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是⼈⼀⽣中最为关键的阶段,就应当对⼤学四年有⼀个正确的认识和规划。⼤学⽣学习⽅法论⽂怎么写呢?下⾯店铺整理了关于⼤学⽣学习⽅法论⽂,供你参考。
⼤学⽣学习⽅法论⽂篇⼀
⼤学是⼈⼀⽣中最为关键的阶段。从⼊学的第⼀天起,就应当对⼤学四年有⼀个正确的认识和规划,使⾃⼰能在以后的学习中享受到最⼤的快乐,在毕业时找到⾃⼰最喜爱的⼯作,把⾃⼰培养成为⼀个四有新⼈。⼤学⾥⾯,要学的东西很多,要培养的能⼒也很多。下⾯我结合⾃⼰的经历和经验,讲讲⼀些我认为⽐较重要的能⼒和学习⽅法。
⾸先是态度的转变:进⼊⼤学的校园,就必须从被动转向主动。在⼤学⾥,没有⼈⽐你更在乎你⾃⼰的⼯作、学习、⽣活和未来,你必须成为⾃⼰未来的主⼈,你必须积极地管理⾃⼰的学业和将来的事业。积极主动⾸先表现为对⾃⼰的⼀切负责,不要让⾼中那种学习⽅法继续泛滥下去。⽐如说,有些同学认为英语重要,但学校不考试就不学英语,我们⼤三⼤四已没有英语课了,但我们许多同学还是坚持提⾼⾃⼰的英语;或者,有些同学觉得⾃⼰需要参加社团磨练⼈际关系,但是因为害羞就不积极报名;还有的学⽣看到别⼈逃课,⾃⼰也跟着不去上课。对于这种消极、胆怯的作风,你终有⼀天会付出代价的。
我曾在书中看到以下这句话:“在⾼中时,⼤学像是⿊暗中的⼀盏明灯,指引着我们前进的⽅向,进了⼤学后,天亮了,我们不知道该向何处去”。这正是部分⼀年级新⽣思想的真实写照,许多同学⼊校后进⼊了⽬标盲区。有部分同学到了⼤四才开始做⼈⽣和职业规划,⽽⼀个主动的学⽣应该从进⼊⼤学时就开始规划⾃⼰的未来。只要认真制定、管理、评估和调整⾃⼰的⼈⽣规划,你就会离你⾃⼰的⽬标越来越近。
其次是⾃学的能⼒:⼤学学习与中学学习截然不同的特点是依赖性的减少,代之以主动⾃觉地学习。⼤学教学的⽬的是培养德智体全⾯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教育的内容是既传授基础知识,⼜传授专业知识,教育的专业性很强,还要介绍本专业、本⾏业最新的前沿知识和技术发展状况。知识的深度和⼴度⽐中学要⼤为扩展。课堂教学往往是提纲掣领式的,教师在课堂上只讲难点、疑点、重点或者是教师最有⼼得的⼀部分,其余部分就要由学⽣⾃⼰去攻读、理解、掌握。⼤部分时间是留给学⽣⾃学的。因此,培养和提⾼⾃学能⼒,是⼤学⽣必须具备的本领。⼤学的学习不能象中学那样完全依赖教师的计划和安排,学⽣不能只单纯地接受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在学习中的潜⼒。这种充分体现⾃主性的学习⽅式,将贯穿于⼤学学习的全过程,并反映在⼤学⽣活的各个⽅⾯。
⼤学⽣应当充分利⽤学校⾥的⼈才资源,从各种渠道吸收知识和⽅法。如果遇到好 的⽼师,你可以主动向他们请教,或者请他们推荐⼀些课外的参考读物。除了资深的教授以外,⼤学中的青年教师、硕⼠⽣、博⼠⽣乃⾄⾃⼰的同班同学都是最好的知识来源和学习伙伴。每个⼈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都不尽相同,只有互相帮助,⼤家才能共同进步。
⼤学⽣应该充分利⽤图书馆功能,培养独⽴学习和研究的本领,为适应今后的⼯作或进⼀步的深造做准备。⾸先,⽼师课堂上都会提⼀些科学前沿内容,⽐如新材料、新制备⼯艺等等,此外还会有⼀些课外学习材料,尤其是到了⾼年级,所以⼤学⽣⼀定要学会查找书籍和⽂献,以便接触更⼴泛的知识和研究成果。同样,当我们在⼀门课上发现了⾃⼰感兴趣的课题,就应当积极去图书馆查阅相关书籍⽂献,了解这个课题的来龙去脉和⽬前的研究动态。
