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品趣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从经济看中国近现代史

从经济看中国近现代史

来源:品趣旅游知识分享网
 从经济看中国近现代史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确,经济在国家发展中是占有重要地位的,经济是基础,经济决定政治和文化,经济与政治文化相融合,只有发展好经济,才能使国家长立与世界之林。

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结构的根本特征,也是全部封建的政治、文化等上层建筑赖以建立和长期存在的深厚而坚实的基础。它是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生产出来的产品用来自己消费或缴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不参加商品交换的环节。所以小农经济有着很大的弊端,农民经营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自给自足的生产经营模式老套,技术难以革新,且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薄弱。

自商鞅变法起,政府就重农抑商,小农经济作为国家对人民的控制手段,是受到国家严密保护的。所以清王朝为维护自己的统治,实行了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这大大妨碍了开拓海外市场;抑制了资本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不仅如此,由于官员与君王对清王朝的过于自信,认为其余国家种族皆为蛮夷,任何事物都比不上天朝上国,所以,与西方一些先进的思想和技术也失之交臂,这让中国开始落后于世界潮流。与此同时,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各国正在进行工业革命,他们急需开拓海外市场,开采原料和进行原始的资本积累。海外各国瞄准了中国这个物产丰富的国家,开始向中国进行商品贸易,但因为小农经济的制约,中国人民基本上对他们的商品没有需求;而他

们却对中国的瓷器和茶进行大量的买入,造成了明显的贸易顺差,这显然是西方人不愿见到的情况,于是他们背弃了贸易上道德的制约,向中国进行鸦片的销售。 吸食鸦片对经济的影响是非常严重的,因为把钱花在鸦片上,导致了对其它商品之需求停滞,其后果是市场的普遍萎缩。此外,鸦片的持续流入引起了白银的不断外流。人民因吸食鸦片,劳动力普遍下降;士兵因吸食鸦片,战斗力下降,当君王意识到鸦片对国家的危害后,批准了林则徐进入广州,而后便是虎门销烟。鸦片贸易就此告一段落,然而,英国怎么会允许这么一大块肥肉丢失呢?他们认为只有武力才能打开中国的国门,于是,中国进入屈辱的近现代——鸦片战争爆发了。 一: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开辟五个通商口岸,外国商品涌入中国市场——纺与织,耕与织分离,中国农副产品商品化,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二: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

由于海外各国对原料和市场需求的扩大,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清政府内忧外患,有部分官员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来维护清朝统治,创办了军事企业和民用企业,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瓦解本国封建经济。 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与衰落

(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9世纪60-70年代)

受外商利润刺激和洋务运动引进技术诱导影响,中国的民族资本

主义萌芽产生,代表是上海发昌机器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等等。特点是机器生产雇佣劳动。

(二)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9世纪末,甲午中日战争后) 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列强由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通过政治性贷款控制中国经济命脉扩大势力,开办银行,进一步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因为需要赔款数额的巨大,清政府扩大税源,缓解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民间企业数量增加,规模扩大,从沿海向内地发展,民族资产阶级自此登上了政治舞台。

清廷为取悦洋人和笼络民心挽救专制危机,采取新政保护奖励工商业,鼓励私人办厂,但这也只是表面功夫罢了,民资仍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压榨,发展十分缓慢。

(三)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1912-1919,辛亥革命,一战期间) 民族危机加深,清朝沦为外国统治中国的工具——反帝必须反清。轰轰烈烈的武昌起义爆发,中华民国成立。辛亥革命扫除资本主义部分障碍,民国政府奖励实业激发民间投资热情,群众性反帝斗争的推动(抵制日货),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侵华等一切条件开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以纺织,面粉为代表的轻工业领域迅速发展。

(四)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927-1945,国民党执政期间)

南京国民政府前期(1927-1936)受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影响,民族工业较快发展(制碱),但在抗日战争期间(1937-1945)受日本的侵略和国统区战时体制官僚资本膨胀双重打击,民族工业逐渐萎缩。

最终在南京国民政府后期(1945-1949)签订条约《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美国商品大量涌入,排挤国货(蒋介石为内战援助外国),官僚资本继续挤压垄断经济,造成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这说明了在夹缝中生存的资本主义在中国行不通,于是在20世纪50-70年代,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发展现代中国的经济。

建国前夕经济崩溃,为国家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三大改造在农业中开设生产合作社,实行集体化,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公私合营,生产资料公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

中共八大的召开,正确指出国内主要矛盾是发展生产力,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建设工业化国家;但八大二次会议“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的总路线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片面的追求高速度,盲目的扩大公有化的规模导致国民经济混乱,经济困难。1962-1965年针对这个问题,制定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国民经济完成调整,取得巨大成就。恰在这时,文化大革命爆发,造成国民经济的劫难。后来由周恩来和邓小平调整和整顿经济,经济回升。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政策是伟大的历史转折,改变了国民经济停滞的状态,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实行改革开放。经济体制在农村和城市分别进行改革,农村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城市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形式增强企业活力,解放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快速发展。

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运动遭受挫折,改革开放面临

严峻挑战时邓小平南巡讲话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指出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发展生产力,达到共同富裕,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改革开放事业进入新阶段。创办五个经济特区,开辟沿海经济开发区,深化对外开放,促进本地带动内地经济发展,开发和开放浦东等,于21世纪初完成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基本建立。

之后,经济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解决温饱向小康迈进。伴随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等全面对外开放,引进来走出去,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世界经济的增长。

直到现在,我国GDP现居世界第二,为世界的经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我国的科技水平也得到的世界的认可,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速度也十分惊人,这都是因为我国实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从封建的小农经济体制,经过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到如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践验证了真理,伴随着经济的进步,我国也在政治,文化,科技上发展的越来越好。

在经济中站稳脚的中国,会在未来的发展中展现他应有的光彩。

应用心理班 刘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pqdy.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