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青岛市新型城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来源:品趣旅游知识分享网
资讯 INFO

青岛市新型城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闵素玲 李海燕

摘要:青岛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处于加速发展阶段,但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通过对青岛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现状的分析,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从而加快推进青岛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关键词:新型城镇化;产业结构;基础设施一、青岛市城镇化发展现状(一)城镇化速度稳步上升

近年来,青岛市确定了从城市到农村的四级城市规划体系。通过加大中心城市的辐射力度,促进县域城市的快速发展,形成以城带镇,以镇促乡的城镇化发展格局。根据图1可见,青岛市城镇化水平由2013年的67.72%上升到2017年的72.57%。2017年末青岛市城镇化率比山东省城镇化率60.58%超出11.99%,在山东省遥遥领先(见图1)。

但与发达城市京津翼、江浙一带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见表1),青岛市新型城镇化建设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二)经济增长趋势显著

城镇化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因此经济增长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2008-2017年,从经济总量来看青岛市经济增长显著。青岛市GDP由2008年的4401.56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11037.28亿元,增长了2.5倍;人均GDP由2008年的52266元增长至2017年的119357元,增长了2.28倍。

(三)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城镇化的发展与第三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第三产业的发展是城镇化发展的动力之一。目前,青岛市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采用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协同发展的模式。以青西新区为例,该地区既有如海尔家电电子,上汽五菱汽车传统的产业;也有凤凰岛旅游、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物流等第三产业。据统计,2017 年仅青西区第三产业达 1584.3 亿元,占青岛市GDP 的 14%。

从表2可见, 2013年至2017 年第二产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呈下降趋势,但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第三产业占比由 2013 年的 49.8%增至 2017 年的 55.4%。2017年青岛市三次产业比例为3.4:41.2:55.4。可见,青岛市产业结构日趋合理,不断优化。

(四)城镇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基础设施是城镇的重要载体,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新型城镇化的必然要求。2017年青岛市城镇道路面积为 8496万平方米;城镇用水普及率达到100%,燃气普及率为100%,城镇污水处理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逐步增加。

随着城镇基础设施的日趋完善,青岛市

73.00%了大量的工作岗位,有效的提高了居民收入72.00%72.57%水平,有效解决了城镇化转移人口就业问题。71.00%71.53%70.00%69.99%青岛各县市小城镇产业发展也强调各一镇一69.00%特色,通过城镇产业发展加快农村劳动力的68.00%68.41%67.72%城镇…本地就业化需求。但目前小城镇普遍存在产67.00%业缺乏特色,产业竞争力和集聚力不强的现66.00%象。小城镇建设的滞后,严重制约了青岛市65.00%20132014201520162017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步伐。

(三)经济特色不明显

图1 2013年-2017年青岛市城镇化率 新型城镇化的目标是城镇人口回流到乡村旅游、消费,实现真正的城乡融合发展。人口聚集力和对外辐射能力显著增强,为推城镇化的培育目标是新型特色城镇,近年来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了足够的物质基础青岛市加大对特色小镇的培育。但是从目前保障。

青岛的实际情况来看,一些城镇的城镇个性(五)生态文明建设有序推进

特色没有得到充分体现,特色小镇无特色,新型城镇化建设是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理基础设施差,产业集聚力低。而真正的特色念。因此深入推进城镇环境整治,优化人居小镇要做到因地制宜,实现“一镇一特色”,环境,增加城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围绕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延伸产业链,产生价面积等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值增值。

从图2可以看出,青岛市人均公园绿地(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面积从2013年的14.6平方米上升到2016年城镇基础设施是城镇的重要载体,加强的18.6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不断增加;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新型城镇化的必然仅在2017年下降为17.4平方米,但整体呈要求。随着青岛市城镇化率的稳步提升,城现上升趋势。生态文明建设有序推进,人居镇建设的快速发展,青岛市小城镇基础设施环境逐步优化(见图2)。

建设滞后,究其原因是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二、青岛市新型城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短缺。目前,青岛市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面临(一)城镇化地区发展不平衡

巨大资金缺口。近几年来,青岛市城镇基础青岛市城镇化率逐年上升,但各区市间设施建设资金来源渠道单一,仍然以财政预城镇化发展水平差异较为明显。早在2014年算资金为主,政府财政预算和自筹资金所占末,青岛市主城区城镇化率已达到达100%,比例高达70%左右。利用外资、PPP、资本证而在2016年末平度市城镇化率仅为39.14%,券化等新型融资模式还不完善和成熟。

青岛市城镇化发展水平不均衡。

三、加快青岛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对策(二)产业集聚力不强

建议

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经济(一)推进转移人口市民化

的发展需要人口的集聚。城镇最基本的功能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因此是人口和产业的集聚,只有达到一定的规模,新型城镇化要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必须才能产生一定的集聚效应。青岛市第二产业对现行户籍制度进行进一步的改革,从而推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为城镇化转移人口创造

进转移人口市民化。然而新型城镇化决不仅

表1 青岛市与发达城市城镇化率对比表(单位:%)

