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2011级第六期3月阶段性考试理综生物试题
命题人:李晓兰
15.下列关于细胞的生命历程和功能的表述,错误的是
A.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可能含有相同的某种酶 B.基因突变可使已分化的正常细胞变成癌细胞
C.细胞凋亡使细胞自主有序死亡,有利于多细胞生物体内部环境的稳定 D.主动运输使膜内外物质浓度趋于相同,维持了细胞的正常代谢 16.下列有关生物技术实践的说法正确的是 A.工业生产中只能从植物中提取天然β-胡萝卜素 B.电泳法分离各种分子的原理是样品中各种分子带电性质分子大小不同 C.制作果酒的整个过程中时应避免通人空气以提高生产速度
D.参与果酒和果醋发酵的微生物均含有多种细胞器 17.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严重腹泻后只需补充水分就能维持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 ②刺激支配肌肉的神经,引起该肌肉收缩的过程属于非条件反射 ③垂体功能受损的幼犬会出现抗寒能力减弱等现象
④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后,就会引起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为外负内正 ⑤在寒冷环境中能促进人体代谢产热的激素主要是胰岛素和肾上腺素 ⑥甲亢病人体内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低于正常值 ⑦细胞免疫的存在使得正常机体体内无细胞癌变 ⑧糖尿病患者体内细胞吸收利用血糖的速率加快 A. 一项 B.两项 C. 三项 D. 四项
18、下表是某同学对高中生物教材实验的部分归纳。对此表分析合理的是 细胞内的物质或结构 实验处理 观察到的颜色 甲 Ⅰ 蓝色 乙 Ⅱ 绿色 A.提取结构乙中的色素需使用有机溶剂 B.Ⅰ一定要进行水浴加热 C.Ⅱ一定要滴加甲基绿试剂 D.物质甲肯定是淀粉
19、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蔬菜、水果等的种植、保存方面已有较多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可用乙烯利催熟香蕉
B. 在芦苇生长期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可使其纤维长度明显增加 C.用赤霉素处理大麦可以使大麦种子无需发芽就可以产生α-淀粉酶 D.植物生长调节剂容易合成、原料广泛、但效果不稳定 20.右图为某哺乳动物某个DNA分子中a、b、c三个基因的分布
状况,其中I、II为非基因序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b、c中任意一个基因发生突变,都会影响其他两个基因的表达 B.在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a、b之间可发生互换
C.提高突变频率的因素可分为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 D.若某DNA分子中b、c基因位置互换,则发生了染色体易位
21.下表是自变量为光照强度的条件下针对同一生态系统中甲乙两种植物所测得的一些数
据,并据此描绘出的曲线图。
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在乙植物的光饱和时单位时间内叶绿体和叶片释放的氧气量乙植物均高于甲植物,而在乙植物的光补偿点时则正好相反 B.在光饱和时乙植物单位时间内叶绿体中ATP的产生量 高于甲植物,线粒体中ATP的产生量低于甲植物 C. 与c点相比,b点叶绿体中的C3含量较低 D.若乙植物生长的环境中长期缺Mg,则b点将向左移动
1.(14分)如图甲、乙、丙、丁分别表示真核细胞与水有关的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 (1)甲图中不属于原生质层的结构有 (填图中数字标号);判断变化后的甲图细胞是否为活细胞,简便的操作是 。
(2)乙过程发生的能量转换是 ;丁图生命活动产生的另一化合物的转移途径是 ,能进行丁图生命活动的细胞同时还能完成下列 (填编号)过程。
①葡萄糖→丙酮酸; ②ATP→ADP+Pi;
③细胞核DNA→DNA ④染色质→染色体; ⑤氨基酸→蛋白质
(3)丙图中的化学反应称为 ,破坏细胞核中的 (结构)会使该过程不能发生。
2、(12分)下图1是利用人工湿地净化生活污水(主要含有机物)的原理简图,图2为某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图。
图1 图2
请根据图1回答第(1)(2)(3)题:
(1)人工湿地是一个生态系统,其中芦苇、绿藻、黑藻属于 (生态系统成分),芦苇属于挺水植物,绿藻属于浮游植物,黑藻属于沉水植物,这一现象体现了群落的 结构。
(2)要维持该生态系统的稳定,在该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中,除了以上生物群落外,还必须有 成分。该生态系统能量来源是 。
(3)人工湿地可以净化生活污水,但对污水排放量要加以控制,其生态学依据是生态系统的 是有限的。
请根据图2回答第(4)(5)题
(4)图2所示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的优势主要是实现了对能量的 和物质的 ,从而提高能量的____ ___。与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相比,图2所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 。原因是 。
