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69+300-K169+600段)
2012年6月30日,我共和至玉树(结古)公路A1标项目部完成了路面水泥稳定级配碎(砾)石底基层试验段(K169+300-k169+600段)施工工作,通过试验段确定了水稳底基层混合料适宜的松铺厚度、相应的碾压遍数,最佳的机械组合等各项技术参数,现就根据水稳底基层试验段施工情况分析总结如下:
一、路面水稳底基层试验段位置的选择
路面水稳底基层试验段位置为K169+300-K169+600。 二、路面水稳底基层料场
G214线K155+100左侧1㎞处,集料已过筛,掺配碎石料场在K214+600左侧,经合成掺配后各项指标均满足设计要求。
三、路面水稳底基层试验段施工机械及现场施工人员组成 1、主要机械设备组合情况表 序号 1 2 3 4 5
1 / 11
机械设备名称 稳定土拌合机 稳定土摊铺机 振动压路机 洒水车 自卸车 规格、型号或功率 600型 DTU9D 22t 2000L 25t 数量 1 2 2 2 15 备注 一个施工作业面 2、现场施工人员组合情况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四、路面水稳底基层试验段施工工艺 1、施工前的准备情况
⑴、我项目部收到江苏交科院设计的水稳级配碎砾石底基层配合比报告后,我试验室配合共玉公路路面技术服务小组人员、驻地监理组、项目办中心试验室共同进行了验证试验。通过验证试验确定了水稳底基层的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量、碎石掺配比例、水泥剂量等各项指标,混合料级配及七天无侧限抗压强度均符合规范及设计文件要求。
⑵、试验室配合比验证完成后,我部试验室和路面技术服务小组对水稳拌合楼进行了调试和标定工作,以确定各冷料仓转速和含水量、水泥剂量,保证混合料的级配、含水量和水泥剂量达到规范的控制要求。
⑶、试验段级配砂砾料经过施工前的试验结果均满足下表中各项指标
2 / 11
职 务 总工 测量工程师 试验员 技术员 拌合站人员 机驾员 杂工 任务分配 水稳底基层施工现场管理 测量、放样 现场检测 现场摊铺、洒水、碾压成型 水稳混合料运输、现场铺筑 车辆、机械操作 辅助作业 人数 1 2 3 4 3 22 18 要求。
项目 最大粒径(mm) 细长及扁平颗粒含量(%) 压碎值(%) 液限(%)(0.6mm以下) 塑性指数(0.6mm以下) ⑷、水稳底基层试验段的混合料级配范围 筛孔尺寸(mm) 上限(%) 下限(%) 37.5 100 100 31.5 100 93.0 19.0 9.5 4.75 2.36 0.6 0.075.0 0.0 技术要求 ≤37.5 ≤20 ≤30 < 28 < 5 90.0 70.0 50.0 35.0 20.0 75.0 50.0 29.0 15.0 6.0 ⑸、垫层按要求对局部进行了整修,进行了弯沉值、横坡度、平整度、压实度、宽度、中线偏位、高程等检测等各项指标的检测及验收,达到了底基层的施工条件要求。
⑹、在施工前对垫层顶面进行了清理处理、施工前的洒水湿润。 ⑺、在施工前进行了检查、调试机械设备,计算运输车辆数量及供料速度。
2、底基层试验段的施工过程及施工 采用的施工工艺流程:
底基层试验段采用的摊铺施工工艺流程图
料场内挖掘机、筛、拌合、装、运 3 / 11
准备下承层 施工测量放样
碾压成型 摊铺机摊铺混合料 初压 复压
各项质量检测
⑴、测量、放样,控制中线及边线(宽度),按预定高程采用挂钢丝及设置平导梁控制摊铺机摊铺(松铺厚度)高程(横坡度)及平整度。
⑵、路面底基层总压实厚度为18cm,按一层铺筑。采用流水作业法,使各工序紧密衔接。
⑶、铺筑采用的施工方案为:采用两台摊铺机梯队摊铺,按一层摊铺,并采用挂钢丝控制标高、平整度、横坡度。
3、主要施工方法
⑴、准备下承层:在底基层施工前,对下承层(垫层顶面)表面达到平整、坚实,具有规定的2.0%路拱(横坡),下承层(垫层顶面)的平整度、压实度、弯沉值应符合规定要求。
⑵、施工放样:在垫层顶层上恢复中线,直线段每15-20m设一桩,并在两侧路肩边缘外设指示桩。在两侧指示桩上用明显标记标出底基层边缘的设计标高。
