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论对幼儿园绘本教学的启示
苏州高新区通安实验幼儿园 韩静
摘要:绘本阅读已逐渐被很多幼儿园所重视并列为重点开发的园本课程,但教师在绘本的选择和幼儿绘本阅读指导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儿童观偏差、认识不足、指导方式欠妥等诸多的问题,追根究底这些问题都来源于对教育理解的偏差,把教育摆在高高在上的位置,脱离了社会和生活。重拾生活化、社会化、朴实化的教育思想正是陶行知先生教育理念的精华,这一理念对于现代幼儿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对于幼儿园绘本教学的启示作用也是值得探讨的。
关键词:绘本 幼儿阅读 教师指导 生活即教育 启示
1 绘本是生活的
绘本这一概念来源于日本,原是日本对图画书的统称,英文称“picture book”, 俗称图画书。它是由图画文本和文字文本共同构成的一种图文并重的书籍形式,有时图画比文字占更大的比重,一些相当著名的绘本甚至只有图,而完全没有文字(如《鼠小弟》系列),它的图片和文字都具有叙事性,把两者单独拿出来,也可以成为一个美妙的故事。绘本在内容取材上更具有创新精神,更关注儿童的内心世界,细腻地表现孩子的情感,可以说绘本是非常生活化的,它的题材也大多来源于生活,如山姆·麦克布雷尼的著名作品《猜猜我有多爱你》,让读者感觉到仿佛是在聆听母子俩人的睡前谈话,给人一种放松舒适的感觉。再例如《拉粑粑》,这是最最生活化的题材了,是孩子们每天都要做但被成人所忽略的内容,作者却把它写成了一本书。还有《小兔子汤姆》,讲述了一只小兔子即将迎来妈妈的新宝宝时的心理变化,这也是生活的,是很多孩子生活中确实会面对的事情,仔细想想,似乎每一本绘本都有生活的影子,在每本书里你都可以真实地看到一个孩子的生活经历和情感,或许你在阅读时也会看到你自己的童年。
1
2 教师指导幼儿绘本阅读中的问题
2001 年颁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明确指出:“要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的技能。”[1]第一次将学龄前阅读纳入幼儿园语言教学目标体系,显示了我国对学龄前阅读的提倡和重视。但是随着绘本阅读热潮的席卷而来,各种相关的问题也渐渐浮出水面。与国外上百年的绘本演变历史相比,绘本作为新的图画书形式,而绘本阅读作为一种新的阅读方式,在我国起步较晚。如何有效地对幼儿绘本阅读加以指导,发挥绘本本身的价值,激发幼儿潜在的能力,在当下缺乏相关教育理论和研究成果的背景之下,教师在教学或指导过程中显得捉襟见肘,感觉力不从心,似乎做了很多,但是难以达到设想的效果和成绩。普遍表现出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2.1 绘本的选择脱离了孩子的生活
2.1.1 片面根据自己的喜好
很多时候,教师会不自觉地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爱憎来代替幼儿安排一切,而忽视从幼儿的角度来考虑他们真正需要什么,喜欢什么。教师在绘本选择过程中也是一样的,现在市场上的绘本形式多样,风格迥异,有的色彩绚丽,有的简约质朴,有的华丽精致......并且,绘本作为书籍,在图片设计,文字排版,纸张印刷,内容等各方面都存在着差异。每个人对于书籍的需要也是不同的,有的人阅读是为了放松自己,有的人阅读是为了了解世界,有的人阅读是为了解决问题,抱着各式各样的心情和需要我们去寻找自己心目中的书籍。孩子们也是一样的,他们的所有情感和经验都来源于生活,那么必定他们的需要也是生活化的,可能今天他认识了蓝色和黄色,并且非常感兴趣,而你却硬要他读《月亮的味道》,他当然不能够有兴趣地读下去。成人选择的一些自以为有道理有知识有美感有深度的书在孩子那里并不是总能被买账的。
2
2.1.2 盲目追随市场流行
目前,我国引进的绘本多以国外的畅销书,获奖书为主,而在市场竞争中相对风险较大的原创儿童绘本并不多。许多教师理所当然地认为这些市场畅销书籍必然是最适合幼儿的,因此,在幼儿园中我们很容易看到《鼠小弟系列》、《猜猜我有多爱你》、《乒乒和乓乓钓大鱼》等等国外著名绘本作品,但是他们没有真正地考虑到,并不是所有引进的绘本都适合我们国家的孩子去阅读,很多时候国外绘本中所描绘的其他国家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以及价值观与我国的风俗文化有很大差异,这些绘本所描写的并不是我们的孩子的生活,那么我们的孩子就有可能会对一些绘本中的内容感到困惑,不明白为什么在现实生活中会被父母老师不允许做的事在书里却变成了值得骄傲和表扬的事,会感到不知所措。
2.2 绘本阅读的指导方式脱离了生活本身
2.2.1 阅读本身是生活的
人们常常把阅读活动想成是一种高于生活的艺术文化活动,这是因为人们心中有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把阅读和教育划上了等号,并且认为教育是高于我们生活的日常活动的接受知识文化,获得自我发展的过程。而大家却忘记了,阅读的主体是人,而人的所有活动都是生活,不管你是在工作、学习还是休息,都是生活的一部分,不可能说我现在是在学习,在阅读,所以我不是在生活,你活着,身体和心灵在活动,那你就是在生活。阅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生活,从小的方面讲阅读可以愉悦心情,从大的方面讲阅读可以获得知识,改变自己甚至影响世界,但这都是建立在生活的基础之上的。再者说来,即使是书中的那些离我们生活比较遥远的科学技术,深奥哲学等不都是学者从生活中领悟总结出来的吗?牛顿如果不生活,哪来的苹果树下的发现,哪来的万有引力定律,你学习物理,阅读物理方面的书籍,又从何而来呢?