1. ⼤学⾥课程的学习。
⼀般说来,⼤学四年需要学习的课程有四五⼗门,每⼀个学期学习的课程都不相同。⼤学⼀、⼆年级主要学习公共课程和基础课程,⼤学三年级主要学习专业基础课和部分专业课,⼤学四年级重点学习专业课和进⾏毕业设计、做毕业论⽂。⼤学教师讲课有以下特点:⼀是介绍思路多,详细讲解少。主要讲授重点、难点内容,⽽且许多教师都使⽤多媒体授课,授课进度⽐较快,⼀节课可能要讲授⼀章或⼏章的内容。⼆是抽象理论多,直观内容少。三是参考书⽬多,课外习题少。针对这样的变化,我们必须尽快掌握科学的学习⽅法:⾸先是要做到主动预习,通过预习,了解课程的前后关系及内在联系,能够⼤体上对所学知识有⼀个初步的认识,不要求都懂,也不⽤花很多时间,但预习会很⼤程度上避免上课听不懂的现象; 其次是要认真听课,不逃课不打瞌睡,努⼒提⾼听课质量,紧跟⽼师的思路,适时记录教师上课时所传授的知识和具体的、有特⾊的解题思路,不需太详细,但层次要分明,提纲挈领,突出难点、重点,作笔记⼀个最⼤的优点还可以提⾼注意⼒,防⽌精⼒分散。有时候我们前⾯的内容没听懂,这是常有的,但不是接下来的内容就不听了,只要把前⾯的结论当做已知量,接着往下听。我个⼈觉得这个办法挺实⽤的.
然后是要独⽴完成作业,⼤学的作业相对⾼中⽽⾔,量少⽽精,着眼于加深对原理的理解和思考⽅法的培养,我做作业前⼀般都会把这次课的书本内容认真的看⼀遍再做作业;最后,每隔⼀段时间,还要进⾏⼀次综合复习,可以画图、画表归纳整理,这样你会对整个课本内容有⼀个全⾯、概括的了解,有利于加深
理解和系统记忆。同时打好基础也是我们必须做的事情。在⽬前,⼤学成绩往往决定你能否保研,能否找到⼀个好⼯作。如果你对它们有兴趣,那你是幸运⼉,可以享受学习的乐趣;但就算你没有兴趣,你也必须把这些基础打好。
2. 做时间的主⼈,充分利⽤时间
⼤学期间,除了上课、睡觉和集体活动之外,其余的时间机动性很⼤,科学的安排好时间对成就学业是很重要的。⾸先,要安排好每⽇的作息时间表,哪段时间做什么,安排时要根据⾃⼰的⾝体和⽤脑习惯,在脑⼦最好⽤时于什么,脑⼦疲备时安排⼲什么,做到既调整脑⼦休息,⼜能搞⼀些其他的诸如⽂体活动等。⼀旦安排好时间表,就要严格执⾏,不要拖拉和随意改变,养成今⽇事今⽇做的习惯,千万不要等明⽇。我⽣待明⽇,万事成磋砣。其次,要珍惜零星时间,⼤学⽣活越丰富多采,时间切割得就越细,零星时间越多。
3. 最后,动⼿能⼒的培养。
动⼿能⼒的重要性,我想不⽤我再证明了,尤其是对我们学习⼯科的⼈来说。⽆论学习何种专业、何种课程,如果能在学习中努⼒实践,做到融会贯通,我们就可以更深⼊地理解知识体系,可以牢牢地记住学过的知识,这就叫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此,我建议同学们多选些与实践相关的课程。⼤学⾥这种机会是很多的,⽐如我们每个⼈都要做的《⼤学物理实验》,每⼀个都很经典,都含有深厚的背景知识和思维,⼤家千万不能应付了事!它们不仅让我提前了解科研情况,更是对书本知识学习的⼀种促进。很多基础知识都会出现在你的实验中,这样你去学习书本知识还会觉得枯燥吗?同时,你的操作能⼒,研究能⼒,创造能⼒等都会有⼀定的提⾼。
以上就是⼤学⾥⼏项⽐较基本的能⼒和⽅法,最后送⼤家⼀句李开复的话:经过⼤学四年,你会从思考中确⽴⾃我,从学习中寻求真理,从独⽴中体验⾃主,从计划中把握时间,从交流中锻炼表达,从交友中品味成熟,从实践中赢得价值,从兴趣中攫取快乐,从追求中获得⼒.
