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城市规划原理》

来源:品趣旅游知识分享网
《城市规划原理》

44简述居住用地规划的原则协调与整合城市总体功能空间与环境欢喜、尊重地方文脉及生活方式以人为本、提高生态效应、遵循相关的用地与环境等规范与标准提高土地效用保证环境质量、提供好的社区环境与设施支持。

居住用地规划要作为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组成部分,协调与整合城市总体的功能、空间与环境关系,在规模、标准、分布于组织结构等方面,确定规划的格局与形态; 居住用地规划组织要尊重地方文化脉络及居住生活方式,体现生活的秩序与效能,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 居住用地的规划,要重视居住地域同城市绿地开放空间系统的关系,使居民更多的接近自然环境提高居住地域的生态效应; 居住用地规划要遵循相关的用地与环境等的规范与标准,在为居民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的前提下,确定建筑的容量、用地指标,并结合地理的、经济的、功能的因素,提高土地的效用,保证环境质量; 城市居住地区作为定居基地,具有地域社会即社区的性质,居住地由规划要为营造安定、健康、和谐的社区环境,提供空间与设施支持。

45列举居住区文化商业服务中心的布置方式关键词:沿街线状、独立地段成片集中、综合。

(11)

沿街现状布置

这种布置方式应根据道路的性质和走向等综合考虑。

在交通过于繁忙的城市交通干线上一般不宜布置。在沿城市主要道路或居住区主要道路布置时,如交通髢不大,可沿道路两侧布置; 当交通量较多时,则宜布置在道路一侧,以减少人

流和车流的相互干扰。道路的走向也影响建筑的布置,如当道路为南北走向时.往往产生建筑朝向与沿街面貌要求之间的矛盾,尤其是采用住宅底层商店的形式时更为突出。在这种情况下,一般应在保证住宅有良好朝向的前提下考虑沿街建筑群体的艺术要求。当公共建筑布置在道路交叉口时,应注意人流和车流的合理组织,一般不宜把有大骨人流的公共服务设施布置在交通量大的交叉口。可布置一些吸引人流较少的公共服务设施,并将建筑适当后退,留出小广场,以作人流集散的缓冲。

沿街线状布置公共服务设施,应根据其功能要求和行业特点相对成组集中布置。对一些吸引人流较多且时间集中的项目,如饭店、影剧院等,必须保证有足够供人流集散用的人行道宽度和车辆存放的场地。沿街线状布置公共服务设施时,车行道与人行道圾好用绿带分隔,以保证行人的安全,并减少灰尘和汽车噪声的干扰。

为了充分保证居民的安全和创造一个富于生活气息的居住区中心,宜采用步行街的形式。

(22)

独立地段成片集中布置

独立地段成片集中布置公共服务设施时,也应根据各类服务设施的功能要求和行业特点成组结合,分块布置,在建筑群体的艺术处理上既要考虑沿街立面的要求,又要注意内部空间的组合以及合理地组织人流和货流的线路。

(33)

沿街和成片集中相结合布置

以上三种布置方式各有特点,沿街带状布置是我国传统的布置方式,对改变城市面貌容易取得显著的效果,特别是采用沿街住宅底层商店的方式比较节约用地,但在使用和经营管理方面不如成片集中的布置方式有利。独立地段成片集中布置的形式对改变城市面貌方面可能不如沿街带形布置效果大,且用地也可能多一些,但由于在独立地段建造,因此有可能充分满足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布置的功能要求,且居民使用和经营管理方便,在大城市交通比较繁忙的情况下,易于组成完整的步行文化商业区。沿街和成片集中相结合的布置方式,则

有可能吸取前二种方式的优点。在具体进行规划设计时究竟采用何种布置形式,应根据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气候条件、建设规模,特别是用地的紧张程度及现状条件等综合考虑4

居住区中心除了考虑平面的规划布置外,还应考虑空间的规划布局。为了充分利用地形、提高城市用地的利用效益以及更紧凑合理地组织交通,居住区中心可分层立体布置63城市土地使用分类及兼容控制的意义

