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施工准备
1.1 材料及主要机具:
1.1.1 钢筋:应有出厂合格证,按规定作力学性能复试。当加工过程中发生脆断等特殊情况,还需作化学成分检验。钢筋应无老锈及油污。
1.1.2 铁丝:采用22号铁丝(火烧丝)。铁丝的切断长度满足使用要求。
1.1.3 控制混凝土保护层用的砂浆垫块、塑料卡、各种挂钩或撑杆等。
1.1.4 工具:钢筋切断机、钢筋调直机、钢筋弯曲机、钢筋钩子、撬棍、扳子、绑扎架、钢丝刷子、手推车、石笔、尺子、施工线绳等。
1.2 作业条件:
1.2.1 钢筋切断机、钢筋调直机、钢筋弯曲机安装调试完成。
1.2.2 对所使用的钢筋进行检查。钢筋原材经试验合格、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钢筋的表面应洁净、无损害,油、漆污和铁锈等应在使用前清除干净,带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的钢筋不得使用;钢筋应平直,无局部曲折,调直钢筋表面不得有明显擦伤。
1.2.3 钢筋加工前首先由钢筋专职放样员按图纸钢筋下料单下料,核对钢筋的级别,型号、形状、尺寸及数量是否与设计图纸及加工配料单相同。再由钢筋工严格按照交底要求加工各号钢筋;
1.2.4 将钢筋堆放场地进行清理、平整。准备好垫木按类别、直径、使用部位挂好标识牌,分类堆放整齐。
1.2.5 熟悉图纸,确定钢筋穿插就位顺序,并与有关工种作好配合工作,如支模、管线、防水施工与绑扎钢筋的关系,确定施工方法,作好技术交底工作。
1.2.6 根据地下室防水施工方案,底板钢筋绑扎前做完底板下防水层及保护层。
2、操作工艺
2.1施工工艺流程
钢筋分段施工,采取场外加工,人工现场绑扎的方式进行,其施工工艺流程如下:
净空量测→仰拱(底板)防水板垫层保护层施做完毕→仰拱(底板)钢筋绑扎→仰拱砼浇筑、拱墙防水层施做完毕→边墙、拱部钢筋绑扎
2.2施工方法
2.2.1钢筋型号:
区间正线二衬环向主筋采用HRB400级Φ22@200钢筋;纵向筋采用HRB400级Φ16@150钢筋;底板拉筋采用HPB300级φ10@200*300钢筋,拱顶及侧墙采用HPB300级φ10@400*300钢筋。
2.2.2底板钢筋绑扎
2.2.2.1 划钢筋位置线:按图纸标明的钢筋间距,算出底板实际需用的钢筋根数,距底板结构外边4cm布置钢筋,在底板防水保护层上画出钢筋位置线(包括基础梁钢筋位置线)。根据结构施工图纸,先铺环向钢筋,再铺纵向钢筋。
2.2.2.2按画出的钢筋位置线,先铺底板下层钢筋。
2.2.2.3钢筋绑扎时,钢筋交接点处用火烧丝进行绑扎,不得漏扣。如采用一面顺扣应交错变换方向,也可采用八字扣,但必须保证钢筋不位移。
2.2.2.4底板混凝土保护层采用带铅丝砂浆垫块,并与底板下层钢筋绑扎牢固,垫块厚度为45mm,按间距1m梅花型摆放。
2.2.2.5基础底板绑完下层钢筋后,摆放钢筋马凳或钢筋支架(间距以1.2m左右一个为宜),马凳采用“工”字型或“A”字型且钢筋直径不得小于18mm。在马凳上摆放纵横两个方向定位钢筋,钢筋上下次序及绑扣方法同底板下层钢筋。 2.2.3 边墙和拱顶钢筋绑扎
待底板混凝土强度达到一定的强度后(一般为浇筑混凝土完成后24h后)开始施作边墙和拱部二衬钢筋,边墙和拱顶钢筋绑扎采用一次成型的绑扎方式进行。
边墙钢筋绑扎前由测量组在已完成的底板砼面上放出轨面标高和中线,然后按照先外后内的施工顺序来安装、绑扎边墙主筋和分布筋,待主筋和分布筋绑扎完成后再用勾筋将其连接牢固。
对照钢筋料表备好所绑部位的钢筋料;先绑扎外弧拱顶主筋和分布筋,后绑扎内弧拱顶主筋和分布筋。上下层钢筋之间应设置马登,保证上下层的钢筋间距。拱顶、墙体采用砂浆垫块,拱墙钢筋绑扎完毕放置垫块,梅花形错开,间距1000mm,垫块应成一直线。墙和拱部二衬钢筋,边墙和拱顶钢筋绑扎采用一次成型的绑扎方式进行。
边墙钢筋绑扎前由测量组在已完成的底板砼面上放出轨面标高和中线,然后按照先外后内的施工顺序来安装、绑扎边墙主筋和分布筋,待主筋和分布筋绑扎完成后再用勾筋将其连接牢固。
对照钢筋料表备好所绑部位的钢筋料;先绑扎外弧拱顶主筋和分布筋,后绑扎内弧拱顶主筋和分布筋。上下层钢筋之间应设置马登,保证上下层的钢筋间距。拱顶、墙体采用砂浆垫块,拱墙钢筋绑扎完毕放置垫块,梅花形错开,间距1000mm,垫块应成一直线
3. 质量保证措施
3.1、钢筋加工所使用钢筋应有出厂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及进场复验报告,不合格材料不得使用。使用前钢筋表面的油渍、漆污、水泥浆、铁锈等必须清理干净,钢筋调直。
