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缓刑犯需遵守哪些规定?

来源:品趣旅游知识分享网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需遵守规定,接受社区矫正,并报告活动情况,遵守会客规定,离开需批准。若缓刑考验期内未违规,期满刑罚不再执行。如违法或违反监管规定,严重情节撤销缓刑,执行原判。

法律分析

根据《刑法》第七十五条的规定,对于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应进行社区矫正,并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1、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

2、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3、遵守考察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

4、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另外,如果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没有刑法第七十七条规定的情形,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如果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或者违反人民法院判决中的禁止令,情节严重的,应当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

拓展延伸

缓刑犯的社会适应与法律义务

缓刑犯的社会适应与法律义务是一个重要的议题。缓刑是一种法律手段,旨在帮助罪犯重新融入社会并避免再次犯罪。缓刑犯需要遵守一系列规定和义务,以确保他们的社会适应和法律遵从。首先,缓刑犯需要遵守法律的规定,包括禁止再次犯罪、遵守监管机构的要求等。其次,他们需要积极参与社会康复计划,如接受心理辅导、职业培训等,以提升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此外,缓刑犯还应遵守社区监督的规定,如定期报告、遵守居住限制等。通过遵守这些规定和义务,缓刑犯可以逐渐恢复社会地位,实现自我改造和重建。

结语

缓刑是帮助罪犯重新融入社会的重要手段,但也需要遵守一系列规定和义务。缓刑犯应遵守法律规定,接受监管机构的要求,积极参与康复计划,并遵守社区监督规定。通过遵守这些规定和义务,缓刑犯可以逐渐重建自我,实现社会适应和自我改造。

法律依据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七章 立案、撤案 第三节 撤 案 第一百九十条 公安机关撤销案件以后又发现新的事实或者证据,或者发现原认定事实错误,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重新立案侦查。

对犯罪嫌疑人终止侦查后又发现新的事实或者证据,或者发现原认定事实错误,需要对其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继续侦查。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六章 强制措施 第五节 逮 捕 第一百三十四条 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是指同时具备下列情形:

(一)有证据证明发生了犯罪事实;

(二)有证据证明该犯罪事实是犯罪嫌疑人实施的;

(三)证明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行为的证据已有查证属实的。

前款规定的“犯罪事实”既可以是单一犯罪行为的事实,也可以是数个犯罪行为中任何一个犯罪行为的事实。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八章 侦 查 第二节 讯问犯罪嫌疑人 第二百零七条 犯罪嫌疑人请求自行书写供述的,应当准许;必要时,侦查人员也可以要求犯罪嫌疑人亲笔书写供词。犯罪嫌疑人应当在亲笔供词上逐页签名、捺指印。侦查人员收到后,应当在首页右上方写明“于某年某月某日收到”,并签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