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三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练习题-古诗专项|人教新课标

来源:品趣旅游知识分享网


三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练习题-古诗专项|人教新课标

第 2 页

第 3 页

第 4 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题目中的“忆” 是什么意思, 你能从诗中找一个词来解释吗? ( )

3. 诗中的“佳节” 指的什么节日? ( ) 为什么这一天诗人“倍思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身在他乡,遇到佳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因此朗读时速度应稍(快 慢), 声音应稍(低缓 高昂)。

5. 假如你的亲人在外地工作,春节即将来到,请把自己最想对亲人说的话浓缩为一句

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我们学过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诗还

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诗词鉴赏。

(一)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第 5 页

【注释】 意万重: 形容表达的意思很多。 行人: 这里指捎信的人。 开封: 把封好的信拆开。 复恐: 担心这封信的内容不够多, 没有把自 己的意思表达清楚。

1.通过叙述写信前后的心情,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句交代“作家书” 的原因_______________, 以下三句是描写作书前、作书后的心理活动。 作书前是_________________作书后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细节把“复恐说不尽” 的心态表现得栩栩如生,意形相融。 2. 全诗诗

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 注释】 尽: 没有了 。 闲: 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 在的样子。 厌: 满足。 全

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6 页

__

诗情画意: 根据诗中对景物的描写,试着画一画。 参考答案 一、略。

二、 1.唐代 李白 长江 2. 北宋 苏轼 潋滟: 波光闪动的样子。 空蒙: 细雨迷茫的样子。 奇: 奇妙。 对西湖景色的赞美 3.思念亲人 独在异乡 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九月九日 4.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 篱落一灯明 夜书所见 叶绍翁 《游园不值》

三、 (一)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1.秋季 傍晚 2.思乡 3.写 梧桐、 树叶、 儿童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4.萧萧: 风声 挑: 用细长的东西拨动 促织: 蟋蟀 篱落: 篱笆。 (二) 独在异乡 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1. 重阳节时, 诗人王维思念家乡 , 在异乡 长安写诗抒发思乡 之情。 2.思 3.九九重阳节 独自 流落他乡 , 长做异地之客, 每逢佳节良辰, 越发思念亲人 4.倍加思念亲人 慢 低缓 5. 独在异乡 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四、(一) 1.乡 愁之深 见秋风 意万重 复恐说不尽 临发开封 2.洛阳城里吹起了 萧瑟的秋风, 要写家信禁不住心绪万重。 又恐匆忙倾述诉不尽情思, 捎书人临行之际我又打开信封。 ( 二) 鸟儿们飞得没有了 踪迹, 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 慢慢向 远处飘去。 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 , 敬亭山 也默默无语地注视着我, 我们

第 7 页

俩谁也不会觉得满足。 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 只有这高大的敬亭山了 。

第 8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