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教案-机电传动控制

来源:品趣旅游知识分享网
题 目 模块一 基础知识 任务1.1认识机电传动控制系统 学时 2 教学目标 1。理解电机传动的任务。 与要求 2.能够正确掌握机电传动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 重 点 难 点 1.能够正确掌握机电传动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 1。了解几种典型生产机械的机械特性 教学方法 教学方式:讲练结合法,图形法,举例分析法; 与手段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任务1.1认识机电传动控制 1。1。1机电传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素和功能 1.机械装置(结构功能) 2.执行装置(驱动功能和能量转换功能) 3.传感器与检测装置(检测功能) 4.动力源(运转功能) 5.信息处理与控制装置(控制功能) 1。1。2机电传动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 1.设计要求 2.设计方法 模块化设计 柔性设计方法 取代设计法 融合设计法 【知识拓展】讲多错多及其控制系统的发展 主要教 学内容 及过程 作业 布置 课后 小结 课堂练习 学生反应良好,课堂气氛活跃。 2015~2016 学年 第二学期 题 目 任务1.2机电传动控制系统计算 学时 4 教学目标 2.掌握机电传动控制系统的运动学方程式。 了解机电传动控制系统稳定运行条件。 与要求 重 点 难 点 掌握多轴拖动系统中转矩折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掌握多轴拖动系统中转矩折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法,图形法,举例分析法;多媒体课件。 与手段 任务1。2机电传动控制系统计算 机电传动系统的动力学基础 1。2.1 机电传动系统的运动方程式 1.2。2 转矩、转动惯量和飞轮转矩的折算 1.2.3负载转矩的折算 1。2。4转动惯量和飞轮转矩的折算 1.2。5 生产机械的机械特性 1恒转矩型机械特性 2离心式通风机型机械特性 3直线型机械特性 4恒功率型机械特性 2.4 机电传动系统稳定运行的条件 主要教 学内容 及过程 作业 布置 课后 小结 题 目 教学目标 与要求 重 点 课堂练习 涉及计算,学生不感兴趣. 模块二 驱动电机 任务2.1认识直流电动机 学时 4 1、 了解直流电动机的基本结构的基础上,着重掌握直流电机的基本工作原理,特别应掌握转矩方程式、电势方程式和电压平衡方程式。 2、 掌握直流电动机的机械特性,特别是人为机械特性. 掌握直流电动机的机械特性,特别是人为机械特性 难 点 1.运用转矩、电势、电压平衡方程式,正确掌握电动机在各种运转状态下电磁转矩T、负载转矩TL、转速n、电抠电流Ia和电势E等符号的确定。 教学方法 讲授发和实验法。 与手段 任务2。1认识直流电动机 2。1 直流电动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1。1直流电动机的基本结构 主要部件:励硅绕组(定子线圈)用来产生磁场 电枢绕组(转子线圈)通有工作电流 换向器 保持电枢绕组的电流方向不变 铁芯(定子、转子)导磁及支撑 2.1.2直流电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发电机(根据右手定则) 电动机(根据左手定则) 主要教 学内容 及过程 2.2 直流发电机 2.3 直流电机的机械特性 2.3。1他励电动机的固有机械特性 2.3。2 他励电动机的人为机械特性 2。3。3其它形式直流电动机的机械特性 作业 布置 课后 小结 题 目 课后习题 本节主要机构原理分析,大部分学生都能认真听课. 任务2.2认识交流电动机 2.2.1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结构 2。2。2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学时 2 教学目标 1。了解异步电动机的基本结构和旋转磁场的产生; 2.掌握交流电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与要求 重 点 难 点 本章较难理解的内容是定子旋转磁场与转子运动的相对性。 本章较难理解的内容是定子旋转磁场与转子运动的相对性。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法,图形法,举例分析法;多媒体课件. 与手段 任务2。2认识交流电动机 2。2。1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结构 定子、中间装有定子绕组及定子、铁芯、外壳 转子、有的装绕组(有的是笼式) 2.2。2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工作原理:基于定子线圈能够产生一个旋转磁场,假设有一个旋转磁场来分析 如图中N、S的磁场以n0旋转 2。