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 短消息 32、在黑暗中探寻光明 焦作市特殊教育学校 王英英 教育日记,我曾坚持了一年,每当翻开那一页 等级:精灵 权限:普通用户 积分:557 金钱:557 声望:554 经验:554 发帖数:554 注册:2008年6月19日 页的日记,看着那一本本的的日记本,心中充满了自豪和满足,甚至有一种怀疑。想象不到曾经写出那么美的语言,想象不到自己也有写作的天赋,更想象不到日记给自己带来的收获和情感,心里沉甸甸的,让我有一种久远的回味。我期待着,梦想着重新找到那份执着。曾经的怦然心动,曾经的朝思梦想,让我再一次拿起了盲文笔。 我接的是新班一年级,学生入校了。我看到的是:一双双黯然失神的眼睛,一张张闭口无言的嘴巴,一副副冷漠无情的小脸。我看到了家长的无奈和孩子的无知。班里来了13名学生,超出了盲班的学生标准,管理起来十分困难。13名学生,10名男生,3名女生,男生大多好动,调皮,爱起哄,爱打闹,为我的管理带来了很多的不便。13名学生,9人是全盲,仅有4人有视力,而且视力都不是很好,这更是让我头疼,想象一下天生全盲,在行动和生活自理方面是多么的困难。他们总是穿反了衣裤,扣错了口子;他们总分不清前后左右,两星期都找不到自己的座位;自己找不到厕所,嘴里喊着“老师我想上厕所”,我得带他们上厕所;吃饭时,我得领着他们去餐厅吃饭,害怕他们磕着碰着,手拉着前面的学生,后面的不是撞到门上就是踩脱了台阶;到了餐厅,半天了碗筷对不上号,好不容易端上了碗,不是洒了别人一身就是顺着自己的衣服直往下淌。看着他们满怀期待的神情,我愿意放下自己的一切,只为他们忙碌。但是人数这么的多,我只有两只手,只要学生走出教室,我就根本控制不了局面。因为孩子们根本不听老师的指令,他们好像什么都听不懂,只感觉新鲜。他们的心理素质特别好,不在乎老师的言行,也不知道老师是什么,老师也许就是一个代名词。所有的事情都按照自己的想法,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我每天早上一走进教室,先要打扫卫生,下午到教室依然如此。在办公室里写点东西,不是这个学生有事,就是那个学生找你。一到教室,学生就喊着“老师我的盲文笔找不到了”。 课堂上,一行行密密麻麻的盲文点在学生指端下简直就是毫无规律、乱七八糟的小针眼,孩子们不会读,写字的时候,因手腕力气小,食指和中指磨的红肿,索性坐着玩,我看在眼里急在心中。我一个一个手把手地教他们。这些琐碎的事情干都干不完,嘴干,喉咙疼,腿疼,还得给学生倒水喝,我也不知道何时能盼得上学生给我倒杯水。这是我带过的第三个一年级,也是让我最感无助、无奈的一个一年级。学生年龄越来越小,独立能力越来越差,依赖性更强,自私、自我约束能力差,这使我这个班主任当得辛苦而且没有任何的成就感,我磨破了嘴皮,整日无休止地唠叨,但却收效甚微,反而使自己更加怀疑自己的能力。这就是特殊教育,忙忙碌碌而觉得没有意义,忙忙碌碌而自己没有进步,因为学生的状态禁锢了老师的进步。难道就因为自己做的事情都是些琐碎的,就放弃进步吗?为了更好地节省时间,使自己的工作效率更高,我打算继续写教育日记,为自己也为学生留下些值得回忆的东西。可是学生不会写也不会读,怎么办?不管,我可以读给他们听,总有一天学生自己会读懂。我就重新拿起了盲文笔。十分钟的汉字最少要写上半个小时的盲文,又累又费时间。可我坚持了,我相信付出总有回报,我能想到将来学生会读书的时候会有怎样的惊喜,这也是学生在急缺课外读物的最好补充呀!我愿意为现在的学生也为将来的学生留下一些经验,为自己的教育生涯留下一丝痕迹。教育日记让我做到了,教育日记再一次让我感受到了他的神奇。 一学期的撰写,许多学生都有很大的转变。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适应了学校的生活,老师不在教室,孩子们都能自觉地进行学习。晨诵课上学习的《论语》,学生知道课下时间背一背。星期天回家了,给爸爸、妈妈一个惊喜,给正常的小朋友炫耀一下。孩子们,不懂得感恩,只知道别人都得无偿地为自己服务。日记中我督促孩子们每天坚持为同学或为班级做一件事情,第一天只有一人做了,打扫教室的卫生。第二天有两个同学做了,打扫教室的卫生,一名低视力学生带全盲生去操场了。渐渐地,在我督促下,鼓励下,表扬下,孩子们都动起来了,都主动地,积极地绞尽脑汁去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不用一到教室就打扫卫生,不用天天给大家分配劳动任务,也不用提出学习好的学生帮助差学生了。最显著的是我班的田志鹏,他以往天天都犯错,错错不一样,简直让我哭笑不得。他就坐不到座位上,老师正讲课,他就跑来跑去,课下更是像发疯一样,干的坏事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干不到的,学校老师和领导没少向我说起他。通过和他交流,了解了他的家庭情况,于是连续跟踪给他写教育日记,并且天天给他读。平时,只要发现他有点滴进步,都及时表扬,树立他的自信。通过给他读老师的日记,他明白了老师的良苦用心。经过努力,他进步了,就连其他班级的学生也夸奖他了。