⼤学⽣学习⽅法论⽂篇⼆
⼤学较初中和⾼中来说是⼀个更⾼层次的学习的平台,对于⼤学⽣来说也是⼀⽣中很重要的学习阶段。⼤学⾥,不再是⽼师教,学⽣照搬照学的学习模式,⽽是需要学⽣⾃⼰探究性的学习,这对于学⽣未来的发展以及学习能⼒的快速提升都是很好的机会。通过基础课程的学习,对⼤学⽣的正确的世界观、⼈⽣观、价值观的形成有很⼤的帮助;⽽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不仅能帮助我们掌握所学专业的基础知识,⽽且还能为以后⼯作提供⼀定的专业基础,更重要的是通过对所选专业知识的学习,我们可以掌握学习⼀项专业知识的⽅法,这样对以后的⼯作中对于新事物新知识的学习⼗分重要。但是让⼈担忧的是,当代⼤学⽣对于学习的兴趣越来越低,因此,就此问题我们对其原因进⾏探究,并且相应提出关于⼤学⽣提⾼学习兴趣的⽅法。
⼀.⼤学⽣缺乏学习兴趣的原因 (1).⼤学⽣对所学专业没有兴趣。
⼤学⽣填报志愿选择专业时并不⼀定完全是根据⾃⼰的兴趣。可能是由于⼤多数⼈都认为这个专业前景看好或其他⼈的误导或者是被录取时被调剂⽽选择了⾃⼰并不⼗分感兴趣的专业。这就导致学⽣对⾃⼰的未来没有明确的⽬标,更没有⾜够⼤的动⼒去学习。
(2).⼤学⾯临的学业之外的诱惑过多。
当代⼤学⽣⾯临互联⽹、各种社团活动、恋爱等学业之外的诱惑。由于在⾼中这些东西都被禁⽌接触,所以,对于刚刚获得⾃由的⼤学⽣来说⽆疑是很具有吸引⼒的。由于⼤学⽣把过多的时间投⼊到以上提到的事情上,因此会挤占学习的时间,随着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和精⼒越来越少,导致⼤学⽣对学习的兴趣有所下降。
据近100份的有效问卷统计分析结果显⽰,本校⼤学⽣中,平时男⽣花在打游戏上的时间每天平均4⼩时,⼥⽣花在看视频,⽹上购物的时间每天平均
3.5⼩时。考试之前结果较之差别⽐较⼤,男⽣和⼥⽣花在玩电脑的时间都少于1⼩时。同时,问卷结果还显⽰,70%的同学有上课⽤⼿机聊天的经历,⽽⽤⼿机聊天同学中的50%是和⾃⼰的男朋友或者⼥朋友聊天。
从以上结果我们可以看出,⽹络和恋爱占⽤了⼤学⽣很⼤部分的学习时间,也是由于长期的沉迷于⽹络和恋爱,使得⼤学⽣对于学习的兴趣有所下降。
(3).⼤学⽣对于学习的⽬的认识不正确,学校的教学体制以及对学⽣的学习成果考察不合理 ⼤学习⾯对⼤学的学业,认为学习的⾸要⽬的就是期末考试不挂科,长远⼀点就是顺利毕业,更长远⼀点就是将来能够顺利的找到⼀个⽐较好的⼯作。极少数同学是因为⾃⼰的兴趣或者是为了实现⾃⼰的⼈⽣理想⽽进⾏⼤学课程的学习。与此同时,学校⽅⾯关于学⽣学习成果集⽔平的考察也存在⼀定的问题。现
在绝⼤多数⾼校采取学分制,其实主要看的还是期末的考试成绩。⽽⼤学⽼师的期末考试的考察形式也是⼏乎是考课上讲过的东西,这样就导致了学⽣上课记笔记,临考试之前突击背笔记的学习模式。在这样的教学理念的引导下,⼤学⽣很少进⾏思考、质疑、创新,这都将导致学⽣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久⽽久之,学⽣就会失去学习兴趣。
⼆.提⾼⼤学⽣学习兴趣的⽅法 (1).提升⼤学⽣对所学专业的兴趣
⼤学⽣选择专业是在⾼考报志愿的时候,因此,对于⾼中⽼师的要求不再仅仅是能够让学⽣以⾼分考⼊⼤学,同时要求适当的向学⽣介绍⼀些专业相关的情况,以便于学⽣在报志愿的时候不⾄于过于盲⽬。当然,这对于已经步⼊