城市名称青岛上海北京天津南京杭州苏州无锡…城镇化率

72.75

87.6

86.582.93

82.29

76.8

7675.9表2 青岛市2013-2017年产业结构表(单位:%)

比重………………………………年份20132014201520162017第二产业产值占GDP比重4645.44442.341.2第三产业产值占GDP比重49.850.752.254.155.4115

资讯 INFO

社会资本,逐步形成国家资本、社会资本等多元化、多层次的融资渠道。每个小城镇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经济依赖的产业不同,从而导致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侧重点不同,融资模式不同。并进一步优化城镇投资环境,良好的投资环境,可以吸引投资,有利于社会资本集聚。

(四)提升旅游产业竞争力

青岛地理区位优越,风景秀丽,气候适宜,旅游产业总收入在GDP中的比重逐年增加,旅游产业逐渐成为青岛经济的支柱产业。青岛应通过通过“互联网+”等现代化手段进一步发展壮大旅游产业,通过“青岛国际啤酒节”“青岛海洋节”等活动,打造青岛旅游文化新名片。旅游产业是一个现代服务业,也是关联度很强的一个产业。因此,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可以有效带动餐饮、住宿、交通、商业等一系列行业的发展。发展旅游业能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有效缓解城镇化转移人口就业问题,从而推动青岛市新型城镇化建设。

(作者单位:青岛黄海学院)

作者简介:闵素玲(1979~),女,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李海燕,(1981~)女,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

资助项目:2017年青岛黄海学院校级立项(2017renwen03)参考文献

[1]谢传会,程业炳.安徽省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8,26(06):82-86+91.

[2]黄宏霞.湛江市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湛江:广东海洋大学,2016.

[3]冀香芬.潍坊市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商论,2018,No.762(23):143-144.

图2 2013-2017青岛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单位:平方米

仅是人口地域的转移,而是转移人口真正的市民化。即转移人口真正享有养老、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从而真正实现转移人口市民化。

(二)加快发展特色小镇

城镇化的发展不是城乡的割裂,而是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小城镇是连接城乡的纽带和桥梁。随着青岛市城镇化发展水平的提高,小城镇成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因此,发展特色小镇,提高城镇化质量面临难得的机遇。目前,青岛市先后创建了2个国家级特色小镇,11个省级特色小镇、10个市级特

色小镇。发展特色小镇需要选准产业,重点发展产业集聚力强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行业的发展。真正做到因地制宜、产业兴镇。使小城镇建设得到有力的经济支撑,推动新型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

(三)完善城镇基础设施

要想摆脱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困境,必须在传统融资渠道的基础上,开辟PPP、资产

证券化等新型融资途径,从而盘活社会资本。因此,要想改变融资难的困境,必须转变融资理念,以政府+市场的方式,撬动

(上接第114页)

任,良好的阅读氛围能够帮助高校师生静下心来接受书籍文化的洗涤。因此,西藏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创建优良的阅读环境,为师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良好的阅读氛围不仅包括图书馆的文化氛围建设,还包括建立一个供师生随时阅读的网络服务平台。目前西藏高校各图书馆对于前者的重视是不容置疑的。西藏大学近几年就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大大改善了图书馆的阅读环境,吸引了一大批的学生前来图书馆学习。然而,数字化阅读的发展开创了全新的阅读时代,人们的阅读方式有所改变,重视纸质阅读的人逐渐减少。西藏大学对此成立了专门的文化氛围建设小组,试图以多样的资源形式推动师生的阅读需求。由于处在初步探索阶段以及技术层面的缺陷,在很多方面仍存在不足之处。西藏其他高校在这一层116

面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自2011年成立CALIS 西藏自治区文献信息服务中心后,其成员图书馆均可通过国家图书馆、NSTL、CALIS 以及上海图书馆等的信息资源为馆内读者用户免费提供文献传递

[]

服务,同时还可进行馆际互借,这为西藏高校的阅读服务提供了更多的信息资源,但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该资源服务中心并未得到广泛应用。西藏各高校图书馆仍然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努力,建立一个更为完善和多样化的信息服务平台,如通过建立西藏高校图书馆合作体系,发挥各图书馆特色馆藏资源的优势,创建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为师生提供一个开放包容的阅读氛围,激发师生的阅读兴趣。

不可否认,由于经验的匮乏,专业技术的不足等问题,西藏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服务有所欠缺,但较之以前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

与发展,对此,西藏高校图书馆可以结合自身的世纪情况,在阅读服务的内容、深度以及氛围的建设上仍需要更长足的发展。,可以从图书馆的文献资源质量、馆员服务素养、技术服务以及阅读氛围各方面对阅读服务的提升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更好地满足师生的阅读需求。

(作者单位:西藏大学图书馆)参考文献

[1]张亚宏.图书馆管理与阅读服务[D].…延边:延边大学出版社,2017.

[2]段书蓉.西藏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调查探析[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8(1).

[3]王志睿.“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全民阅读服务创新与发展[J].…黑河学院学报,2018(12).

[4]章先贵.西藏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的实践与思考[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8(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