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三年级上册语⽂(灰雀》原⽂
有⼀年冬天,列宁在郊外养病。他每天到公园散步。公园⾥有⼀棵⾼⼤的⽩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常惹⼈喜爱。列宁每次⾛到⽩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包渣和⾕粒。
⼀天,列宁⼜来到公园,⾛到⽩桦树下,发现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这时,列宁看见⼀个⼩男孩,就问:“孩⼦,你看见过⼀只深红⾊胸脯的灰雀吗?” 男孩说:“没……我没看见。”
列宁说:“⼀定是飞⾛了或者是冻死了。天⽓严寒,它怕冷。” 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不敢讲。 列宁⾃⾔⾃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列宁问:“会飞回来?”
“⼀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第⼆天,列宁来到⽩桦树下,果然⼜看到那只灰雀欢蹦乱跳地在枝头歌唱。那个男孩站在⽩桦树旁,低着头。 列宁看看男孩,⼜看看灰雀,微笑着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去了?”
当然,灰雀没有告诉列宁昨天它去哪⼉了。列宁也没再问那个男孩,因为他已经知道,男孩是诚实的。
⼩学三年级上册语⽂(灰雀》教案 教学⽬标
1、认识“桦、胸”等5个⽣字。会写“郊、散”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联系上下⽂,读懂⽂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列宁⽤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放鸟归园的故事内容。 2、引导学⽣透过⼈物的⾔语和神态来领会⼈物的⼼理活动。 教学准备: 1、⽣字卡⽚。 2、教学挂图。 3、多媒体课件。
4、搜集关于列宁的⽣平、故事等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课时
课时⽬标
1、读通课⽂,感知课⽂⼤意。 2、学习课⽂⽣字词。 3、学习课⽂第1⾃然段。 教学流程
⼀、看图导⼊,交流资料
1、出⽰列宁照⽚,说说他是谁?利⽤课前预习搜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 2、学⽣交流后,教师⼩结简介列宁。
3、板书课题,书空“雀”字笔顺,提⽰“雀”字是从描摹鸟的体形⽽造出的象形字。 ⼆、读通课⽂,初步感知
1、学⽣⾃由读课⽂,要求:读准字⾳,读通句⼦,标好⾃然段序号。 2、指名逐段朗读课⽂,检查⾃读情况。
重点指导读准“散(sàn)步”、“胸(xiōng)脯(pú)”、“⽩桦(huà)树”。注意“诚”“病”“蹦”要读后⿐⾳。 3、赛读课⽂,以⼩组为单位进⾏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助别⼈读得更好。
4、思考:课⽂哪⼏⾃然段是具体写列宁寻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的?第1⾃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三、学习课⽂第1⾃然段
1、指名读第1⾃然段,说说了解到了什么。 2、课⽂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读。
说说哪⼏个词语⽤得好,借助多媒体动画,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喜爱”。 3、教师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体会列宁⼼中的感受,指导朗读第1⾃然段。
4、巧妙⼩结:第⼆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去了?列宁和⼩男孩围绕着这只灰雀发⽣了⼀段怎样的故事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学习⽣字,指导书写
1、学⽣⾃主观察本课⽣字有什么特点。 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字形的?
3、提醒:本课左右结构的字较多,注意左右⽐例。独体字“步”、“者”书写时笔画要舒展。 4、学⽣练写。 五、作业设计
把课⽂中描写灰雀的句⼦抄下来。 第⼆课时 课时⽬标:
1、继续学习课⽂,理解课⽂内容,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2、指导朗读,提⾼学⽣朗读能⼒。 3、收集列宁故事,继续了解伟⼈崇⾼品质。 教学流程
⼀、贴图导⼊,激发兴趣
1、贴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歌、跳跃的图画。
2、激趣: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可有⼀天,列宁发现有⼀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去了呢? ⼆、精读课⽂,感悟真“爱”
1、⾃由轻声读⼀读课⽂3-10⾃然段,哪⼏段是列宁说的话,哪⼏段是⼩男孩说的,找⼀找,读⼀读。 2、屏幕出⽰课⽂3、5、7、9⾃然段,请⼤家读列宁的这⼏句话,仔细体会列宁这些话的意思。 (1)学⽣交流。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说,也可以把体会到的⽤朗读来告诉⼤家。
(2)列宁的着急、担⼼、惋惜、关⼼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种情感。⽤⼀个词来概括,是什么? 随机板书:爱。
3、思考:有谁知道灰雀到底到哪⾥去了?你从课⽂哪⼉看出来的?出⽰4。8。10⾃然段。
(1)各⾃练读这⼏段话,指名朗读检查。指导读好“⼀定会飞回来的!”教师运⽤⼿势,指导学⽣加强语⽓。 (2)读后体会:这时候,⼩男孩在想什么呢?