2.3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旋转磁场 1.由于三相电源,所以定子中有三相绕组(120夹角) 2.旋转磁场的方向 2.2.4定子绕组线端连接方式 在三相电机的接线盒中有六个端子(D1、D2、D3、D4、D5、D6) 首端D1,2,3 末端D4,5,6 主要教 学内容 及过程 作业 布置 课后 小结 题 目 课后习题 机构原理分析,小部分学生跟不是思路。课下要做好辅导。 2.2.3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空载运行和负载运行 学时 2 教学目标 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空载运行和负载运行. 与要求 重 点 难 点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空载运行和负载运行。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空载运行和负载运行。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法,图形法,举例分析法;多媒体课件。 与手段 2.2。3。1空载运行时的电磁关系 1。主磁通 2.漏磁通 3。电磁关系 2。2。3.2 异步电动机的负载运行 1、负载运行时的电磁关系 2、转子绕组的电磁量 主要教 学内容 及过程 作业 布置 课后 小结 题 目 课后习题 图表分析特性为主,注意培养学生分析图表能力。 2.2。4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功率平衡、转矩平衡和工作特性 学时 2 教学目标 1、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方程式 与要求 2、熟悉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特性 重 点 难 点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功率平衡、转矩平衡和工作特性。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功率平衡、转矩平衡和工作特性。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法,图形法,举例分析法;多媒体课件。 与手段 2。2.4。1 功率平衡和转矩平衡 1、功率平衡 2、转矩平衡 2。2.4。2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特性 1、转速特性 2、定子电流特性 3、功率因数特性 主要教 学内容 及过程 4、电磁转矩特性 5、效率特性 作业 布置 课后 小结 题 目 课后习题 公式分析和图表分析结合。 任务2.3认识步进电动机 学时 4 教学目标 掌握步进电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与要求 重 点 难 点 步进电机的工作原理 步进电机的工作原理 教学方法 与手段 讲练结合法,图形法,举例分析法;多媒体课件. 2.3。1 概述 2.3.2步进电动机的原理 2.3。3步进电动机的控制方式 1.三相单三拍运行方式 2.三相双三拍通电方式 3.三相单、双六拍通电方式 2。3.4步进电动机的运行特性 1、矩角特性 2、静稳定区 2。3。5步进电动机的驱动电路 1、单极性驱动电路 2、双极性驱动电路 主要教 学内容 及过程 作业 布置 课后 小结 题 目 课后习题 机构原理分析,注意与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区别。 任务2。4认识伺服电动机 学时 2 教学目标 掌握伺服电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与要求 重 点 难 点 伺服电机的工作原理 伺服电机的工作原理 教学方法 与手段 讲练结合法,图形法,举例分析法;多媒体课件。 2。4。1概述 2。4.2直流伺服电动机 1、直流伺服电动机的机械特性 2、直流伺服电动机的调节特性 2。4.3交流伺服电动机 1、幅值控制及特性 2、相位控制及特性 3、幅值——相位控制及特性 主要教 学内容 及过程 作业 布置 课后 小结 题 目 课后习题 尝试让学习自主分析。 实验一直流他励电动机启动和调速实验 1.加深理解直流他励电动机的启动特性。 3.测绘直流他励电动机的机械特性。 学时 2 教学目标 2.熟悉直流他励电动机的调速特性及其调速方法。 与要求 重 点 难 点 1、直流他励电动机的调速特性及其调速方法。 1、直流他励电动机的调速特性及其调速方法。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法,图形法,举例分析法;多媒体课件。 与手段 实验一直流他励电动机启动和调速实验(2课时) [实验项目] 1.直流他励电动机的启动。 2.改变电枢回路的调节电阻R1来调节直流他励电动机的转速。 3.