4 / 11
⑶、采用水泥稳定土拌和机进行集中拌合,并且拌和后及时取样检查混合料级配和水泥剂量是否符合设计的配合比。为有效避免装、卸环节会对混合料产生离析影响,拌和机出料不应采取自由跌落式的落地成堆、装载机装料运输的办法。应配备带活门漏斗的料仓,由漏斗出料直接装车运输,装车时车辆应前、后、中移动,分三次装料,宜料仓上方设置挡板,避免混合料离析。
⑷、拌和完成后应采用40t的自卸车尽快将成品混合料运送到铺筑现场。车上的混合料应覆盖,减少水分损失。如运输车辆中途出现故障,应尽快排除,如车内混合料不能在初凝时间内运到工地,或预计混合料到碾压完成最终的延迟时间超过水泥初凝时间,必须予以废弃。
⑸、摊铺水稳底基层混合料。采用两台摊铺机梯队摊铺作业,将混合料均匀地摊铺在预定的宽度上,按预定松铺系数1.25-1.30控制松铺厚度,在通过试验铺筑时及时检测压实厚度、并及时调整松铺厚度,最终控制压实厚度在18cm,并采用挂钢丝控制标高、平整度、横坡度。
⑹、在使用摊铺机向前推进铺筑中,为避免混合料离析,摊铺机螺旋布料器应该有2/3埋入混合料中,同时设专人在摊铺机后面随时观察粗细集料离析现象,及时铲除局部粗集料过多的铺层,并用新拌混合料填补。
⑺、人工配合整形。检查松铺材料层的厚度、平整度、横坡是否符合预计要求,必要时,进行减料或补料工作。
⑻、摊铺过程中,试验人员及时现场检测含水量,如混合料表面过于干燥,可适当洒水湿润,使集料的含水量达到均匀,并较最佳含水量大0.5-1.0%左右碾压。
⑼、碾压
5 / 11
①、试验段压实工艺:
待两台摊铺机阶梯形摊铺60-80m时,压路机开始碾压,以保证底基层平整度。压实工艺是先轻后重、从低到高、先慢后快的原则进行。当底基层集料的含水量等于或略大于最佳含水量0.5-1.0%时进行碾压。
使用段不同段落的压实工艺组合情况表
不同碾压方序号 案段落 1 2 K169+300-4K169+450-61.5-1.7 km/h2.0-2.5 km/h 2.5-3.0km/h 1 1 3 4 1~2 1~2 (遍) 1~2 1~2 初压 复压 终压两侧多压摊铺完成后,采用不同段落的碾压组合,以分析最佳压实效果。碾压时以振动压路机为主、不同碾压方法和遍数交叉作业的方式。碾压过程中压路机的轮距重叠1/2轮宽,无漏压、无死角,碾压均匀。
⑽、接缝处理
因全幅摊铺已消除纵缝,横缝处理是在摊铺完成后,人工将末端的混合料整理整齐,压路机直接碾压过去,压成斜度45度坡面,相邻水稳底基层作业段开始施工时,在坡面上摊铺稍高于正常时的摊铺厚度,碾压即可。
五、检验
⑴、在底基层施工成型后,及时完成标高、平整度、横坡、压实度、厚度、宽度等指标的检测,各项指标需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⑵、检查时首先进行外观检查,外观应无轮迹、无坑槽、无明显离析
6 / 11
现象,表面均匀密实,边缘整齐,接头(缝)处理平顺。
⑶、用滴定法检测水泥剂量要求外,还应进行总量控制检测。要求记录每天的实际水泥用量、集料用量和实际工程量,计算对比水泥剂量的一致性。
⑷、混合料集料级配检验和无侧限抗压强度检验应在摊铺现场按规定方法取样,配合水泥剂量测定进行水洗法筛分,级配满足设计文件要求,同时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件的成型,7d养生期满后进行强度试验,强度平均值达到3.4MPa,代表值达到2.8 Mpa,满足设计文件不小于2.5 Mpa的要求。
六、底基层试验段相关试验与检测 ⑴、矿料级配检测
底基层混合料筛分试验结果见表6-1,混合料级配满足设计要求。
表6-1 水泥稳定碎(砾)石混合料筛分试验结果
筛孔 37.5 要求 混合料筛分 100.0 级配上限 级配下限 100.0 100.0 94.8 100.0 93.0 79.8 90.0 75.0 57.0 70.0 50.0 33.9 50.0 29.0 24.7 35.0 15.0 19.0 20.0 6.0 31.5 19.0 9.5 4.75 2.36 0.6 5 2.1 5.0 0.0 通过筛孔(方孔筛,mm)百分率(%) 0.07⑵、后场含水量和水泥剂量检测
