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背景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管理与研究生培养汪雁南1,2,张红1,2,钟宇3(1.四川大学物理学院,四川成都6100;
2.高能量密度物理及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3.四川煤矿安全监察局安全技术中心,四川成都610000)
摘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的重要基地。分析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优势。探讨了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在“双一流”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性。阐述了“双一流”背景下如何做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管理,助力研究生创新型人才培养。
关键词:“双一流”;实验室;管理;研究生中图分类号:G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20)02-0007-02
一、引言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经过长期发展与实践积累,在2015年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研究生培养方面具有更丰富的经验。通过一届届研究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双一流”和《方生的传承,使学科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也使研案》)。作为国家的又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方案》将“培究生自身能力和创新思维得到充分发展。
养拔尖创新人才”列为五项重点建设任务之一[1]。随着2.一流的科研条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有稳定的双一流”建设的正式实施,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
技术人员队伍与健全的管理制度,在实验环境、仪器能力的创新人才,已成了当前各高校研究生教育的重
设备、实验配套设施等方面遥遥领先于普通实验室,要目标[2]。而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为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更好的科研条件。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双一流”建设中的作用日趋凸时,其多承担国家和省部级重大项目,研究生参与其显,对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中,对其今后申报课题、开展科学研究具有十分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中重要的意义。
的优势
3.一流的师资队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汇聚了众近年来,研究生已成了科学研究以及科技创新的多跨年龄、跨区域、跨学科的学术人才,其中不乏学术生力军和基础力量。研究生科研能力的高低,不仅是带头人与学术骨干,以此组成的高水平导师队伍为研衡量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更将对我究生创新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师资基础。
国科技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产生重要影响[3]。实验室4.优质的合作交流平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作为是研究生进行科研训练的主要场所,而以教育部重点重要的学科平台,经常性参与国际及国家的重大科研实验室为代表的高水平实验室作为国家重要的科学计划和国际合作项目,是本学科专业领域重要的学术研究基地,在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具有巨大的优交流平台,是研究生接触最前沿研究成果的良好窗势。
口。
1.一流的学科优势。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自1998年三、培养研究生创新人才是“双一流”建设重要任开始启动建设,覆盖了90%以上的自然科学和工程技务
术科学二级学科,已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研究生教育是中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分[4]。在“双一流”建设稳步推进过程中,教育部重点实国民教育的最高层次,是我国成为高等教育强国的重验室既是重要学科领域的领跑者,也是新兴前沿交叉要标志之一。为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领域的开拓者。争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
收稿日期:2019-11-26
基金项目:2018—2020四川省教育厅教改项目: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与完善作者简介:汪雁南,女,博士,研究方向为实验室管理及研究生培养。
-7-
“.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2020年1月教育教学论坛Jan.2020第2期EDUCATIONTEACHINGFORUMNo.2兴的提供有力支撑。
此,着力打造一流的重点实验室管理水平,使重点实
高质量、高水平的研究生教育关键在于创新人才验室更加科学有效地运行,各种资源能更加充分发挥的培养。总指出“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其功能与价值,确保各项教学科研工作顺利开展,更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因此,坚持以中国特色好地为高校研究生教育和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服务,世界一流为核心,坚持立德树人,着力培养高素质研是稳步推进“双一流”建设过程中做好教育部重点实究生拔尖创新人才,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任务。
验室建设的首要任务。
四、强化实验室管理水平,助力研究生创新人才参考文献:
培养
[1].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实验室是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接受科学规范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国发〔2015〕号)[EB/OL].http:的实验技能培训,进行系统的学术思维训练,完成科//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11/05/content_10269.研课题的主要场所。实验室管理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其htm.
正常运转以及资源的有效利用。因此,要为研究生创[2]高阳,朱道林,郧文聚.重点实验室平台建设对研究生科研新人才培养打造高水平科研平台、创造良好的学术氛能力的影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36(12):251-2.[3]王建美.跨学科团队科研中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探究[D].围,充分发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科研育人、实践育人上海:复旦大学,2012.
的平台功能,必须提升实验室管理水平。
[4]教育部.对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高校原始创新能实验室管理水平的提升包括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力———教育部科技司负责人就《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度,加强实验室教师队伍管理,加强实验室学术氛围行管理办法》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2015年修订)》管理和学术道德建设,规范实验室安全管理和开放共答
记
者
问
[EB/OL].http://www.moe.gov.享管理等几方面[5-8]。需要花大气力加强这几个方面的cn/jyb_xwfb/s271/201511/t20151130_2212.html.
管理与建设,保证实验室的正常运行及研究生创新人[5]盛英卓.加强研究生实验室管理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J].才培养工作的顺利开展。
实验室科学,2017,20(6):211-213.
五、结语
[6]高惠君,詹郁生,罗剑飞.良好实验室氛围在理工科研究生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要坚持立德树培养中的作用[J].广东化工,2015,42(24):176-177.
[7]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进一步加强学术人,突出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着力培养拔尖创新人道德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6]1号)[Z].2006.
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肩负着培养高素质研究生创新[8]杨萍,杨潮锋,周明兵.重点实验室开放共享机制的探索与人才的重任,是培养研究生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因
实践[J].实验室科学,2015,18(2):141-147
ManagementandPostgraduateTrainingofKeyLaboratoriesofMinistryofEducationunder\"Double
first-class\"Background
WANGYan-nan1,2,ZHANGHong1,2,ZHONGYu3(1.CollegeofPhysics,SichuanUniversity,Chengdu,Sichuan6100,China;
2.KeyLaboratoryofHighEnergyDensityPhysicsandTechnology,MinistryofEducation,Chengdu,Sichuan
6100,China;
3.SafetyandTechnologyCenter,SichuanCoalMineSafetyAdministration,Chengdu,Sichuan610000,China)
Abstract:Thekeylaboratoryofministryofeducationisanimportantpartofthenationalscienceandtechnologyinnovationsystem.Itisalsoanimportantbaseforthestatetoorganizehigh-levelbasicresearchandappliedbasicresearch,gatherandtrainoutstandingscientificandtechnologicaltalents.Theadvantagesofthekeylaboratoryofministryofeducationinthecultivationofinnovativepostgraduatesareanalyzed.Theimportanceofinnovationtalenttrainingofthepostgraduatesintheprocessof\"doublefirst-class\"constructionisdiscussed.HowtomanagethekeylaboratoriesofMinistryofeducationandhelpthecultivationofinnovativetalentsforpostgraduatesunderthebackgroundof\"doublefirst-class\"isexpounded.
Keywords:doublefirst-class;laboratory;management;postgraduate
-8-
.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pqdy.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