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故意伤人的刑罚应从轻或减轻处罚;对于12至14周岁的未成年人犯故意伤害罪情节恶劣者,可在规定量刑基础上从轻或减轻处罚。根据《刑法》第234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而对于危害国家、社会秩序等行为,根据《刑法》第13条,只有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定为犯罪。
法律分析
已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故意伤人的,在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的基础上,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在故意伤害罪规定量刑的基础上,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未成年人故意伤人怎么判的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第十三条
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拓展延伸
未成年人故意伤人:法律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的特殊考量
未成年人故意伤人行为在法律上受到特殊考量。根据我国刑法相关规定,对未成年人犯罪行为的判决需要综合考虑其年龄、心理发展状况、犯罪动机、社会环境等因素。未成年人的认知能力和责任心相对较弱,因此在判决时通常会采取教育、矫正和帮助的方式,以期其能够改正错误、重新融入社会。然而,对于严重的故意伤人行为,法律仍会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但刑罚可能相对较轻。这种特殊考量的目的在于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促使其成长为有益于社会的成年人,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未来的再犯率。
结语
未成年人故意伤人行为在法律上受到特殊考量。根据《刑法》相关规定,对未成年人犯罪行为的判决需要综合考虑其年龄、心理发展状况、犯罪动机、社会环境等因素。未成年人的认知能力和责任心相对较弱,因此判决通常会采取教育、矫正和帮助的方式,以期其能够改正错误、重新融入社会。然而,对于严重的故意伤人行为,法律仍会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但刑罚可能相对较轻。这种特殊考量旨在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促使其成长为有益于社会的成年人,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未来的再犯率。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六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第一节 扰乱公共秩序罪 第二百九十三条 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
(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
(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
纠集他人多次实施前款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二百三十四条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二百三十五条 过失伤害他人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