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18-05-28T11:13:08.53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6期 作者: 尹天明 王少崇
[导读] 摘要:在公路桥梁施工中预制T梁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预制T梁外观质量容易出现一些问题。 中交第三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第四工程分公司 重庆市 401120
摘要:在公路桥梁施工中预制T梁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预制T梁外观质量容易出现一些问题。本文主要对预制T梁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外观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的防控措施,希望能为高速公路预制T梁施工服务。 关键词:预制T梁;外观质量;质量问题;控制措施 引言
预制梁可分为预制T梁、箱梁和空心板梁。预制T梁指横截面形式为T型的梁,两侧挑出部分为翼缘,中间部分为梁肋。与矩形梁相比,除具有不相上下的抗弯强度外,T梁混凝土使用量少,在明显降低成本的同时,还使得构件自重减轻,跨越能力显著增强。在我国公路施工中,特别是一、二级高速公路施工中,长度为20m~40m的预制T梁结构形式被广为采用。成型后的梁体外观质量是施工质量的最直观体现,重视并做好T梁外观质量是提高施工企业和工程项目形象的关键。质量合格的预制T梁,梁体表面应平整、光滑、色泽一致、无明显接缝、无漏浆、无蜂窝、麻面等缺陷,外观线条顺畅,边梁翼板边缘线顺直、平整。 1工程现状
在公路工程中的路桥施工中涉及最多的就是混凝土施工材料。混凝土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工程实体的正常使用。长期以来,公路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对混凝土内在的质量比如强度、钢筋保护层厚度等方面格外重视,一般认为只要内在质量没有问题就可以正常使用,但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由于混凝土外在质量缺陷引起的混凝土使用寿命缩短,不能正常安全使用等问题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力。预应力T梁在施工中外观普遍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质量缺陷,比如气泡、水波纹、砂线、缺边掉角、翼缘板色差等缺陷。 2预制T梁外观缺陷与处治措施 2.1麻面及气泡
麻面及气泡指混凝土表面呈现出的直径通常不大于5mm的不规则小凹点。一般梁腹侧表面麻面较多,气泡多出现在马蹄上口斜面上,对结构通常影响不大,修补前用水湿透,使用水泥砂浆刮平即可。
成因分析:混凝土拌和不均匀或和易性差;混凝土没有分层浇筑,或下料造成离析,混凝土入模后振捣不足或漏振,导致气泡未完全排出,水泥浆渣等杂物附着在模板表面,使用前未彻底清理。
预防措施: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混合料搅拌均匀,不得缩短搅拌时间,使用外加剂时应将搅拌时间适当延长。振捣作业应严格按照“快插慢拔”原则进行。一般振捣施工中,插入到拔出时间不得少于20s,以混凝土表面平坦泛浆,无气泡和显著下沉为准,且插入下一浇筑层不少于5cm。在一些施工中,采用的组合振捣方式效果显著,将插入式振捣棒与附着式振捣器结合使用。在T梁马蹄以下部位的振捣中,以附着式振捣器振捣为主。对于腹板上部、翼板部位的混凝土振捣,则以插入式振捣器为主。 2.2蜂窝
蜂窝是指砼表面无水泥浆,骨料间有空隙存在,形成数量或多或少的窟窿,大小如蜂窝,形状不规则,露出石子深度大于5mm,深度不漏主筋,可能漏箍筋。
成因分析:模板漏浆,加上振捣过度,跑浆严重。砼塌落度偏小,加上激振力不足或漏振。砼浇注方法不当,没有采用带浆法下料和赶浆法振捣。
预防措施:浇注前必须检查和嵌填模板拼缝,并浇水湿润;浇注过程中有专人检查模板质量情况,并严格控制每次振捣时间,振捣工具的性能必须与砼的工作度相适应;一名振捣手跟着灰斗粗振,另一名振捣手随后细振,按规定的振捣间距精心振捣,尤其加强模板边角和结合部位的振捣。严格执行带浆下料和赶浆法振捣,注意砼振实的五点表现。砼拌制时间应足够;分层厚度不得超过规范规定,防止振捣不到。