改变电枢供电电压U来调节直流他励电动机的转速。 4.直流他励电动机的转向改变。 5.绘制直流他励电动机机械特性曲线图。 [实验设备及仪器] 主要教 学内容 及过程 1.教学实验台主控制屏 2.电机导轨及测功机、转速转矩测量(NMEL—13) 3.直流并励电动机M03 4.直流电机仪表、电源(NMEL-18)(位于实验台主控制屏的下部) 5.电机起动箱(NMEL—09) [实验说明及操作步骤] 1、接线 2直流他励电动机的启动 3他励电动机的调速特性 4改变电动机的转向 作业 布置 课后 小结 题 目 实验报告 良好 模块三 传感器技术 任务3.1认识传感器 学时 2 教学目标 熟悉传感器的发展动向以及应用前景 与要求 重 点 难 点 重点掌握传感器静态特性 重点掌握传感器静态特性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法,图形法,举例分析法;多媒体课件. 与手段 3.1。1传感器的概念 1、传感器 2、传感器技术 3、传感(检测)原理 3.1。2传感器的组成 3.1.3传感器的分类 1、按基本效应分:物理型、化学型、生物型等。 2、按构成原理分:结构型、物性型。 3、按测量原理分:应变式、电容式、压电式、热电式等. 主要教 学内容 及过程 4、按能量关系分:能量转换型(自源型)、能量控制型(外源型)。 5、按输入量分:位移、温度、压力、流量、加速度等。 6、按输出量分:模拟式、数字式。 3。1。4传感器的发展趋势 1、开发新型传感器 2、传感器的集成化和多功能化 3、传感器的智能化 4、研究生物传感器和开发仿生传感器 5、传感器的图像化 作业 布置 课后 小结 题 目 课后习题 认识性学习,多给学生举例。(例子要新,接近学生生活实例) 任务3。2应变式传感器 学时 2 教学目标 1. 了解电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测量电 与要求 2. 掌握应变式电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以及应用电路 重 点 难 点 1、应变式电阻传感器的原理及其应用 1、应变式电阻传感器的原理及其应用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法,图形法,举例分析法;多媒体课件。 与手段 3.2.1概述 3.2.2 金属应变片式传感器 1、应变效应 2、金属应变片 3、主要特性 4、温度误差及补偿 5、测量电路 6、应变式传感器 主要教 学内容 及过程 3。2。3压阻式传感器 1、压阻效应 2、压阻系数 3、固态压阻器件 作业 布置 课后 小结 题 目 课后习题 部分学生课堂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注意提醒。 任务3.3电容式传感器 学时 2 教学目标 1。了解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电路 与要求 2。掌握各种电容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性能、应用 重 点 难 点 电容式传感器工作原理及结构形式 电容式传感器常用测量电路及应用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法,图形法,举例分析法;多媒体课件。 与手段 3。3.1概述 3。3.2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1、变面积型 2、变介电常数型 3、变间距型(常用形式) 3。3.3电容式传感器的测量电路 1、等效电路 2、测量电路 主要教 学内容 及过程 3。3。4误差分析 1、温度的影响 2、边缘效应及其消除 3、寄生与分布电容的影响及消除 3.3.5电容传感器的应用 作业 布置 课后 小结 题 目 课后习题 传感器分类细讲,注意学生反馈。 实验二线绕式异步电动机的启动、调速和机械特性 1.加深理解三相线绕式异步电动机的启动特性。 学时 2 教学目标 2.熟悉并更好地理解三相线绕式异步电动机的调速方法。 与要求 3.测绘三相线绕式异步电动机的机械特性曲线。 重 点 难 点 三相线绕式异步电动机的机械特性曲线。 三相线绕式异步电动机的机械特性曲线。 教学方法 与手段 讲练结合法,图形法,举例分析法;多媒体课件。 [实验项目] 1.线绕式异步电动机电枢绕组串入可变电阻器启动。 2.绕线式异步电动机电枢绕组串入可变电阻器调速。 3.线绕式异步电动机的机械特性曲线绘制。 [实验设备及仪器] 1.实验台主控制屏 2.电机导轨及测功机、转矩转速测量(NMEL—13、NMEL-14) 3.交流电压表、电流表 4.三相可调电阻器90Ω(NMEL-04)。 6.电机起动箱(NMEL-09) 主要教 学内容 及过程 7.绕线式异步电动机M09. [实验方法及步骤] 1.绕线式异步电动机电枢转绕组串入可变电阻器起动。 2.绕线式异步电动机绕组串入可变电阻器调速。 3.绕线式异步电动机的机械特性曲线测绘 作业 布置 课后 小结 题 目 实验报告 良好 模块四 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设计 任务4。1认识常用低压控制电气原件 学时 2 教学目标 1了解常用低压电器,掌握电器原理图的画法。 