⼤学校园的⼤学⽣来说为时已晚,已经步⼊⼤学的⼤学⽣⼀般很难重新选择专业,只有较少⼀部分可以通过某些途径在⼤学重新选择⾃⼰的专业,⽽⼤多数同学不能更换专业,所以,⼤学⽣⼤规模更换专业是不现实的。⾯对这种情况,就要致⼒于如何提⾼⼤学⽣对所学专业的兴趣。
⼊学之初,各专业导员就应该向本专业的同学对专业进⾏基本的介绍,让同学能够初步对所学专业有所了解。与此同时,要突出本专业⾄今尚存在的空⽩,这对于好奇⼼最重与不服输的精神最亢奋的青年学⼦来说,就会极⼤的激发出他们对于此专业的兴趣与学习此专业的积极性。
(2).充分利⽤⽹络社团等对⼤学⽣有诱惑⼒的⼯具及平台,⽤以提⾼⼤学⽣的学习兴趣 同⼀个事物,从不同的⾓度看就会⼜不⼀样的效果,就像杨桃看的⾓度不同也有可能看到五⾓星的效果⼀样。对于⽹络、社团活动、恋爱这种貌似会诱惑⼤学⽣沉迷其中⽽影响学习的情况,如果处理的恰当,也能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学社团也是不容忽视的⼀个能够提⾼学⽣学习兴趣的平台。各个社团的组织者应该尽量多的组织⼀些和专业知识有关的有技术⽔平和知识含量的活动。通过活动的准备和开展,⼀⽅⾯有利于组织内成员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另⼀⽅⾯也可以吸引更多有这⽅⾯兴趣的同学加⼊,这样能够达到了⼀阵春风唤醒整⽚⼤地的惊⼈效果。
对于⼤学⽣来说,恋爱这件事情已经是得到了法律的认可,因此这是⼀件值得被认可的事情。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情侣在⼀起都会影响学习,有很多的情侣在⼀起能够相互⿎励,⼀起奋⽃⼀起进步,这些都是有利于彼此共同成长的。⾯对这件事情,⼤学⽣⾃⾝的思想境界具有很⼤的决定作⽤,当然,与此同时,⽼师也应该进⾏适当的指引。
(3).采取沟通的⽅式端正⼤学⽣的学习态度,帮助⼤学⽣建⽴正确的学习观并且适当修改学校的相关制度
教育是管理的⽬的,管理是强化教育的必要⼿段。因此,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不⼤学⽣是⾄关重要的。学校及⽼师应该结合社会形势、国家前途、⾃⾝社会责任,采取沟通的⽅式,引导⼤学⽣树⽴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积极的⼈⽣观、价值观,坚定的理想,树⽴⾼远的学习⽬标,增强内在学习动⼒。
与此同时,任课教师可以将封闭式教学转化为开放式教学,学⽣可以在课堂上展⽰⾃⼰的观点,还可以采⽤“发现式“教学⽅法进⾏⾃我探索,发现⾃⾝的不⾜的同时也对⽼师所讲内容持质疑态度,这样不仅能提⾼教学质量,也能更好的激发学⽣对专业学习学习的兴趣。学校⽅⾯也应该更加注重考查学⽣的能⼒的提升⽽不是只关注期末考试分数。应适当⿎励学⽣参加⼀些创新性⼤赛并制定⼀系列奖励机制。
培养⼤学⽣的学习兴趣是⾼校提⾼教学质量不能忽视的重要⽅⾯,也是促使⼤学⽣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校要为培养⼈才提供良好的学习和⽣活环境,同时学⽣也要树⽴正确的学习态度,认识学习的重要性,明确发展⽬标,将学习兴趣与⾃我发展有效结合,⼒做有益于社会的合格专业性⼈才