在此之外,我也经常让他家长看日记,使我们的教育一致,起到良好的效果。教育日记解决了我班级管理中的一个大难题。作为语文老师和班主任,因为自己总是一副盛气凌人,高高在上的样子,学生总是和自己保持一种距离,日记中我写上 “你真可爱”“你真能干”“老师喜欢你”„„换来了孩子们羞涩的笑容。一段时间后,学生们很自然地把我当作了最可亲近和信赖的人,和我拉家常,说学习,而我的教育他们也很容易接受。以前,我从没有耐心地听我的学生说他们的意见,而是非常专制地说“不要这样”“不行”“必须这样”等等,孩子们大多会服从,但有时也有对抗情绪。一次,我给他们念日记,忽然一个孩子站起来说:“老师,你念日记我们能认真地听,你能耐心地听我说说我眼中的你吗?”我愣住了,是呀,孩子们能耐心地听我说教,我为什么不能倾听他们的心声呢?念完日记,我用一节课时间让孩子们说,我听。原来,孩子们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也有超越自我的方法和途径。从此,我也学会了倾听。教育日记使我的工作更加得心应手。 我不仅要写,还要鼓励家长也写。一个人去教育学生是根本做不好的,真正与我志同道合的就是学生的家长。我们学生的家长还比较年轻,也比较重视孩子的教育,但是他们却不懂怎样正确的教育,更不要说是盲孩子了,总是让他们不知所措。盲生由于身体机能的缺陷,我们家长一味同情、怜悯他们,溺爱他们,自己完全服务于孩子,处处替他们包办代替,在他们成长过程中倍加呵护。有些家长对待自己的盲孩子,态度极为冷淡,采用封闭教育的方法,认为生下这样的孩子很丢人,往往把他们关在家里,取消了他们参与社会交往的权力。加之社会上一些人不健康的心态,喜欢取笑捉弄盲生,这就形成了盲生依赖性强、孤僻、猜疑、自私,容易产生抵触情绪等一系列心理障碍。我尽可能的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与家长沟通,转变家长思想,共同教育孩子。开学之初,家长把孩子送来后,就都急着回家。我急忙与家长沟通,现在你放弃不管,将来孩子还是你的,为了使将来你能放手不管,请你一定要和孩子一起度过最艰难最关键的时期,将来就可以大胆的放手。是的,孩子从小没有离开过家,突然间把他扔到这里,孩子会很不适应的。在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下,家长纷纷愿意留下陪读。同时我又进一步地做工作,拿出了我以前的教育日记,让家长读。鼓励家长也动手去做,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更有效。在我的鼓励下,在事实的证明下,有三位家长参与了些教育日记。我们班邱万林的妈妈经常和我交流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她对孩子的教育有点急于求成、拔苗助长,以前小的时候自己从来没有管过,都是奶奶带,现在他要把以前所空缺的全部补上去,她坚持给孩子写日记,学会了与孩子交流,知道了盲孩子的困难,连盲文都学得特别好,能给孩子批改作业。我觉得真了不起。张杨轩是唯一一个市里面的孩子,爸爸天天接送,还给他报了钢琴班,孩子学习起来比较困难,每次都用录音机把老师教的内容录下来,让孩子回家练习。可是孩子苦不堪言,每次训练都成了负担,哭着闹着不想弹琴。我知道后就在日记中写道:“老师最想听你的钢琴曲了,很多学生想学习都没有机会,也没有条件,你有条件可得坚持呀!老师盼望着你在学校里表演,为老师争光,为班级争光。”后来孩子就能够积极地练琴。张杨轩的妈妈在给孩子写教育日记是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孩子学习盲文很有兴趣,我想让家长写汉字,孩子写盲文。结果孩子天天只让妈妈写一句话,害怕写的盲文日记太长,太累。这充分说明孩子没有意识到日记中的作用,也不懂得抓住机会提高盲文的速度。我只好先让家长改变方法,如果他是在现在不想写盲文,你可以自己只写汉字读给他听。因为目前为止,他也不会读盲文,所以写了盲文也起不到作用,但是将来对于他们来说可是价值不菲呀!为了使家长更好地写教育日记,我把学校里给自己孩子写的教育日记拿过来,让她欣赏,学习一下怎样和孩子交流,因为她自从走出学校就没有看过书,写过文章,对于她来说也比较困难。同时我又给她拿一些教育孩子的书籍,家长再一次鼓起勇气为孩子写日记。我相信这对于家长和孩子来说都是一次质的飞跃。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建议每位教师都写教育日记,教育日记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写教育日记让教师终生受益。”我的日记虽没有精致华美的语句,没有深刻的大道理,但是却记录了孩子们的成长历程,体会着孩子们的酸甜苦辣心情,也反思着自己的教育行为。教育日记,使我对教育教学的反思能力更快、更直接地进入实践;教育日记,使我战胜了自己的惰性,磨练了意志;教育日记,使我体会到了教育也是自我发现,是自我激励。我将坚持下去,带领这群盲孩子一起在黑暗中探寻光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