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奥美拉唑联合克拉霉素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观察

来源:品趣旅游知识分享网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 ll634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2016年第3卷第58期 2016 Vl01.3 NO.58 奥美拉唑联合克拉霉素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观察 陈伟丽 ,王传华 ,牟秀霞‘ (1.山东即墨市南泉卫生院,山东青岛266231;2.山东即墨灵山中心卫生院,山东青岛266219) 【摘要】目的观察慢性胃炎经奥美拉唑与克拉霉素联合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 ̄2016年 l2月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单纯采用克拉 霉素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 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48%,高于对照组的78.26%,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87%,低于对照组的26.09%,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奥美拉唑与克拉霉素联合治疗慢性胃炎可以明显提高疗效,减少 不良反应的发生,适合进行临床推广。 【关键词】奥美拉唑;克拉霉素;联合治疗;慢性胃炎;疗效 【中图分类号】R57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6.58.11634 ̄1 慢性胃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属于胃黏 膜的慢性炎症。上腹部疼痛、胀痛是慢性胃炎的主要临床 表现,并经常伴随嗳气、恶心反酸和胃脘部灼烧等症[1]。该 病的发生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且容易反复发作,影 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药物是治疗慢性胃炎的主要方 法。为了观察慢性胃炎经奥美拉唑与克拉霉素联合治疗的 疗效,我院选取了92例患者进行了如下研究报道。 表1两组患者疗效对比[n(%)】 表2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 92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选者均符合诊断标准,且知情研究 内容,签署同意书;排除对本组药物过敏患者E 1。随机将其 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两组患者平均年龄、性别 3讨论 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 1.2治疗方法 近几年来,慢性胃炎的发生率有所上升,对人们的生 活质量产生了严重影响 幽门螺杆菌是导致慢性胃炎的主 要病因,会对胃蛋白酶、胃酸以及免疫反应等发生作用, 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奥美拉唑(奥立雅; 进而引发胃炎。所以临床治疗慢性胃炎的关键就是根治幽  阿特维斯(佛山)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30087)治 门螺杆菌感染。克拉霉素是红霉素的衍生物,能够对细菌蛋白质的合 疗,口服,20 mg/次,2次/d。两组患者均以2周为1疗程, 停用其他药物。 1.3观察指标 对照组:单纯采用克拉霉素(江西汇仁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33513)治疗,口服,250 mg/次,2次/d。 成进行有效抑制,进而阻断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当胃内的 克拉霉素达到一定的浓度时,就会渗透胃黏膜,直接对幽 1疗程后,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观察和比较,评价标 门螺杆菌发生作用。奥美拉唑是一种质子泵抑制剂,对于 准为口】: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胃镜显示胃黏膜病变消失为 抑制胃酸的分泌具有显著作用,能够利用细胞壁微泌管膜  显效,均明显改善为有效,均无明显变化或呈恶化趋势为 质子泵的抑制,抑制H+细胞的排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同时,统计不良反应的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48%,高于对 发生情况。 照组的78.26%,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87%,低于对照组 1.4统计学方法 的26.09%,组间差异显著(P<0.05)。该结果充分说明,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 采用奥美拉唑与克拉霉素联合治疗慢性胃炎可以明显提高 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 检验;计量资料以“ ± ” 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适合进行临床推广。 表示,采用舱验,以尸<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参考文献 [1】 赵志丹,王晓艳.奥美拉唑联合克拉霉素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观 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3,16(06):153-154. [2] 丁金玲.奥美拉唑联合克拉霉素治疗慢性胃炎49例临床疗效观 察[J].现代医药卫生,2013,25(23):3619.3620. 2结果 2.1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48%,高于对照组的78.2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87%,低于对照组的 2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朱清芳.雷贝拉唑、克拉霉素联合阿莫西林治疗慢性胃炎的临 床效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4,10(23):106.107+110. 本文编辑:吴卫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