⼤学⽣学习⽅法论⽂篇三 ⼀、精读和浏览
决定攻读⼀门学科时,⾸先应该选定⼀本基本教材进⾏精读。所谓基本是指其应是这门学科的⼀本全⾯、深刻、经典的著作,也就是说精读了它,就会基本上掌握了该学科的全貌。所谓精读是指要反复地阅读它,不仅要通晓它,还要做到对其其本内容“倒背如流”,这样学⽣就可以掌握这门学科的⾻架。然⽽仅仅如此还远远不够,因为对于该学科,其知识可能还不够“丰满”,因此学⽣必须浏览⼤批有关⽂献和其他书籍。所谓浏览是指对于有些材料,学⽣不必全部通读,可以选择有关部分阅读;同样对于有些材料,学⽣也不必逐字逐句阅读,可以“⼀⽬⼗⾏”扫过。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浏览并不要求学⽣完全掌握所看的内容,但是学⽣必须对其所看材料的基本知识要有较透彻的了解,对深奥的部分⾄少要做到有⼀模糊印象。只有通过上述“实效”性浏览,学⽣对该学科的知识才会丰富起来。
如果是在校学⽣,学科基本教材多由授课教师选定,学⽣基本不⽤操⼼。如果不是在校学⽣,或者是在校学⽣,但教师选定的教材不够精深,此时⼈们选定较深教材和钻研它就有⼀定的难度。在现今提倡“终⽣学习”的年代,应建议⼈们在不违背循序渐进的原则下,选择经典著作作为基本教本。⼀般来说,不管多么
深奥的书,反复阅读⼗⼏遍,总是能够看得懂的。同样,对于浏览的材料,⾃学者也应该类似处理。精读使⼈能够站⽴,浏览使⼈能够丰满,两者结合起来,⼈们就可以在该专业上进⾏创造性⼯作了。
⼆、专与博
梁启超说:“⽆专则不能成,⽆博则不能通。”短短两句话,深刻地说明了专与博的关系。把主要精⼒放在⾃⼰的业务上,钻研⾃⼰的专业,这是⼀个⼈的⽴⾝之本。然⽽要想有所成就,仅仅只有专业知识是不够的。时⾄今⽇,⼈类的科学知识早已超出了经验范畴,为了表达其深邃思想必须使⽤数学。爱因斯坦在创⽴⼴义相对论时,就曾经向数学家询问数学的最新进展,最终其使⽤黎曼⼏何表述了他的理论。⾃然科学也从⼈⽂学科中获得了营养,如符号学、哲学都为⼀些学科奠定了研究基调。最明显的例⼦就是实证论是⼀些西⽅⾃然科学赖以⽣存的哲理基⽯。[1]类似地,在社会科学和⼈⽂学科中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数学化倾向,甚⾄是艺术也在追求理性表达⼒。可以说⼈类各类知识在基本原理上都是相通的。美国哈佛⼤学规定每个专业学⽣都⾄少要“精修”本专业以外六、七门功课,这是扩⼤学⽣眼界,让知识贯通起来,从⽽达到上乘境界的绝妙⼿段。
现今的科学和技术越来越专门化,任何⼀种专业耗尽⼈的⼀⽣精⼒也未必能够全部精通,因此“专”是我们所处的专家时代的⼀个特征。同样,现今的科学和技术也出现了交融、沟通的现象,因此“博”也是学者在现今时代获得成功不可或缺的⼀个因素。只有“专”深、“博”学的⼈,才有可能取得最伟⼤的成就。
三、细节和原理
英国哲学家、数学家怀海特说:“⼤学的理想与其说是知识,不如说是能⼒。它的责任就在于使青年⼈的知识变成成年⼈的能⼒。”[2]⽽能⼒的形成很⼤程度上取决于⼈们的思想深度和洞察⼒。所以他⼜说:“在中⼩学阶段,学⽣在精神上是埋头在书桌上的;在⼤学⾥,他就应当站起来环顾四周……⼤学的职能就在于使你能够为原理⽽摆脱细节。”[2]
