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报告是反映对某个问题、某个事件或某⽅⾯情况调查研究所获得的成果的⽂章。它可以在报刊上发表,也可以供领导机关作为处理问题、制定政策的依据或参考。调查报告是宣传唯物论和辩证法、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有⼒武器,历来被⽆产阶级⾰命家所重视。调查报告是⼀种说明性的⽂体,兼有通讯和评论的某些特点,但⼜与⼆者有着明显的区别。
社会调查报告的写法1
怎样写社会研究调查报告
⼀旦你开始撰写研究报告,那就意味着你的研究⼯作已接近尾声。有的同学很怕做这⼀⼯作,以为撰写研究报告是个⾼深的⼯作。实际上,这个⼯作只是你的⼀篇带有研究性质的作⽂⽽已,只要你牢记这样⼀个宗旨:中⼼突出、简洁明了,那么⽆论你撰写哪⼀类型的研究报告,你都会成功。
研究报告不是写⽇记,这个报告是写给别⼈看的。所以,你应该站在读者的⾓度去思考如何把你所做的⼯作表述清楚。你应该让读者很快地明了你所做的⼯作是个什么样的⼯作,你为什么做这件事,你所采⽤的研究步骤是怎样的,你遇到了哪些问题以及这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你的结论是什么。 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报告可以有多种,这根据你所研究的内容⽽定。不同类型的研究,其报告的写法也略有差异。
在⾼中阶段,你们所进⾏的各种类型的研究⼤致有以下⼏种: 科学实验类型
科学实验类型的研究报告,实际上是⼀种实验报告。在这⼀类研究报告中,你必须向读者表明:你的实验⽬的是什么?实验材料是什么?实验过程如何?由实验得到哪些数据?你是如何处理这些数据的? 由数据的分析中得出什么结论?如有必要,再向读者阐明有待要讨论的问题。 读书报告类型
中学⽣的读书报告类型的研究报告不应该受到太多的限制。你对你感兴趣的任何东西,都可以去查找资料,汇编成⽂,并在其中谈⼀些⾃⼰的体会。这也是⼀中研究,只是采⽤的⽅法不是实验验证的⽅法罢了。我们不应该过多地去限定读书报告的程式,但有⼀点必须强调:你的报告内容必须和题⽬贴切,内容的阐述必须围绕题⽬⽽进⾏,每⼤段之间最好加⼀个标题,不同的内容放在不同的⼤段标题之下,使读者能⼀⽬了然。 社会调查研究类型
社会调查的范围很⼴,任何⼀种社会现象都可以作为我们研究性学习的内容。然⽽,社会调查报告还是有着⼀定的程式。⼀般来说,社会调查报告应该包含以下⼀些内容:调查的⽬的、调查的⽅法、调查的时间、样本的情况、调查的内容、调查表的分析、分析结果、提出⾃⼰的看法等等。 设计类型
设计类型的研究多种多样,其研究的程度也各有差异。有的设计可能是⼀种顿悟,有的设计需要进⾏资料的收集
和实验,研究性学习针对的主要是后者。该类型研究报告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不要求有同⼀的格式。但⼀般应包含下⾯这些内容:设计⽬的、设计内容、设计的指导思想、设计的成品描述等等。在你们的⾯前,到处都有着可供你们进⾏创意的对象,只要你们多思考,勤思考,⼀定会找出各种各样的研究课题。
社会调查报告的写法2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的含义
调查报告⼜叫调查研究报告,应该说后者是它更准确的名称。因为它不仅是调查的产物,更是研究的产物。调查报告主要功能是搜集情况,并通过对调查所得情况的深⼊研究,提出⼀定的见解。因此调查报告是根据某⼀特定⽬的,运⽤辩证唯物论的观点,对某⼀事务或某⼀问题进⾏深⼊、细致、周密的调查研究和综合分析后,将这些调查和分析的结果系统地、如实地整理成书⾯⽂字的⼀种⽂体。像考察报告、调研报告及××调查等都是常见的调查报告体裁。a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的特点
