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客观地对待学生
作者:张金华
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13年第03期
>摘要: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坚持一条信念:可以容忍失败,但是不能容忍放弃。哪怕学生自己放弃,教师也永不言弃。多激励学生,促进其子信心倍增,真诚地等待,缩小陌生感,坦诚地维护学生的自尊,赢得学生的心,提升学习效率。
在音乐教学中,我们不但要重视给学生传授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还要让学生在课堂里感受到老师的关心、重视、鼓励、表扬、肯定、激励。使他们树立信心,让他们在快乐与兴趣中更加丰富自己的知识累积。教师应该坚持一条信念:可以容忍失败,但是不能容忍放弃。哪怕学生自己放弃,教师也永远不言放弃。
正是这句话,让我赢得了学生的心。没有十全十美的学生,相信学生、激励学生、不放弃每一位学生是教师的一门教学艺术。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并做好这些,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呢?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激励学生们,不放弃每一个学生 促进其自信心倍增
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经常碰到一些学生,他们对自己很没有信心,羞于启齿回答问题,不想或不敢参与课堂的教学活动。而这时老师对学生的表现不能熟视无睹,要鼓励学生试一试,通过尝试,老师肯定和表扬学生,会使学生内心对完成各项活动产生信心。尤其是对性格比较内向的和自卑的学生,有些学生由于父母长期不在家等原因,造成了他们性格内向,在课中不管我怎么启发,他们就是不理不睬。这样的案例在笔者的教学过程中时有发生。 有一次笔者让学生依次回答:“你从这首乐曲中感受到什么?”可他们要么一声不吭,要么就说不会。让他们站着,他们会认为老师惩罚他,产生反感,甚至不喜欢音乐课。针对此情况,笔者考虑到这些学生可能是害怕答错被同学笑话,折了面子。于是笔者激励他们:课堂上的问题并没有绝对的答案,你们只要说出自己认为的答案就可以了,哪怕答案不完美,也没关系,重在“参与”,参与了就表示你努力了,努力了也就意味着“成功一半”了。如果像现在你们的样子,今后你们在人生中碰到什么“风风雨雨”,难道就能言弃了吗?现在的“小”课堂是社会大舞台的一个缩影,你们可以大胆的尝试,没有损失。他们听了笔者的话,似乎感受到什么,也大为震动,回答了笔者的问题,虽说不精准,但笔者还是表扬了他们。笔者继续肯定的强调:“不管你们回答得是否好、是否对,你们今天站起来而且回答了问题,就已经向成功迈出了第一步。”全班响起了掌声,学生们似乎认同了笔者的观点。从此后,这些孩子渐渐地也能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从此后,笔者在课上有意无意间让他们回答问题,促使他们渐渐地融合于全员之中,和大家一起感受、体验、理解和表现音乐。其他同学也被感染了,越来越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多的同学也敢于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并和谐的学习。值得反思的是,假如笔者当时选择放弃,就不会现今课堂的活跃景象。
二、真诚地等待,缩小陌生感 实现师生之间的“零距离”
真诚地等待,对于教师来讲是一种美德。在课堂上,笔者只要用真诚的心去善意的等待,常常会有很多惊喜,虽然耗费一点教学时间,但值得。
这有一个真实的案例。现今已经上六年级的学生王华同学就是最“美”的例子。记得在四年级时,笔者第一次给他们上课,要先做个师生自我介绍的教学交流,正当大家都沉醉于欢声笑语中时,轮到了王华这个孩子,可是他“憋”了半天也讲不出一句话。此时的笔者也为他着急,但仍微笑着对他说:“老师想知道你的名字,很想认识你,愿意和你成为朋友。”可是他还是说不出,看到他“挣扎”的样子,孩子们都急了,有的同学甚至说,不要等他了,别为他浪费时间了。笔者严肃地对这个孩子说,你作为他的同学,不但没有鼓励他,反而这么不耐烦,可不对哦!那位同学就低下了头,知道自己错了。于是,笔者接着说,孩子们,我们一起等待这个同学介绍自己,老师相信他。同学们迅速的都安静下来,都在静静地等待,“王……王……王……王华”,他终于说出了自己的名字,孩子们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掌声,不仅鼓舞了王华,也鼓舞了笔者,更鼓舞了这个班的孩子们。这个过程中,笔者误以为他“口吃”,课后孩子自己主动告诉笔者,他是与笔者有陌生感,导致过分的心理紧张才讲不出话的。于是笔者就安慰了他。自此后的音乐课上王华总能看到他积极的发言、流利的回答问题和其他同学交流。笔者庆幸当时没有放弃他、训斥他,耐心的等待消除了他的紧张,实现了师生的“零距离”,从而鼓舞了他的学习热情,他的热情也影响了其他学生,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上了音乐课。 三、坦诚的维护学生的自尊 赢得学生的心,提升学习效益
实际上,很多时候各个班级中都有那么几个喜欢“调皮捣蛋”的孩子,在课上喜欢做做“鬼脸”、小动作不断。对于这些学生,我们仍应该坚定“不放弃、不抛弃”的信念。仍举笔者实际教学中的例子吧。如六年级有个学生叫王凯,在家中是“惯宝宝”,上课时总是喜欢乱答话,影响了导学的进程,教学计划和思路经常会被他打断。如教歌曲《爱的奉献》时,笔者在范唱、领唱时,突然出现了异样的声音,原来是他在“捣乱”,跟着节奏在敲打课桌。笔者非常气愤,正想批评他,可转念一想,又怕伤他自尊。估计他是想“显摆”,引起大家的注意,展现自己的歌喉,于是笔者顾及了他的自尊心和荣誉感,顺水推舟地邀请他为同学们范唱一次,而且还唱得不错,同学们用掌声肯定了他,笔者及时地表扬了他,但也补充了一句,你的歌唱得很好,但是以后要注意不要随便答话、讲话,那样会影响大家的,你若有意见和想法可以举手示意老师,老师一定会给你机会的,好吗?笔者看到他很服气地点头。以后的课堂上,他果然没有再乱讲乱答。其实,学生是有感情需要的,他们就需要从教师那里得到尊重、友爱、温暖、情谊和教诲。当这种情感需要得到满足后,他们便会以更大的热情上好音乐课。假如当时笔者对这个孩子严厉指责,就会使他失去了自尊,失去了颜面,丧失了对音乐课的“爱好”。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总之,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的那样:“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播的本领,而在于激励、欢欣和鼓舞。”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适当地进行一些“激励、等待、维护”,才能能让我们赢得学生的心,把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泼、有实效,最终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自信得到增强,知识得到丰富。
【作者单位:江苏省滨海县韬奋希望小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