3
2.2.2阅读指导方式脱离生活
有时为了方便教学和管理,教师常采用集体阅读的方式。但是,对于一些中长的绘本故事,如《小飞侠彼得潘》,采用“逐页翻阅式”的集体阅读不仅使教学节奏拖沓,更会导致幼儿对阅读失去兴趣。并且,对于一些有一定阅读经验且识字量大的孩子来说,他更喜欢沉浸在自己的阅读中,全然不顾老师的逐页翻阅。有时为了增加活动的趣味性、综合性、多样性,教师会采用一切可用的多媒体,设计出表演活动、识字活动,让一次阅读活动又有听的又有看的还有玩的,没错,活动表面上看起来是很丰富,五光十色的,但绘本不是活动的媒介或工具,过多的形式可能使故事沦为可以随意拆卸的支离破碎的零件,而掩盖了它令人愉悦的审美本质,孩子们可能会迷失在这些浅表的热闹之中,没能体会到故事本身的美,那是很可惜的。试想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是怎样阅读的,在观察一个6岁儿童读绘本《小黄和小兰》中,一开始我让她自主阅读,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自主阅读能力。我发现她将主要的注意力集中在了对文字的识别上,在翻阅的过程中,她很有兴趣地大声念读着文字,却对书中的图片一扫而过,没有更多地停留。在读过一遍文字之后,她似乎没有理解故事的内容,于是转过头来要求我给她讲述书中的图片。显然,当她读第一遍时她是满足的,自己能随心所欲地阅读,想看到哪里就哪里,想在哪里停留就在哪里停留,当她请我一起阅读的时候也是满足的,我可以帮她了解图片的内容,所以当她读完一本书时她很快乐,这是真实的生活化地阅读带给她的。
3 启示
3.1 从孩子的生活出发为孩子选择适合的绘本
阅读绘本的第一个重要环节就是选择好的绘本。法国著名文学史家保罗·亚哲尔认为: 忠实于艺术的书; 可以解放儿童的心, 使他们喜悦的书; 能把人类高贵的感情吹进儿童心灵的书; 承认游戏是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活动的书; 帮助孩子认识人性———人类心情的书; 含有高尚道德的书是好的
4
书[4]。这告诉我们挑选好的绘本,要时刻坚持以儿童为本位的原则, 充分考虑儿童的年龄特点,阅读兴趣,知识经验等综合因素,以审美功能为主, 娱乐、认知、教育功能并重, 着眼于儿童的精神成长。总的来说,阅读就是要以生活中的幼儿为基础,去丰富幼儿的精神。
我国的绘本市场逐渐呈现出国外优秀经典绘本与国内原创绘本平分秋色的态势,在书店你不仅可以看到以孩子的方式讲述科学的《蒲公英科学绘本系列》、关注幼儿亲情培养的《暖暖心系列绘本》也可以看到在国内比较有名的《东方娃娃系列丛书》,绘本的题材非常的丰富,内容涉及到幼儿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国外作品还是富有名族特色的国内原创作品,都可以成为向儿童展示美好世界的平台。一正如一位专家所说“ 过去一般强调让孩子读有教育意义的书, 而‘ 现代儿童阅读’的方向, 是快乐阅读本位。尊重儿童的选择“, 只要是健康的、孩子喜欢的书, 就应该鼓励”, 让儿童读他们喜欢的书 。凡是能够吸引孩子的注意,孩子喜欢阅读的,带给孩子快乐的作品,都能都拿来给孩子阅读。对于绘本的题材选择,成人出于对孩子幼小心灵的保护,划定了孩子的阅读禁区:爱情,离婚,战争,死亡等,大家都自觉地将这些话题屏蔽在孩子的视线之外,而这些东西正是幼儿生活中很少触及,却又真实存在的,把孩子像玫瑰花一样培养在温室里,隔离自然界的风吹日晒,最后只能培养出娇滴滴的温室花朵,情感变得脆弱而敏感。其实我们大可以大方地让孩子阅读一些所谓“反面”的书籍,在陪伴孩子阅读中作出积极的,乐观的情感方向引导,让孩子们知道,有些时候我们不得不面对悲伤的,可怕的事情,我们不能退缩,要勇敢的面对,最后会发现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生活还是那么美好而快乐,让孩子感受到真实的生活,培养对生活积极的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2 让孩子学会享受绘本阅读,享受生活
绘本阅读对幼儿来说不仅是一个促进各方面能力发展的过程,更是一个享受的过程。让他们看完、听完、想完一个完整的故事,是对故事的尊重,也是对阅读的尊重。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坐着或趴着或躺着翻来覆去的进行阅读,那是一种非常惬意的享受,
5
是媒体阅读或者其他活动所无法替代的。