1.真实性。真实性是调查报告⾸要的、最⼤的特点。所谓真实性,就是尊重客观事实,靠事实说话。这⼀特点要求调研⼈员必须树⽴严谨的科学态度,认真求实的精神,彻底抛弃\"假⼤空\"的虚伪作风,不仅报喜,还要报忧,不仅要充分肯定⼯作成绩,还要准确反映⼯作中存在的问题。只有严谨的科学态度,才能写出真实可靠,对⼯作具有指导意义的调查报告。 2.针对性。这是调查报告所具有的第⼆个显著特点,这是由具有很强的⼯作针对性所决定的。⼀般来说⼀项调查研究⼯作,特别是⼤型调查研究,要花费较⼤的时间、⼈⼒和物⼒,不是随意组织进⾏的,⽽
是针对⼀些较为迫切的实际情况,解决某些实际问题⽽进⾏的。因此调查研究就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在调查报告的写作上,必须中⼼突出,明确提出所针对的问题,明确交待这⼀问题所获得的事实材料,分析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提出具体可⾏的建议和对策。
3.典型性。典型性是指在调查报告的写作过程中所采⽤的事实材料要具有代表性,以及所揭⽰的问题带有普遍性。这种典型特点在总结经验和反映典型事件的典型调查中表现的尤为突出。
4.系统性。调查报告的系统性或完整性是指由调查材料所得出的结论,必须是具有说服⼒,把被调查的情况完整地、系统地交待清楚。不能只摆出结论,⽽疏漏交待事实过程和必须的环节。因为这样的疏忽势必造成不严密、根据不⾜以及不⾜以令⼈信服的印象。这⾥所说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并不是要求在调查报告的写作过程中,事⽆巨细,⾯⾯俱到,⽽是抓住事物的本质和主要⽅⾯,写出结论的推理过程。
总的来说,调查报告就是论证系统,逻辑严密,摆事实,讲道理,具有强烈的说服⼒,从⽽使之成为科学决策的可靠资料。
三、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的类型
从内容性质分,调查报告有以下六种:
1.专题型调查报告。专题型调查报告,就是侧重某个
问题进⾏较深⼊的调查后形成的报告,这类报告⼀般常常在标题上反映出来。它能及时揭露现实⽣活中的⽭盾,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研究急需解决的具体的实际问题,并根据调查的结果提出处理意见,或者对策,或是建议。
2.综合型调查报告。它是以综合调查众多的对象及其基本情况为内容、作全⾯系统的调查和反映的报告。具有全⾯、系统、深⼊和篇幅较长的特点。它与专题调查报告的主要区别点就在于它的综合性上。它使读者可以从报告中看到事物的相对完整的“鸟瞰图。”
3.理论研究型调查报告。这是以学术研究为⽬的⽽撰写的报告,它以收集、分类、整理资料并提出问题、报告结论为特点,⼤多发表在学术刊物上,或载于学术著作中。
4.实际建议型调查报告。这是由于实际⼯作需要⽽写的调查报告,其主要内容是为预测、决策、制定政策、处理问题等进⾏调查所获得的材料及有关的建议。
5.历史情况型调查报告。这是根据需要以历史情况为对象进⾏调查⽽形成的调查报告。它可以供⼈们了解某⼀事物或问题的历史资料和历史真相。
6.现实情况型调查报告。它是以正在发⽣、发展的⼀些现实⽣活为对象进⾏调查后所形成的调查报告。⼈们可以通过它了解和认识某
些事物和问题的客观现实情况,以作为其它认识活动的依据或参考。另外,有些调查报告可以是以上⼏种类型的结合形式。 ...四、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的写法
不同类型的调查报告,具体内容有所不同。但基本写法是相通的。
调查报告的写作⽅法,⼀是熟悉调查报告的结构特点;⼆要把握调查报告的写作程序。 (⼀)调查报告的结构
⼀般来说,调查报告的内容⼤体有:标题、导语、概况介绍、资料统计、理性分析、总结和结论或对策、建议,以及所附的材料等。由此形成的调查报告结构,就包括标题、导语、正⽂、结尾和落款。 1.标题
调查报告的标题有单标题和双标题两类。所谓单标题,就是⼀个标题。其中⼜有公⽂式标题和⽂章式标题两种。公⽂标题为“事由+⽂种”构成,如《浙江省农村中学语⽂教学情况的调查报告》。⽂章式标题,如《××市的校办企业》;其⼆是标明作者通过调查所得到的观点的标题,如《调整教育政策,增加教育投⼊》。所谓双标题,就是两个标题,即⼀个正题、⼀个副题。如《为了造福⼦孙后代--××县封⼭育林调查报告》。 2.导语