2.3“烂边”和“烂根”
成因分析:边角漏浆是出现“烂边”和“烂根”现象的最主要原因。常见的是模板拼接缝不严密或是模板下底边与台座包边角钢或橡胶带存在缝隙。在振捣过程中,附着式振捣器布置过密或太靠近拼缝也能导致漏浆。
预防措施:在搭设模板时,应尽量将模板拼缝搭接成企口缝,并采取止浆措施。在浇筑前,将双面胶带贴于侧模接缝处进行止浆。振捣时为防止模板底边与台座脱开,可将橡胶海绵和双面胶带粘贴于台座包边角钢表面。在确保马蹄振捣密实度的前提下,尽量调整附着式振捣器,拉大其与模板底边和拼缝部位的距离。同时,拼缝两侧的振捣器起振时应尽量避免异步起步,同步起步的漏浆明显减少。 2.4错台
成因分析:在搭设模板时,拼缝处变形严重或由于垂直度控制不好导致两块相邻的模板出现嵌缝。对拉螺杆的松紧度不同,使得相邻两块模板受振后的胀开程度不同。螺孔位置偏差,使得螺母拧紧后相邻模板缝错位。当拉杆滑丝或螺母丝扣有损伤时,混凝土受振后侧压力较大,出现了拉杆松动、螺母脱丝现象。
预防措施:为保证预制的T梁符合设计要求,应建立模板定期检修制度,确保每预制一定数量的梁体后就进行一次检修。在浇筑前,对模板拉杆及螺母工作情况进行校核,对出现损伤或变形的应及时更换。在混凝土浇筑时,安排专人进行模板紧固,可在拉杆上安装双螺母应对混凝土侧压力较大的情况,在螺母上加装减振垫片应对振捣强烈的情况。 2.5T梁缺边掉角
成因分析:T梁掉角通常发生在拆模时,工人操作机械不娴熟,拆模方法不符合要求,早期局部混凝土强度不足,以及模板变形等都会导致T梁掉角的发生。
预防措施:针对以上原因可以逐条采取相关的措施,如选择具有施工经验的工人,并对工人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使拆模方法正确;确定具体的拆模时间,保证T梁的拆模强度;适当延长T梁齿板处的钢筋及对模板进行改造增加倒角。以上措施能彻底根除缺边掉角的现象。
2.6 T梁顶板掉落物与色差
成因分析:此处掉落物主要是施工过程中工人活动脚底带着的混凝土掉落与之后浇筑的混凝土形成外观明显的色差。同时模板未打磨清扫干净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预防措施:首先要保证模板表面的整洁,明确打磨及膜模剂涂刷标准,现场技术管理人员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在施工前施工人员要将鞋底的灰尘杂物清理干净,在腹板施工时混凝土不要污染到顶板的模板。 2.7混凝土养护的优化
混凝土的拆模时间除需要考虑拆模时的混凝土强度外,还应考虑到拆模时的混凝土温度(由水泥水化热引起)不能过高,以免混凝土接触空气时降温过快而开裂,更不能在此时大量浇注凉水养护。混凝土内部开始降温以前以及混凝土内部温度最高时不得拆模,以避免其接触空气时降温过快而开裂。在实际施工中可以使用塑料薄膜覆盖养生,不仅可以保证T梁的养生湿度,而且还能对混凝土施工提供相应的保护作用,提高其外观质量。 结语
综上所述,T梁预制施工的外观质量缺陷多种多样,较为常见的有麻面、水纹、气泡等,而造成这些现象的直接原因是混凝土不符合实际施工需要,例如材料的配合比不准确,拌合时间不足,振捣力度不够等都会导致配合比例失调,从而引发一系列的外观质量问题。要想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首先施工人员要使混凝土达到了最优配合比,在保证强度的同时使其易于施工,优于施工;同时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施工要求以及标准进行施工,对每个施工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把控,最后在施工完毕之后,还要对其进行必要的修补养护,同时不断的结合实际情况创新出新的施工养护工艺,这样不仅能保证工程工程质量,而且还能减少施工成本,加快施施工进度。桥梁工程的优秀的质量以及良好的外观质量,不仅是企业实力的体现,而且可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更大影响力,为进一步扩大市场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纪安东.预制T梁外观质量控制[J].铁道建筑技术,2010(3).
[2]黄鑫.预制梁板施工外观质量控制与缺陷处理[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6(3):71. [3]漆睿.铁路预制T梁生产过程中常见的外观缺陷及控制措施[J].低碳世界,2015(5):6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