3.2、钢筋加工和绑扎必须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钢筋下料应严格按交底下料,不得随意更改。钢筋必须用切割机切割,严禁使用电焊或气焊切割。
3.3、钢筋弯曲成型在常温下进行,不允许热弯曲。
3.4、二衬主筋连接形式为绑扎搭接连接,分布筋为搭接绑扎连接,绑扎长度不小于35d,搭接接头错开距离不小于35d。
3.5、于同一连接区域内接头面积不得大于钢筋总截面积的50%。
3.6、钢筋接头设置在钢筋承受力较小处且应避开钢筋弯曲处,距弯曲点不小于10d。
3.7、钢筋加工成半成品后按类别、直径、使用部位挂好标识牌,分类堆放整齐;避免混用乱用。
3.8、钢筋加工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见下表:
表1钢筋加工检验标准
项目 | 允许偏差(mm) |
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全长的净尺寸 | ±10 |
弯起钢筋的弯折位置 | ±20 |
箍筋内净尺寸 | ±5 |
3.10、骨架成型的几何尺寸必须正确,受力主筋安装应牢固,整体性好,严禁产生位移。钢筋装符合下表要求:
表2 钢筋安装检验标准
项次 | 检查项目 |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 检查方法 | |
1 | 受力钢筋间距(㎜) | ±10 | 尺量 | |
2 | 箍筋、横向水平钢筋(㎜) | ±20 | 尺量 | |
3 | 钢筋骨架尺寸(㎜) | 长 | ±10 | 尺量 |
宽、高 | ±5 | 尺量 | ||
4 | 弯起钢筋位置(㎜) | ±20 | 尺量 | |
5 | 保护层厚度(㎜) | ±10 | 尺量 |
3.12、钢筋绑扎完成后应进行自检,发现问题急时处理,然后通知现场驻地监理工程师进行隐蔽工程检查,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3、安全保证措施
4.1、作业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帽,与施工无关人员不得进入施工现场。
4.2、施工用电按照《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要求进行布设、操作。所有电力设备设专人检查维护,并设警示标识牌。
4.3、严格按机械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杜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确保作业安全。
4.4、作业人员必须穿戴劳动防护用品。
4.5、作业人员必须经安全培训考试合格,持证上岗。作业前必须检查机械设备、作业环境、照明设施等,并试运行符合安全要求。
4.6、机械运行中停电时,应立即切断电源。收工时应按顺序停机,拉闸,锁好电箱门,清理作业场所。电路故障必须由专业电工排除,严禁非电工接、拆修电气设备。
4.7、电动机械转动齿轮、皮带盘等高速运转部分,必须安装防护罩或防护板。
4.8、电动机械的电箱必须按规定安装漏电保护器的专用开关箱。
4.9、工作完毕后,应用工具将铁屑、钢筋头清除,严禁用手擦抹或嘴吹。切好的钢材,半成品必须按规格堆放整齐。
4.10、现场进行焊接工艺施作时,施工现场必须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灭火器和水管),防止焊渣烧伤防水卷材。
4.11、在台架上进行边墙和拱顶钢筋绑扎时,作业人员必须系好安全绳,并固定在牢靠的管件上。
4.12、钢筋绑扎台阶上两端必须设置防护栏,防止人员和材料坠落。
4.13、边墙和拱顶钢筋在进行向台架上运输时,必须两人配合同时进行。
4.14、钢筋在采取电动葫芦吊装时,必须采取双点吊装法调运,并且每次吊装重量不能超过提升系统的最大承载力。
4.15、吊装钢筋时,抓斗下方严禁站人,在将钢筋从提升系统卸下时,必须有信号工正确指挥在等钢筋停稳后方可将钢筋卸装并分批次倒运至作业面。
4.16、钢筋在倒运至作业面时,严格禁止直接将钢筋向地面进行抛掷而损伤防水板和防水板保护层,而是在底板混凝土垫层上铺设木板或方木来将钢筋、垫层、防水板隔离开。
4.17、在绑扎拱顶每根钢筋时,钢筋两端必须用套筒将其紧密连接,固定完成后方可进入下一根钢筋的绑扎,避免钢筋为固定牢固而发生伤人现象。
4.18、在进行钢筋切割作业时,切割机前方1.5m-2m的位置处必须设置一道防护板(废旧的围挡板或2.5mm的薄铁皮)防止切割钢筋时发生钢筋火花伤人的现象。
4.19、工作完毕后,应将各种机具切断电源并覆盖防护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