混合料生产过程中,从第一车进行取样检测含水量和水泥剂量,试验结果见表6-2和表6-3。
7 / 11
表6-2 含水量试验结果
拌和机型号 WCB-600 检测项目 混合料含水量(%) 5.2、5.4 表6-3 水泥剂量滴定试验结果
拌和机型号 WCB-600 检测项目 混合料水泥剂量滴定(%) ⑶、无侧限抗压强度
按静压法成型试件,进行了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试验结果如表6-4,强度能满足设计要求。
表6-4 底基层混合料强度试验结果
试验成型方法(静压法) 底基层 2.306 混合料 ⑷、现场压实度检测
根据试验段铺筑要求,在碾压结束后及时检测压实度,其结果如表6-5。压实度检测结果满足技术要求。
8 / 11
4.9、4.8、5.0、5.2、4.8 最大干强度平密度均值(g/cm3(Mpa) ) 不小于3.4 0.28 8.2 2.9 2.5MPa S(Mpa) (%) (Mpa) 均方差数Cv值 技术要求 偏差系强度代表表6-5 底基层试铺段压实度检测 K169+3桩号 10 压实度(%) 99.6 65 99.7 25 99.8 75 99.4 20 99.4 90 99.7 K169+3K169+4K169+4K169+5K169+5⑸、现场取芯结果
经过7天的养生,对底基层试验段的进行取芯工作,芯样外观描述见下表6-6。
表6-6 芯样检测结果
桩号 实测厚度设计厚度外观 K169+317.8 18 完整 K169+419.1 18 完整 K169+417.4 18 完整 K169+418.1 18 完整 K169+518.5 18 完整 K169+517.8 18 完整 ⑹、底基层试验段松铺厚度检测数据情况表
碾压前厚度(cm) 序号 桩号 左 1 2 3 4 K169+325 +350 +375 +400 23.8 23.7 23.8 23.2 中 23.8 23.7 23.7 23.8 右 23.4 22.9 22.5 23.5 左 18.6 17.9 17.8 17.6 中 18.1 18.2 18.0 18.5 右 17.6 18.6 18.5 18.6 1.325 1.325 1.325 1.325 压实后厚度(cm) 松铺系数 9 / 11
5 6 7 8 9 10 11 +425 +450 +475 +500 +525 +550 +575 平均值 23.5 23.8 23.2 23.5 23.6 23.7 23.8 23.6 23.8 23.8 23.6 23.8 23.8 23.8 23.4 23.7 23.4 22.7 24.5 22.1 22.9 23.4 23.4 23.2 17.8 18.6 19.2 19.3 19.2 19.5 17.3 18.4 18.3 18.2 19.1 18.2 18.2 18.3 18.4 18.3 19.2 17.1 17.2 18.2 18.2 18.2 18.1 18.1 1.325 1.325 1.325 1.325 1.325 1.325 1.325
七、总结
1、通过水稳底基层试验段,确定相关施工工艺参数,具体如下: (1)最佳水泥剂量:4.3% (2)最佳含水量:4.4% (3)最大干密度:2.306g/cm3。
(4)混合料合成比例:天然砂砾(≤37.5mm):碎石(5-10mm):石屑(0-5mm)=73%:20%:7%。
(5)松铺系数:
(6)碾压长度确定为80-100m。
(7)碾压组合:22T振动压路机2台,26T胶轮压路机1台。
10 / 11
(8)碾压方式:初压,22T振动压路机静压一遍;复压,22T2台振动压路机振压3遍;终压,26T胶轮压路机收光2~3遍。
(9)通过取芯结果可知,芯样成型较好。
通过本次底基层试验段的施工,确定了以上各项指标、参数,为我A1标项目部在今后的路面底基层施工中做指导,同时对试验段施工过程存在的一些问题,我A1项目部会在今后日常的施工过程中加强对施工前、后场的质量控制,确保底基层的施工质量。
共玉公路A1标项目部 二零一二年七月十九日
11 / 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