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
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 1303 陈志鹏 131080118
1. 论述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原则。
所谓城市总体布局,就是综合考虑城市各组成要素,如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及对外交通运输用地,并对其进行统筹安排。城市总体布局的形成及其优化要遵循以下几方面的基本原则:
(1)整体协调,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在城市总体布局中,坚持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力求以人为中心的经济——社会——自然复合系统的持续发展,使城市发展的各个阶段建设有序,朝着既定的发展方向和建设目标,整体协调发展。
(2)城乡融合、力求系统综合、时空发展有序的原则
芒福德说过:“真正的城市规划必须是区域规划”。当今我国的经济体制已经开始转变,城市化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城市数量不仅有了大幅度的增加,其形态结构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从传统的核心——边缘结构明显地向网络结构转化,有些重要的经济发达地区,城市的发展明显走向群体化。城乡融合、协调发展,要求在规划编制中明确:城市和乡村布局上合理,功能上既有分工、又有合作,避免盲目发展和重复建设。城市由于人口集中、信息畅通、经济发达、交通方便,产生和释放出一种开放型的现代物质与精神文明,它对周围乡村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农村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以适应城市的吸引力和
辐射力的需要。
我国现存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因此,在城市化进程中,应选择走城市现代化和农村产业化同步发展的道路。在发展大中城市的同时,有计划地积极发展小城镇,实现农村现代化,使城乡逐步融合,达到城乡共同繁荣兴旺。
(3)增强区域城市观念、重在区域整体发展的原则
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化进程中,种种现实矛盾表明:土地资源紧张,农业发展面临挑战,环境污染全面扩散,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等现象。许多研究成果揭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城乡协调发展、区域整体发展和城市经济、社会、环境、文化综合发展,作为城镇空间形态组织和城市总体规划布局的重要原则。
(4)体现政策、突出重点、带动全局的原则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城市发展进程中,有赖于符合实际需要、又具有指导意义的政策驱动。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转变、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过程中,同时在向城市化加速发展的阶段中,城市规划的政府行为应当得到强化,城市规划还应当担当起政府宏观调控的角色;在城市运行的进程中,在解决错综复杂的问题过程中,一定要突出重点,将有限的资金和土地集中解决城市存在的主要问题,抓住主要矛盾;要避免城市发展政策的误导作用,规划师就必须加强自身能力的提高和修养。城市规划是涉及城市社会方方面面的综合性工作,为此也要求规划师掌握和了解更广泛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素质和才能。
2. 比较城市绿化的各个指标体系,并说明它们各自的功能。
(1)城市绿化规划指标
一般来说,城市绿化规划指标包括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城市绿化覆盖率和城市绿地率。
①人均公共绿地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是指城市中每个居民平均占有公共绿地的面积。人均公共绿地指标是住区内构建适应不同居住对象游憩活动空间的前提条件,也是适应居民日常不同层次的游憩活动需要、优化住区空间环境、提升环境质量的基本条件。
②绿化覆盖率
城市绿化覆盖率是指城市绿化覆盖面积占城市面积的比率。城市绿化覆盖率高低是衡量城市环境质量及居民生活福利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③绿地率
城市绿地率是指城市各类绿地(含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风景林地六类)总面积占城市面积的比率。“绿地率”是衡量居住区总体环境的重要指标,它与建筑密度共同作用时,可直接反映出地块用地范围内的空地率、建筑密集程度和空间环境总体效果。绿地率的控制可以保证城市的绿化和开放空间,为人们提供休憩和交流的场所。
(2)国家园林城市绿化规划指标
城市园林绿化指标是衡量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幅员辽阔,城市的类型
由于性质和地域分布而千差万别,但人类对环境的要求是共同的,只有明确园林绿化指标,城市园林绿化的规划和实施才能得到保证,城市园林绿化水平才能得到提到。
3. 试写出城市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
城市发展规划是整个城市规划的基础,是城市规划的基本依据,关系到建设怎样的城市这一根本问题。它主要运用区域分析的分析,对城市的未来和发展进行科学预测和论证,以确定城市定位、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 主要内容:
(1)确定城市性质和发展方向,估算城市人口发展规模,确定有关城市总体规划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
(2)选定城市用地,确定规划范围,划分城市用地功能分区,综合安排工业、对外交通运输、仓库、生活居住、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及绿化等用地。
(3)布置域市道路、交通运输系统以及车站、港口、机场等主要交通运输枢纽的位置
(4)大型公共建筑的规划与布点。
(5)确定城市主要广场位置、交叉口形式、主次干道断面、主要控制点的坐标及标高
(6)提出给水、排水、防洪、电力、电讯、煤气、供热、公共交通等各项工程管线规划,制定城市园林绿化规划。
(7)综合协调人防、抗震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规划。
(8)旧城区的改造规划。
(9)综合布置郊区居民点,蔬菜、副食品生产基地,郊区绿化和风景区,以及大中城市有关卫星城镇的发展规划。
(10)近期建设规划范围和主要工程项目的确定,安排近期建设用地和建设步骤。
(11)估算城市近期建设投资。城市总体规划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科学工作。既要立足于现实,又要有预见性。
4. 试比较《马丘比丘宪章》和《雅典宪章》。
《雅典宪章》与《马丘比丘宪章》宪章的比较:
(1)《雅典宪章》的主导思想是把城市和城市的建筑分成若干组成部分;《马丘比丘宪章》的目标是将这些部分重新有机地统一起来强调他们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和关联性。
(2)《雅典宪章》的思想基石是机械主义和物质空间决定论;《马丘比丘宪章》宣扬社会文化论,认为物质空间只是影响城市生活的一项变量,而起决定作用的应该是城市中的各类群体、社会交往模式和政治结构。
(3)《雅典宪章》将城市规划视作对终极状态的描述;《马丘比丘宪章》更强调城市规划的过程性和动态性。
总的来说:《雅典宪章》针对当时无计划、无秩序的发展过程导致的各种城市问题,提出理性的功能分区和简单的机械联系,强调物质空间的描述,追求完善的终极状态,属于
城市规划理论的无序性向纯理性阶段的转变。《马丘比丘宪章》鉴于《雅典宪章》引导下的城市改造中,城市活力的丧失,提出城市空间的流动性和连续性,强调人与人的相互关系和城市的动态特征。属于由《雅典宪章》的纯理性向人性化阶段的转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