(5)请写出图2所示的一条食物链 。据图可知,农作物在该生态系统中体现出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
3.(10分)某化工厂的污水池中含有一种有害的、难以降解的有机化合物A,研究人员用化合物A、磷酸盐、镁盐以及微量元素配制的培养基成功筛选到能高效降解化合物A的细菌。实验的主要步骤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培养基中加入化合物A的目的是筛选 ,这种培养基从用途上分属于 培养基。培养基灭菌的常用方法是利用高温可以使微生物的_______________等物质发生变性。
(2)化合物A为“目的菌”生长提供 。培养过程中震荡的目的是 。
(3) 转为固体培养时,常采用 的方法接种,以便于分离和计数。
(4)若研究“目的菌”的群体生长规律,将单个菌落进行液体培养,可采用 的方法进行计数。若以一个大方格(体积为0.1 mm3)有25个中方格的计数板为例进行计算,设五个中方格中总菌数为B,菌液稀释倍数为C,那么原菌液的菌群密度为 个/mL。
(5) 实验结束时,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该进行 处理后,才能倒掉。 (6) 为研究化合物A初始浓度对菌株降解能力的影响,做了有关实验并得到如下图结果由图可知,若要得到较好的降解效果,化合物A的初始浓度应该为 。(A、小于1600㎎/L B、小于1200㎎/L C、1200㎎/L与1600㎎/L之间)
化合物甲醛A浓浓度度(mg/L) (mg/L)1600400(mg/L)1400800(mg/L)1200(mg/L)12001600(mg/L)1000800600
400200081624324048566472808896104t(h)4.(12分)玉米非糯性基因(A)对糯性基因(a)为显性,植株紫色基因(B) 对植株
绿色基因(b)为显性,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第9号和第6号染色体上。玉米非糯性籽粒及花粉遇碘液变蓝色,糯性籽粒及花粉遇碘液变棕色。现有非糯性紫株、非糯性绿株和糯性紫株三个纯种品系供实验选择。
(1)若要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应选择非糯性紫株品系与 品系杂交。
(2)当用X射线照射纯合非糯性紫株玉米花粉后,将其授于纯合非糯性绿株的个体上,发现在F1代734株中有2株为绿色。经细胞学的检查表明,这2株绿色植株是由于第6号染色体载有紫色基因(B)区段缺失导致的。已知第6号染色体区段缺失的雌、雄配子可育,而缺失纯合体(两条同源染色体均缺失相同片段)致死。请回答:
①在上述F1代绿株的幼嫩花药中观察到右图染色体图象,说明此时细胞处于 期。
该细胞中b基因所在位点应该是下图中基因位点 (填基因位点“1”或者“2”)。
②在做细胞学的检査之前,有人推测F1代出现绿株的原因是经X射线照射的少数花粉中紫色基因(B)突变为绿色基因(b),导致F1代少数绿苗产生。某同学设计了以下杂交实验,以探究X射线照射花粉后产生的变异类型。
实验步骤:
第一步:选上述F1代绿色植株与__________纯种品系杂交,得到种子(F2代); 第二步:让F2代植株自交,得到种子(F3代);
第三步:观察并记录F3代植株颜色及比例。 结果预测及结论:
若F3代植株的紫色:绿色为_______,说明X射线照射的少数花粉中紫色基因(B)突变为绿色基因(b)。
若F3代植株的紫色:绿色为______,说明X射线照射的少数花粉中第6号染色体载有紫色基因(B)的区段缺失。 高2011级 班 姓名 考号 座位号: …………………………密…………………封……………………线…………………………
高2011级第六期3月阶段性考试理综生物答题卷
1、(14分) (1) , (2) , , (3) , 2、(12分) (1) , (2) , (3) (4) , , , , (5) , 3、(10分) (1) , , (2) , (3) (4) , (5) (6) 4、(12分) (1) (2)① , ②第一步: 结果预测及结论: ,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高2011级第六期3月阶段性考试理综生物试题
15.D 16.B 17.B 18.A 19.D 20.C 21.A
1、(14分,每空2分) (1)1、2、3
滴加清水(1分),观察是否发生质壁分离复原(1分)
(2)稳定的化学能转换成活跃的化学能和热能 由(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移向叶绿体基质
①②⑤
(3)脱水缩合
核仁、染色质(体)
2、(12分,每空1分) (1)生产者
垂直
(2)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太阳能、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
(3)自我调节能力
(4)多级利用 循环再生 利用率 低 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 (5)农作物→农畜
直接
3、(10分,每空1分)
(1)目的菌(能降解有机化合物A的细菌) 选择 蛋白质和核酸
(2)碳源、氮源(能源) 提供氧气、使营养物质与细菌充分接触
(3)稀释涂布平板法 (4)定期取样 50000B•C (5)灭菌
(6)B
4.(12分,每空2分) (1)糯性紫株
(2)①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或四分体)
1
②非糯性紫株(或糯性紫株) 3:1 6: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