细节指的是⼀门学科的“具体”知识和技能,按照学⽣所获得的训练经验,它能以⼀种类似“程序”的固定⽅式进⾏学习和操作;⽽原理却是根本性的,它是⼀门学科的“抽象”思想,它以⼀种“润物细⽆声”的⽅式滋润⼈的理智和创造⼒。⼈类的科技史告诉我们,所有民族⽆⼀例外地都重视知识和技能,但是在重视原理的程度上却存在很⼤差异。凡是很重视原理的民族,他们的科学知识往往是系统性的,且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普适性。我们知道,具有很强理性的系统知识是很容易深化的,并且随着⼈类知识的积累和深化,它⼜以很⼤的概率保证⼈类的思想观念迟早会发⽣⾰命性转变,即导致⼈类在思想认识上不断地突破和更新。
事实上,⼈类许多进步都直接来⾃于⼈类思想观念的巨⼤转变,因此重视原理的民族往往在科学技术上居于领先地位。康德在谈到⼏何学时,说到:有的⼈死盯着图形研究,⽽有的⼈却站起来,从原理上⽴法,于是我们就有了⼏何学公理体系。我们知道第⼀个纯粹从原理出发的学科是欧⼏⾥德⼏何体系。关于它,爱因斯坦这样评价道:“世界第⼀次⽬睹了⼀个逻辑体系的奇迹,这个逻辑体系如此精密地⼀步⼀步推进,以致它每⼀个命题都是绝对不容置疑的——我这⾥说的是欧⼏⾥德⼏何。推理的这种可赞叹的胜利,使⼈类的理智获得了为取得以后成就所必需的信⼼”。[3]哥⽩尼的太阳中⼼学说是对地⼼学说的突破,它导致⽜顿⼒学和近代科学的诞⽣,随后⼜出现了相对论和量⼦⼒学⾰命性理论。类似的,麦克斯韦尔的电磁理论促使电磁波的应⽤。图灵关于计算本质的论述和图灵机模型的构造,直接导致现代电⼦计算机的出现。
可惜的是,很多⼈⾄今仍不重视或者很少重视原理和思想,他们认为原理和思想虚⽆飘渺,没有实际意义。这种现象可能影响重⼤创造性的⼯作。我们知道,出现划时代的理论和技术,⼀⽅⾯它是历史上罕见现象,另⼀⽅⾯它⼜在短短的⼏千年⼈类⽂明史中不时地出现。它们之所以罕见,是因为发现它们需要⾮凡的洞察⼒。⽽它们之所以能不时地出现,是因为创造它们时并不需要很多“东西”,有时仅仅需要⼏条原理就够了,甚⾄凭借⼈类的灵感也能构造出它的雏形。[3,4]只有当丰富它们或者论证它们时,才需要⼈们花费巨⼤精⼒。⽜顿创⽴他的理论,只⽤了三⼤运动定律和万有引⼒。爱因斯坦的⼴义相对论也只⽤了(如重⼒和加速度等效等)⼏个等效原理。虽然⽜顿和爱因斯坦为他们的理论付出了很多⼼⾎,但是那些劳动却是“细节”性的(尽管许多细节也需要⾼度技巧和创造性智慧),也就是说每个受过严格训练且不怕艰苦的⼈或许也可以完成,但是他们的真知灼见并不为⼀般⼈所拥有。由此可见,重视原理和思想的学习是多么的重要。今后在重视细节的同时,也应让学⽣们听从怀德海的教导,站起来环顾四周,勤于思辨,寻找原理,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突破旧有观念,做出创造性⼯作。
四、结论
在⼤学学习的学⽣都处在⼀个新的起点,⼤学教育可能也是他们接受学校教育的最后⼀个阶段。因此应研究⼤学⽣的思维特征、学习⽅法,给予学⽣有效的指导和引导,⿎励学⽣“向前进,你就会产⽣信念”(达朗贝尔语),胜利就在那⾥,从⽽让他们攀登科学的顶峰,努⼒书写他们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