导语⼜称引⾔。它是调查报告的前⾔,简洁明了地介绍有关调查的情况,
或提出全⽂的引⼦,为正⽂写作做好铺垫。常见的导语有: ①简介式导语。对调查的课题、对象、时间、地点、⽅式、经过等作简明的介绍; ②概括式导语。对调查报告的内容(包括课题、对象、调查内容、调查结果和分析的结论等)作概括的说明; ③交代式导语。即对课题产⽣的由来作简明的介绍和说明。
3.正⽂
正⽂是调查报告的主体。它对调查得来的事实和有关材料进⾏叙述,对所做出的分析、综合进⾏议论,对调查研究的结果和结论进⾏说明。正⽂的结构有不同的框架。 ①根据逻辑关系安排材料的框架有:纵式结构、横式结构、纵横式结构。这三种结构,以纵横式结构常为⼈们采⽤。 ②按照内容表达的层次组成的框架有:“情况--成果--问题--建议”式结构,多⽤于反映基本情况的调查报告;“成果--具体做法--经验”式结构,多⽤于介绍经验的调查报告;“问题--原因--意见或建议”式结构,多⽤于揭露问题的调查报告;“事件过程--事件性质结论--处理意见”式结构,多⽤于揭⽰案件是⾮的调查报告。 4.结尾
结尾的内容⼤多是调查者对问题的看法和建议,这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必然结果。调查报告的结尾⽅式主要有补充式、深
化式、建议式、激发式等。 rong>5.落款
调查报告的落款要写明调查者单位名称和个⼈姓名,以及完稿时间。如果标题下⾯已注明调查者,则落款时可省略。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的写作程序
⼀般来说,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写作要经过以下五个程序: 1.确定主题
主题是调查报告的灵魂,对调查报告写作的成败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此,确定主题要注意: 报告的主题应与调查主题⼀致;
要根据调查和分析的结果,重新确定主题;
主题宜⼩,且宜集中;与标题协调⼀致,避免⽂题不副。 2.取舍材料
对经过统计分析与理论分析所得到的系统的完整的\"调查资料\",在组织调查报告时仍需精⼼选择,不可能也不必都写上报告,要注意取舍。如何选择材料呢? ①选取与主题有关的材料,去掉⽆关的,关系不⼤的,次要的,⾮本质的材料,使主题集中、鲜明、突出; ②注意材料点与⾯的结合,材料不仅要⽀持报告中某个观点,⽽且要相互⽀持,形成⾯上的“⼤⽓”; 3.在现有有⽤的材料中,要⽐较、鉴别、精选材料,选择最好的材料来⽀持作者的意见,使每⼀材料以⼀当⼗。 3.布局和拟定提纲 这是调查报告构思中
的⼀个关键环节。布局就是指调查报告的表现形式,它反映在提纲上就是⽂章的\"⾻架\"。拟定提纲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把调查材料进⼀步分类,构架的过程。构架的原则是:\"围绕主题,层层进逼,环环相扣\"。提纲或⾻架的特点是它的内在的逻辑性,要求必须纲⽬分明,层次分明。
调查报告的提纲有两种,⼀种是观点式提纲,即将调查者在调查研究中形成的观点按逻辑关系⼀⼀地列写出来。另⼀种是条⽬式提纲,即按层次意义表达上的章、节、⽬,逐⼀地⼀条条地写成提纲。也可以将这两种提纲结合起来制作提纲。 4.起草社会实践报告
这是调查报告写作的⾏⽂阶段。要根据已经确定的主题、选好的材料和写作提纲,有条不紊地⾏⽂。写作过程中,要从实际需要出发选⽤语⾔,灵活地划分段落。
在⾏⽂时要注意:①结构合理(标题、导语、正⽂、结尾、落款);②报告⽂字规范,具有审美性与可读性,如:\"制定优惠政策,引进急需⼈才\",\"运⽤竞争机制,盘活现有⼈才\",(⽂章段落的条⽬观点);③通读易懂。注意对数字、图表、专业名词术语的使⽤,做到深⼊浅出,语⾔具有表现⼒,准确、鲜明、⽣动、朴实。 5.修改社会实践报告
社会实践报告起草好以后,要认真修改。主要是对报告的主题、材料、结构、语⾔⽂字和标点符号进⾏检查,加以增、删、改、调。在完成这些⼯作之后,才能定稿向上报送或发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