(1)赏一赏绘本的图片
绘本中的图片大多出自艺术家之手,从孩子的视角描绘世界万物。在一幅幅线条流畅、色彩斑斓的插图中让幼儿能真切地感受到绘画作品所要传达给我们的美感, 这比起美术馆中展览的艺术作品更易被孩子接受和吸收。有别于一般的故事插画,绘本中的图片富有故事性,也是连贯性的,它常常被用来提供文字所没有表达的另一种时空的场景,从而辅助文字来表达故事。因为有时候图画中超过文章的内容, 像孩子一样用眼睛先读画可以让我们能理解更多。
(2)读一读绘本的文字
绘本的文字具有故事性,较口语化,朗读起来能感受到一种自然的、美妙韵味,结构开放,所以往往寥寥几个字,也能勾勒出一幅幅美丽的画面。方卫平先生曾经在比较连环画、漫画与图画书的图画这三者区别时指出,连环画、漫画是“小说”(有些图画书也可以类似“小说”),但图画书可以是“诗”,“诗”最具审美特质与抒情意味。读一读《逃家小兔》,你会从短短的语句中感受到小兔子的调皮可爱和兔妈妈的包容。读一读《爷爷一定有办法》,你会从句式整齐的故事里感受到爷爷的无限的智慧。
(3)品一品绘本的细节
当幼儿在读图的时候, 其实也是他在和图画进行这一场对话的过程, 在画面上他可以找到很多他所需要的东西, 也能发现很多成人容易忽视的细节。图画中的细节也是故事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有时候也能讲述另一个美妙的故事,如《爷爷一定有办法》除描写了约瑟一家的故事外,在每一页画面的下方,还画出了一个老鼠家庭的故事,爷爷剪下来的碎布,成了老鼠家的衣服、毯子、窗帘……
6
最后,连约瑟的纽扣都成了老鼠家的椅子坐垫,真是神奇,也许当孩子们发现这个秘密时会大声叫起来:“哈哈,是这样!”
孩子的一切活动,不论是游戏也好,学习也好,都是在真真实实地生活,生活是他们成长的来源,引导孩子正确地认识自己的生活环境,融入自己的生活圈子,享受自己的生活状态是培养孩子具有完整人格和积极向上精神的最直接手段和教育的最终目标。
结 语
绘本就像是一个宝盒,教师的任务是寻找到打开它的那把钥匙,相信我们教师如果能够立足于生活,从生活中取材,从生活中领悟出平实有效适应幼儿的教育方法,结合不断深入研究在幼儿绘本阅读指导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逐步能让绘本真正成为孩子认识和启迪世界的一个窗口,帮助孩子走向成人世界,让绘本阅读成为幼儿终身学习的基石。
参 考 文 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2] 冯雪红.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主题思想及启示[J].延安大学学报,2002.
[3] 吴翠华.教师必须树立新型的儿童观[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
[4] 保罗·亚哲尔.书·儿童·成人[M].台湾:富春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9.
[5] 塞尔玛·西门斯坦.儿童观的后现代视角[J].幼儿教育,2007.
7
[6] 谭春华.儿童观—儿童教育的基础[J].铜凌学院学报,2009.
[7] 王建平.教育的原点:生活—基于陶行知教育理论的解读[J].宁夏社会科学,2010.
[8] 沈秋兰.幼儿-教材-教师-反思[J]当代学前教育,2010.
[9] 江峰.从“生活即教育”看当代教育改革[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1.
[10] 徐燕萍.成长在绘本教学中[J].江苏教育研究,2009.
[11] 季旭萍.绘本阅读教学中的指导策略[J].幼儿教育,2009.
[12] 张美娟.新课改背景下对陶行知生活教育的再认识[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8.
[13] 缪连生.儿童阅读心理探析及其教育策略[M].福建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6.
[14] 熊玲林.和孩子一起阅读图画书[J].江西教育,2008.
[15] 孙叶.图画书阅读活动中教师的回应策略[J].幼儿教育,2010.
[16] 周德藩.走近陶行知[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