与要求 2、熟练掌握异步电动机的起动控制线路。 重 点 难 点 接触器,继电器的用途,接触器触点的动作关系. 继电接触控制电路的基本环节及应用和分析方法,基本电路的设计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法,图形法,举例分析法;多媒体课件。 与手段 4。1。1常用低压电器 1、分类 2、电力拖动控制系统可以分成两大部分 4。1。2 接触器 1、作用 2、分类 3、构造 4、图形符号 主要教 学内容 及过程 4.2。3继电器KA 1、作用 2、分类 3、图形符号 作业 布置 课后 小结 题 目 课后习题 内容较新颖,学生感兴趣,课堂气氛好 任务4.2分析继电接触器的基本电路 学时 4 教学目标 掌握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线路中基本控制环节的构成和工作原理 与要求 重 点 难 点 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线路中基本控制环节的构成和工作原理 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线路中基本控制环节的构成和工作原理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法,图形法,举例分析法;多媒体课件。 与手段 4.2。1 继电器-接触器自动控制线路的构成 1、分类 2、规则 4。2。2 继电器-接触器自动控制的基本线路 1、起动及保护电路 2、正反向控制电路 3、 点动 4、多电机互馈 主要教 学内容 及过程 5、多点控制 6、顺序控制 7、多速电机 (固定) 8、电磁铁的线路 4。2。3生产机械中的几种自动控制方式 1、行程(位置)自动控制 2、按时间的自动控制 3、定时工作 4、自耦降压启动 5、按速度控制 作业 布置 课后 小结 题 目 课后习题 本节内容教简单,学生容易掌握。 模块五 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 任务5。1可编程序控制器 学时 2 教学目标 了解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主要特点和用途 与要求 重 点 难 点 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工作原理 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工作原理 教学方法 与手段 讲练结合法,图形法,举例分析法;多媒体课件。 5。1。1 定义 5.1。2 PC机的基本结构 1、CPU 2、存储器 3、现场输入接口 4、现场输出接口 5、键盘及显示器 6、外存接口 主要教 学内容 及过程 7、其它接口 5.1.3 PC机的输入和输出信号 1、输入信号 2、输出信号 5。1。4定时 5。1。5 PC与传感器的接口 作业 布置 课后 小结 题 目 课后习题 原理学习,学生反馈难理解。 任务5。2 C系列P型机的指令系统 任务5。3 可编程控制器的安装及编程 学时 4 教学目标 掌握C系列中小型可编程序控制器的指令系统和编程方法以及应用实例 与要求 重 点 难 点 C系列中小型可编程序控制器的指令系统和编程方法 C系列中小型可编程序控制器的指令系统和编程方法 教学方法 与手段 讲练结合法,图形法,举例分析法;多媒体课件。 5.2。1 C系列P型机的指令系统 1、基本指令 2、专用指令 3、特殊功能继电器特殊功能继电器 5.3.1可编程控制器的安装及编程 1、安装(输入接线、输出接线、布线规定、干扰) 2、编程 ① 确定工作流程 主要教 学内容 及过程 ② 分配I/O及继电器 ③ 分块画出梯形图,再连接 ④ 输入及调试 ⑤ 存储) 3、化简(原则): ① 节省空间、时间; ② 便于输入; ③ 保持原有时序逻辑; 4、 编程举例 作业 布置 课后 小结 题 目 课后习题 编程学习,较难掌握。 模块六 单片机在机电传动控制中的应用 任务6。1概述单片机控制系统 学时 4 教学目标 1.掌握单片机的概念。 与要求 2.了解单片机的用途,学习单片机的开发方法。 重 点 难 点 MCS—51单片机在机电传动中的应用 MCS—51单片机在机电传动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法,图形法,举例分析法;多媒体课件。 与手段 6.1认识单片机—-单片机概述 6.1。1单片机的用武之地 6。1.2单片机的概念 单片机的基本组成部分: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I/O)接口与外部输入输出设备连接。 6.1.3单片机的发展 6。1。4单片机系列产品 MC—51系列(或MC-51内核)的单片机、非51系列单片机 6。1.5MC-51系列单片机 主要教 学内容 及过程 8051的内部结构、5MC—51系列单片机型号主要区别、几种21兼容机的主要特性 作业 布置 课后 小结

课后练习 本节为单片机简单介绍,很大一部分学生确实本节内容的基础知识相关学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