(3)男孩为什么要捉⾛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 4、相机⼩结:列宁的爱是给鸟⾃由,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的⾃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5、细细体会列宁和男孩的⼼理感受,分⾓⾊朗读3-10⾃然段, 三、烘托⾼潮,深⼊体会
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在枝头欢唱了。 多媒体投影显⽰:列宁和⼩男孩在⽩桦树旁看着灰雀。 2、学习课⽂11──13⾃然段,⾃由朗读体会,
3、读了这⼏段,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吗?学⽣交流、提出疑问,如“列宁为什么要问鸟?鸟怎么会说话呢?”等等。 4、⼩组讨论,解答上⾯列出的两个关键问题。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深⼊体会:列宁尊重孩⼦,理解孩⼦,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男孩的⼼,这就是对孩⼦的爱!
5、你们⼀定也和列宁⼀样,为鸟⼉重归⾃然、为孩⼦改正错误⽽⾼兴吧!拿起书来,美美地读读课⽂最后三个⾃然段。 6、⼩结板书,总结课⽂。 四、布置作业,积累提⾼
1、学了这篇课⽂,你发现了什么?⼤家⼀起来说说。 2、搜集列宁或其他名⼈的故事,读⼀读,开展讲故事⽐赛。
⼩学三年级上册语⽂(灰雀》练习题 ⼀、看拼⾳,写词语。 huīquè jiāowài kěxī nánhái chéngshí fěnbǐ
dòngsǐ huòzhě
⼆、⽕眼⾦睛,⽤“√”在下⾯括号⾥选择正确的⽣字或词语。
1、寒(冷、拎)的冬风呼呼地吹着,他站在巷⼝(冻、栋)得直发抖。 2、列宁在郊外(养、差)病时,经常到⽩桦树下看看灰(雀、省)。 3、列宁(⾮常、经常)给它们带来⾯包渣和⾕粒。
“居然”和“果然”的区别:“居然”表⽰出乎意料,在⾃⼰意料之外。“果然”表⽰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4、天⽓预报说要下⾬,傍晚(居然、果然)下起⾬来。 三、将词语与它的意思连起来。 ⾃⾔⾃语⾃⼰ 对⾃⼰讲话。
惹⼈喜爱 指歌声、鸟鸣声悠扬动听。 婉转 抬着头向上看。 仰望 引起⼈的喜爱之情。 四、照样⼦,写⼀写。 例:那只灰雀在枝头歌唱。
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欢蹦乱跳地在枝头歌唱。 1、妈妈在公园⾥散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跟着⽼师去春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读⼀读⼈物对话,猜猜他们当时⼼⾥会想什么。选⼀选。 1、男孩说:“没……我没看见。”这时,男孩在想()。
2、列宁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这时,列宁在想()。 3、“⼀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这时,男孩在想()。
4、列宁看看男孩,⼜看看灰雀,微笑着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去了?”这时,列宁在想()。 A、我明天就把灰雀送回来。 B、我不能说我把灰雀捉⾛了。
C、男孩已经把灰雀送回来了,我不能问男孩,那样会伤害他的⾃尊⼼。 D、灰雀是男孩捉⾛的,我要⽤我的担⼼与惋惜感染男孩,让他主动送回灰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