城市土地使用性质分类:主要包括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绿化用地等。

城市土地兼容性:包括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是指不同的使用性质在同一地块上共处的可能性,反映了不同使用性质的土地之间亲和与矛盾的程度; 其二是指在同一地块中多种用地性质选择的多样性和置换的可能性,反映了该地块的周围环境对其的约束关系。

意义:城市用地分类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有利于土地的利用和管理,在不同城市,不同规划方案之间可以进行类比,以及便于规划之后表的定量与统计。土地兼容性控制可以提高城市规划的弹性、活力和可操作性。

68邻里单元组成原则1.规模:以一所小学所服务人口提供住房,用地面积由人口密度来

定。目的使小孩上学安全。

2.边界:周边以城市干道为界,避免过境交通从居住单位内穿越。

3.开放空间:提供一系列小公园及娱乐空间构成的开放空间系统,以满足特殊人群和小孩身心发展。

4.机构位置:学校、教堂和社区中心集中设置,服务范围与邻里单位界限吻合。

5.当地商店:为邻里单位人口服务,自给自足。

6.内部道路系统:利于邻里内部交通的道路系统。出入口不能与干道对面邻里单位出入口相接。

应用邻里单位有宽阔的边界和内部街道形式,有助于实现社区目标(社区归属感、认同感、责任感与尊重感。

二战后,苏联和欧洲把邻里单位的概念进一步发展为小区规划理论,规模不限于小学的服务能力,用地边界发展为以城市干道及自然地形为界,公共建筑的项目和规模也相应扩大。

我国的小区规划模式是在邻里单位概念和苏联小区规划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图解

2022城规原理

一、简答题:

1解释“环涂以为诸侯之涂,野涂以为都之涂”的意思和含义。

2街坊式居住区内部道路系统的布置在形式、功能、景观上各有什么样的特点。

3居住区设计时住宅的朝向应该根据哪些条件来确定。

4计算题(可以说是一道送分题了题目太长就略去了)5城乡统筹对我国农村建设的规划与发展有什么意义。

6城市中心区内商业区设置成一条街式或购物中心式会产生怎样的空间效应。

7.城市中心区规划中为什么要进行人口规模的预测?

8、区域的系统性特征

9、经济适用房的布局原则

10、英国战后三代新城建设的得失。

二、论述题:

1、千人总指标、千人指标和分类指标、一般规模的关系。

2\\\\\\\\处于浅丘陵地区的某县城要发展成为一个人口规模达20万的城市,你认为该如何发

展。空间布局的原则。

3\\\\\\\\结合最新颁布的《城乡规划法》,谈谈我国城市规划体系的构成

2007城规原理

一.简述题(每题9分共90分,每道一般不超过200字)1.划分居住区各类用地界线的一般规定是什么?

2.简述住宅区中机动车停车的各类布局方式及其特点。

3.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4.中心城区总体布局中确“禁建区”应当主要包括那些内容?5.城市中体规划阶段为什么要进行人口规模的预测?6.在城市总体布局时,风玫瑰的主要用途是什么?

7.简述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编制中的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及其与中心城区规划之间的关系。

8.简述区域空间发展的点轴开发模式的主要思路。

9.简述北宋东京的改建规划和布局特征。

10.简述欧洲中世纪“如画城镇”(picturequetown)的具体表现。可结合实例分析。

二、论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每道一般不超过500字)1.分析居住区规划中“均好性”要

求对规划布局的影响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2.分析大城市总体布局中采用环形放射状布局模式的特点并对其利弊进行分析。3.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论述城市规划的思考要点。

2006城规原理

二.一、简答题(10某9)

1、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为什么要分级设置?

2、居住区道路规划设计的要点。

3、围合空间对居住区规划设计的作用。

4、体育中心的布局考虑哪些因素。

5、芒福德说“真正的城市规划必须是区域规划”,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并对一个你熟悉的城市进行区域条件分析。

6、城市总规阶段为什么要进行用地适应性评定?

