 的问题和可行的优化措施,以期提高教学质量、增强 学生科研能力。 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存在的问题 1.学生整体科研水平较弱。①文献查阅能力不足, 在进入毕业设计之前,本科生以课堂学习为主,较少 接触科研论文,没有学习过如何查阅文献。本校少数 一、学生在大二或大三期间,通过参与专业老师的科研项 目对科研论文有少许了解,对研究领域有了初步认 识。但大部分学生较少接触相关研究,不懂得如何使 用数据库和关键词进行科研论文的检索,对专业老师 的研究领域所知甚少。计算机的普及使学生更多依赖 百度等网络搜索工具,搜到的多是网络文章和新闻稿 件等,很难有效地查询到所需的科研文献,获得的信 息科学性较差。进入毕业设计阶段,指导教师通常会 为学生提供几份相关文献作为参考,但文献查阅能力 的欠缺直接导致学生无法进一步扩展。没有足够有效 的文献阅读量,限制了学生对毕业设计题目的理解和 整体把握,遇到问题时不能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寻找答 案,学生过于依赖老师而不能独立思考。这些情况就 造成了师生两方事倍功半的结果,老师说什么学生做 什么,打消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不能体现毕业设计 以学生为主体、训练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目的。文献 阅读能力不足导致的另一后果就是论文口语化严重, 一通,格式混乱。本校针对理工类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出台了详细的撰写规范,对题目、摘要、论文正文、结 论、参考文献等每一部分的字体、图表和段落格式都 205— 教育教学论坛 Jan.201 5 第3期 EDUCATION TEACHING FORUM NO.3 有明确要求。但学生成稿的论文依然格式混乱,如:表 目前实验课程多为分组进行,每一小组三四名学生, 达口语化,语句不通顺;表格图形没有表头、图名或编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并不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实 号;字体和段落格式与规范不一致;上下角标错误;多 验锻炼。针对这种情况可扩大实验室规模,尽量做到 余的空格;计量单位格式不统一;参考文献编排不合 每名学生都能进行完整的实验操作,保证人手一组实 要求,等等。一些基本问题往往修改两三遍后还存在 验数据,避免出现小组内“课堂不动手,课后抄报告” 于文稿之中。②数据分析讨论不足。实验类毕业论文 的情况。同时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专业老师的科研工作 中,对于监测数据和实验所得结果,学生往往只是单 等,进一步扩大校内大学生创新计划和优秀生的培养 纯列表或列图,对于图表中的数据和反映的实验规律 规模,力争更多的学生更早得到专业科研训练;在老 没有思考和说明分析;或是仅仅能做到看图说话,不 师指导之余,发动本专业研究生的带动作用,让更多 能讨论数据形成的原因和机理,不会引用文献展开对 甚至全部的学生参与到实验室工作,使科研训练由浅 比分析讨论。最终导致论文内容肤浅简单,“实验结果 人深贯穿整个大学时期,养成认真端正的科研态度, 与讨论”部分出现“只见图表不见文字”的情况,结论 为大四的毕业设计打下良好基础,提高效率,也有利 缺乏准确性和针对性,过于空泛。③制图不规范。此类 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问题多在设计类毕业论文中出现。CAD运用不够纯 3.端正师生态度,加强对毕业设计的指导和督促 熟,制图时工艺管线和构筑物轮廓粗细不分、虚实不 T作。师生两方均应端正态度,对毕业设计教学工作 分;字体大小不统一;平面图上缺少风速风向玫瑰图; 给予足够的重视。高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在其自身 构筑物剖面图数量不够,等等。制图通常是设计类毕 的研究生求学阶段大多得到的是导师较为宽松的指 业论文后期的工作,如果学生前期工作较为松散,在 导,这一方式有助于培养研究生独立思考和工作的能 此时往往时间仓促,不能认真绘制或修改,导致较多 力,有助于展现个人的创新研究能力,所以一些青年 问题。 教师在指导毕业设计时往往会借鉴这种方法。但对于 二、提高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方 大学生来说,这一方式不可照搬。大学生并非专业的科 法探索 研人员,科研素养和积极性有待提高,在有限的时间内 1.加强教师的自我学习,提升科研水平。教师在毕 暂时不能独立自主完成给定的目标,还需要老师较多 业设计选题时应紧密结合实际,丰富设计题目,给学 的指导和鼓励。指导教师要投入更多的时间,才能真正 生制定的毕业设计要符合实际。专业教师应在主要研 起到鞭策督促的作用:可为整个毕业设计工作安排合 究方向的基础上扩展毕业设计的研究领域,使毕业设 理且较详细的时间计划表,在每一阶段定时验收学生 计题目多元化,既要突出本系特色方向,也要尽可能 的毕业设计进展,对每一部分出现的小问题尽可能修 地涵盖环境工程专业能够涉及的各个领域,如水、气、 改完善,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毕业设计情况,随时指导, 噪声、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等。同时 使其感受到一定的压力以投入更多的精力,切忌“放羊 要加强实验室的管理和建设,以满足不同研究方向实 式”管理。从学生方面来说,专业辅导员、班主任和教师 验测试的需求。多元化并且紧贴社会所需的题目一方 可以在平时工作中加强对学生的教育,使其理解毕业 面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索求知欲,使 设计对以后工作、科研的重要性,明白这是一件有利于 其在此过程中能有较大的成就感,另一方面也避免了 自身的_T作,应端正态度,竭尽全力按照老师的指导认 相似题目导致的学生间互相借鉴论文内容的问题,做 真进行,不可有应付交差的敷衍心理。 到一人一题。独立完成。此外,教师本身也应积极申请 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是学生在大学期 各类型的科研项目,如国家自然基金、省部级科学基 间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不仅要检验学生在校期间的 金等,不仅能提升自身的科研水平,也能为学生提供 学习成果,更要强化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始终 更多的研究平台。 是毕业设计的主体,指导老师要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 2.强化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科研能力的锻炼。①在 性和积极性,不仅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一 进入大四毕业设计之前,可安排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 份优秀的毕业设计(论文)需要指导老师和学生从始 进行文献检索课程的短期学习,使学生了解、熟练并 至终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反复斟酌修改。希望师生端 掌握科研文献的检索方法,在进行毕业设计时将会事 正态度,共同努力,强化过程管理,不断提高环境工程 半功倍。某些高校会有由图书馆老师定期开展的科研 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整体水平,提高大学生的 文献搜索、管理方面的专题讲座,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值得借鉴。②环境工程专业实验课程的考核可采取笔 参考文献: 试和仪器操作并行的形式,强化学生掌握仪器的正确 【1】陈芳艳,王新刚,叶琳.环境监测实验课程教学体系的优化 操作法,理解实验步骤的目的和意义,培养严谨的科 与教学方法改革U1.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0):23—24. 学态度。针对学生实验操作技能掌握不足的情况,应 [2】周红波,朱国兴,沈小平,刘雅淑.高校无机化学教学中大 重新审视实验课程教学成果,提高实验课教学要求。 学生科研潜质的培养[}1_教育教学论坛,2014,(8):68—69. 20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