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鸟》动作描写出神奇
微课教学设计
【目标设计】
为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结合课前任务单的检查分析以及对学生学情的把握,我确定了本节微课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三个方面:
1.知识与技能目标:1、找出文中描写翠鸟动作的词语;2、理解翠鸟的动作和外型的关联;3、理解翠鸟动作描写背后作者想表达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读自悟、想想读、读中悟情的方法来领悟作者观察翠鸟活动的方法;读写结合,体会动作描写的肢体器官,学会抓住动作特点,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来描写一种动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爱护动物的美好情感。
【过程设计】
一、发现动作美
1.请朗读第一自然段,画出描写翠鸟动作的句子?
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苇秆上,一双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
2.翠鸟发出了什么动作,找出相关的动词。
停 抓。
边想象翠鸟的动作,边读这句话。从翠鸟的动作中你发现了什么?
(翠鸟生活在水边,喜欢停靠在芦苇上。它的爪子易于抓握物体。)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第一自然段,让学生学会通过动作写动物习性。】
二、品读动作美
1. 对比读。下面两种写法,哪一种更美?为什么?
(1)它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
(2)它一动不动地看着泛着微波的水面,准备捕捉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
注视、等待写出了翠鸟的专注和耐心。看着,准备捕捉则没有这方面的意味。
翠鸟的动作让我们感受到翠鸟的机警和耐心。
2. 为什么作者用“注视”“等待”两个动词?
一动不动地注视是因为翠鸟有一双红色的小爪子,能紧紧地抓住苇杆,表现出翠鸟爱等待又到水面上来的小鱼时,既专心又机警的样子。
作者真心喜爱翠鸟,所以才能够观察地如此仔细。。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阅读,感受动词使用的妙处,体会作者借助动词表达对翠鸟的喜爱之情。让学生借助直观的图文,获得清晰的知识网络,落实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让学生学会抓住动词的不同,体会动作描写所起的作用。为品读之后的练笔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体会动作美
1.看,翠鸟的动作多么敏捷。读第三自然段,画出翠鸟抓鱼的动作:
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起了。
作者用了哪几个动词?
“蹬”“飞”“叼”“贴”。
是啊,作者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翠鸟的动作,写得细致入微,有序地向我们展现了翠鸟捕鱼时的敏捷。所以我们要学习这种抓住事物的特点按顺序描写的方法。
2.如果这段话变成这样不完整的小诗,你还能读吗?(出示)
翠鸟_________ 开苇秆,像箭一样__________过去,__________起小鱼,__________着水面往远处飞起了。
【设计意图:通过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动词的作用,了解本课中作者是如何观察翠鸟的,从而体会翠鸟的外型特点和动作之间的关系。】
四、表达与运用
作者把翠鸟的动作栩栩如生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与细致地观察是分不开的。在描写小动物时,你也可以像作者这样抓住动物的特点,运用恰当的动词按一定顺序描写。
选择一只喜欢的鸟,学习《翠鸟》的动作描写说一下你喜欢的鸟的动作特点。
写完评一评:表达通顺得一颗星,按一定顺序解说得一颗星,运用的动词非常贴切再得一颗星。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给出的四幅图片中,选择观察一种鸟,然后运用动作描写按一定顺序描写,让学生在随文练笔中,强化学习成果,学以致用。】
【评价设计】
本节课评价贯穿始终,形式多样,但主要以激发学习兴趣,奖励学习成果为主,如在朗读技巧方法尊重学生自己的读书感悟,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在“表达与运用”环节,通过“表达通顺得一颗星,按一定顺序解说得一颗星,运用比喻方法再得一颗星”落实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又调动学生练笔的积极主动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