7、近期规划在我国城市规划中的地位以及对城市规划实施的影响。

8、我国县域城镇体系规划需要考虑哪些重点问题。

9、汉长安建设的过程及规划要点。

10、巴西利亚的规划要点及简图。

二、论述题(3某20)

1、建设城市外环路是不是有助于控制城市的蔓延?

2、试举一你熟悉的住宅区,分析规划存在的问题,要求画出分析图。

3、我国城镇化的重点问题及对策。

简答2考了个去年考过的题,车速与车流量的关系

简答1居民出行特征的内容,交通规划如何将这些方面的问题做好论述题1交通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论述题2从居民出行以及优化交通结构的角度论述交通一体化战略的意义以及基本对策2005城规原理

一、简答题(每题10分,一般不超过150字)

1、简述城市用地适应性评价与城市空间布局组织关系。

2、从体现城市土地经济价值角度简述城市用地分布特征。

3、简述城市特色构成要素及保护对策。

4、谈谈你对《周礼·考工记》对中国都城的影响是“历代遵从,千古一致”的这一观点的看法。

5、简述“新城市主义”的主要观点。

6、简述芒福德区域思想。

7、简述“大伦敦规划”的主题思想及对我国新城规划的借鉴作用。

8、为什么要控制住宅区的容积率和建筑密度。

9、为什么住宅建筑布局要考虑朝向和日照间距。

二、论述题(每题20分,一般不超过200字)

1、论述不同交通政策(如以地面公共交通为主,大容量轨道交通为主,或以私人小汽车为主)与城市空间结构和形态的互动关系。

2、城市规划为什么和如何对于城市建成环境进行开发控制的。

3、为什么住宅区道路规划主张分级衔接和通而不畅。

2004城规原理

一、简答题(200字以内,每题10分)

1.居住区各用地的界线划定的一般原则(周p197)2.居住区规划设计可以有哪些生态考虑(周p19)3.城市主导产业的特点(赵p215)4.城市总体布局的一般原则(三p201)

5.城镇体系和区域中对城市建设条件的评价的内容6.区域增长极核理论及对我国区域发展的借鉴7.元大都在哪些方面体现了《周理考工记》(注p23)8.简述中世纪意大利城市的主要特征(注p14)9.历史街区保护整治与旧城更新的关系(三p201)

二、论述题(500字以内,每题20分)

1.从城市公共空间系统分析现在住宅区规划与建设的负面影响2.结合实例论述如何处理近期建设与远景控制的关系(三p237)3.现代城市规划体系结构及其特征(注p46)2003城规原理

一、简答题(200字以内,每题10分)

1.简述居住区生活环境质量与居住区规划综合技术经济指标的关系(周p207)2.工业用地布局主要原则(三p107)

3.图示城市形态的几种主要类型及其形成原因(注p79)4.马丘比丘宪章比雅典宪章在思想上的进步(注p35)5.区域增长极核产生条件(注p6)

6.以图示方式城市土地极差地租理论分析城市土地同心圆模式(赵p280)7.隋唐长安规划要点(注p22)8.城与廓的概念(三p14)

9.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层次及主要内容

二、论述题(500字以内,每题20分)

1.城市公共活动空间的规划设计目标是什么,可通过那些规划设计途径来提高它的品质(三p491)

2.目前城市总体规划中近期规划内容、方式、作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改善3.论述城市开发控制的各种作用机制及其相互关系(三p579)2002城市原理

1.《周礼考工记》对古代都市规划的影响(此题2001年也考过)2.划定历史保护街区的条件(注p189)3.区域空间结构演变各个阶段的主要特征4.都市区规划的基本概念5.城市规划实施的管理体制6.土地使用开发强度的考虑因素7.土地适用性评定的考虑因素(注p64)8.我国总体规划编制过程存在的问题9.城市设计与开发控制的关系。(三p577)后5道题中有两题15分,余每题10分《城规原理》2001年试题简答:

1,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三者之间的关系。

2、城市土地区位对于土地用途的影响。

3、《周礼考工记》对我国古代都市规划的影响。

4、中世纪西欧城市的主要特征。(注p24)

5、城市历史保护与旧城更新改造的关系。(三p561)

