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的: 1、关注诗中饱含着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领会诗歌的情感内涵与思想意蕴。 2、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阅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诵读,欣赏凝练的诗歌语言,感受涌动着的激情。 教学难点: 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教学设想: 1、安排一课时。 2、方法:朗读、赏析。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故国、故乡、故土,与我们每一个人血脉相连,也是我们一生一世都无法割舍的眷恋。穿越时空,只有一种感情能将民族的心联系起来,那就是对祖国深深的爱恋。早在1938年,著名诗人艾青就眼含热泪,向饱经沧桑,多灾多难的祖国唱了一首深情的恋歌。 二、自由朗读这首诗歌,感受诗人抒发的情感。 1、你初步感受到诗人对祖国怀着怎样的爱?请用一个词语来形容。 --如“深沉”、“炽热”、“真挚”、“执着”等词均可。 2、一首优秀的诗歌,往往会集中抒发人类的某种美好情感,而这种情感的爆发,可能有一个具体的诱因,比如受到欺负(杜甫的茅屋被风吹破,茅草被抢)或情绪受到触动(徐志摩告别心爱的康桥)。那么,你认为是什么诱因使艾青爆发出如此炽烈的爱国之情? --悲壮的时代氛围触动了诗人艾青的情绪,于是在《我爱这土地》中抒发对祖国的热爱。 二、赏析: 1、诗人是用怎样的方式来爱的?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在这里,诗人用了“嘶哑”这个形容词,而我们都知道,鸟儿鸣唱的声音应该是清脆的,珠圆玉润的。由“嘶哑”这个词,你会联想到怎样的形象?从中你体会到诗人什么样的情绪? --啼血的杜鹃,饱受磨难,拼尽全力用整个生命去歌唱的形象,悲愤的爱国者,„„它充满着因沉重的苦难和忧郁的负荷而生发的焦灼与浩叹,传递着与时代同步的忧患诗情,这忧患来自对多灾多难的祖国深沉的爱。如果换用“珠圆玉润”“动听”等别的字眼,就不能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对祖国、对土地的执著的爱。 2、诗人为什么把自己比作一只鸟,而不是一片云,一棵树? --鸟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常用的一个意象。《诗经》的第一首便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此后鸟的意象便逐渐具有了更多的意蕴,不单以双鸟、孤鸟来比喻欢爱相亲或者别离,更常常是一种不受羁绊、超然高举的自由生命的象征。 诗人对祖国、对土地、对民族的热爱,已到了不知如何倾诉的地步,他也就借用鸟的简单朴素的语言倾泻他的爱情。虽然已不能再唱出美妙悦耳清亮动听的情歌,但这“嘶哑”的歌声是用整个生命发出来的,是对土地的义无反顾的真诚执著的爱。 3、诗人挚爱着的是一块怎样的土地?其歌唱的内容包括哪些?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土地、河流、风、黎明,它们的核心是“土地”。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这四个意象前面都加了长长的修饰语,这些修饰语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土地 „„ 饱受蹂躏的国土 喉咙嘶哑的鸟 河流 „„ 满腔郁结的悲愤 歌唱 风 „„ 不屈不挠的反抗 “我” 黎明 „„ 自由的曙光 诗人对土地的热爱就是通过这些饱含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和关键的修饰语来表达的。 4、一首优秀的诗歌中总有几个句子能特别打动你。打动你的原因,就是情感真挚。这首诗中,表达感情最深切的是哪一处?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深沉”一词也许还不足以表达爱的炽烈程度,于是,其后紧跟的沉重的省略号,似乎涌动着潜流地火般的激情,更为沉重地叩击着我们的心房,激起我们持续的共鸣,留下不尽的余韵。 5、祖国是亲爱的母亲,为了她,有多少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都在所不惜,一首首诗,就是献给祖国的铮铮誓言。如果让你抒写对祖国的热爱,会用什么样的诗句? 三、作业: 1、背诵这首诗。 2、课外阅读:艾青《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舒婷《土地情诗》等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