6、中心地理论中市场原则支配下的中心地网络特征。(注p569)论述; 、

1.你对城市设计概念的理解,谈谈在规划控制中如何运用城市设计的概念2.我国城市化发展的特征,小城镇发展的意义《城规原理》2000年试题

一、专业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24分)

1、城市化(三p9)

2、规划区

3、历史文化名城(注p180)

4、历史街区(注p180)

5、风玫瑰(三p73)

6、管线综合(三p350)

7、可达性(三p517)

8、需求管理

二、简述(第一题7分,其余各题5分,共22分)

1.绿地率和公共绿地比例这两个规划指标在居住区规划中各自的作用(周注p1

59、208)2.城市用地适用性评定的内容和目的(注p64)3.区位理论及其在城市空间布局中的应用4.明清北京城市建设的主要特征(注p23)

三、论述(每题18分)

1.我国经济体制转型对于城市土地资源配置的影响

2.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核心概念及其对城市规划的指导意义(注p

37、39)3.城镇体系规划的编制内容、作用,你对城镇体系规划的现状的发展趋势的见解(注p97)

1999城市规划原理试题

一、专业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30分)

1、住宅区(周p1)

2、社区(周p2)

3、城市结构(三p196)

4、城市形态(注p751)

5、区位

6、区划(zoning)(三p574)

7、区域规划(注p49)

8、土地开发(三p567)

9、城市开发(赵p289)

10、“一书两证”(三p580)

二、论述题:(每题10分,共70分)

1、城市土地使用分类及兼容控制的意义。(三p84)

2、城市设计的作用。(三p525)

3、列举并简析影响居住区环境质量的要素。(周p207)

4、科析城市建设中市场导向的对立和统一。

5、我国分几批公布了多少个历史文化名城?(三p531)

6、我国宋与唐代相比较,在城市建设发展上有哪些重要的变化?简析其原因。(注p22)

7、法国巴黎拿破仑第三和欧斯曼规划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注p26)两点:严谨认真的态度和完整的理论系统

复习参考建议: 参考书目:

第三版(白皮)――三(正文中代号)、

全国注册规划师执业考试应试指南(黑皮)――注、

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蓝皮)――周、

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的经济学原理(紫蓝皮)――赵。

A课程范围划分要细,建议自己把近五年考题按最细的要目归类,比如1历史部分:中国城市建设史、外国城市建设史、古城保护; 2规划部分:区域规划、城市战略(概念)规划、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居住区; 3相关知识:城市地理学、区域经济、城市生态、城市法规等; 4热点问题:单独拎出来的最近大家比较重视的可以考大题的问题。

B完成以上工作后你基本上心理会有数,最近几年考试的重点落在哪些部分,而每一部分基本上都考得是什么。其间有很大的规律可循,但不是绝对的,04年考试可以说基本上不在我所认为的重点之内,当然这是因为特殊原因了。

C然后是对症下药。所以,muhe999的参考书目中选和必的轻重关系其实应该互换,个人认为《城市规划原理》追求体系全面,必然内容无法深入,你可能会看到考点,但你不一定能得到答案。所以,该书应该是“选”,当你已经各个击破后再回过头来把这本书翻一遍,检验自己对整个体系的熟悉和了解程度(如何检验:以很快的速度翻,当你看到一个标题的时候,你的脑子里应该能浮现该部分内容,比书详尽)。如何各个击破:每个专题其实都对应一本书

(或者一门课程的笔记、PPT),所有考点和答案都在其中。比如中建史重点为《中国城市建设史》上的几个古城和几本古书; 居住区重点是《居住区规划原理》每章后面的问题(不信你拿历年居住区部分试题对对看)。

D关于《城市规划汇刊》,如果你想考130以上,请仔细阅读近三年文章,不仅是应试,对你整个水平的提高也是很有帮助。否则,挑些近期热点问题看看足以。

道交超课程题目基本不在《城市规划汇刊》中,况且此类文章也不多,相关老师的文章也基本不涉及,应密切注意研究生的相关课程,有条件的去听一听,或者至少应拿到笔记和PPT之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